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例(12篇)

时间: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1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白色污染”在直观视觉上的污染。在生活中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边缘地区环卫很难清理到位,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地带。游客的乱扔乱弃以及有效分类回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严重破坏旅游景观环境。铁路沿线堆积大量的白色垃圾严重降低了城市环境的美感程度。

二是“白色污染”在生活环境中的危害。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的原制作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与废弃塑料,部分含有氯乙烯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含有氯乙烯单体的聚氯乙烯材料装食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白色垃圾还会加快土地恶化程度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是“白色污染”在回收处理上的困难。目前市面上流转的不能降解材料制作的塑料垃圾较多,废弃后长时间存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很多地区都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白色垃圾,填埋后的场地由于白色垃圾长期不能降解,严重污染了土地及周边环境。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3

“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问题的提出: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污染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环境污染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环境污染中的“白色污染”会有哪些危害性呢?二,问题的研究:1,“白色污染”破坏环境美,产生视觉污染。例如塘河是塘下镇的主要河流之一,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公园的绿树从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有时,在宽阔的马路上散步,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2,“白色污染”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作为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3,“白色污染”会成为杀害动物的“杀手”。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外公家的小狗就是因为误食塑料袋而死亡的。4,“白色污染”是滋生病菌的温床。散落四处的塑料袋由于沾上油腻的味道,堆积起来后,会使蚊子、苍蝇、臭虫大量繁殖,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5,“白色污染”会严重污染空气。焚烧带有塑料的垃圾会产生毒气“二恶英”,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三,我们的建议:怎样才能减轻和控制“白色污染”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减少生活中的使用量,平时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购物带只布袋子或篮子,吃快餐用碗……其次,建议塑料制品生产厂家,在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时候,要采用新型的、容易分解的材料。再次,建议环保部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把塑料制品从垃圾中分离出来;还应加强对废旧塑料的回收,把废塑料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为拥有整洁、美丽的家园,请大家行动起来吧!

邮:325204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四小学

四(1)班

胡明豪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1篇4

因为,塑料中有一类增塑剂――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被广泛地应用于聚氯乙烯等生产中。酞酸酯类化合物与塑料分子之间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从塑料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环境)中,对环境、生物与食品造成污染,并对动物和人类都有一定的毒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习惯用塑料袋直接盛放各种食品,尤其是一些油炸类、烧烤类高温食品的现象更为多见,如油条、麻球、油炸臭豆腐等。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一次性塑料制品中酞酸酯增塑剂污染食品的机会。

那么,一次性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是如何污染食品,什么样的食品容易受到污染?其污染食品的程度又有多大呢?这既是普通民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食品安全话题,也是我们希望找到的研究答案。

日前,我们对不同的集市及食品摊点采集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盛放的5种熟食(麻辣烫、糖仁、油条、锅贴、炸豆腐)进行了测定,这些散装熟制食品的特点是高温和油煎、油炸。实验方法是将麻辣烫、糖仁、油条、锅贴、炸豆腐等5种食品采用通常使用的制作方法,制作好之后,一组以塑料袋盛放(为实验组)30分钟,另一组不用塑料制品盛放(为对照组)。糖仁购于大型超市,其他食品均购于街边小摊或副食品市场。所用塑料袋成分经测定均为聚氯乙烯。实验结果用邻苯二甲酸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来衡量。这两种物质是塑料生产工业常用的两种酞酸酯类增塑剂。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5

关键词污染环境塑料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白色污染物的种类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几种类型。聚乙烯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根据聚合条件不同,其相对分子量从一万到几百万不等。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0.90g/cm3―0.91g/cm3),机械强度比聚乙烯高,耐热性好。聚氯乙烯通过游离基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属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聚苯乙烯无色无味透明树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泽,易燃,密度为(1.05g/cm3―1.07g/cm3)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此外,还有些塑料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1白色污染的来源

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15年我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35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300多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及休闲食品包装袋的形式被任意丢弃,形成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形象污染,和“环境污染”。

2.1形象污染

在城市、旅游区、水系沟壑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当地整体形象不整洁,使人对当地的形象大打折扣。

2.2环境污染

废旧塑料及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长时间不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使土壤变质,影像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导致农作物减产;其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形象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环境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3白色污染的防治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形象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欧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随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土质退化严重,随即转入循环使用。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如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先后有10个州出台了塑料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4我国防治污染的方法

