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融合初中作文收集(11篇)

时间:

融合初中作文篇1

古往今来,中国人都是以和为美的。“和”已经渗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里,并向全世界蔓延开去,成为世界发展的大势。就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上海来看,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大都市,其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让你在仅仅方寸之地邂逅异国风情,那是外滩;让你在豫园见到中国古典文化;你亦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苏州园林的精致巧妙,或是西北塞外的壮阔气势……

上海融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建筑之美,形成她特有的风格。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是如此,阿联酋的迪拜,美利坚的纽约,或是日不落帝国的伦敦,法国浪漫之都巴黎……她们都因融合了各种元素的美丽,而最终成就了其不朽的风格,可谓之经典。融合的理念已渗透进么个领域,城市风情如此,饮食亦是如此。随着人类的迁移,海陆位置的变化,世界被分成许多块,每块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口味。仅在我们中国,南北方差异便已是巨大,南方人爱吃云吞,北方人更喜饺子。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更喜面食。再将其细分开来,同为南方的上海和四川便又是截然不同的。上海人偏爱甜食,“浓油赤酱”是上海本邦菜的一大特色,而四川人喜欢辣。“麻辣火锅”,“辣子鸡”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川菜在各个城市独领风骚,这何尝不是蕴藏着“融合”的理念呢?鲁迅曾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样的,世界上本没有语言,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语言。曾经听人戏说,到日本去别人听不懂你的话不要紧,写下来,他们是看得懂的。中国汉字的发展有迹可循,而古时日本使节跨越海洋到达我国来学习教义礼法,同样学到了渐渐发展成熟的汉字。彼时还是繁体字或是更早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在中国街头怕是很难再看到了,却印在日本街头的广告栏上,店面信息上。

不仅如此,许多字的中文读音和日语读音也极为相似。后来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将汉字简化,而日本人也发展了新的文字,还细分成平假音和片假音。这是中文和日文的语言融合,同样也是文化的融合。融合是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融合可以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融合是所有人类的共同融合,无关种族和肤色,单是精神、风格、饮食、语言、习俗……的融合。

融合初中作文篇2

像是迎合我的不喜于都市繁忙的节奏一样,自家也坐落在城乡的交界处。地铁站终点前数两站,便是每周必经的路程,于是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风景。宽敞而少车的柏油马路不及市区的繁华,却让人觉得格外清爽。人行道旁的梧桐树即便达不到能洒下一路阴凉的魁梧繁茂,却能用自己的翠绿给浮躁不安的心敷上一层宁静的色调。

偏偏有人打破这种平衡——随意扎起的蓬乱长发下是一张粗糙的面庞,领口和袖口都洗得发白的红衬衣套在她微胖的身子上,加上一件好不搭调的绿格子围裙,让人多少有些退避三舍之嫌。她是推着手推车卖煎饼果子的,我已经多年未尝过了。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买上一个,捧在手里,冒出白雾般的热气,咬上一口,脆脆的,带点酱料的甜。而如今,地沟油等事件不禁让我对路边小摊产生了抵触及至少许厌恶的心情,更糟糕的是,她的出现扰乱了这里的景致,影响了我的心情。

此后,不管何时从地铁站走出来都要撞上她的身影。春天她推着小车,缓缓走到道上开始沐浴朝阳,却让我觉得无比反感,心里祈愿着她没有顾客好快些从这里消失,寻找其他的落脚点。夏至过后,燥热的天气总在无时无刻考验着你的心情,从人多水杂的市区回来后,看着地铁站前的风景无疑是调节心情的良药之一。然而她却“例行”出现在道口,那张原本就像未洗净的面庞被蒙上了一层汗水,显得油光水滑。她不时擦着顺着骨骼轮廓流下的汗珠。带着一点笑意跟候车师傅搭话。“活该”我这么想着。匆匆走过。第一片泛黄的叶片凋落,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之后,开始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他们多数选择更靠近站口的地方,聚在一起。她依旧站在拐角处,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泛起一丝涟漪,马上将脑袋里那种担心她生意减少的想法扼杀掉。大地逐渐开始染上宁静的白色,其他摊贩也陆续回家准备过冬了。

