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智慧产业范例(3篇)

时间:

智慧产业范文

关键词:智慧养老;模式探索;成本控制

一、引言

随着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养老产业正逐步兴起。但是,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对养老服务需求发展迅速,我国养老产业出现供需不匹配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养老产业应在创新基础上,探索智慧养老平台与创新型养老模式。同时,注意控制运行成本,使养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养老模式分析及智慧平台运用

(一)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由社区为其提供公共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老人能够在家中由家属子女常伴照料,符合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享受舒适且熟悉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有了社区提供的一系列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该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例如费用低廉、满意度高、能满足情感需求等,能有效弥补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养老供给的不足。同时,由于政府与社区提供的有效保障与监管,该模式下服务的质量水平通常具有较高的保障。但是,资金不足、专业人士缺乏等常见问题在该模式下仍然十分突出。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智慧养老平台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信息的集成,老人们能够通过平台预约服务、购买生活用品、查看通知等,为其养老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智慧养老平台利用其全方位一体化功能集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养老服务与养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预约家政服务、医生体检、老人活动轨迹记录等。

(二)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老人们集中居住于统一化的社区之中,以便养老机构集中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护照料、文化娱乐活动等一系列的服务。同时,该模式下养老社区往往能够直通医院,使老人在身体出现状况时及时获得专业化的治疗。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养老服务更加高质量。但是,由于该种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往往价格不菲,且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不一致,接受水平不高。使得该种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受到局限。智慧化的养老平台在医养结合模式下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老人们能够通过此平台获取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也能借此达成信息的共享,家人通过此平台获取老人信息,监督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运用智慧养老云平台集成老人们的信息,记录并管理相应的领药取药、床位巡视、医嘱执行、接待退房等方面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态数据分析来获取养老院的运营状况,为资源配置、成本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公私合营模式。在该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机构共同提供养老服务,满足需求。传统的社区养老院往往存在服务质量低下,老人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因此,通过引进社会专业机构,能够为政府的公有养老院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各取所长,政府提供已有的养老资源、土地、设施等,以减少社会机构的资金压力。而社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则能使养老院更具吸引力,使老人们,特别是独居、失能或高龄老人能就近获得优质的服务。但是,利益的冲突以及缺失的监督监管是该种模式下存在的隐患。智慧养老平台能够为该种养老模式减少一定的风险。通过该平台,信息会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接受服务的老人对养老服务进行监督监管。

三、成本类型及影响因素

智慧产业范文

实践者,率先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并在2011年正式推出了5年407亿元的财政支持用于各领域的智慧城市发展,今年又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俨然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先驱与旗手。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的支柱和支撑力量,发展智慧产业是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由“行政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众需求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重要抓手。智慧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业为核心,虽然宁波作为国内智慧城市的先行者有了一些基础,但仍受制于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约束,需要多层面的努力来共同推动智慧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具备了一些基础条件

当前,我市已具备发展智慧产业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到2010年底,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580G,基于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基本覆盖整个城市,WiFi热点已经覆盖行政机关、机场等主要人员聚集区。目前,我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和3G用户分别达188万户和90万户,全市8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54%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2010年,全市30%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成熟度位居全国城市前10位,成为“CAD/CIMS”试点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2010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达750亿元,约占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45%,拥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元器件百强企业8家,并有11家企业入围年度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0强,4家企业入围省信息产业外贸出口10强。以奇美电子为龙头的液晶光电制造产业链集聚初步显现,形成升锐电子、菱茂光电等一批较有实力的关联企业。同时,已建成5个市级及以上信息产业园区,在部分县(市)区还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集聚区。

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突出,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切实成效。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37.2%上升到2010年的41.1%,注塑机等40多种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比稳步上升。至2010年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7.9%增至24.9%。

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宁波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累计83.16亿元,全市科技经费从2006年的6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0亿元。2010年宁波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6%,全市90%以上的研发经费投入出自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宁波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中,80%以上源自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承担。当前,宁波市共有部级创新型试点和创新型企业13家、省级35家、市级93家。

必须面对的挑战

纵然我市已有了发展智慧产业的上述基础条件,但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还处于示范试点建设阶段,智慧产业发展必然面临来自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人才、产业、技术、城市等方面的挑战。

目前,国内对智慧产业的内涵尚未明晰,对智慧产业所包含的产业门类存在较大分歧,智慧产业的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和产业标准尚未研究,这些都导致了目前对智慧产业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内容区域性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与低水平增长,意味着外部需求较弱,对我市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较大压力。智慧产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在当前相关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情况下,我市在核心技术研发、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应用等领域的人才是非常匮乏的,且目前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缺乏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对信息化企业的管理运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智慧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业为核心,这两个产业均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目前均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就我市来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我市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核心技术缺乏,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智慧产业核心领域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比较弱,产业集聚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尽管我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但问题仍然不少,例如大型企业集团数量相对较少,平均企业规模偏小;外观设计专利多,发明专利较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整机、成套设备相对较少等。此外,仍然存在着工业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对提升工业设计研发水平还需进一步扩大、对提高生产制造效率还未充分体现等问题。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众多城市已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都把培育和发展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均把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网络、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这势必造成我国城市间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同质竞争,而国内一级城市在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保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将对我市智慧产业的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智慧产业范文篇3

中国智慧城市专家

神州数码在2010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作为智慧城市战略的总架构师,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的眼光并没有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是站在行业的高度,着眼于中国IT行业的发展和新的商机。郭为指出,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巨大的市场。中国人完全可以在新的技术环境和新的应用环境下创造出新的产品乃至新的商业模式。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郭为认为,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战略核心在于整合全球信息产业链的资源,与神州数码现有全业务落地的宏观战略布局相结合,融合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并进行行业软件、服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终端及移动解决方案,企业应用及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以及智慧城市协同产业五大业务布局,以在中国IT服务领域多年的积累引领“智慧城市”时代的发展。

如果说,投资、消费、外贸被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那么城市化就是拉动中国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战略,以社会经济繁荣为目标,以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以民生和人民幸福为考核目标,通过对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创新,推动新型城市化的进程。

目前,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已经覆盖了62个城市,其中,神州数码与南京、武汉、深圳、扬州、佛山等10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协议。神州数码正以布局全国的整体实力、区域性快速突破的业务交付能力令其智慧城市战略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业内人士认为,神州数码已经成为中国市场领先的,既有前瞻性理论架构,又有最多成功案例的“中国智慧城市专家”。

做大智慧城市“蛋糕”

有专家表示,信息化和城市化将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而城市发展如何与信息化相协调成了一个崭新的命题。

目前,神州数码正在构建中国最大的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的生态链中,神州数码和众多IT企业并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郭为表示,在IT的领域里边,完全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但主流一定是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为双方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