(1)国家法律。禁止生产超薄塑料方便袋,关停并转一批小作坊、小塑料加工厂。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力宣传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旨在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3)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在自然环境中较容易降解。

(4)从生活细节上着手。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所有超市将不再免费提供购物塑料袋,客户需要塑料袋徐单独付费。

(5)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1篇6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两天就要发生一次污染事故,在这些污染事件中,化学毒物的排放所导致的事件要占70%。世界上第一座炼焦炉1919年点火,化学污染也随着化学工业的诞生一起开始了。人类需要化学,但不需要化学污染。论文联盟

生态安全的杀手

化学工业合成的物质,多是生物圈中没有的,同生物体的内环境也不相容,大多具有毒性。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助剂很多都是重金属,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进入食物链,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不利。1956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猫,它们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自杀。不久后便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视觉丧失、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就是轰动世界的水俣病”。后查明致病原因,罪魁祸首是在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过程中使用的含汞的催化剂。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俣湾水体,甲基汞在鱼虾体内积累,人食用后被肠胃吸收,侵害脑和身体其他器官。数十万人因食用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得病,至今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水俣病”的发生,引起了科学家对化学污染的重视。同样的还有ddt大面积喷洒对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伤害,制造出寂静的春天”。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向环境排放有毒化学物的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就重金属铅一项而言,1000多年前产量才1万吨,现在已达300万吨,蓄电池、颜料、涂料、磁器、塑料稳定剂都需要用铅。含铅的产品被废弃后,铅就从空气、水、土壤、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积聚在血液和骨骼中。据医学检测,现代人的血铅浓度已达200~300微克/升,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200~300倍,到了安全剂量的上限。特别是儿童血铅偏高影响智力,问题很严重。有专家称,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再过20年中国人的智力将下降5%。

当今,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7万种增加到10万种,产量已突破4亿吨,其中有一半以上没有经过安全性测定。有数据表明,家具和建材中使用的醛类、苯类,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过敏、头晕,成了医院门诊的常见病。聚氯乙烯塑料已经充满世界各地,白色污染不但带来环境危机,更难办的是废弃塑料燃烧会产生二恶英,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毒性极大。一滴二恶英能毒死1000人,30克二恶英能置100万人于死地,毒性远远超过沙林和氰酸钾,科学家称它是世纪之毒”。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日摄入的安全标准为1~4微克,虽然现在环境中的二恶英极微,但通过食物链的积累,二恶英对人类的健康将是灾难性的。

情寄绿色化学

化学既能创造巨大财富,又能给环境制造灾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化学反应是物质分子的化分和化合,只要设计合理,形成化工循环链,实现绿色生产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柠檬酸是基础化工产品,它是食品、制药的基本原料,用淀粉、糖蜜等发酵生产,排放的污水臭气扑鼻,严重污染环境。如果先将发酵残液中的菌丝体和蛋白质回收,可制成高档饲料。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发电,1吨柠檬酸有机废水产生的沼气,可发电220千瓦时(度)以上。发电后的尾气温度在500℃,可用于溴化钾中央空调或用于热风炉干燥菌渣。废水从沼气池中泵出进行无害化处理,水中的固体废物制成活性颗粒污泥,成为很好的吸污材料。如此一来,则基本做到零排放。

当今,95%以上的有机化学品都来自石油和煤,而它们储量有限,属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和加工又严重污染环境。采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沼气、糖类等取代传统的石油、煤等工业原料进行化学生产,既可保护资源又有利于环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方向。

绿色化学采用新工艺、新原料、新配方,能合成对环境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如,针对限塑令,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包装袋,解决了白色污染”。涂料里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苯类、甲醛、重金属铅以及固化剂残留,用于室内装饰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德国舒尔茨制漆及涂料公司生产的舒尔茨系列环保涂料,没有上述的有毒物质,获得世界最高环保标准蓝天使”标志。他们

转贴于论文联盟

生产的内外墙乳胶漆、水性木器漆、水性磁漆、水性防锈漆等用于家装,可以确保家居安全,国内也有了合作生产的产品。

任重而道远

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新观念,是解决生态困境的必由之路。从家用清洁剂、燃料、化妆品到胶水,都少不了使用有污染的物质苯、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等,家用清洁剂(如清洗剂或去污剂)和装修用料(如粘合剂)已成了人类健康的杀手。现在,用纳米二氧化钛为基质生产的空气洁净剂,已成为消除居室污染的首选。这是中国绿色化学科学家的奉献,但它的高售价却不能让普通百姓都能享用。生物降解塑料筐同用石油产品制造的塑料相比很容易处理,农民在收获草莓或生菜以后,只需采取简单的措施就能让它回归大自然。但它的高价格也让农民在选购时难下决心。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7

