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新生儿不睡觉范例(3篇)

时间: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

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性,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因此,我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午餐后到午睡前的这段时间

遵循不做剧烈运动,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原则,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引导幼儿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系扣子、穿珠子等。

2、师生交谈。教师在关心幼儿送餐的同时,可对吃完饭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谈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如正在热播的动画片、回到家后与爸爸妈妈都做什么、爱听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吗等,这样可以拉近幼儿和老师的距离。

3、散步。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领着幼儿自由地到户外观察散步,谈论自然景象,丰富幼儿的感知觉。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

1、光线要合适。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午睡前半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尽量做到半边开窗,午睡室环境整洁。

3、播放舒缓的音乐。舒缓的音乐会使幼儿心情愉悦、放松,在这样的氛围中进入梦乡,幼儿的睡眠质量及入睡情况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如翘翘大拇指,轻轻地安抚他们的头部,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

三、午睡室保持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所以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适应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我注意培养孩子:

1、轻声走进午睡室。告诉幼儿走路要象小猫,轻轻地没声音,比一比谁脱鞋快还不出声音。

2、临睡时保持安静。我在培养孩子学习脱衣服时,对能力强自己能脱衣服并能折叠好的幼儿要给予表扬,使他们信心倍增;对需要帮助的幼儿我允许他们轻声对老师提出请求。

3、衣服放在固定位置。午睡前要求幼儿脱去外衣,按照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折叠好后将衣服放在枕头边。

4、养成正确盖被子的好习惯。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盖被子的习惯,我利用儿歌进行教育:“掀开一扇小门,轻轻慢慢钻进,再把小门关紧,快快闭上眼睛。”这样孩子们在儿歌中学到了盖被子的方法。

四、较快入睡

午睡时间从12:30-15:00两个半小时。午睡时给孩子放舒缓的音乐,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入睡^快。根据观察,孩子躺下后十五分钟左右入睡的占75%,二十分钟左右入睡的占20%,半个小时入睡的占4%。14:50分开始放起床音乐,这样可使醒了的幼儿欣赏音乐,没醒的幼儿渐渐从睡梦中醒来,不会因突然睡眠中断而引起恐慌。

在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时,我还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2、示范讲解。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

3、利用儿歌进行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我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午睡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午睡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

4、表扬鼓励。我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奖励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大家向他们学习。

5、游戏中练习。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练习。小朋友当妈妈,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帮它叠好被子,把娃娃的手放在被子里。娃娃睡着了,妈妈会轻轻地走不发出声音。在游戏中巩固培养睡眠习惯。

6、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这样效果才好。我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和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和方法,要求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册、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身体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篇2

睡眠小知识

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完善的睡眠结构对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宝宝的睡眠开始于浅睡眠,20分钟后进入深睡眠,一个睡眠周期约60分钟。婴儿的浅睡眠约占整个睡眠的一半,随着年龄的增长,浅睡眠的时间逐渐缩短,宝宝大约在9个月时才出现夜间连续睡眠。宝宝一旦较易进入深睡眠时,提示宝宝的睡眠发育逐渐成熟。

婴儿睡眠存在个体差异

睡眠时间的长短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未满月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外,全部时间都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3个月每天16~18个小时的睡眠;8个月至1岁每天15~16小时的睡眠。

帮助宝宝建立睡眠-觉醒规律

通过哄、抱、摇或喂奶等会使宝宝建立不好的睡眠条件反射,影响婴儿建立自己安定的入睡状态,故婴儿的睡眠觉醒模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直接有关。宝宝进入睡眠后半期时,常表现为四肢的活动或眼球的运动,甚至伴有发声等常被家长误认为是夜醒而立即采取拍背、抱起、喂奶、换尿布等措施而扰乱了宝宝夜间正常的睡眠,导致宝宝不能自行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使夜间觉醒时间延长而造成夜间总睡眠时间减少。因此,避免对宝宝夜醒采取过度的应答,逐渐减少夜间睡眠安抚,对培养宝宝自行入睡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宝宝为什么喜欢被抱着睡?

