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垃圾分类(6篇)

时间:

垃圾分类篇1

1、红色:红色代表有害垃圾。有害物质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化妆品等等不可回收,且带有一定污染危害的物质。

2、绿色:绿色代表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养分的肥料使用,土壤掩埋后可被大自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

3、蓝色:蓝色代表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包括塑料、纸类、金属等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这些物质将被纳入废品回收系统,作资源再生处置使用。

4、灰色:除了有害物质与可回收物质以外的垃圾,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这类物质一般会被焚烧、掩埋等处理。

(来源:文章屋网)

垃圾分类篇2

垃圾围城,迫在眉睫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统计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有246个大、中城市公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总计约为1.86亿吨。而这个数字也只是“冰山一角”,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0年统计,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达4亿吨,且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递增。

在公布相关信息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毫无悬念”地位于前列;此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同样产生着大量的生活垃圾。

随着“垃圾围城”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我国在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缺口,部分城市对于生活垃圾甚至仅仅是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垃圾围城”不仅是城市病,而且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千克,按照2015年底全国6亿农村常住人口测算,我国每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1.75亿吨。同时,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实行生活垃圾处理的仅21.8万个,且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只是简单地一埋了之或一烧了之。

垃圾分类,举步维艰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就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众的公共意识有待提高,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公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适应、反复习得,才能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进一步有所作为,引导、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意识。现阶段,尽管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相关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但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主体缺位、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到垃圾分类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日本,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目前可以说是已经把垃圾分类进行到了“极致”。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等类别,其中资源垃圾又细分为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家中的各类生活垃圾会在每周的不同日子里进行回收。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学校就会教孩子识别商品包装上的各种符号,了解这些包装分属哪类垃圾以及如何丢弃,并请家长督促孩子们实践垃圾分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宣传教育之外,法律规范也是重要的一环―日本的《废弃物处理法》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最高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万元)。在日本很多地方的街头还贴着宣传画,警告不法丢弃垃圾者可能遭到何种处罚,并要求公民如发现乱丢废弃物者,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看似烦琐的垃圾分类,给日本带来了丰厚回报。通过垃圾分类,日本年处理垃圾量大幅减少,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问题。垃圾分类后,可再生资源被分类回收,不可再生的垃圾则被埋藏或焚烧发电,例如电子产品会被解体以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等可用资源,废弃食用油被加工制成生物燃料。

国家发力,推进治理

近日,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目标是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按官方计划,全国将有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将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

此外,《方案》中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方案》提到了三个分类: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

垃圾分类篇3

1、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2、垃圾分类(英文名为:Garbage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3、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

(来源:文章屋网)

垃圾分类篇4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这些经处理后可以采用就地处理堆肥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尤其是废电池不可直接扔到地上,对土地的伤害十分严重。

4、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这些可以采用卫生填埋法。

垃圾分类篇5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一个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就是垃圾量的激增,就拿我们远近闻名的首都北京来说吧:北京市每日生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填埋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就等于每年占用到500亩的田地,然而,1.84万吨这个数字还可能继续攀升!看!1.84万吨,这个数字多么可怕,但是最可怕的还是在欧洲中世纪,由于不能妥善地处理垃圾,导致各地的瘟疫流行。

但是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想出了减少垃圾污染的办法:法国是众所皆知的时尚大国,他们追求时尚,把自己认为已经过时的旧沙发、衣物、玩具,和一些电器、物品放在车库或楼下,供邻里选取,拿回家继续使用。

而我认为,垃圾会使人们感染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有市民随地乱扔垃圾,使垃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发霉、发臭产生病菌。让经过的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上病毒。还有就是垃圾处理的方式不当,如:有些垃圾用填埋的方式处理,虽然很方便,但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使附近的居民感染上病毒。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垃圾应该分类的丢到垃圾箱,能回收的尽量拿回去重复使用。垃圾的分类一共有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是包括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类垃圾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污染。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则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方法。厨余垃圾一般是指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这种垃圾可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其他垃圾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垃圾分类多么有用啊,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应把垃圾分类处理。

爱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不乱扔垃圾,我们的明天将更好!

垃圾分类篇6

为全面推进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现将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我社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我街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树立“可卖尽量卖、有害分开放、厨余要分类、投放应准确”的分类理念,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实施计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个季度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推进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弃织物、餐厨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做到分批有序的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2022年实现街道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结合玉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统一、规范设置。

第三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社区(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基础单元。依托街道社区(村),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团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广泛动员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民众知晓率,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加强街道、社区、学校的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实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习惯。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

根据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可回收物”细分类。

1.可回收物(蓝色桶):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

2.有害垃圾(红色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过期药品、废家庭医用器材、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等。

3.厨余垃圾(绿色桶):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4.其他垃圾(灰色桶):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二)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三)

根据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以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路线,统一配置数量充足、规格适宜、标识醒目一致的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率达到100%。

1.“可回收物”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居民、单位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由商务、供销部门资质认可的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

2.“有害垃圾”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环保部门负责提出收运处置方案,组织规范收运处置流程。

3.“厨余垃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中小学、医院供餐等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已取得市区餐饮垃圾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的单位负责收运、处置。

4.“其他垃圾”按照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由环卫所或特许经营收运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行分类转运,做到日产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