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膳食结构范例(3篇)

时间:

膳食结构范文

【关健词】膳食结构;孕妇;营养素

【中图分类号】R1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44-02

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孕妇自身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膳食是否科学合理,对孕妇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本文为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食物种类构成是否合理,以便指导孕期保健,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选择昌吉州2011年1月~2013年2月定期产检的正常妊娠的早、中、晚孕期妇女260名(其中孕早、中、晚期分别为65、65、130名),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27±5.21)岁;身高154-178cm,平均身高(159.37±11.81)cm;体重43-75kg,平均体重(54.49±5.38)kg。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孕妇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日期、疾病史等)、婚姻生育情况、生活饮食情况等。

2.2膳食调查

采用24小时膳食调查登记法,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指导研究对象填写“24小时膳食调查登记表”,询问每个人前一天所摄入的食物品种和数量,计算出每人每日食物的实际消耗量。结果采用营养计算器软件V2.0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且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

3结果分析

3.1膳食构成

孕妇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在孕早期孕妇的膳食构成中,粮谷类摄入量467.95g,占膳食构成的36.37%;乳类摄入量133.57g,占10.38%;畜禽类摄入量85.48g,占6.64%,水果385.39g,占29.96%;蔬菜摄入量153.32g,占11.92%。孕中期孕妇孕妇膳食构成中,粮谷类摄入量454.49g,占34.82%;乳类摄入量137.78g,占10.55%;畜禽类摄入量89.82g,占6.88%;水果摄入量410.65g,占29.96%;蔬菜摄入量148.61g,占11.38%。孕晚期孕妇粮谷类摄入量437.13g,占33.57%;乳类摄入量136.92g,占10.52%;畜禽类摄入量92.46g,占7.10%;水果摄入量426.52g,占32.76%;蔬菜摄入量145.82g,占11.20%。

3.2孕妇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孕期孕妇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984.32kcal,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86.27%;蛋白质摄入量为64.37g,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91.96%;VA(维生素A)摄入量396.71ugE,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49.59%;VB1(硫胺素)摄入量为0.85mg,占参考摄入量(DRIs)56.67%;VB2(核黄素)摄入量为0.66mg,占参考摄入量(DRIs)38.82%;Vpp(尼克酸)摄入量为8.79mg,占参考摄入量(DRIs)58.60%;VC(维生素C)摄入量83.00mg,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83.00%;铁摄入量15.80mg,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105.33%;锌摄入量9.99mg,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86.87%。

4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胎儿发育的增长,需要的热能随之增高。孕妇总热量供给不足,可使婴儿体重下降,孕妇应适当增加热能摄入量,特别是应增加蛋白质在热量中的比例。本次调查发现孕妇在孕期不同阶段蛋白质摄入量都低于参考摄入量(DRIs),尚不能完全满足孕妇每日所需。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从孕中期开始每日摄入的蛋白质较非孕妇女增加15g,孕晚期每日增加25g,即极轻体力劳动的孕妇每日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为孕中期80g,孕晚期90g,中晚期孕妇膳食中蛋白质缺乏,不仅影响胎儿的体格发育,并可能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1]。中晚期孕妇在膳食中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如肉类、鱼类、奶类、蛋类、豆制品等的摄入量。

孕妇是铁缺乏症的高发人群,其缺铁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孕期妇女由于生理变化、孕吐、胃酸减少或供铁不足等原因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仅对孕妇的健康不利,而且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此,也有研究者已经证实,因此孕期要保证铁的供应。维生素不仅为孕妇自身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且能满足胎儿健康发育与避免畸形发生[2,3]。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孕妇维生素A、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摄入量均低于DRIs供给量标准。维生素A、抗坏血酸(维生素C)摄入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偏低。硫胺素、核黄素在机体能量代谢及维护神经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食物不能过于精细,应提倡粗粮杂食与精米混食。

参考文献:

[1]林茜,黄忆明.227例孕妇膳食调查及维生素营养状况的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2,19(5):127-129.

膳食结构范文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7)-2-0008-03

摘要:目的了解高脂肪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与B组(IR组)。分别测定两组的FBG、FIns、血脂等生化指标,并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B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2负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TC、TG、FFA、FIns均显著高于A组(p0.05)。电镜下B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轻度溶解。结论IR大鼠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肌细胞的轻度损害,提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pathy,DC)可早在T2DM前期发生,且脂代谢异常与DC的发生密切相关,从而揭示合理膳食及降脂治疗的重要性。