宝宝放到床上就醒?这是许多家长迷惑不解的地方。新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睡了10个月来到这个世界后,没有子宫的包裹了,宝宝感到很陌生,同样需要母亲的怀抱,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味道,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借此获得安全感。宝宝会本能地寻找曾经熟悉的感觉,而父母温暖的怀抱无疑是子宫期的延伸,所以很多小宝宝在父母怀抱里觉得踏实安全,会较安静。妈妈经常抱抱宝宝会增加母子交流的机会,亲子关系会更好。因此,适当地抱抱孩子也未尝不可。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抱在怀里睡和哄,时间长了就给宝宝建立了一种不正确的睡眠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只有抱着宝宝才睡、不抱就惊醒或不睡的习惯。

抱着哄睡好不好?

如果经常抱着宝宝睡觉,由于大人不可维持一种姿势很长时间,大人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使得宝宝睡得不深,醒后常精神不佳,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抱着宝宝睡觉,睡眠的空间受到限制,尤其是宝宝四肢的活动受到限制,全身肌肉得不到放松休息;

抱着睡觉也不利于宝宝呼出二氧化碳和吸进新鲜空气,影响宝宝的新陈代谢;

可能由于母亲的身体压迫,导致窒息等危险发生;

经常抱着宝宝睡觉,母亲也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乳汁分泌减少,影响宝宝的喂养等等。

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

1.睡前抚触:每次给宝宝喝完奶之后,都给他拍拍后背,帮助打嗝,避免回奶,然后把宝宝放到婴儿床上,从头到脚抚触一下,帮助他放松。

2.模拟抱睡:对于养成抱睡习惯的宝宝来说,可以先把宝宝放在床上,妈妈侧卧在他身旁,用手环绕着他的体侧,让宝宝感觉到仍然在妈妈的怀抱中,比较容易入睡。

3.少抱少哄:父母不要过于敏感,当宝宝惊醒或哭闹时,不要急于去抱,可以坐在床边,温柔地拍拍他,轻声地哄哄,就会赶走宝宝的恐惧,让他重新进入甜蜜的梦乡。一般喜欢抱着睡觉的宝宝都是因为大人没有让他们进入深层睡眠状态,或者吓到了宝宝。进入深层睡眠的标志是手掌打开,不是握紧。宝宝4个月以后可以试着不抱着哄,入睡前就先放在床上,逐渐延缓抱起的时间。

4.不宜同睡:有的妈妈为了夜里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省事,或担心宝宝踢被子,一时图方便把宝宝搂在怀里一起睡,或者把宝宝放在两个大人中间睡。因为大人的肺活量要比宝宝大得多,空气中大量的氧被大人夺去了,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则弥漫在宝宝周围,使宝宝在缺氧状态下睡眠。

5.少穿厚衣:穿厚衣服睡觉时,全身肌肉不能完全松弛,使呼吸及血液循环不通畅,不能进入熟睡状态,妨碍生长激素的分泌。熟睡状态才能使宝宝大脑分泌出更多促进生长的荷尔蒙。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

从出生开始,共同的睡眠历程

想要让宝宝睡得好,睡得香,先要了解宝宝的睡眠历程。

越小,睡得越多

1~3个月的新生宝宝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每天睡18小时左右。

到了4~6个月,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在15~16个小时。随着宝宝对周围世界活动欲求的迅速发展,白天的睡眠时间开始逐渐减少。以前夜里醒两次的宝宝,现在只醒1次;以前只醒1次的宝宝,现在能够一觉睡到天亮。

7~11个月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4~15小时,一般夜间睡10小时左右。

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平均数,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有的宝宝需要比平均值更多的睡眠,有的宝宝睡得相对少些,只要宝宝白天的精神和情绪都很好,就不必担心。

2周开始:教他分清白天和黑夜

到宝宝2周大时,就可以开始教宝宝区别白天和黑夜了,让他逐渐懂得白天可以尽情地玩,晚上则要安静下来准备睡觉。在白天宝宝醒着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和宝宝玩,让他的房间保持明亮。也不要刻意减少日常生活噪音,比如电话铃声、洗衣机的声音、电视声。到了晚上,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不要和他玩。把房间灯光调暗,保持屋内安静,不要和宝宝多说话。慢慢地,宝宝就会开始意识到这是晚上该睡觉的时间了。

