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6篇)

时间: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1

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功不可没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取决于肠道内各种菌群,如益生菌与致病菌之间的“生态平衡”。存在于人体内的肠道细菌,90%以上都是厌氧菌。其中以杆菌居多,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一些类杆菌等益生菌,大约能占到细菌总数的90%。除此之外,肠道内还生活有为数不多的球菌、大肠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肠道内能够正常存在,然而一旦它进入肠道上皮内,随血液转移到肺、胆囊和小肠等身体其他部位,就会引发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益菌和致病菌的数量是平衡的,有益菌能够从多方面保卫人体的健康。

益生菌能够保护黏膜屏障

益生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肠壁细胞上皮结合,形成物理保护层,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肠道上皮内。

益生菌能够分泌各种抗原物质、酸性物质

益生菌分泌这些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有害菌起到主动的杀灭作用;而且,它还可以挤占有害菌的生存空间,包括营养成分、存活位置的抢夺。

此外,益生菌还能制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

哪些人需要补充益生菌

在专家看来,需要补充益生菌的人群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另一大类就是女性、青少年、中老年等健康人群。

身患某些疾病的人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感染性的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都是由菌群失调导致的,因此补充肠道益生菌是治疗这些疾患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增加,重建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此外,针对便秘、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等功能性的胃肠道疾病,补充益生菌也能起到治疗作用。

慢性病、重要脏器衰竭、全身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包括心脏病、肾功能损伤、肺功能损伤等疾病在内的患者,胃肠道紊乱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一些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生素,也会因益生菌数量的明显减少出现菌群失调。为了增加机体免疫力,维护肠道的正常功能和屏障作用,补充益生菌是十分必要的。

健康人群

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通常到了60岁以后,30%老年人体内的双歧杆菌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因此,专家建议,因年龄增长肠内益生菌逐渐减少的老年人、容易受到便秘困扰的女性、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以及生活环境变化大、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上班族,也需要适当补充益生菌,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为健康加油助力。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2

摘要:肠道是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常说“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的都是从嘴吃进去的,在通过肠道进入人体各处,所以肠道的健康水平决定动物的健康关系,对吸收消化营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肠道健康也需要日常营养物质来保证,二者相辅相成,近年,我国也开始就猪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猪营养;肠道健康

中图分类号:S828.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230117

猪的大肠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起着重要作用,经常被称为猪的第2个大脑。大肠作为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比较,包含的细胞较多,而且也同时包括了代谢和免疫2个系统。猪的消化道里存在很多的细菌,细菌种类各异,有好有坏,要想肠道健康获取营养,消化道的有益细菌就要超过有害菌,保持应有的平衡。

1猪肠道结构及新陈代谢

1.1肠道结构

众所周知,猪是单胃动物,猪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2部分组成。成年猪的小肠全长17~21m,各个部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大肠中有盲肠,结肠和直肠,前处连接回肠,后接,盲肠处于左腹部位置,和结肠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结肠呈螺旋状,成年的猪大肠全长5.4~7.5m。猪的食物消化吸收主要依靠猪的肠道进行,食糜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分解成一个个小分子物质,通过肠道绒毛吸收到血液和淋巴,从而被机体各部分所利用。

1.2新陈代谢

是指动物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经过转化变成物质,又把有用物质转化为能量,将没有用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像猪这样的单胃动物主要是化学性消化,胃肠中均有分布,盲肠中微生物比较多,主要帮助消化纤维性饲料。猪的新陈代谢包括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水,糖和无机盐代谢等。猪吸收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酶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最简单的形式,然后被机体摄入进而转化为体内所需的物质,最后进行代谢,同时产生供机体使用的能量,将那些有害或者没有用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肠道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猪的健康,并且也需要肠道内营养维持,经过探索研究可以看出营养物质的获取方式,日常的获取数量和日常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和含量都可能回影响猪肠道的功能和结构。肠道健康,有害菌便会因肠内有益菌对其抵抗作用,无法入侵血液与体液循环,而且还能很快的通过代谢过程排出体外。调理好了肠道,平衡了菌群,肠道的生理功能才可能有效发挥,猪才会真正处于健康状态。

近年来,初生猪仔的体重明显下降,这表明,小猪仔从一出生肠道就很脆弱,很不成熟,长期的运输,外界的温度,以及断奶和密度的影响,都有可能会使猪的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使消化率下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性能水平的发挥。猪的肠道不好容易引起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状,不利于猪的健康生长,影响经济效益。因为猪体内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的部位就是肠道,同时,肠道也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所以保持肠道健康尤为重要。