从站口出来,她正搓着冻得有些发红的老手跟其他要打烊的人道别。吐着气的唇似乎有点冻裂了,却依旧挂着笑容。“一个煎饼果子。”我并不清楚为何会这么做,也许只是基于打发她回去罢。她只是抬头看着我,扬起微笑:“好嘞!”结果煎饼果子,咬上一口,脆脆的,带点酱甜。也许她已经融合于这里的景,她的情也融合进了我的情。

融合初中作文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通过网络,可以瞬时知道国外最新时事;一部苹果手机,可以在几年内风靡全中国。地球俨然已成为“地球村”,世界正快速地融合在一起。然而,在我看来,这“融合”对我们有利、有弊。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我们仍需要保持自身特色。世界融合的过程也许是和平而温馨的。一位来华求学、寄宿在中国家庭的美国同学告诉我,她在中国体验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文化,但她却能够很好的融入这其中,她与她的中国父母已融合成真正的一家人。说这话的时候,她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快乐与真诚。

世界融合的过程也可能是侵略与暴力的。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完美的将东西方的美学融合在一起,同时结合中国生活元素。然而,这石库门建筑,却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下修筑而成的。它代表了外国强行侵略中国的野心,也代表了中国近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管何种形式的融合,融合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今日之中国,经济实力强盛、国民生活安定。这其中很大部分来源于学习他国的长处。世界的融合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最新科技、创新理念都给中国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世界融合的过程中,有些人过分迷恋外国的任何文化理念,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今日之世界,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其中不乏再也不想回国之人。现在的店铺,大多以英文或谐音命名,以追求几分时尚,实际上,他们甚至说不出这样命名的内涵。我的英文口译老师说,现在中国翻译人员最头疼的问题,便是将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翻译,因为无论用怎样的词汇,都难以表达出那种意韵。是啊!我想,虽然融合已成为世界的趋势,但这融合并不要事事全部变得一样,正如中国古典文化,盲目将其融合到世界中,倒少了几分意味与内涵。

在我眼中,世界融合既是各自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过程,也是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理解与大爱。而中国融合世界时,更要保持自身传统文化不受外来的冲击而被遗忘与忽略。爱与理解,是融合的理念,而彼此间各自的特色,不也是融合中一大亮点吗?

融合初中作文篇4

真正的融合是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有现实中的随心,它是自然的一种演变过程,简单却富有深意。

上海,集繁荣与宁静于一身的城市,这座城市,让人看到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清晨的雾霭渐渐散去,她便迎来了新的一天,公园里的老人们,纷纷做起运动,也有结伴步行的,他们不失的活力,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第一抹亮色。如果只顾着车水马龙,或是前方堵塞的交通,那你自然看不到周遭有一群可爱的人——她们大多是主妇,每天的生活以家庭为中心。总爱结伴而行,一起商量着今天的菜谱,讨论着孩子的学习,虽然生活在外人严厉单调了些,但她们却为此乐此不疲。偶尔在公车上听见几个妈妈之间的谈话,也不禁会心一笑。人与城市的融合,正是简单中领会到和谐。

上海人时常被外地人称为“一群精明的人”,的确,我们的“门槛很精”,将上海过去的典型标志弄堂,保留下来并进行改造,这便足以体现我们的精明。弄堂文化应当被珍惜,在这繁华的大都市里,几条颇具韵味的弄堂,让人不禁回忆往昔的岁月,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上海人独有的文化,恍如昨天历历在目。偶尔听见回声机里,唱着熟悉的上海旋律,别有滋味。午时持续不断的炒菜声,孩子们的嬉笑叫嚷声,让这里的一切多了几分现实,充满了人情味。喜欢田子坊的格局,一家家创意小店,别具一格的小玩意儿,受到了众多年青人的追捧,不仅仅如此,这条弄堂虽被开发,但仍有居民,抬起头,还能看到一挂杯子,看到几个老外拿着相机拍下,不知是因为好奇还是认为不雅,但这果真是过去上海弄堂中独有的风景。再看脚旁,居民的住所旁有几块花砖,这些意图经营者们,要给居民留下一些自由。这种商业与人文的关系处理,恰到好处,体现出了尊重与融合的让步。