2~4个月:找到睡眠节奏

在1个月末到2个月的时候,宝宝的睡眠有了变化,睡眠的间隔拉长了,尤其是夜里,他可以连续睡6个小时。白天,宝宝醒的时间也多了,出现24小时的周期(一昼夜节律)。不过,宝宝在这方面的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睡眠的质量也在变化:不安睡眠减少,平静、稳定的睡眠增多。

当然,连续睡6个小时并不是说他一直沉沉地睡着,而是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交替进行。在每个交替阶段,宝宝都会有一个持续1~10分钟的小醒,在小醒时,宝宝会嘟囔、翻身,有时会哭,然后再入睡。这时,你千万不要弄醒他、哄他,或给他喂奶,否则他就会养成习惯,夜里一醒就非得让大人哄才能再次入睡!

3个月:开始形成睡前程序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睡眠模式正在形成,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的黄金时期,大约坚持1~2星期就可以做到。睡前程序可以包括给宝宝洗个澡、按摩、换新尿布、读一两篇睡前故事、唱一支摇篮曲等。任何适合你家庭情况的睡前程序都可以,只要你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以同样顺序完成。

3岁:不用再强迫他午睡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只要他夜间睡得很好,睡眠时间也充足的话,就能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求。如果宝宝不愿意睡午觉,父母也不必强求。

浅睡眠时的各种表情

处于浅睡眠的时候,宝宝是很“活跃”的,面部表情多样化,在宝宝的睡眠表情中,可以识别6种基本的情感:害怕、愤怒、惊奇、厌恶、悲伤和喜悦,尤其是喜悦的表情,就像是天使般的微笑。

不同国度睡眠习惯对对碰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要睡觉。你可能会想:睡觉嘛,闭上眼睛就睡了,能有什么差别?其实不然,孩子的睡眠习惯、作息时间,也会受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的影响,甚至受所处地区、国家的影响,不信你看――

分房睡Vs同屋睡

过去,我们的住房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太好,所以很少人家里会专门为了刚出生的小婴儿准备一张床,都是和父母一起睡在大床上。现在,住房宽敞了,经济条件也好了,宝宝往往还没出生,爸爸妈妈就已经给他准备了一张漂亮的婴儿床。不过,即使家里有房间,一般父母也不会将刚一出生的宝宝独自放在一个房间,而多半采取分床不分房的做法,将小床安置在大床旁边。法国的妈妈们则习惯于让宝宝独自睡在一个房间里,妈妈们只是晚上偶尔起来看看宝宝,给他盖盖被子。他们认为这样能保留自己的私密空间,同样,也让宝宝从小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培养宝宝独立睡眠的习惯。

《父母必读》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如果有条件的话,宝宝出生后,你会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吗?

会29.7%不会70.29%

专家看点

与家人同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助于防止婴幼儿各种意外的发生。在中国,因孩子与父母同睡一个房间,宝宝出现“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可能很少。婴儿睡在父母房里自己的床上,比较容易睡着,而且睡眠质量也好。但如果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会增加婴儿受伤以及死亡的机会,婴儿往往就寝不规律,难以入睡,夜间醒来频繁。因此,让宝宝与父母“同房、不同床”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方便妈妈晚上起来给宝宝喂奶、照顾宝宝,使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能给宝宝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宝宝睡得安全,避免大人挤压到宝宝。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等四五岁以后再“分房”也来得及。

俯睡Vs仰睡

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让宝宝仰躺着睡觉。前几年,也有一些妈妈尝试着让宝宝趴着睡,因为据说趴着睡能够让宝宝的头形长得更圆,脑容量更大,而且脸型也更立体、更好看。而仰躺着睡会使宝宝的脑袋睡扁了,脸盘也会变大,将来长大了影响容貌。

有趣的是,当我们对睡姿说法不一的时候,西方人对于宝宝睡姿的说法也在改变。他们认为,让宝宝趴着睡,有可能会造成婴儿猝死,主张在婴儿学会翻身之前,让他们像中国的宝宝那样,仰着睡,这样的睡姿对于小婴儿来说是最安全的。

《父母必读》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你认为宝宝哪种睡姿比较好?