关键词: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可降解塑料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大量塑料制品废弃物随意丢弃,给景观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常见的塑料制品废弃物有:聚乙烯(PE)包装袋、保鲜膜、护套和台布等;聚苯乙烯(PS)可发性快餐盒和餐具容器、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的发泡包装套等;聚丙烯(PP)包装膜及快餐盒;聚氯乙烯(PVC)透明片、热收缩薄膜及乳胶手套等。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防治

我国目前防治白色污染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1、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及超薄塑料袋。“一次性方便,二百年污染”是塑料垃圾的形象写照。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根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

2、回收利用是当前防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手段。随着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早,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

美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大国。据统计,到2000年,美国年生产塑料3,400余万吨,废旧塑料超过1,600万吨。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已展开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广泛研究。20世纪末废旧塑料回收率达35%以上。其中,燃烧废旧塑料回收能源由八十年代的3%增至18%;废旧制品的掩埋率从96%下降到37%。美国在燃烧废旧塑料利用热能、热分解提取化工原料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美国各州为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日本也是塑料生产大国。20世纪八十年代,其年均废旧塑料排放量占生产量的46%。废旧塑料的处理已成为日本的严重社会问题,而且日本是能源短缺国家,所以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保持积极态度。九十年代初,日本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率为7%,燃烧利用热能率为35%。日本在混合废旧塑料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意大利的废旧塑料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4%,其回收率可达28%。意大利还研制出从城市固体垃圾中分离废旧塑料的机械装置。意大利对废旧塑料回收一般是将塑料碎片和纸片一起收集,分离后的废旧聚乙烯制品经粉碎处理,用磁筛除去铁等金属杂质,经清洗、脱水、干燥后,通过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这种回收料再加入新料,可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可生产垃圾袋、异型材、中空制品等。

3、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方法

(1)直接再生利用。根据原料不同,有3种直接再生利用的方法:①不需分捡、清洗等预处理,直接破碎后塑化成型。②必须经过清洗、干燥、破碎后造粒或直接塑化成型。③再生前须特别预处理。直接再生制品性能欠佳,一般只做档次较低的塑料制品。

(2)改性再生利用。是将再生料通过机械共混或化学处理进行改进的技术。如增韧、增强、复合、活化、高联等,使再生制品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作为档次较高的产品。改性再生利用的工艺路线较复杂,有的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湖南大学的谢朝学等研制的利用泡沫塑料制轻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热分解法。热分解法就是将高聚塑料废弃物在高温条件或低温催化的条件下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状态,从而把长链的高聚物转变成了短链的不饱和烃的方法。这样得到的不饱和烃可以用来重新制造其他产品。此方法可用于处理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制品的混杂回收物,但对于那些含氯的塑料制品需分开处理,这种方法可用于反复处理高聚塑料废弃物。

(4)通过催化裂解制燃料油。将塑料废弃物收集起来,通过热裂解得到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这样既减轻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现在这一方面的技术日臻完善,已产生了好多专利技术。冀星等总结了废塑料油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四川大学化学系李晓祥、石炎福、余华瑞等通过试验表明:混合废塑料经过催化裂解制得的90#汽油和0#柴油的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5)焚烧回收热能。对于难以分捡的混杂型废旧塑料,将其作为燃料焚烧具有明显优点:不需繁杂的预处理,也不需与生活垃圾分离,而且其生热值与相同种类的燃料油相当。残渣较少,密度较大,易于填埋处理。据统计,PE的燃烧热为46.63GJ/kg,PP的燃烧热为43.95GJ/kg,PVC的燃烧热为18.06GJ/kg。可见,PE、PP、PVC的燃烧热非常大。因此,可利用焚烧法来处理并充分利用其释放出的热量。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的生成,以及这些燃烧产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如,聚氯乙烯(PVC)燃烧产生HCl、聚丙烯腈(PAN)燃烧产生HCN、聚氨酯燃烧时会产生氰化物等,因此必须在焚烧炉上安装污染气体的吸收装置,以实现整个流程的绿色化。