关键词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肌病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对患者健康最大的威胁来自其并发症。随着临床对于感染性、代谢性以及肾性并发症的有效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愈来愈威胁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的生存,已成为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DC是1974年Hambey等人首先提出的一种非冠状动脉硬化的特异性心肌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DM早期即可出现心功能的改变,还有文献报道,肥胖症本身能够导致心肌功能缺损[1],但对于DM心肌细胞易损的机制及T2DM前期(IR阶段)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通过给予高脂肪膳食诱导IR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糖、脂代谢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及对心肌超微结构的观察以探讨DC发生的病程即其部分发病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血糖仪为美国Gohnson公司产品;血清胰岛素试剂盒、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酶法)、FFA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显微镜为Olympus公司产品;PHILIPS公司提供TECNAI-10型透射电镜。

1.2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清洁级雄性4月龄Wistar大鼠20只,体重180~200g,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环境。适应性喂养5天后,随机分为2组,A组:普通饲料(其热量组成为:脂肪19.54%,蛋白质20.46%,碳水化合物60%)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高脂饲料(其热量组成为:脂肪41.72%,蛋白质11.29%,碳水化合物46.99%),作为IR组。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HOMA-IR)[2]及ISI[3]的公式计算。

1.3实验方法实验至第12周,大鼠处死前禁食12小时后用10%乌拉坦10ml•kg-1行腹腔内注射麻醉,称重,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动物FBG、FIns、HbA1c、TG、TC等血生化指标。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用4%的戊二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心肌组织标本切片厚度5μm,用HE染色光镜下做形态学观察;部分标本送于第三军医大电镜室做超微结构观察。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s描述,并经正态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再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过程均用Spss11.5完成。

2结果

2.1两组大鼠的各项指标比较从表1可见,B组大鼠经高脂肪膳食喂养后,其体重、FIns、ISI负值、HOMA-IR明显增加(p

1.2大鼠心肌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见B组大鼠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图1)。电镜下A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粗肌丝排列整齐,明暗各带清晰可见,线粒体结构清晰。而B组大鼠可见心肌细胞肌丝轻度溶解(图2)。

3讨论

IR是指INS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受损,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INS而产生高INS血症。研究证明,IR是T2DM自然病程中的首发病理生理变化。而IR大鼠模型主要分为三类:遗传性肥胖模型、特殊药物模型和特殊膳食喂养模型。尤其是高脂肪饮食喂养法,目前已被视为IR动物模型的常规制备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ISI、HOMA-IR作为评价IR的指标。大量的研究已证实ISI、HOMA-IR与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显著相关[3]。本试验发现B组大鼠经12周高脂饮食喂养后,体重、FIns、ISI负值、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而两组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已成功诱发出IR大鼠动物模型,与以往研究表明的运用高热量膳食喂养法可复制出稳定、可靠的IR大鼠模型结果一致[3]。

DM为具有多种并发症的代谢性疾病,大量临床数据显示,DC是一种独立的DM并发症。最近的研究证实DC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和心肌细胞病变及间质改变[4],而心肌细胞的主要改变是肌丝明显减少,电镜下可见大量肌原纤维丧失,严重者出现纤维灶性坏死。DC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其功能方面的结局是收缩性及舒张不良,预后差[5]。本试验结果显示高脂肪膳食诱导的IR大鼠心肌细胞已轻微受损,提示心肌损害可早在T2DM前期发生。已经证实IR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即使非糖尿病患者,与IR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也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Ruige和Yip等对Ins水平与心血管后果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论提示IR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更有文献报道[5]使用Ins增敏剂(thiazolinediones和metformin)能明显改善DC的心肌功能,从另一角度也揭示了IR与DC密切相关。虽然,DC的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许多研究证实了糖、脂代谢异常与DC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试验显示高脂肪膳食诱导的IR大鼠血脂明显增高。IR大鼠出现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为:IR时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ET);激活肾索―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S);诱导具有生长刺激性的原癌基因c-fos、c-jun、c-myc等和TGFβ1基因表达,导致心肌细胞增生,心肌肥厚,影响心脏的功能;也可使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mRNA表达增加,促进血凝、降低纤溶。IR时心脏糖利用下降,脂肪利用上升,心肌ATP水平减少,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钠钾泵活性减弱,肌浆网摄取钙离子能力下降,使细胞内钙超载,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等。IR也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已有文献报道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6]。Abu-lebdeh等[7]研究认为TG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脂时TG和FFA等脂滴在心肌细胞内聚集增多,影响钙离子的转运使细胞内钙超载,同时干扰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出现心肌纤维化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最终出现心功能障碍;LDL的氧化增加而又不能被LDL受体识别进行正常的降解,使剧毒的ox-LDL在体内淤积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肥胖相关的IR、T2DM及其并发症的患病率日益增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本实验显示高脂肪饮食诱导的IR大鼠与人类肥胖的IR极为相似。因此,我们推测在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心功能障碍的T2DM前期可能已有心肌细胞损害。此阶段正是DC早期防治的有利时机,切实有效地进行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向DM转化及抑制DC的发生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骏,罗雪琚.糖尿病心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5):299-302.