俯睡0%

仰睡33.33%

侧睡66.66%

专家看点

趴着睡觉的宝宝睡得比较熟,不容易惊醒,对于睡不安稳、容易哭闹的宝宝,以及有胃食道返流、容易吐奶、斜颈等的宝宝,俯睡都很有帮助。但是,由于两三个月内的小宝宝脖子力量还不大,如果头部周围柔软的物体遮住他的口鼻时,他无法把头转开,发生猝死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仰睡的宝宝。所以,让宝宝以俯姿睡觉时,不要用过软、过厚的床垫和枕头,头部四周不要放置毛巾或毛绒玩具,而且一定要有家人在身边看护。

仰睡的优点是小宝宝的脸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触空气。但仰睡的姿势将胸腹部和外生殖器暴露出来,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因此宝宝不易熟睡。有些容易溢奶或呕吐的宝宝,在仰睡时呕吐物可能回呛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发生危险。

侧睡可以避免呕吐或习惯性吐奶,减少宝宝因吐奶而被呛,但对于小宝宝而言,侧睡姿势不易保持,需要家长帮助。

可见,没有任何一种睡姿是完全没有缺点的。让宝宝采取哪种姿势来睡觉最好,其实应视个人的喜好及宝宝的习惯或特殊需求来决定。

依恋物Vs妈妈陪

怎么让宝宝进入甜甜梦乡,也是妈妈们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在法国,伴随宝宝入睡的,是他们的依恋物(如泰迪熊、小抱枕等)。妈妈们往往在给宝宝讲故事、道晚安等睡前小仪式之后,亲亲宝宝,关上门和灯,就走出宝宝的房间了。所以,很多宝宝通常是抱着自己的依恋物慢慢进入梦乡的。

在国内,我们的宝宝往往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在妈妈轻拍中,在妈妈的歌声、故事里,很多宝宝还是在妈妈的怀抱里,慢慢进入梦乡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法国宝宝都拥有自己的依恋物,而我们的宝宝需要依恋物陪伴入睡的概率要小得多。

《父母必读》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你的宝宝入睡时需要依恋物吗?

需要44%不需要56%

宝宝小的时候,你是抱着哄他睡觉,还是让他自己躺在小床上睡?

抱着哄81.18%在小床上18.81%

专家看点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依恋物、大拇指或者安抚奶嘴表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恋物能帮助宝宝战胜孤独,它的气味和手感能让婴儿想象到在妈妈怀抱中的感觉,使他能够面对和妈妈的分离,包括夜晚的分离。所以,婴儿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他的依恋物入睡。

至于一两个月的宝宝需要哄着入睡很正常,是宝宝合理的生理、情感需求,应该尽量满足他。只要通过哄睡宝宝能够正常入睡,而且一旦睡着放进婴儿床后仍然保证能安然睡眠,这种哄睡是可以实行的。但是要切记不能一直抱着从入睡到睡醒,这称为抱睡。抱睡容易养成宝宝不良睡眠习惯,形成睡眠依赖。

婴儿床小床Vs婴儿床大床小床

宝宝出生后,我们习惯于采取与宝宝同房不同床的睡眠方式,这样既能使宝宝有独立的空间,又方便照顾宝宝。但是,宝宝八九个月到1岁多时,往往不愿意自己睡在小床上,总想和妈妈一起睡大床。而且婴儿床就在大床旁边,宝宝很容易就能爬到大床上。妈妈们觉得这时候宝宝大些了,不再担心同床睡会压到他而发生意外,而且看到宝宝和自己睡更踏实,省了不少心,也就默许了宝宝上大床。等到宝宝再大一些,才让宝宝回到小床上去,但往往难度比较大。

而在法国,孩子因为从小就在一个房间睡,已经养成独睡的习惯,而且他们离父母很远,基本上没有机会上大床,直接就从婴儿床过渡到了小床。

《父母必读》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宝宝曾经有过和你们睡大床的时候吗?

