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口号(6篇)
低碳环保口号篇1
作者简介:郑林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和城市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041010);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0809151)。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影响中心,北京100012;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日益攀升,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引发了全球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认识低碳经济,该文针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设计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不同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②不同省份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③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是能源分布、能源利用、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此,今后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加强低碳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引导,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消费行为、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资源,来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层次分析;低碳产出;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7-008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7.014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哥本哈根艰难谈判,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催生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各国对低碳经济具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实践,以英国为首的欧盟各国,重视通过制定低碳政策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1-3],美国重视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日本则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在能源和环境的应用,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4-7],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韩国等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陆续开展了低碳经济政策研究。中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庄贵阳[8]、何建坤[9]、付加锋[10-11]等人[12-13]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形态以及发展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尽管如此,各自又都存在不足,均未能全面评价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水平,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中国作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特征差异巨大,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反映低碳经济内涵与特点的指标体系,对各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及其时空格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差异化原因,以此促进节能减排,推动我国向低碳转型。
1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1.1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衡量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是否达到了低碳经济,除了考察发展阶段这一基本背景之外,核心是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及消费方式三个方面是否具备低碳发展的潜力,同时还要考察各国(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促进低碳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加工凝练,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系统(图1)[10]。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层准则层由五类指标构成,根据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要求,又将其划分成发展系统和低碳系统,从而既保障经济发展,又在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向低碳化的转型。其中低碳系统指标包括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环保四类指标。低碳产出指标表征低碳技术水平、低碳消费指标表征消费模式、低碳资源指标表征低碳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情况、低碳环保指标表征降低碳排放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第三层为指标层,在上述五个方面下设若干评价目标,
最终构成终极指标。
1.2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对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是整个方法的核心环节。由于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能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并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一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度,从而得到各指标层指标重要性排列结果,以此来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此,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专家打分表”,并对全国5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单位、500余位从事专门研究和一线工作的专家进行了调查,得到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1.3数据来源与处理
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科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环境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年鉴》,能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能源年鉴》。城市化率的测算涉及经济、人口、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为减少测算难度,城市化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00年以前没有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采用市镇非农业人口占市镇总人口的比例。GDP增速采取五年平均增速计算,2007年数据采用了2006-2007年的年均增速。增速基础数据为GDP指数数据,其它涉及GDP的数据都进行了物价因素调整。由于缺乏历
表1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Tab.1Theevaluationindexweight
