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5篇)
语句衔接范文篇1
一、看议论走向
一般来讲,议论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写作的,也就是说在内容上往往是遵循“观点――例子――结论”的原则步步推进的。参照议论文这一基本特点,可以很容易排列出各句的先后顺序。如2007年山东题: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
这五句话构成一个议论性语段,很明显,其中③是这一语段的观点,理应排在开头;④是结论,理应排在结尾;其余的①②⑤是分析论证的文字,排在中间。这样,思路理清了,我们就可以再按照其他解题规律分析①②⑤三句的次序了。
有时候,所给语段的几个句子并不是完整的“三段论”,只给出观点和对观点的解说部分,这时候就要注意理清观点解说部分的思路了,如2006年山东泰安模拟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网络的诞生给予公众以空前广阔的话语空间。
②任意生造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③生造词语的最大源头来自网络语言。
④不过,因此也出现了话语权的滥用。
⑤授予公众以前所未有的话语。
序号:___________
完整阅读这五句话后,你会发现这段文字是批评“网络生造词语的危害”,因而①句虽然是一个表达观点的句子,但非语段中心,故而不能作为首句。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③句是语段观点,应排在开头。其余四句,是按照“正说―反说”的顺序对观点加以解说的,①⑤在前,②④在后,次序也就很清楚了。
当然,上面两道题的解析还没有结束,这就需要下一步了。
二、看过渡词语
写文章,遇到语意变化时,常常需要加以过渡,以给予读者“温馨”的提示。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结合一些过渡词句来考虑行文走势,会大有裨益。如上面的第一题,①句“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提示下面的信息是“诗文”,而②句中“亦有画意”很显然是照应⑤句来的。这样中间部分①⑤②的顺序就排出来了。第二道题④中的“不过”表明和①⑤语意的转折,也引出②句对“话语权的滥用”危害的分析,①⑤④②的顺序就理清楚了。
我们再看一道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7年安徽题)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首先,认真阅读这五个句子后,我们会明确②是语段观点,排在开头。接下来,再看其他几个句子,①中的“在古代”和“这个信念”,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④句中“可是发展到现代”,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都是过渡性词句,都能明确提示我们怎样排列这几个句子的次序。“这个信念就是”呼应②句中“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可是发展到现代”呼应“在古代”,①④紧承其后,②⑤①④的次序就排列出来了,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是承接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而来的,理应排在⑤后,那么②⑤③①④的次序就排好了。
三、看备选答案
2010年有多个省份考查了语言的连贯这一考点,其中有九个省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给出了备选答案。这样,我们就可以参照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再结合相应的规律技巧,快速解题。如2010年全国卷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如果不看给出的四个答案,给这六个句子排序,可能有些难度。仔细分析这六个句子,我们会发现,①⑤⑥三句都是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这个话题来阐述的,且①句“也高于”承接⑥句中“远远高于”而来,⑥①谈事实,⑤表看法,⑥①⑤三句衔接紧凑,语义连贯,应排在一起,再看所给答案,这三句连在一起的只有答案A,答案就选出来了。当然,⑤句放在最后,也与横线后面的文字“讨论方兴未艾”紧密呼应。这样分析,这道题还是可以“投机取巧”来解答的。
我们再看2010年江西卷的语句衔接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语句衔接范文篇2
[关键词]词汇衔接模式语篇衔接商务电子邮件
一、引言
随着国际化商务沟通及互联网的普及,商务电子邮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为它方便、快捷、经济,较之于普通商务信函具有非正式的特点,但又不失商务信函所应有的独特风格。作为一种交际方式,许多人认为商务电子邮件产生于电话交际,因为和书面语相比,它呈现的特征与口头语更加相似。其实,我们可以恰当地说它是“书面会话”(writtenconversation),而且比起会话它还具有可被编辑、不被会话中的打断而干扰的优势。一方面,它在性质上具备口头语的大部分特征;另一方面,它在表征形式上体现了必须被电脑书写、传输的书面语篇特征。
据调查,在商务场合中约有90%的员工利用电子邮件来联系和开展业务。相比之下,商务电子邮件方面的学术研究却鲜有发现。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英语商务电子邮件为语料,试图对其语篇衔接的功能性进行探讨,即衔接是如何调节商务电子邮件语篇交际效果的,以期对商务电子邮件的写作、理解及运用有所裨益。
二、衔接在商务电子邮件语篇中的应用
韩礼德把语篇视为一个超级句子,认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样来研究,并构制一套语法。这在语言学的发展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突破。系统功能语法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主张将语法研究与语篇或话语分析结合起来。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韩礼德指出,任何语篇(text)的产生都要同时受到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的共同制约,这三者构成的是反映人类社会过程的语域(register)。语场指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及行为的目的,与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相关;语旨指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关系,与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相关;而语式指言语交际的方式,即交际时选用的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与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相关。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项改变,都会引起所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在实际交往中,语篇的语义功能与这三个因素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语场决定着概念功能的意义范围,语旨决定着人际功能的意义范围,语式决定着语篇功能的意义范围。因此,语域可以影响语篇的语体与结构。外贸电子邮件是由一组与一定语境和上下文有联系的、在内容和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表达相对独立完整意思的句子组成,即语篇。