有97%

没有3%

专家看点

躺在妈妈的身边,宝宝觉得很舒服、很暖和、很安全,他当然不愿意睡小床了。而一旦睡惯了大床,要让宝宝回到小床上,宝宝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而且,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会对许多现象和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害怕黑暗、孤独,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离开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恐惧感会更加强烈。

想让宝宝自己睡小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刚开始可以让宝宝先睡大床,等他睡着后再把他抱到小床上。早上宝宝醒来时,要及时出现在宝宝面前,安慰他、夸奖他。这样既让宝宝获得安全依恋,又增强了宝宝自己睡的勇气和信心。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训练宝宝在小床上独自入睡了。爸爸妈妈可以在小床边给他讲故事,并给宝宝充分的,使他感到安全和温暖,能够平静入睡。

不同国度,相同的睡眠烦恼

《父母必读》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你曾经为宝宝的睡眠问题烦恼过吗?

是94.11%否5.88%

你曾经为宝宝的哪些睡眠问题发过愁?

晚上要醒好几次15.01%

夜间睡不踏实、哭闹15.33%

晚睡15.01%睡眠时间少17.57%

黑白颠倒4.15%不肯睡小床4.79%

不肯睡午觉6.38%入睡困难21.72%

虽然在睡眠习惯、哄宝宝入睡的方式等方面,法国和中国各有不同。但是,作为父母,他们同样要面对各种各样宝宝睡眠的问题。

Q:我的宝宝4个月,她明明很困了,揉眼睛、闹脾气。但只要把她放在床上,她马上就清醒,甚至叫喊起来,我该怎么办?奥迪

A:孩子的这些迹象是睡眠来临的信号:揉眼睛、打哈欠、情绪低。再大一些,有的孩子会拿着自己的一绺头发,或者吃大拇指。这个时候就要把孩子放在床上,而不要推迟睡眠的时间。孩子哭也没关系,最后她会睡着的。有的孩子闹觉,是为了排解压力,家长不必太焦虑。

Q:2个月的小宝宝晚上睡五六个小时都不醒,中间要不要叫醒他喂奶?李丽

A:一定要忍住自己不要叫醒孩子!他饿的时候会表现出来。要把孩子前几个月的睡眠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情。为了让他在6个月前能建立起睡长觉的睡眠规律,要满足宝宝熟睡的要求,永远不要人为打断他的睡眠周期。

Q:孩子一醒就应该马上给他喂奶吗?周志娟

A:应该先确定他是不是饿了再决定是否喂他。看看他是不是贪婪地吸吮拳头或者衣角?他是不是转过头努力地寻找你的?如果没有这些迹象,你给他喂奶就可能失败。不过,即使他饿了,有这些迹象,你也别着急。在喂他之前,你可以花几分钟和他眼睛对着眼睛说话,对他微笑,进行亲子交流沟通,这样能让宝宝更安心,更快地平静下来。

Q:父母的生活节奏对婴儿的生活节奏有影响吗?凯乐莉

A:新生宝宝完全依赖于养育他的人。他不仅仅需要你喂他,给他换尿布,抚摸他,他还需要从你那儿逐渐掌握一天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你们就是他的“时间制定者”。

晚上如果家里变得安静、昏暗,大家都准备睡觉;而早上,闹钟响起来,各种声音重新响起,大家开始起床。孩子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去调整自己的时间,慢慢地形成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如果很晚了你们家的音乐和电视还响着,你经常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孩子就很难建立起正常的生活规律。所以,家中有小婴儿,父母除了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别无选择。当然,这不是让你们全家都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你只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睡眠,避免声音太吵和过于纷乱就行。

Q:我的儿子17个月,夜里有时会哭醒。可我们却经常找不到原因。难道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做噩梦吗?伊莉达

A:只要孩子会说话,就开始会做梦了。如果是噩梦,一般是在下半夜出现,孩子会因为做了噩梦而醒来,有时候还会说出自己梦到了什么:“是大灰狼!”这时候要安慰他。如果是上半夜哭醒,很可能是夜惊。夜惊一般发生在深睡眠阶段。孩子会坐起来,很惊恐的样子,还会出汗,像着了魔似的。这时千万不要叫醒他,他会自己入睡的,而且不会有任何记忆。

夜里的表现反映的是白天的焦虑。如果孩子夜里经常哭醒,要仔细找找原因,看是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