年各地区人均GDP指数统计,人均GDP未扣除物价因素;缺乏能源统计数据,在评价时去掉了自治区。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逆向指标采用倒数变换法进行正向化处理(式1),指标的无量纲化采用归一化方法处理(式2)。其中,x′为逆向指标原始数值,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数值,x*min和x*max分别为该指标区域各评价个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1/x′(1)
x(x*-x*min)/(x*max-x*min)(2)
其次进行指数合成,包括单项指数值合成和综合指数合成。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单项指数值(式3),式中si表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第i项指数值,i依次为发展水平指数、低碳产出指数、低碳消费指数、低碳资源指数、低碳环保指数。xj为标准化后的无量纲指标,wj相应指标分权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式4)。式中LCEI表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Wi为单项指数值权重。
si∑xjwj(3)
LCEI∑siWi(4)
2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1总体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省域差异较大(见图2),低碳经济发展指数最大的北京与指数最小的宁夏得分差值50分之多,北京是宁夏的近6倍。从空间整体分布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其西北逐渐减低、最后回归北部地区的特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错的省市呈“山”字型分布(分别为浙、闽、粤、桂、川、湘、赣、苏),最的蒙、宁、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弱。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与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煤炭资源分布较为密集的晋、蒙,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弱,而能源较为缺乏、经济发展较好的粤、闽、浙,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
从时间发展过程看,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除贵州和海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出现下降外,其它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四川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增幅最大。海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的变小,缘于其近年来发展速度和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致。而贵州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减小,主要是由于其大规模资源开发及其之上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的结果。虽然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总体空间格局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由正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格局。唯有变化的是,沿长江流域个别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总体的地位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利用结构变化造成的。
2.2发展系统评价
从影响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来看,2007年省域水平差异较大,上海市发展系统指数是甘肃省发展系统指数的6倍多(见图3)。从空间总体分布看,各地区发展空间分散性较强,但分散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即总体呈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的特点,这与我国地形以及区域发展政策具有较强的关系。除四川和湖北外,发展较强的地区全部位于我国沿海。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简单,距离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近,从事生产活动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要低,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较高。此外,它们还获得了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制定和出台的区域优惠政策基本全部落在了沿海地区。正是得益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沿海、沿江地区率先获得了发展的优势,区域发展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低碳系统评价
从低碳系统来看(见图4),2007年各地区低碳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低碳水平最强的广东,评价得分为63.21,低碳水平最弱的宁夏,评价得分仅有8.18。从空间整体分布来看,低碳水平呈现出以山西、内蒙古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增加的特点,这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具有高度一致性。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为丰富、产量最大的两个地区,两地的能源利用以煤炭为主,加上两地重工业比重较大,所以它们的低碳水平最弱。低碳水平较
弱的新、陕、黑、辽、鲁、豫等地区能源储量也较为丰富,煤炭和石油都有分布,这些地区的能源利用以煤炭和石油为主。中南部的鄂、湘、赣、皖等地区也有煤炭资源分布,但生产量远小于其消费量,需要从外部调入煤炭资源满足生产和生活所需,这些地区水电供给量大,森林覆盖率高,所以它们的低碳水平相对较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产生的需求量很大,但能源储量却很少,能源主要依靠外部供给,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等低碳资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有比例高,加上丰富的森林资源的拉动,这些地区的低碳水平也较强。
2.3.1低碳产出指数
在低碳系统的各项指数中,2007年低碳产出指数的省域差异性最大(见表2)。北京位居低碳产出水平的首位,指数高达97.76,而贵州则处于低碳产出水平的末位,指数仅有5.57,北京是贵州的近18倍。地区低碳产出水平在空间上也具有由正北方向东南方向逐步增加、局部地区跳跃的特点,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虽然北京位于我国的北部,距离山西、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密集分布区近,能源利用结构中煤炭也占有相当大比例,但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第三产业占经济总体的比例已经超过八成,工业主要以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经济活动能源需求强度较小,所以其低碳消费水平较弱;尽管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北京市,但其经济体中工业仍占有一定比例,所以其低碳产出水平低于北京市也就不足为怪了。
2.3.2低碳消费指数
2007年省域低碳消费水平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但仍
表22007年省域低碳产出、低碳消费、
低碳资源以及低碳环保指数
Tab.2Thelow-carbonindexofproduction,
consump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tprovincescalein2007
有一定规律可循,总体看呈现扇形向南逐渐增加的特点(见表2)。蒙、晋和宁形成扇头,这些地区的低碳消费水平指数最小;两侧的新、青、黑、吉、辽、冀、鲁组成扇面,这些地区的低碳消费水平指数也不大;而甘、陕、豫、鄂、苏和浙组成扇中,这些地区的低碳消费水平指数相对上述两类地区要大;而皖、湘、赣、闽、粤、桂、川、渝和琼组成扇尾,这些地区的低碳消费水平指数较大。低碳消费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模式、能源利用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地理环境是造成低碳消费水平整体格局的最主要原因。从南北格局的角度看,能够发现我国低碳消费水平在空间上沿长江形成南北割据的态势,这主要因为长江以北地区是我国结冰区,冬季需要集中取暖,取暖方式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而长江以南地区为非结冰区,冬季并不需要集中供暖,故低碳消费水平相对要弱。