衔接关系是语篇功能的一个组成成分,它运用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等将结构上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接成一个前后连贯的语篇。
1.衔接的概念定位
1962年,韩礼德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书,系统地研究了英语语言系统中可用来建构衔接关系的语料,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该书中,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着衔接关系。此后,这一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哈桑在1985年(Language,ContextandText)扩大了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其中,结构衔接包括平行对称结构、主位―述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非结构衔接又分为成分关系衔接(包括指代、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和有机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相邻对、延续关系等)衔接。可以看出,哈桑把衔接的意义范围扩大到了实现谋篇意义的结构之间的关系上。侯易认为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词汇衔接链不仅仅具有线性关系,其中各项关系应该是多重的。他认为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主要是指词项的复现情况。据此,侯易着手建立词汇在语篇中的重复模式。他认为语篇中任何两个句子,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它们共同享有较高比例的复现词汇项,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密。而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就是通过相互交织的句子之间的联系而得以实现。侯易将词汇衔接手段整合为简单词汇重复(simplelexicalrepetition)、复杂词汇重复(complexlexicalrepetition)、简单共同转释(simplemutualparaphrase)、简单部分转释(simplepartialparaphrase)、反义性复杂转释(antonymouscomplexparaphrase)、其他复杂转释(othercomplexparaphrase)、替代(substitution)、互指(co-reference)、省略(ellipsis)和指示(deixis)等十类。
2.衔接功能的例证分析
作为一种语篇现象,衔接带有很强的交际性和意图性,“是说话人/作者支配使用的一种认知操作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语篇的难易度和交际效果”。简洁性是商务电子邮件语篇最显著的交际特点之一,一方面,简单朴素、明白如话是电子邮件赖以存在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在商业活动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必然要求商务电子邮件内容不要太繁(以实现交际为目的),也不要太简(以符合交际目的对信息的要求为原则)。既要保证简洁和效率,又不能影响交际功能,电子邮件的语篇衔接就必须保证语篇的连贯性。衔接中最能促进商务电子邮件语篇简洁性的当属简单词汇重复和隐性衔接,因为简单词汇重复使得语篇的表达主题突出,而隐性衔接主要借助语篇的隐含意义、逻辑关系、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交际双方的共享知识以及人们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没有形式标记,故使语篇言简意赅。
例1:I'mpleasedtoannouncethattherewillbeanupdatedin-companytrainingcourseontheColumbiaProduct.ItwillbeanidealcourseforyoutolearnabouttheColumbiaProductandalsotoimproveyourtrainingskills.Thetrainingschedule,topicandvenue,whichhavebeenconfirmedwithDixon,areasfollows。
例1中使用了词汇衔接模式理论中最常见的简单词汇重复手段,即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共现的training;第一句和第二句共现的ColumbiaProduct.,course等。上述分析说明该电子邮件的目的是通知对方:(Therewillbe)atrainingcourseaboutColumbiaProduct.
例2:Thetimetochangematerialsisover.Wehaverunoutoftime.
例2中有两个简单句,句子之间没有显性衔接手段,上下文的意思是通过隐形衔接词because来连接,以避免表达上的嗦,从而使语篇简洁明了。
例3:ItisverydifficulttosellmanholecoversinFrance.TheseproductsmusthavethequalitycertificateissuedinFrance.
例3是两个简单句,其意思之间的关系不是由because来引导原因从句而用上下文来表达,避免了长句和复句。此外,第二句中的Theseproducts和第一句中的manholecovers形成了替代关系,而两句中共现的France则形成了简单词汇重复关系。
例4:Thepricewasanerroronourpartandwewillrevisethepurchaseorderandresendtoyou.