喜欢驱车通过那一片梧桐树,这里本是法国的租界,历史的再现,过去上海被分割成各个租界的羞辱,如今也早已是“天淡云清”。只有那一排排梧桐树,越长越密,愈来愈拢,树干上的疮迹,让我看到了它的沧桑,也让我领悟到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成为一颗明星,璀璨于国际!从城至人,一步一步,融合秉着有容乃大的原则,汲取精粹,并将之发扬,此乃融合之本质。

融合初中作文篇5

还记得几年前,《达芬奇的密码》流行了起来,我也忍不住好奇,读了起来,了解了一番达芬奇的事迹。在此之前,对于达芬奇,我只知道他是个画家,那个“画蛋”的故事就是他身上发生的。

然而我从来不知道他竟是个如此多才多艺的大家,自行车是他发明的,滑翔翼也是他最早提出设想的,他是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的大家。我想,成就达芬奇名垂至今的就是他把他所学的各领域知识都融合、融会贯通的能力了。没有融合,达芬奇只会是个画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融合,不仅仅是要融入,还要串联后为已所用,这才是真正的融合。在冶炼金属上,有“熔合”一说,是将各种金属放在一起,合成。在这过程中,工人们会把废渣、劣质品剔除,最后只剩下经过千锤百炼后最完美的合金。这“熔合”不也是与“融合”一样吗?我们所追求的是剔糟糠取精华的完美结果,而不只是用蛮力挤压成一堆的物品。

我国古代自从汉开始,就进行了民族大融合,我们现在的床就是当时的“胡床”,街边的烧烤小吃也是当时胡人的最爱,我们生活中许多小细节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但是我们没有学习胡人的粗鲁,没有学习他们对知识的轻视,这才是当时魏文帝的期望,取其长而不取其短。试想,如果当时没有进行民族大融合,还有现在的“56个民族,56枝花”的和谐共处吗?还有现在的床、桌子等器物吗?融合,它使时代进步了。世博会的余热快熄灭了,可我还依稀记得世博园里那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人们。在这里,世界各地的人们是游客也是志愿者;在这里,有“你好!”,有“阿里嘎多!”,有“伯久!”,有“Ciaos!”……它们是各种颜色的面庞亲切的问候;在这里……这里有“融合”!不同国家,不同人种,在这里相遇、融合,迸发出了心中的火花,人们的喜悦融合着,人们的智慧融合着。世博,为世界又带来了一次融合。融合,它使文明进步了。

融合,它不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一次一次,因它造就了一代代伟人;因它,一代代伟人推动了一次次进步;因它,地球由六大洲成为了世界;因它,我、你和他心与心交通着;因它,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融合初中作文篇6

无论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挽留,也挡不住枯叶回归土壤的结局;无论是落花有意,或是流水无情,也挡不住落花随水而流的宿命。从第一次环球航行始,世界便无法抗拒的融入全球发展的洪流,无论是乘风破浪的,步步为营的,或是停泊港口的船只,他们的航线终究融合入了同一片广阔的汪洋。

从生命只是一个单细胞开始,发展与演变从未有一刻停止。两栖类的行迹,融入了陆地与海洋;禽鸟飞行的轨迹,融合了苍穹与大地。但最令人叹服的是,自人类的发展史起,融合的脚步延伸至每个偏僻的角落。

在全球前进的步伐中,生命的融合是一种最轻柔的触碰。曾见过一位从白血病手中逃生的年轻人和他的捐赠者,不是父子,却有着如此相同的容貌。是一个生命的救赎,一个生命的延续,那种相似有着一种亲情以外的温暖与默契。全世界的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将不幸的生命陨落,转化为照亮他人的光芒。体内有着他人生命的延续,每个生命都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生命的融合,汇聚了人类最丰富的情感。