2.3.3低碳资源指数
低碳资源水平在空间上也有南北泾渭分明的特点(见表2)。2007年低碳资源评价得分在50分以上的省市除青海外全部位于我国南部,相反北方各地区评价得分值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区域,京、蒙、晋、冀、鲁、豫等能源利用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低碳资源评价得分低在情理之内。而南方各省市距离煤炭、石油产地较远,能源供给不足,迫使它们加大投入利用水、天然气等资源,其能源利用结构要优于北方各地。受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南方各省市森林覆盖率较高,碳汇资源较北方地区丰富。低碳能源利用结构和森林覆盖率正是造成川、滇、桂、琼、粤等地区低碳资源评价得分较高的原因所在。
2.3.4低碳环保指数
各地区低碳环保水平在空间上具有片状分布、局部跳跃的特点(见表2)。这种空间分布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和能源利用共同影响的结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用于固体废弃物投入的资金不足,它们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此外西部地区能源利用以煤炭为主,且大部分未经脱硫,加上经济总体规模较小,所以单位GDP产生的SO2和COD要大于其它地区。相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利用结构复杂、经济规模较高,低碳环保水平相对要高。此外,低碳环保水平指数与各地金属矿产资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与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比如,赣、贵、辽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其低碳环保水平一般都很低。
自“九五”以来,我国政府就重视环境问题,并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政府一项重要任务。在政府环保努力、产业结构调整、环保科技投入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我国低碳环保水平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除各别地区的低碳环保水平增长幅度小于50%外,其它大部分地区的低碳环保水平都高于50%,其中江西省低碳环保水平增加了10倍多。2007年地区低碳环保水平空间集中分布特征较为明显,整个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低碳环保水平较弱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减小了很多。
3结论与建议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各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空间整体分布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地区逐步递减的特点和“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其中晋、蒙、宁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洼地。地区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其中发展系统发挥的推动作用巨大,但低碳系统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布特征是由能源分布、能源利用结构、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区域分布及能源利用结构发挥的影响作用较为突出。
基于上述分析与结论,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热潮,建议: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是由发展和低碳两大系统组成的,任何一方的偏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发展,为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切实把握好发展和低碳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强低碳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引导。②在促进低碳排放方面,工作要有侧重。要继续加强资源环境污染管理和监控,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业升级,强化低碳环保和低碳产出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对低碳消费和低碳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通过积极引导、控制消费行为、消费模式,鼓励和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理性消费、节约消费和节制消费,减小人均碳排放强度;要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增加碳汇资源,制止低碳资源水平不断下降的趋势。③要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协调工作,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使中西部地区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围绕主要能源产地,尤其是煤炭和石油产地,深度开发资源产业,积极延长资源产业链条,增加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能源产地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agoumasAS,BarkerTS.PathwaystoaLow-carbonEconomyfortheUKwiththeMacro-econometricE3MGModel[J].EnergyPolicy,2010,38(6):3067-3077.
[2]HughesN,StrachanN.MethodologicalReviewofUKandInternationalLow-CarbonScenarios[J].EnergyPolicy,2010,(10):6056-6065.
[3]TheUKLow-CarbonTransitionPlan.NationalStrategyforClimateandEnergy-PresentedtoParliamentPursuanttoSections12and14oftheClimateChangeAct2008[R].PublishedbyTSO.
[4]StrachanN,FoxonT,FujinoJ.Low-carbonSociety(LCS)Modeling[J].ClimatePolicy,2008,(8).
[5]SkeaJ,NishiokaS.PoliciesandPracticesforaLow-carbonSociety[J].ClimatePolicy,2008,(8).
[6]“2050JapanLow-carbonSociety”ProjectTeamNationalInstituteforEnvironmentalStudies(NIES).KyotoUniversity,RitsumeikanUniversity,TokyoInstituteofTechnology,andMizuhoInformationandResearchInstitute.JapanScenariostowardsLow-carbonSociety(LCS)by2050-FessibilityStudyfor70%CO2EmissionRreductionbelow1990Level[R].2007.
[7]TheClimateInstituteandE3G.G20Low-carbonCompetitiveness[R].2009.
[8]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ZhuangGuiyang.Low-carbonEconomy:ClimateChange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RoadofChina[M].Beijing:MeteorologicalPress,2007.]
[9]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HeJiankun.DevelopeLow-carbonEconomy-ThekeyLiesinLow-carbonTechnologyInnovation[J].Greenery,2009,(1).]
[10]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38-43.[FuJiafengZhuangGui-yang,GaoQing-xian.Conceptual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IndexSystemforLow-carbonEconomy[J].ChinaPopulation,ResourceandEnviroment.2010,(8):38-43.]