例4中没有使用“therefore”或“consequently”这些让句子变得冗长的连词。由于隐性衔接的存在,整个语篇结构严密、连贯顺畅。
商务英语已经发展为ESP英语教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通过对商务电子邮件的分析试图说明衔接在语篇中的应用,同时证明某一成分的理解依赖另一成分这一衔接性,无论是哪种衔接都是为语篇的意义连贯服务的,他们在语篇的整体谋篇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是为了语篇整体意义的传递。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书面通讯语言,电子邮件的非正式或灵活程度各不相同。法律函件、公务函件、商业函件、电传、传真、商业电子邮件、学术电子邮件及个人电子邮件间呈现出灵活程度递减的趋势。此外,电子邮件语言的灵活程度还受到收件人与发件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越密切,则语言的灵活性越大。
三、结语
衔接,无论显性或隐性,都是一种重要的语篇建构资源。在商务电子邮件语篇建构中,衔接不仅用以连句成段、缀段成篇,更重要的是,还可用来调节语篇的交际效果。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交际功能决定了其体裁的特殊性。它具有电子邮件和商务英语函件的两种特征。同时它既吸收了口头语篇的特点,也吸收了书面语篇特征。它是四者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相同点,也要看到不同点。对于商务人员来说,通过电子件成功地实现商务沟通是最重要的。衔接能够有效地促进语篇的简洁性、清晰性、可理解性、礼貌性及美学效果等,因此,可以说衔接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和交际手段。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85
[2]Halliday,M.A.K.and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语句衔接范文
语句衔接题因其广泛的考查范围、客观的评分标准、稳中多变的命题形式、新颖丰富的命题材料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连续多年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考查形式,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的全面综合考查,中考命题者主要是通过语句衔接连贯题和句子排序题来考查考生的。近年的中考句子排序题往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所选语句的内容体现了对时代生活的关注,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赞美与引导;2,引导考生关注“语段”的内在逻辑,关注句子与句子间的内在联系。
技法指津
要想做好语句衔接排序题目,在备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句子衔接题,应注意解题原则
①保持主语的一致性;②保持句式(或修辞格)的一致性;③保持意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情调的一致性;④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及有关信息,强调的部分往往放在后面。
2把握排序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各句的含意,即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第二步:找出每句中表示总分、先后、因果等关系的词语;第三步:依据关系,组织句子,从而确定选项;第四步:通读语段,检查语段是否通顺,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排列句子顺序时,一要理清思路,二要抓语言标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
从方法上讲是要先确定首名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从局部人手,先找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然后再向整体扩展。
真题链接
例1(2010年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便是棋院。庭院中央,有一株十分茁壮的腊梅树。②若降一场大雪,一定会催生出更多的蓓蕾。③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林,眼前出现一个小院。④进入棋房,抚摸桌上的棋盘,想必这里曾无数次荡起娇笑的喧哗和棋子落盘的清音,如今弈棋人都已化作时间的灰尘。⑤春寒料峭,一树黄灿灿的梅花,开得正艳。
A①④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⑤②④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把语段的五个句子打乱顺序,然后用序号重新组合,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段行文思路,移步换景:③句“穿过”到“小院-①“棋院”到“腊梅树”-⑤句“腊梅花”-②句“蓓蕾”(由花生发的想象)-④句“棋房”因此选择D。
例2(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用这颗赤子之心上下求索。②哪怕他的生活窘迫潦倒,面容苍老干枯,他的精神在备受折磨之后已然错乱。③读卢梭《漫步思想录》,内心始终处在一种最容易被触动的状态里。④从苦难和孤寂里寻找生命中点滴的甘美。⑤他饱尝过人世的辛酸,却依然留着一颗纯真、敏感、脆弱的心。
A⑤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⑤③
C③②⑤①④
D③⑤①④②
解析:本题与上题是一致的,本题解题思路为:③句为中心句应排在首句,提及卢梭及著作,⑤句总体介绍卢梭,应排第二,①句中的“这颗心”承接⑤句中的“一颗心”。④句“寻找”紧承“求索”。②句补充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寻找,排在最后。答案为:D。
试题演练
1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乡的肉粽是远近闻了名的。________,蒸熟之后油汪汪的,呈金黄色,吃起来香腻可口,实乃人间美味。
A有一尺来长,形状如短棍,放了少量的食用碱。用上好的龙潭糯米包裹上条状的腊肉
B形状如短棍。有一尺来长,用上好的龙潭糯米包裹上条状的腊肉,放了少量的食用碱
C有一尺来长,形状如短棍,用上好的龙潭糯米包裹上条状的腊肉,放了少量的食用碱
D形状如短棍,有一尺来长,放了少量的食用碱。用上好的龙潭糯米包裹上条状的腊肉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舍,在佛教里面就是布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