二、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应用及前景

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治理白色污染的全新技术途径,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已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目前,主要的可降解塑料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光-生物双降解塑料三大类。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虽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但控制降解难度较大,不宜进入垃圾填埋系统。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降解性能较理想,但其加工难度较大,工艺配方以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等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并且用后需要全面地堆肥处理。

1、光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就是靠吸收太阳光引起光化学反应而分解的塑料。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光敏感剂,敏感剂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自由基促使高分子材料发生氧化作用,达到裂化的目的。二是利用共聚方式,将适当的光敏感剂倒入高分子结构内赋予材料光降解的特性。常用的光降解剂有:金属盐类、二茂铁衍生物类、羧酸盐类、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铁类等。塑料制成的地膜有三个特点:①使用后,在阳光照射下可自行光分解,分解后的小残体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继续分解。②使用寿命可以控制。③节省了回收地膜的费用,且解决了残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光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取决于日照的时间和强度,且降解后在被微生物分解前碎片易形成二次污染。光降解技术与生物降解技术结合:一是可以克服淀粉基塑料在非生物环境中难降解的问题;二是可以利用光敏体系的复合配比、用量来实现降解时间人为控制的目的。因此,目前工业化较多的是光降解技术与生物降解技术结合的双降解淀粉塑料。在一次性使用地膜中可采用食用淀粉或无机矿物质填充的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的全面降解技术进行实用性研究。我国可覆盖地膜的面积为5亿多亩,用量高达40万吨,使用价格低廉的光-生物降解塑料地膜较适宜。对于厚度0.005mm~0.015mm的降解地膜也可采用塑料单纯光氧降解技术,但一定要做到时控降解。这对解决废弃地膜污染农田的问题,造福子孙后代,具有深远意义。

2、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两种。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包括淀粉改性(或填充)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甲壳质)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发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如热塑性淀粉塑料、脂肪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属这类塑料。

尽管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推广异常困难。一是因为可降解塑料袋承重能力低,不能满足顾客多装东西和反复使用的要求。二是可降解塑料袋色泽暗淡发黄,透明度低,给人一种不洁和难看之感,用起来不放心。三是价格偏高,成本难以接受。

3、可降解塑料的开发趋势及发展前景。可降解塑料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开发高效廉价光敏剂、氧化剂、生物诱发剂、降解促进剂和稳定剂等,进一步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准时可控性、用后快速降解性和完全降解性。②为避免二次污染,以天然高分子微生物合成高分子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③水解性塑料和可食性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用途而备受瞩目,也成为环境适应性材料的又一热点。④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可生产聚酯的生物性植物以降低生物降解塑料的成本。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8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因此推出环保、可降解的纸吸管,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质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9

业十小时来计算的话,就有三千个一次性塑料袋,而实际上每人手里都有好几个塑料袋。一年呢?我算了算,大约有一百一十万个!这么庞大的数字一定会让你大吃一

惊!

让我们再来想一想,一家超市就这么多,那两家呢?三家呢?全球的超市呢?我和妈妈算呀算,最后得出一个不太准确的数学一万五千亿个!而一个塑料袋埋在土

地里,要过二百年才能完全分解!可以想像,用不了多少年,地球就被塑料袋全面包裹起来了,真是太可怕了!

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很大,一次性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埋到土里污染地下水,焚烧的话,会

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不过还好,妈妈说现在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以前在超市里购物,都会有免费的塑料袋,而现在,塑料袋要花钱买,这就控制了人们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但很多菜

市场却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我想,找到塑料袋的替代品该是当务之急吧!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够做的有: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环保袋;使用纸制餐具;把塑料制品扔进可回收垃圾桶里。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做保

护环境的健康小卫士。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10

[关键词]限塑令成就问题措施

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的“限塑令”规定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从即日起禁止使用,同时对厚度0.025毫米以上的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该规定实行以来,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通过对其实行以来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限塑令”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限塑令”实行以来取得的成就

1、节约资源

“限塑令”实行以来,由于限制了塑料袋使用的厚度和规定了付费机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和生产者对塑料袋的生产量,也因此大大节约了为生产过多塑料袋而消耗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塑料袋国内消费总量一年大概160多万吨,限塑后估计用量减少30%-50%,从资源节约的角度看可以节约1/3,那背后最少是300万吨石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森林面积为20%,煤炭资源储藏为31%,石油只有11.3%,“限塑令”极大地限制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就极大地节约了这些减少的塑料袋背后的资源。