[11]付加锋,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衡量指标体系[J].研究与发展,2009,(6).[FuJiafeng,etal.ConceptualIdentificationandWeightIndexSystemforLow-carbonEconomy[J].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9,(6).]
[1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146(5):44-47.[WangShijun.ReviewofLow-carbonEconomyResearch[J].ChinaOpeningHerald,2009,146(5):44-47.]
[13]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0.[ZhangKunmin,PanJiahua,CuiDapeng.Low-carbonDevelopment[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2009:10.]
EvaluationontheDevelopmentLevelandSpatialProgressofLow-carbonEconomyat
ProvincialScaleinChina
ZHENGLin-chang1FUJia-feng2LIJiang-su3
(1.CollegeofEconomics,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2.CentreofClimateImpactResearch,
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100012,China;
3.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低碳环保口号篇2
关键词:低碳物流;顺丰快递;电子单据;信封包装二次利用
中图分类号:F61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Lowcarbonlogisticsmoreandmorepopularbylogisticsenterpris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Howtoachievealow-carbonlogisticstoconformtosocialdevelopmentonSFexprsessastheleaderofChina'sexpressdeliveryindustry?Basedonthis,authorproposeslow-carbonlogisticsdesignstrategysuchaselectronicbillandsecondnaryuseofevelopepackaging,throughanalyzingdevelopmentstatusoflowcarbonlogisticsofSFexpressandcombiningwiththeactualsituationintheSFexpress.Theauthorhopestohavea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thelow-carbonlogisticsdevelopmentofSFexpress.
Keywords:low-carbon;SF-express;electronicbill;secondaryuseofenvelopespackaging
1顺丰低碳现状
目前,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与其它快递物流企业一样,利用纸质快递单据(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本公司收件存根;第二联:本公司派件存根;第三联:收件公司存根;第四联:寄件公司存根。
由于我国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201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有望超美国成全球第一。顺丰集团也以此为契机快速增长,目前经营规模、网络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快递业务――EMS,排名第二位。由此可见,顺丰快递单据的使用数量可谓惊人。传统的纸质单据的使用虽然提高了顺丰快递的作业效率,但也为顺丰低碳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顺丰快递低碳物流设计策略
2.1利用电子单据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单据是纸质单据的电子形式,是将纸质单据上的相关信息电子化,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的寄件和收件的全过程。为了保证消费者权益和方便顺丰电子单据的实施以及防伪,为电子单据设计了配套使用的专属条码。
电子单据实施的前期准备:HHT手持终端功能的充分利用、配合电子单据实施的顺丰专属条形码、对外公告电子快递运单契约条款、引入数字签名与数字时间戳技术、加强后台数据库管理、提高员工HHT的操作素质等。
在此笔者重点分析顺丰专属条码的设计,专属条形码(尺寸:10.5cm×7cm)如图1所示:
专属条形码(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本公司收件存根、第二联:本公司派件存根、第三联:收件公司存根、第四联:寄件公司存根。
专属条形码(尺寸:10.5cm×7cm)信息说明:
①原寄地:填写原寄地的区号;
②目的地:填写目的地的区号;
③保价:填写报价金额;
④寄方付、收方付、第三方付:三种付款方式选择其一,并填写运费;
⑤寄件人、寄件人地址、寄件人电话、收件人、收件人地址、收件人电话:填写寄件人和收件人的相关信息。
顺丰专属条形码的设计是以方便货物分拣为出发点。顺丰现在的分拣方式有:人工分拣、半自动分拣、全自动分拣,而该条码上的有关信息是为方便在半自动分拣方式和人工分拣方式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以及便于收派员收派件。
顺丰专属条码与HHT结合使用(以上门收件为例)如下:客服人员将寄件人相关信息(电话、地址等)发送至收派员的HHT上,收派员收到信息上门取件,寄件人填写单据(专属条形码和电子单据)并在HHT上签名确认。
2.2包装优化设计
2.2.1信封包装规格合理化
由于顺丰通常采用同一大小的包装信封寄送规格大小不一的货物,这样一刀切的方法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符合低碳的要求。为此,笔者将信封包装规格合理设计,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的信封,分别适用不同规格的物品。具体规格如下:
大(原来):32×22cm,大号包装信封适用A4规格的物品。
中:22×14cm,中号包装信封适用32K规格的物品。
小:15×11cm,小号包装信封适用64K规格的物品。
2.2.2信封包装二次利用
目前,顺丰快递仅在公司内部实现了信封重复利用,其余都是一次性使用。为了实现低碳化并降低成本,笔者认为只要信封包装还可以对物品起到保护、安全性没有受损,信封包装就可以再次利用。基于这样的遐想,设计了两款二次利用的信封包装。