[2]HaffnerSM,GonzalerC,MiettinenH,etal.AprospectiveanalysisoftheHOMAmodel.DiabetesCare,1996,19:1138.

[3]李光伟,潘孝仁,Lillioja,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标[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59.

[4]AyazM,CanB.Protectiveefectofseleniumtreatmentondiabetes-inducedmyocardialstructuralalterations[J].BioTraceElemRes,2002,89(3):215-226.

[5]SchannwellCM,SchneppenheimM,PeringsS,etal.Leftventriculardiastolicdysfunctionasanearlymanifestationofdiabeticcardiomyopathy[J].Cardiology,2002,98(1-2):33-9.

膳食结构范文

关键词:大豆膳食纤维;香肠;肉品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精细食品摄入量大大增加,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相对减少[1]。膳食纤维对上述的各种疾病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膳食纤维按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种。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有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风险的效果[3]。已经有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以减少患结肠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当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比为瘦肉88%、肥肉6%、大豆蛋白6%、大豆膳食纤维6%时,可得到组织形态及风味、色泽俱佳的与传统香肠相比有独特风味的口感的大豆膳食纤维香肠制品[5]。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豆膳食纤维对香肠品质和出品率的影响。通过添加大豆膳食纤维,生产一种及不明显影响香肠的感官品质,又有营养保健的功能,同时提高出品率的香肠新品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有的香肠制作配方基础上,加入大豆膳食纤维。试验分组:添加0%大豆膳食纤维组为对照组(C)、添加4%大豆膳食纤维组(T~1)、添加8%大豆膳食纤维组(T~2)和添加12%大豆膳食纤维组(T~3)为处理T组。

在原配方基础上,增加水分含量。查得,大豆膳食纤维持水力12.46g/g[6],考虑香肠配方中就已经加30%水,所以新方案中大豆膳食纤维加6ml水/g。添加6ml水/g大豆膳食纤维,添加4%大豆膳食纤维组(T’~1)、添加8%大豆膳食纤维组(T’~2)和添加12%大豆膳食纤维组(T’~3)为处理T’组

1.2香肠的制作

(1)材料:猪瘦肉,背膘脂肪,当地超市购买;大豆膳食纤维,百爱科技有限公司。

(2)配方:食盐4.5%、淀粉10%、味素0.6%、桂豆粉1.5g/kg、白胡椒粉2g/kg、大蒜5%、卡拉胶30%、白糖10g/kg、水量30%、红曲0.15%。

(3)工艺流程

脂肪、膳食纤维

原料肉修整腌制绞肉搅拌灌制烘烤蒸煮烟熏成品

1.3产品品质测定方法

1.3.1保水性测定

香肠的保水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其品质。香肠保水性的测定遵照Grau,Hamm(1953)[7]等的方法测定。计算公式如下:

保水性=(%)肠面积=×100%

水圈面积

1.3.2质地分析

利用质构仪,应用质构剖面分析方法测定。将香肠切成约2cm高度,平放在载物台上,每组样品选取三个用于质构的测定,测定结果主要取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得出香肠的质构特性。具体测定参数如下:感应元:500N,测试速度:2.0mm/s,形变百分量:50%,探头类型:P4。

1.3.3出品率

出品率是按单位重量的肉原料与制成的最终成品的重量之比计算。

计算公式:

出品率(%)=成品质量=×100%

原料肉质量

1.3.4色泽

将香肠切成厚约0.5cm的薄片。用色差计测定香肠的色泽。测定前对色差仪进行白板校准。每个样品测6组数据。每组数据分别用L*、a*和b*。L*值表示样品的亮度,该值越大说明样品的光泽度越好;a*表示样品的红色度,该值越高说明样品的颜色越红;b*表示样品的黄色度,该值越高,说明样品的颜色越黄。[8]

1.3.5感官评定

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按工艺要点制作出相应的7组产品。由有感官评定经验的10名品评人组成评定小组,对香肠进行感官评定。[9]分别对7组产品的颜色、弹性、组织状态、风味、口感5项指标评分。评分标准是用10分制,即10~9=很好;8~7=好;6~5=中等/满意;4~3=不满意;2~1=很不好。具体评定标准如表1。

1.4统计分析

用SAS软件包中的普通线性模型对测定的所有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邓肯氏复极差测验(P<0.05)确定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性。

2结论

(1)未加水时,加入大豆膳食纤维4%在感官评定上评价最高,保水性和对照组相比,也有提高,色泽也较为接近对照组、出品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增加,所以加入大豆膳食纤维4%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