2、减少污染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且十分紧迫的问题,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到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直接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等,而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差不多包含了各个方面。“限塑令”的实行,限制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对污染治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3、引导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追求经济利益是每个经济个体的目标,尤其是对企业来说,只要能赚钱,牺牲环境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现在实行了限塑令,让生产厂家停止生产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让销售厂家销售商品提供塑料袋时必须对塑料袋收费,让消费者使用厚度超过0.025毫米塑料袋时必须付费,且收费标准不低于成本价。对塑料袋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计收,让每一类人都必须对污染环境付费,对环境负责,在经济发展、谋求利益的同时,必须为保护环境付出代价,从而也就能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4、为实现绿色奥运迈出了重要一步

“限塑令”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奥运”作为2008年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上,而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与运会相比,《限塑令》的颁布和实施只是一件小事,却能从细处凸显中国在应对环境挑战和能源危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折射出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这一主题精神。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表示,要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保障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抓好奥运环保工作,既是兑现绿色奥运承诺的需要,也是实现北京人居环境改善这一长远目标的要求,是全面提升北京环保工作水平的良好机遇。”限塑令的出台,迈出了绿色奥运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二、“限塑令”实行以来存在的问题

1、集贸市场成为最大盲区

集贸市场是塑料袋消耗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是其主要的消耗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全国大中城市之一的武汉,就有约330多家集贸市场,每年使用的塑料袋有9.6亿多个,试想这9.6亿个塑料袋变成垃圾会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而生产这9.6亿个塑料袋又得消耗多少资源。集贸市场之所以会成为“限塑令”的盲区,原因有三:一是集贸市场的规模庞大,分布零散,不容易监督控制;二是摊主为了牟利不得不铤而走险,他们大都担心如果顾客购物索求袋子时不提供或收费提供会失去客源,影响自身利益;三是对于农贸市场来说,塑料袋替代品太少或成本太高,一般商品除了用塑料袋盛放以外,还可以使用纸袋、布袋,而对于以生鲜主副食为主的集贸市场而言根本不可能用纸袋或布袋:一是不耐用;二是成本太高,摊主和顾客都接受不了。

2、超薄塑料袋货源不断

“限塑令”规定厂家不准生产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其实在实际生产中,这一规定只限制了大厂,对于规模小、分布较分散的小厂来说,超薄塑料袋依然在生产,而且多采用私下购销方式出售给像集贸市场这样的限制盲区。这样就导致了超薄塑料袋的货源不断,这不仅给正规厂家利益带来危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限塑令”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3、“限塑”成“售塑”,违背政策实施的本意

“限塑令”的本意是通过有偿使用合格塑料袋,提高购物成本,达到抑制塑料袋使用的目的。塑料袋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袋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有利于环境保护外,还可以节约能源耗费,符合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限塑令”实施以来,很多消费者仍未形成“限塑”消费习惯,去超市购物仍是两手空空,没有免费的就自行购买塑料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塑”成为了“售塑”。塑料袋的使用从“免费”变成了“有偿”,“限塑”效果大打折扣。

4、“限塑令”地方性特征较强,随意性突出

“限塑令”是国家统一颁布实施的,但是具体的实施,监督检查是由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的,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各地方自成一套具体规定,弹性较大,很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对个小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反规定的销售商,降低处罚标准等。同时,“限塑令”中规定销售商销售商品提供塑料袋时对塑料袋收费不得低于其成本价,但一些销售商担心定价过高会减少客源,故意定一些价。如一些超市购入塑料袋成本价是0.12元多一点,提供给消费者时收取0.13元,虽然解释说塑料袋价钱会和商品合价计算后四舍五入计价,然而由于其他商品出现分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后付费时顾客大都也只等于付了0.1元,无形中为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限塑令”在限制消费者使用塑料袋中的作用。

5、以罚代管现象时有发生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大大小小的“限塑令”,都是为了配合国家“限塑”的法令,而且罚款上限一个比一个高,某地最高开价已经超过十万元,而目的几乎都是一样,只要商家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就罚。“限塑令”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没有“限塑令”的时候,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就真是“无偿”的吗?有利可图是所有商家的“天性”,没有“限塑令”的时候,商家“无偿”提供塑料袋只是表面现象,“羊毛出在羊身上”,塑料袋的成本早已打在商品里。现在各地实施的“限塑令”只不过把商家过去的“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限塑令”成了“绕口令”,绕来绕去还是那个样,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塑料袋还是那个塑料袋”,对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问题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限塑令”最终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并不是谁出钱谁不出钱的问题,如果执行起来变成一个明码标价的“买卖”,这样的“限塑令”还有何意义?眼下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怎样让商家不愿卖不敢卖,怎么让消费者不愿买不愿用,并从源头消灭这些“白色污染”。如果单靠高额罚款来推行“限塑令”,别说震慑作用,恐怕连影响作用都很难达到。