(1)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的设计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亦即在信封封口处设计两个易撕口(如图3中红色线条和蓝色线条),且两个易撕口间隔一定距离(如5厘米),在每个易撕口下设计一个缝合处,便于实现两次缝合与启封。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的具体使用:首次使用红色线条易撕口下的缝合处进行缝合,第二次使用蓝色线条易撕口下的缝合处进行缝合,从而实现二次利用。
(2)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I的设计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I亦即在信封的封口处设计两个舌头,前后袋面上各设计一个舌头,在每个舌头上都设计一个易撕口(如图3中的红色线条和蓝色线条)和缝合处,便于缝合与启封。这种信封目前已经有所使用,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袋就采用此信封包装设计。
(3)二次利用信封包装的安全措施
对于二次使用信封的安全性问题(如快递员中途调包等现象),笔者结合专属条码进行防伪,如图4所示。将专属条码粘贴于此次使用的易斯口处,条码一旦撕毁无法仿制,从而避免撕毁包装调包、偷盗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4)二次利用信封包装回收的具体策略
为了实现低碳物流,笔者建议顺丰快递通过信封包装的二次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如何实现信封包装的回收再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机进行了阐释:
①包装设计上加设了回收标志
为了打造顺丰快递公司的环保品牌,为其设计了一款环保标志(如图5所示),顺丰快递公司可将设计的二次利用包装印刷环保标志,便于客户及工作人员易于辨认是否二次利用包装,也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为此,顺丰快递要事先做好宣传工作,让客户及工作人员认知环保标志的作用。
②思想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回收意识
目前,顺丰快递包括其他的快递企业没有实施包装二次利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不能接受二次利用包装这种现状。为了能够保障包装二次利用的顺利实施,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认同感。笔者认为,更应该在政府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包装回收利用的一种社会文化。
首先,顺丰快递公司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向员工灌输这种意识,特别是渠道上的员工,并能对消费者起到宣传和感染的作用。其次,对消费者的宣传和约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或者通过政府的限制措施(如限塑令)。
③策略上采用经济补偿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消费者响应包装回收利用的实施,对于响应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图6所示),这样既节约资源又使企业节省成本也使消费者受益,一举三得。
另外,对于消费者希望包装回收但由于包装损毁无法回收使用的情况,顺丰快递也应按照回收利用给予补偿。因为包装的破损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物流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由此给顺丰快递带来损失进而会激励顺丰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操作方式,此举对顺丰快递也是有益无害。
低碳环保口号篇3
低碳环保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友爱学校五五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20xx》的场景绝非无中生有,在地球家园的美丽倩影渐行渐远之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刻不容缓!那什么是低碳环保生活呢?低碳环保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环保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算低碳环保生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小事说起吧!
低碳环保演讲稿
一、节约一度电
同学们,家中的电器应该不少吧!而且很多电器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吧!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成都市1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要为待机能耗支付约1亿元。反之,从我做起,取缔无谓的浪费,节约一度电,惠及千万人。
二、节约一张纸
在场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离不开纸,而且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应该堆成小山头了!知道吗,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因此,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树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积极回收废纸、不撕作业本,尽量使用双面草稿纸,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林!
三、节约一升油
同学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当一股股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时;当一阵阵气味怪异,令人头昏、恶心的尾气向我们袭来时,你是否以为躲在自家车子里捏着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体健康?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谁也无法全身而退!英国的有关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节约一升油,减少我们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我们对空气的污染,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让我们人人都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节约一升油,净化一片天!