而生命降生的最初目的,便是生存。面对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与环境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而资源,却是世界融合的一把双面刃,但协作与和平,才是融合的正确方式。世界长河湄公河,流经我国与西南方的一些边境国家,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国家共同的发展,我国与边境等国开展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世界融合的深度。融合,需要不同国籍的人类的和平姿态。

人类的发展,更造就了一条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不论是消逝的灿烂,亦或留存至今的风华。文化的融合的定律从未改变,发达,先进的文化总以它纤长的触角,吸收落后地区的精华并传播着它的影响。一如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古老国度,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集的,绝非是它的一家之言。哪怕是如今所有的桌、椅、也是鲜卑之族的传统中汲取而来。对于文化融合刮起的飓风,拒绝抵抗绝不是身处洪流之中的明智之举。

世界的发展必将不止,历史的推进必将不止,而融合也是汇集了两者的,一条永不倒退的河流。

融合初中作文篇7

当凡尔赛宫遇见故宫,世界将会怎样?

两位宫殿昔日的主人,似乎的确准备为后世留下一个亘古丰碑。一位胸怀翰林文章,赏菊吟诗;一位尽显马背豪情,威武驰骋。这前者是清乾隆帝,后者便是一度称雄欧洲的拿破仑大帝。在故宫举办的拿破仑大帝展,便是他们留给后世的空前绝后之作。

这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胆融合。这两股文化的浪潮在正面交锋中强烈的冲撞,在碰撞的力量中实现交融。

在宏伟圣殿庄严肃穆的气势中,大理石板上的太阳神浮雕与众天神共显着人体结构之美感,写实之生动;在八大山人豪迈的泼墨旁,欧洲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家正在挑战画面动态逼真的极致;一面是乾隆正书生文气的与童子谈竹抚琴,一面是拿破仑身覆戎装持紧马僵,尽显威风。同样是一代帝王,同样是天地间的至尊,然而他们昭示天下的形象,他们的帝王品味,竟如此大相径庭!

这场冲击的浪潮是视觉上的盛宴,但这也绝不仅仅是主观上的混合,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整合。

我渐渐从这些错综的展品中看出了一股一脉相承的气息。从乾隆在《富春山居图》中的上百处题拔中,我感受到帝王主动的渴望与最高艺术境界靠近;从这位帝王书生繁多的作诗题字中,我感受到一种极力渴望彰显自身素养内涵、流芳百世的迫切心理;从《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当拿破仑亲手将她挂进自己寝宫时内心中的无限崇拜和激动;从小凯旋门上以拿破仑自身为原型塑造的太阳神雕像中,我感受到一股渴望塑造自己崇高形象的强烈愿望。不错,东西方文化实际上在几千年前就分道扬镳了,然而这些历史的遗产展现给我们的内涵竟是如此相似,两颗远隔重洋的帝王之心令人惊讶的不谋而合了!

回看故宫和凡尔赛宫,这两座帝王的宫殿,两种文化的博物馆,竟不再因为建筑的风格和人群气息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反而像是一对有血缘的姐妹,分隔千里,今日重逢,相见恨晚!

我曾有幸亲临法国凡尔赛宫,在一幅幅一座座珍品前,我这个“外乡人”曾受到极大的震憾,连那里的阳光都让我感受到一股别样的光彩;如今在紫禁城与之重逢,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这两代帝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的互融,以及中国和法国两国人民的交流。幸哉,乐乎!

当凡尔赛宫遇见故宫,中西文化交流互融,我们从中看清了历史,更从历史中看清了自己!