Q:我的孩子很晚才睡觉,他会不会第二天也很晚才起?关红

A:通常父母们都这么认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的瞌睡虫还是没能敌得过生物钟,不管孩子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他大部分时候也会像平时那样在早晨的同一时间醒来。这会使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下降。所以,晚睡的孩子会更疲劳,甚至可能出现夜惊。

Q:我的儿子2岁了,我应该把婴儿床换成小床了吗?爱莉斯

A:如果孩子已经很强壮,能够轻易地跨过婴儿床的栏杆了,这时可以给他换一个小床。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必着急换床。有的父母觉得带床栏的小床像监狱,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其实,孩子通常会感到这样的床比较安全。

Q:宝宝睡觉爱踢被子,给他多穿点衣服睡觉是不是能让他睡得更踏实而且不爱感冒?米依

A:给宝宝穿太多衣服睡觉是一种不科学、不健康的习惯。因为穿太多的衣服睡觉,不仅会妨碍宝宝全身肌肉的放松,还会影响他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影响宝宝睡眠。另外,把宝宝包裹得太严实了,会出现散热不畅,引起大量出汗,导致宝宝感冒或出现皮肤问题。

Q:为什么晚上不能开灯睡觉?邓梅

A: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如果卧室内通夜光亮如昼,会改变人体适应的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同时,睡觉开强光灯,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正常的孩子高。

Q:宝宝9个月以后,变得很难入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纠正这种情况?

A:宝宝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找找原因,是不是近期宝宝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了,如父母出差了、睡觉不定时、搬家了、来了新的保姆或亲戚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的睡眠。

如果排除以上因素,孩子还是难以入眠,这时不必把他抱起来,只要和他轻声说话、抚背、拍屁股,并告诉他现在是睡觉时间,宝宝会逐渐安静下来并最后入睡。如果宝宝想吃手指或吸吮安抚奶嘴,就先放任他吧。

睡眠新观点异彩纷呈

4个月前,把握90分钟周期

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加州睡眠研究专家波利•摩尔博士最近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根据人体睡眠规律有效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这就是90分钟睡眠法。

摩尔博士把她的方法简单归结为4句话:记录宝宝睡醒的时间。在此时间基础上加90分钟,作为下一个睡眠周期的开始,在这90分钟内,可以和宝宝玩耍、喂奶。快到90分钟时,开始哄宝宝睡觉。等到下次睡醒,继续重复这样的周期。

试验证明,周期性的小睡确实能够帮助宝宝彻夜入眠。它不仅能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规律,还能解决其他一些睡眠问题,比如常要人抱、晚上不爱睡、分不清白天黑夜等。

摩尔博士指出,在每个90分钟的后期,有一段时间宝宝会表现得比较警觉,而当警觉感渐渐消退时,就是哄孩子睡觉的最佳时机(也许只有5~15分钟)。另外,父母还需要察觉宝宝的睡眠信号,如打哈欠、揉眼睛、拉耳朵、无精打采等。如果宝宝的睡眠信号或周期没有被家长察觉,他们就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周期,直到再一个90分钟过去才能入睡。

这种方法最适合4个月以前的宝宝。4个月以后,宝宝白天醒着的时间可能更长、更警觉,即使三四个小时不睡也不用担心,因为宝宝可能已经形成了新的生物钟。

睡眠不足,容易发胖

据美国《肥胖》杂志报道,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对11项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研究都记录了儿童的睡眠时间和他们的体重。这些科学家证实,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会扰乱体内的激素水平,也许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

缺乏睡眠,孩子容易受伤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近期《公共健康护理》杂志上报告说,学龄前儿童如果缺乏睡眠,容易因为行动或反应迟缓而受伤,他们比睡眠充足的儿童受伤的几率平均高两倍。

科研人员在两年多时间里跟踪调查了近300名学龄前儿童,对儿童睡眠时间和医疗记录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缺乏睡眠的儿童很容易受伤,而睡眠充足的儿童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还不清楚缺乏睡眠儿童容易受伤的原因,但他们猜测,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充足的睡眠对于控制运动的神经系统良好运转有重要作用。

孩子睡眠有问题,父母健康受影响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英国《儿科》杂志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儿童的睡眠问题不仅会导致父母缺乏睡眠,还有可能影响父母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