四、分类一袋垃圾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如不分类处理,或浪费资源或遗臭万年”;反之,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分类一袋垃圾,创造再生传奇。
低碳环保口号篇4
中图分类号:tc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068-01
一、基本情况
大埔水电站选择的是奥地利维奥水电公司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每当长时间带满负荷运行时,均会出现“滑环室温度高”报警的情况(滑环室的上限温度为60℃),造成了碳刷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机组出力受限等等问题。经统计2006年,三台机组更换碳刷的个数分别为:1号机25个,2号机15个,3号机15个。基本每隔一个月就需要对各机组更换部分碳刷,在丰水期满负荷运行时更换的更频繁,而且“滑环室温度高”报警常常造成机组泄水限负荷运行,影响了生产。目前暂时还是只能采取打开各机组滑环室盖板的方式分散热量降温,其方法仍有很多弊端,问题依然存在。
二、产品基本参数
1.碳刷架:每个滑环6个碳刷架,2个滑环共12个碳刷架,材质和型号为:dietrichbhdkr3225-200cn/cm2,碳刷表面压力为2n/c㎡
2.碳刷:材质型号为:steinmanncarbonre80n1,尺寸为:32×25×50㎜
三、原因分析
①滑环及碳刷的冷却风道不通畅,碳粉排出器效率低,吹吸碳粉的功能不强,且发电机仓内无冷却装置,当现场环境温度升高时,由于冷却效果差,滑环与碳刷之间磨擦温度升高,而且碳粉积累,碳刷磨损加剧,所以常常造成“滑环室温度高”报警。
②碳粉飞出,发电机仓内污染,受油器吸附大量碳粉。受油器距离滑环室很近,仓内环境温度高易产生油雾等有害气体,造成刷架内积粉尘较多,更加剧了碳粉在仓内和碳刷架的吸附力,加剧磨损。
③刷握与刷架呈封闭型面接触,运行中无法彻底清理粉尘,积累过多碳粉。
④碳粉在碳刷架的吸附能力运行越久就越强,加上滑环的极性不能及时调整,长时间将大量的磨损集电环。
⑤经统计因碳刷磨损比较严重,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维护费用升高,且订购进口备件价格高且运送期长,费用高,所以2005年后本厂选择向国内厂家进行了订购。但是因为更换的产品与运行碳刷生产批次不同,或者是原来的进口备件和国内购买备件混装,尤其是在滑环的同一极上,每块碳刷的电阻系数有所差别,使碳刷的电流分配不均匀,碳刷电流密度不能保持在8-12a/c㎡的允许运行范围内,加剧了磨损。
⑥每次更换碳刷时,只简单安装,不对更换的碳刷进行打磨,使刷体与滑环的接触面积不能保证在85%以上,导致刷体与滑环接触面积小,每块碳刷电流密度不均匀,加剧磨损和拉伤。更换新刷块和日常清扫刷握时,没有定量调节刷握弹簧压力为一定值,并联运行的碳刷压力无法保持一致,同样使碳刷的磨损加剧。
四、处理建议
①关键问题是降温,针对本厂情况可采用三台机组安装中央空调,可解决掉过去考虑的空调排水难的问题。但是仓内环境复杂,要求空调性能高,所以造价高,或者可选择更为简便适用的冷却装置,参考国内使用同类产品的电厂的处理方法,解决掉需要打开滑环室盖板降温的土办法,改善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造成碳刷磨损加剧的各种因素。
②加强巡视检查,有必要定期检查碳刷温度,除了监控画面反馈的数据,维护时需定期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滑环室实际运行温度与反馈数据是否相符,因为温度变幅过大会加剧碳刷的磨损和拉伤,甚至会引起钢丝燃烧;定期测量三相励磁电流保证在正常范围内运行,虽然偏差正常,应尽可能改善三相励磁电流长期在偏差状况下运行的情况。(因上位机和下位机均只显示一相电流数据,需要维护人员用钳型电流表测量。)
③在机组中、小修时,对刷架进行精密的安装,使每个刷
安装孔与滑环切面垂直,保持滑环轴线与刷架的轴线同心。在机组每次停运的时候,按照规定及时联系检修调换滑环极性,有效地控制滑环和碳刷的异常磨损。
④碳刷的关闭压力对碳刷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所有的碳刷应具有相同的关闭压力,这样才能够实现电流的均匀分布。压力不足会造成电气磨损和拉伤(发火花)压力过大又会加剧摩擦和机械磨损及拉伤。只有均匀而适当的碳刷压力才能保证碳刷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磨损,所以对更换的碳刷要进行打磨,使刷体与滑环的接触面积在85%以上。排除了过去新更换时不打磨,导致刷体与滑环接触面积小的弊端。加强运行维护,特别是更换新刷块和日常清扫刷握时,定量调节刷握弹簧压力为一定值,虽然刷体长短不一,若并联运行的碳刷压力保持一致,可使碳刷的磨损有所降低,适当延长使用周期。如果发电机在低负荷(50%标称负荷以下)状态下连续运行,需要经常检查碳刷。如果在低负荷下长期运行,建议拆掉几个碳刷。
⑤更换碳刷时,尽量使更换产品与运行碳刷保持生产批次相同,尤其是在滑环的同一极上。保证每块碳刷的电阻系数相同,使碳刷的电流分配均匀,碳刷电流保持在8-12a/c㎡(实际计算电流密度最大为11.291a/c㎡)的允许运行范围内。
⑥要求维护人员每次对更换的碳刷进行认真的记录,制作安装视图,做好更换碳刷的记录,以便今后统计分析磨损情况,可用来判断各刷架安装是否到位,集电环是否磨损严重,主轴摆度是否偏大等等;
⑦检查更换下来的碳刷,如果碳刷上出现因摩擦而非火花造成的秃点形式的振痕,就必须检查环的圆度。如果确认环不平衡,应重新加工和研磨。可能的话,应避免手工打磨,因为这会加大跳动偏差,继续加重碳刷的磨损。
⑧利用机组停运的机会,及时清理滑环和刷架上的粉尘,及时疏通刷架风道,以保证碳刷及滑环的冷却;及时更换碳粉袋进行清洗,多订购备件以备及时更换。
低碳环保口号篇5
一、引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话题之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演变为低碳发展模式。但是,理论界对低碳的经济研究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也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点。经济学是要以造福人类为宗旨的科学,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密切联系。我们要汲取其相关理论成果,探讨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低碳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体现在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引导消费方式转变上、化解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上。本文不仅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其理论来源并且提出中国未来低碳经济下绿色贸易政策的调整方向。
二、绿色贸易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绿色贸易的概念
绿色概念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而出现的。上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1972年由西方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人类的发展困境提出警告:依照人类目前的发展方式,地球还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特别强调人类不能提前消费子孙后代的资源能源,不能提前消费储备能源,要确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绿色贸易的构成要素
绿色贸易是指这样一种贸易形式:贸易中为了防止贸易活动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从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
绿色贸易需要实现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利益。基本准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绿色贸易应包括一下几个要素:
第一,绿色原料和清洁生产。企业在所要生产的商品与生产是要使用的技术时,要尽可能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清洁生产;
第二,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处理。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利用完以后,要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绿色包装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必须努力减少完成商品包装后残留的废弃物,力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
第四,绿色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政策转型