融合初中作文篇8

肉体很不可思议,灵魂更不可思议。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两者竟融合于一体。——帕斯卡尔

米兰?昆德拉旅法时怅然写下“灵与肉”的篇章时,我想他确是懂得人性的。“人”字在我看来,左边的一撇是肉体,右边一撇是灵魂,两者结合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不依附肉体的灵魂虚无缥缈,失去灵魂的肉体也无异于行尸走肉。

灵与肉的融合是个体与自我的对话,它使得人们对肉体的态度不像博尔赫斯眼中的“我就像它的老护士”般的憎恶,而是似颜回安贫乐道的淡然。融合正是这样奇妙的过程,往往意想不到的结果由此诞生。

推开“自我”的大门,走进山清水秀的自然画卷中,是否触动了沉静的心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融合,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感受与触碰,也是一门深邃的哲学。“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背景下,你是画中的一角,是山水中的渔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里,你是片中的一影,是农户家的耕读。我们从不置身于自然之外,相反,“天人合一”的融合使我们身临天境,这种融合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的人生追求。

“合一”的追求固然让人们魂牵梦萦,然而不由分说的同化确是争议倍出的。融合也绝不代表同化,相反,“和而不同”才是我们需深思慎取的。“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次博弈。从人的角度看,“求同”是寻求共识,“存异”是保留特性,万物皆出于此。植物嫁接是一项生物技术,同时也是哲学思想的实践——通过细胞融合使子代兼具母本与父本的优良特性。盲目地趋同并非融合的本意。

随着融合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和而不同”的议题也面临更广义的探讨。正如民族融合是一个双向过程,全球化也基于双赢甚至多赢的原则。作为全球化旗帜的标杆,文化全球化催生出其它各项进程。其中,好莱坞走出“功夫熊猫”正说明了文化全球化实现“和而不同”的哲思。各国文化不应“大一统”,而是以其优秀之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余,从而促生文化繁荣的高峰。而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冲击不可避免,只有以“和而不同”的态度面对,直面差异和挑战,才能实现融合的真正目标——互利共生,走向巅峰。

如鸾凤和鸣的谐和韵致,如鱼翔水底的乐趣无穷,融合渗透进每个领域。无论是面对自我、面对自然、面对社会,不论是从“天人合一”到“和而不同”,态度决定了结果。

面对融合,一言以蔽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融合初中作文篇9

如今的我们提起步伐,追赶着世界的节拍,“融合”成了新星目标。

在当代世界,传统成了坚实后盾,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学外热。“融合”的理念不知不觉成了大家都追捧、崇尚的潮流。

“融合”分很多个种类。在文化上作文章,在习惯上作改变,在思想上相交流的,太多。怎样在保留自身传统不发生变质的情况下,也能很有效地学习别国优秀方面成了更重大的问题。以我国为例,我们将英文歌词加入中文歌中让它更出彩,这便是中外文化融合的标志;我们要是像老外那样每户人家家中都去配一把自卫枪,这便是中外习惯融合的败笔。当然,后者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它也能说是个典型的例子吧。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融合外番的先例,我们学习美国,颁布《三立权案》,其中融合了美国当时的政治法度来修善自身法制的缺陷,这是政治上的融合。后来,兴起了一场汉朝热,穿汉服、说汉语、娶汉女、改汉姓成了一道法令,虽是强制性的,但也是一种别样的融合吧。

“世界是世界的世界”我很赞同这句话。我们为了进步而融合,为了强大而融合,为了融合而融合。现在的世界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会学习他们的国家性质、国家政策、国家措施、国民思想……融合有利的条件是这些国家走上正确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然而,作为发达国家,他们也是在不断寻找一些好的、有益的文化使自己变得更丰富多样。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你要相信这点。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遇到“融合”的体现。就拿每天在学校食堂看见的来说,现在的学生有的有带上筷子、勺子的同时也会带上一个叉子,有些时候,可能换一种工具或方式会来得省力,筷子夹不起稀烂的食物,勺子舀不起大块的猪排,这样看来叉子倒集功能于一身,但它遇到汤却也速手无策。小小一事,便也就能看出了“融合”的作用是大的。

我们生活中定会碰到各种“融合”的现象,千万别说什么崇洋媚外,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习惯、思想,任何一种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能有的,只是要变得更好的信仰。

融合初中作文篇10

融合融合——先融入再结合。随着世界的发展,融合理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渐渐渗入各个方面。

融合体现在科技上。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随着我们的快速发展,“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等被送上太空,明明是高科技我们却用中国古代神话里的一些名字给它们命名,这一举动不仅让我们的国家显得更有民族特色,也让世界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现代与古代神话巧妙融合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融合体现在建筑上。