①所以我们在世间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②你播没播下春种③布施,就如同尼拘陀树④首先要问问自己⑤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
A①④②③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①④②
D①②④③⑤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运圣火20年后又一次来到中国,今晚将在广州点燃。_______,_______;
_______,而且还包括我们的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
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②它将再一次让亚洲人民有机会向世界展示不仅仅是体育③它将向世人显示2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
4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格律诗为什么具有永久的生命力?______。格律诗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单音、四声、独体、方块为特征的文字。汉字把字形和字义、文字与图画、语言与音乐等绝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以拼音为特征的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格律诗的基本规则,把汉字的这些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格律诗的无比美妙和无穷魅力提供了形式上的支撑。
A就是因为这种形式实在是太美了
B这种形式实在因为就实在太美了
C就是因为形式这种实在是太美了
D这种形式因为就是实在是太美了
语句衔接范文篇4
关键词:衔接篇章衔接手段
1.众说纷纭的衔接定义
衔接,又称粘连、连接,是语篇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术语,但究竟是什么,各个学派众说纷纭。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Halliday)和哈桑(R.Hasan)认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而Beaugrande和Dressler则认为:“所有能将语篇中各表层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关系都可以称为衔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余龙则认为语言的篇章组成部分,特别是那些和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有直接关系的语言现象都是衔接。虽然语言学家们各持己见,但是他们都承认衔接对于语言的系统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异彩纷呈的衔接手段
2.1语义衔接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衔接的潜力在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手段”。衔接关系主要通过词汇语法系统来表达。他们将表示语义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手段分成以下五类。
2.1.1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指语篇中某些成分要参照其他成分才能作出解释。具体地说,照应衔接是通过具有指称作用的语言项目与它们的所指项目之间的语义联系而取得的。具有指称作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表示比较的词语。
2.1.2替代和省略
替代(substitution)是话语中的一个成分替代已经出现过的一个成分;省略(ellipsis)是指话语中的一个成分未被提及,但根据其前面的话语,这个成分是可以补上的。英语中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可以进行省略和替代。
2.1.2.1从句
从句中的省略和替代通常和对话中的问题―回答过程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把省略分为肯定/否定省略和疑问词省略(wh-ellipsis)两大类型。在肯定/否定省略类型中,有时省略的是整个从句,比如:
―Canyourow?
―Yes.
在本句中,“yes”后省略了整个句子“Icanrow.”。就替代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用“So”和“Not”以及与之相搭配的这样一些替代形式来进行交流,像“Hesaidso.”“Ithinkso.”“Perhapsnot.”等。例如:
―IdaresayyoueverevenspoketoMary.
―Perhapsnot.
此时,“Perhapsnot.”实际上替代了“PerhapsIhaveevenspoketoMary.”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子。
2.1.2.2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中的替代通常用“do”或它的变体doing,done来进行,但是,它所替代的动词应该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例如:
―Doesithurt?
―Notanymore.Itwasdoinglastnight.(doing替代hurt)
2.1.2.3名词短语
在这一类型中,“one”或“ones”常被用作替代词,它们可以替代任何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总而言之,替代和省略衔接就是通过使用替代和省略的语法手段,将替代和省略形式与篇章中其他地方提到的被替代和省略的形式联系起来,构成篇章纽带,实现衔接。
2.1.3连接衔接
连接衔接(conjunction)是指通过使用各类连接词,将句与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使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连接词表示的连接关系有时间、因果、对比或逻辑发展顺序等。
2.1.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是通过在篇章的上下文中选用一对或一组具有某种语义联系的词而取得的。这种衔接通常采用词汇重复、同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及词汇搭配等手段实现。例如:
―Look!Thereisagirlclimbingthattree.
―Thegirlisgoingtofallifshedoesn’ttakecare.
―Really?ButIthinkthechildisstrongenough.