(一)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焦点问题。世界各国正在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变大。
改革开放30年的速发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开始采取措施推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降低能源消耗、发展绿色GDP等政策。绿色贸易思想,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基调。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我国构建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的措施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片面的环境保护观点和贸易保护观点的立场都站不住脚了,绿色贸易措施的解释逐渐趋于中性。综合有关各方的观点,笔者坚持“中庸”的立场。认为,绿色贸易措施是指采取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态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国际贸易的目的是生态和谐具有限制作用。绿色贸易措施是各国根据其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政策手段,根据绿色贸易措施的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环境目的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措施,如环境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等;其二是自愿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措施,如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15014000)、绿色包装等;其三是类似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性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影响到生产销售和消费这三大环节而且对对外贸易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先解决现有问题,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具体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务实发展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与资源消耗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系统,也是我国企业出口增长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2.以技术创新推进低碳贸易的发展
我国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领先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型低碳产品。为此,我国政府可以与山东各高校联合成立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低碳和零碳能源新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贸易的基础。
3.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对新型低碳贸易壁垒
2009年世界银行对外公布了全球碳市场的市场价值高达1440亿美元,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低碳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要与国际接轨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碳交易涉及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国内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10多个环境类交易机构,但还没有真正进行碳排放交易。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搞试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火电、化工、炼油厂等企业试点,强制企业因过渡排放污染物承担责任。
4.建立低碳金融体系
低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第一,加大“低碳信贷”的支持力度。第二,扩大“低碳”外贸企业的投资规模。第三,我国政府应努力为减少碳排放和低碳技术开发的出口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5.着重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和服务密集型的产业,优化传统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尽快由高碳模式渡到低碳模式
综合考虑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应大力推进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稳固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即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
6.完善预警防御机制,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各种摩擦、冲突
我们也应该关注新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政策的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和变革措施,及时收集新型低碳型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和出口风险的。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低碳环保口号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潜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02
前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要求单位经济增长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要低,而且要求经济增长应该与区域环境相协调。这在生态环境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常,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极为巨大,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最早在2003年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之后逐渐为各国政府所接受,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主要方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有两点:一点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一点是对能源消耗的规范。为了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破坏,低碳经济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量限制提到了环境保护的首位,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生产、交易、消费的全过程都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低碳经济还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耗进行了规范,要求社会经济活动全生命周期消耗的能源数量应该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持一致,确保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但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宏观理念,其在具体的执行环节并没有适宜的量化管理措施。而低碳经济恰恰是一种注重微观细节的经济管理理念,能够在具象的经济建设活动中指导经济建设实践,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某种程度上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具象表现,指导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单位GDP造成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切实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经济主体在经济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1]。