三、进一步完善“限塑令”的措施

1、转变国民消费信念,加强教育,提高对环境保护认识

消费塑料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在其生产、处理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地球变暖、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对人和生物的生存造成灾害。颁布“限塑令”只是从制度上强行限制了人们的行为,其实根本上应该提高全民生存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把这种认识提高到国家安全、人类生存的高度,把觉醒上升到觉悟和行为,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让减少使用塑料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限塑令”的目的就达到了。

2、加强科研开发,尽快研制、普及替代品

价格问题是目前没有大范围推行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原因。而要彻底解决塑料袋的白色污染问题,根本出路是要找到适合的代替品,比如可降解的塑料袋,但由于现在可降解塑料袋的造价偏高,所以广泛使用市民可能无法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可降解塑料袋会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降解塑料既有光降解,也有生物降解。目前主要是研究生物降解,即只要在有氧条件下,塑料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全降解塑料在没有微生物攻击时,它的碳链和其他塑料的碳链一样,性能也一样,使用时和其他塑料一样,废弃以后,它接触到土壤,有水分又有微生物,微生物就会把碳原子吃掉,因此链段就很容易分开,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我国全降解技术发展特别快,但量不是很大,而且由于成本比普通购物塑料贵2-4倍,普及率不是很高,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科研开发,争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这样集贸市场的盲区就可以尽快解决了。在可替代产品上,一些商场和超市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广东各大超市、商场纷纷推出自家环保购物袋的价格,平均售价3到5元,这样的价位,对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为此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应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支援生产环保购物袋企业,使其价格相对降下来;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让利于消费者,如香港的一些商店无偿赠送购物篮子的做法,也值得内地学习。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篇11

地下车库气体

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因此,父母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所以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

装修污染

室内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还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降低儿童智力。有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白血病患儿的家在半年内装修过。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一些放射性氡等物质,它们来自复合板材、油漆、涂料、黏合剂以及地砖等。

因此,家庭装修首先要选购合格的装修材料,少用人造板材,别过多使用单一材料;儿童房的家具应以实木为主。装修后,通风几个月再入住。入住前,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住进后,可养铁树、吊兰等植物,以吸收有毒气体。

各类型辐射

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发出一定程度辐射,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伤害。比如,在儿童房不要摆电视、电脑,不给孩子用电热毯。冰箱、微波炉离客厅、卧室越远越好,最好能用墙隔开。使用微波炉时,别让孩子呆在附近。电脑屏幕的背面辐射较强,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站在屏幕附近。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以上。

塑料制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在提防塑料奶瓶时,也别忘了小心其他儿童用塑料制品。买前应观察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回收标志,看三角形里的数字。通常它有1~7之别,分别代表不同类型成分制成的塑料制品,大多数不耐高温,其中代号为5的多用来制作微波炉饭盒,可耐130度高温,但其盖子通常采用质地透明、代号为7的塑料,也就是用来制作奶瓶的“危险品”,最怕受热,应尽量避免盛装热水、热食或被加热。

新衣服

童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上。因此,挑童装别买做过抗皱和漂白处理的,以素色和没有印花图案的为宜,且图案印花不能太硬。买时先闻一下,若有类似家具城里的刺鼻气味就别买。新衣服买回后要用清水浸泡10分钟,充分漂洗后再挂到太阳下晾晒3天。

鲜艳的玩具

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

目前我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国内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人类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就越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几大环境问题:一是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产生的原因,一种是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量污物积聚在低空,扩散不开;另一种是事故排放使大量有害物质短时间内进入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二是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目前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二氧化硅致矽肺等已为人们所共知。三是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证实,有30余种空气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以3,4苯并芘为代表。它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燃烧不完全所形成的一种高活性致癌物,在煤烟、煤焦油、汽车废气、飞机尾气、柏油路灰尘中都能分离出3,4苯并芘。某些元素如砷、铅、镉、铬、铍的致癌性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

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首先,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其次,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的手段。再次,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其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

(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

(三)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