在这里,第二句中的“thegirl”是重复第一句中的“girl”;而第三句中的“child”是使用了“thegirl”这个词的上义词。
2.2结构衔接
韩礼德先生的这种语义衔接手段得到了许余龙教授的认可,除此之外,许教授还将句与句之间在表面结构形式上的联系也看作是一种篇章衔接手段,并将之称为“结构衔接”。在许先生看来,结构衔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信息结构
句子信息结构是由语调决定的。一个信息单位表现为一个语调群。每个信息单位必须包含一个未知信息,另外还可以包括一个已知信息。一个信息单位中的语调核心重音应该落在承载未知信息的语言成分上。在篇章中,一个句子的信息结构必须反映出与它前面句子的联系,否则篇章的衔接性就不会存在。
2.2.2主述位结构
主述位结构是指一个句子的构成成分的地位和位置。句首部分的语言成分就是主位(theme),其余部分是述位(rheme)。语言的主述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语言内部的句法结构规律的制约。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句法结构规律的不同,句子可能具有的主述位结构也就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只以英语为例。英语的主述位结构是由语序来决定的。主位代表了讲述的出发点,而述位代表了讲述的内容。在篇章中,一个句子通常选用前面已经提到的已知信息作为主位,使它在上下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实现篇章的衔接。
3.结语
综上所述,衔接是语篇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语篇形成的必要条件;任何语言离开了衔接,便无语篇可言,而只是一组杂乱无章的句子的随意堆砌。语篇衔接手段众多,但不同的语言所采用的手段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和不同语体的语篇,在衔接手段的使用上也各有特点。因此,在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时,我们应视情况而定,准确高效地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许余龙。ContrastiveLinguistic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篇5
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在高考中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语言的衔接是否恰当。要做好语言连贯考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确定语句衔接的是否恰当。
一、前后陈述对象一致
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常从两个方面考虑:
(1)保持中心统一。即所有的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能出现离群句。
(2)上下文的情调要统一。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有时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要保持一致。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等等。
例如:(2013年新课标卷Ⅰ高考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第二个横线后面是句号,这表明前两个横线上所填句子按照意思可以分成两层。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在一句话里,其陈述对象应保持一致,本句的陈述对象是作品,②④可作起始句。②句介绍艺术风格,而④句介绍内容。六句话中介绍内容的还有⑤句,所以④⑤两句可以连在一起放在两个横线处,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
二、前后句式一致
例如,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解析:本题前语境是“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它后面应该是句式相同的句子,只有D项和它句式相对应。选D。
三、符合事例逻辑
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一个复句、句群或语段,前后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2013年广东卷高考题)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__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文段第一句话说“生产能力……”,第三句话说“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由此可推知第二句话说的是“科学技术”。根据第一空前面的“产生过度的欲望”可知,后面应该接“超出了……的需要”,所以应选D项。
四、根据关联词语判定
(2013年辽宁卷高考题)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②④⑤⑥①
解析:这道题不是填充排序题,前后没有固定的句子作为参照物,似乎难度更大,实际上我们只要利用句子间的关联词语表示出的逻辑关系再加上采用排除法,就能够迅速排除其他各项而锁定正确选项。根据句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更”,表示一种递进关系,就可以找到其前面相应的一句为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这样就可以排除C和D两项。再根据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这个表原因句子,就可看出是解释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个结果的,③②应该在一起,所以答案为A。
五、题干和选项的意境吻合
描写性或想象性语段往往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相应的描述。选填这一类语句要充分考虑到原文语境,在情感基调、感彩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到与原文的协调。
(2013年湖南卷高考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
解析:根据“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这个具体情景可以判定其后应衔接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比较吻合意境。这样就可以排除B项和D项。再从“人散去,一回头,……”这句可以看出和②句“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情景比较一致。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六、逻辑关系上的对应
出现双面的词要照应。当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出现“与否”“是否”“是不是”“有没有”“是非”“胜负”“能不能”等表示事物的两种可能性的词语时,要照应周全,要特别警惕句子的另一部分只涉及一种情况而出现照应不周的语病。仍以2013年辽宁卷为例。
(2013年辽宁卷高考题)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②④⑤⑥①
解析:根据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我们可以看到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和“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对应,而⑤中“拓展了还是缩减了”的双面词又恰好照应④中“能否”二字。再根据文意来看③是统领句,由此引出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因此应选择A项。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相关范文
-
2023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个人年终计划简短(个人年终计划简短范文)
2023年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2020年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2023年个人工作计划(通用)(2021年个人工作计划300字)
2023员工个人年度工作计划(2021年员工年度计划)
保育个人工作计划(保育个人工作计划大全)
2023年内科护士个人工作计划(内科护士2021年工作计划)
公司保安个人工作计划1500字(保安人员工作计划)
关于个人年度计划模板幼儿园(幼儿园年度计划怎么写)
个人工作计划1500字(个人工作计划内容)
关于汽修中专的自我鉴定(汽修中专毕业自我鉴定100字)
自我鉴定大学生(自我鉴定大学生毕业登记表)
电大大专自我鉴定模板800字通用(电大的自我鉴定范文)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自我鉴定系列(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自我鉴定范文大全)
工厂员工简短自我鉴定集锦(厂里员工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