(二)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的重要途径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主要是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的规模扩大,同时促进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服务密集型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理念正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不谋而合,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以低碳经济的形式落实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阻力更小、效果更好。低碳经济本身倡导的节能和环保两个理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限制或者改造我国大量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让这些企业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转型。同时低碳经济所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量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价值的产品生产企业诞生,传统的企业主体也纷纷转型向节能环保靠拢,客观上号召并落实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三、潜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
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三个增长点,其中出口贸易对潜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较大的,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从社会经济整体角度来看出口贸易是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有着极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出口贸易活动本质上还是一种经济活动,其生产活动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种正相关的关系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准确权衡把握的;另一方面从国际贸易整体角度来看,出口贸易活动存在着一种“碳排放转移”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国际贸易产品的进口国从出口国进口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产品,相应产品为进口国所消费,但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能耗和污染却由出口国承担,这种“转移排放”的问题在我国市场上普遍存在,是低碳经济环境下影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改进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更多的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在低碳经济的影响和限制下,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性成为促进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科学、有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在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能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完善产业结构,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对我国经济的腾飞功不可没,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我国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产业结构问题,时至今日这些企业形式已经开始阻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变得极为必要;第二,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的目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新形势下我国应该找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3]。
(二)建立绿色贸易体系
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是出口贸易品的生产活动本身会造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还存在有“碳污染转移”的问题。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对贸易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低碳贸易体系的构建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整贸易出口结构,减少资源密集型和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限制碳污染转移的不良影响,推动我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向更加合理更加低碳的方向发展;第二,完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绿色贸易体系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种先进理念,主张政府、企业和产品围绕低碳经济的核心观念,形成一个绿色产业链,保证政府、企业和产品都以绿色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实现自身的出口贸易利益,而且推动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化;第三,强化市场内部需求,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应用市场调节和政策措施刺激内需,实现低碳导向的内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低碳发展[4]。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在现代自然环境和能源形式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经济发展模式,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将帮助我国有效的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最终实现我国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百年目标,因此对基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低碳经济概述;低碳经济发展意义;低碳经济、潜在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三者之间关系;以及提升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策略四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约束下的潜在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坤明,程杨,王博臻.低碳经济约束下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5,06:286.
[2]徐景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张潇婧.关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经营管理者,2014,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