著名华裔建筑师贝律铭一生中最有成就的建筑想必就是卢浮宫外面那水晶般的金字塔了吧!他将埃及金字塔融入到卢浮宫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然后再将金字塔古老的理念与卢浮宫宝贵的文化财产相结合,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就此诞生,世界各地的人们向法国涌来。贝律铭在承受四面八方的打击和质疑却仍能坚持将埃及金字塔元素巧妙融入到现代建筑上,这无疑是为世界的建筑史上开辟了另一扇光明的窗。

融合体现在服装上。

以前,在国际时装的舞台上,人们看到的除了高质的布料、夺目的钻石就是浓厚的彩妆,如今在各个地方的著名服装设计师本着融合的理念,开辟了一条新的旅程。各种各样融合了民族特色的服装大批出现,旗袍配欧式小披肩,运动服上绣上了窗花,甚至高跟鞋也全是青花瓷图案,模特的妆容也发生了改变,有淡妆的,甚至带面具上场的,无一不让我们对服装设计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也让我们对各地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融合体现在歌曲上。

说到这个,也许大家都会想到周董,可我想说的却是储兰兰,一个真正将中国元素融合到歌曲里的女子,由于她是从中国戏剧学院毕业的,唱功自然了得,每个发音都是自正腔圆,贯通一气的,就是一些老行家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再听她唱的歌曲,却是我们90后也十分喜欢的,她的《北京人都在忙》一些歌无一不引起了当今社会白领阶层的共鸣,网络春晚上,她一炮而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奇女子,这个把中国风与现代流行音乐真正融合到几乎完美的才女。歌曲正因为这样的融合而被世代传唱。

融合,正因为融入了各种元素,结合了多方面的优点,才成为引领人类向前的航标。

融合初中作文篇11

历史学家认为:没有对外交流的文明,注定要消亡。玛雅文明如此,黑非洲文明如此,印加文明亦如此,想必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文明也是如此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不妨来看现今的美国,文明的融合碰撞使其迸发出了令我们望其项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么说来,文明的交流融合是如进化论般合理的演变,也是一种必须?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我想到了中国的两个地方:上海和西藏。

余秋雨先生在论述上海人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尽管不失精巧,却缺少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这是为何?我们在这个极度高效的文化熔炉中不断熔化又不断吸收,我们的行为、思想、性格都是精巧而复杂的混合物。我们自认为的海纳百川有时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迷茫。我们引以为傲的是什么?是占中国的GDP沉甸甸的分量?使用砖瓦和资金高高堆砌的银行和外企?还是在潮湿的石库门间回荡的吴侬软语?亦或是在城市的转角处依稀体现的上海文化?是,又仿佛不是。我们的确有着独树一帜的文化,那个属于曾经不起眼的小渔村的文化,却被强势的文化波涛激荡得不那么泾渭分明了。

我不禁想起不久前的西藏之行。我仿佛是想冲开浑浊水流,觅得一丝纯净的鱼,却在那里受到了无比的震颤,一种发自心灵、震撼思想的触动。毋庸讳言,那里的经济无法和沿海地区相比,然而他们转经筒中承载的人性与神性的交流与呼唤,他们磕长头时对文化的尊崇与恪守,他们点起酥油灯时对传统的执着与信念,他们手捧一杯热茶,坐在向阳山坡上流露出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平和与满足,又何尝不令我们尊重并羡慕?他们是那样安静而坚定地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因此墨脱,中国唯一未通公路的地方,如此叫人心驰神往便也不足为奇。我们的财富随汇率拨动人心,他们的,却在精神中一如既往、代代相传。

一滴滴萃取滤出的咖啡,可以放弃它的酸苦,融合令大众喜爱的甜味,却也可以保留一份纯真,散发出经久而绵长的香气。不可否认,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也是得益于文化的碰撞融合,然而这必须以牺牲部分文化为代价吗?我不希望,想必也不会有人希望在自己的家乡,面对高耸得令人晕眩的鳞次栉比,不知身处世界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