3猪营养与肠道健康

肠道与营养互为前提,相互影响。肠道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物质从这里吸收进入机体,废物和毒素通过肠道排出。而营养合理的摄入也会促进肠胃的蠕动,提高健康水平。猪在成长过程中,养猪人员不注意猪仔的营养搭配,可是却不见猪仔成长,好像营养进入肚子以后都吃了“闭门羹”,长期得不到优质的营养供给,这样下去会导致猪仔营养不良。而任何优质的营养摄入身体后,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消化和吸收,才能成为有益物质,促进猪仔的成长。养殖人员应定时定量的提供食物,最好要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喂养猪仔,胃液的分泌和肠胃的蠕动便会有规律的增强,增加食欲,定量饲喂,是为了防止猪仔暴饮暴食,会增加胃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猪肠道的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泛,出现于肠道各处,数量最多的就是盲肠和结肠。但是肠道菌群这个生态系统又是对猪有益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微生物和宿主,菌群和菌群之间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在日常的猪饲料中,应适当的加入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对小猪仔和怀孕的猪来说尤为重要,对于生病的猪,也要合理用药,不要超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胃功能紊乱。

4结束语

动物的肠道是其机体内防御的首道屏障,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健康和营养之间的关系。科学饲养,合理使用技术加工手段,确保猪的成长安全健康,加大执行力度,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生产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剖宫产;肠道菌群;母乳喂养;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21-01

婴儿在生命早期的免疫系统的发育情况,对其远期,甚至是成年后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现代生活环境,使婴儿在生命早期缺乏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和刺激,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而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肥胖症可能都是肠道菌群改变的结果[1]。

人体肠道菌的来源主要是母体和乳汁中的细菌以及出生时的外环境。新生儿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许多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1.剖宫产和非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婴儿通过接触母亲产道和肠道分泌物、皮肤等途径,使母体的菌群在婴儿肠道定植。剖宫产,在手术过程中新生儿无法接触母体的细菌,代之以医院特定的手术室环境,婴儿肠道中就会定植一部分来自医院特定环境的细菌。其后果是:正常肠道菌群的定植推迟,双歧杆菌的定植率低[3]。如果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母乳喂养不足或缺失,更容易形成肠道菌群的异常[4]。而用普通标准婴儿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喂养,新生儿既失去母乳喂养弥补肠道菌群定植缺陷的机会,又无法获得刺激肠道微生物生长的必须营养物质,如被称为益生元的某些低聚糖。这种状况下,肠道菌群异常的新生儿较容易发生皮炎、食物过敏(牛奶蛋白)等过敏症、腹泻等疾病,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健康[5]。

2.剖宫产婴儿的早期喂养及干预

近十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初级预防一直受到关注,营养干预是重要的初级预防措施,早期营养干预的措施不再强调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亲营养限制,仍然强调母乳喂养[6]。

2.1母乳不仅提供最佳质量和数量的营养素,而且含有增强婴儿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力的多种组份和双歧杆菌,因而可通过建立健康的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菌群,激活并增强婴儿的免疫保护功能[3]。纯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和优势维持[7]。早期纯母乳喂养还可减少婴儿接触异体蛋白的机会,同时母乳喂养可长期、积极影响婴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粘膜耐受而不发生过敏[8]。有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应避免各种污染,对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9]。

2.2母乳喂养过程也是建立正常肠道菌群的过程。婴儿通过吸吮,母亲上、周围皮肤和乳管内的需氧菌也会进入婴儿的消化系统,这些细菌的进入会使婴儿肠道逐渐变成厌氧环境,因此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10]。

2.3事实上,剖宫产纯母乳喂养率低于自然分娩者[11]。这是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量少、切口疼痛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缺乏必要的指导[12],给母乳喂养带来了困难。为此,对剖宫产术后喂养的早期干预显得特别重要。(1)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增强其母乳喂养的兴趣和信心。(2)术后早期母乳喂养的协助、指导和护理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协助第一次喂哺指导早接触,早吸吮及正确的哺乳技巧。做到"三贴",给予充分有效的吸吮,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3)当母乳不足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部分水解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效果好于部分水解配方。(4)辅食的添加应适当延迟,并且循序渐进。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力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人类生命早期的最佳营养品和免疫调节剂[13]。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后期疾病有长期作用,母乳喂养编程着远期的健康[14]。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可能的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HaoWL,LeeYK.Microflora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areview.MethodsMolBiol,2004,268:491-502

[2]张红波,陆薇,黄娟,陶晔璇,蔡威.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2010,03(15)

[3]管志远.分娩方式对婴儿早期免疫系统发育的影响.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01):32-33

[4]管志远.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9,11(15)

[5]管志远.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疾病.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0):995-996

[6]李凯文,邵杰.过敏高风险婴儿的早期营养干预.临床儿科杂志,2009,09(15)

[7]王念蓉,黎海芪,刘明方,陈淑惠.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01(6):57-58

[8]黎海芪.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发育、食物过敏与辅食添加.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9,26(2):82

[9]崔艳杰,孙秀发.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04(2):100

[10]崔玉涛.益生元与婴儿肠道健康.临床儿科杂志,2008,05(15)

[11]张春晖.自然顺产与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907-908

[12]杜红梅,王敏.根据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护理健康教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5):47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4

以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拉肚子来说,人们的认识就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只要一拉肚子,就认为是吃了什么不干净或变质的食物,于是就不假思索地开始服用抗生素类止泻药。殊不知,如果在没有清楚病因的情况下,人体滥用抗生素类止泻药,会给身体健康留下更多隐患,后患无穷。

滥用抗生素后患无穷

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30%,可是,近五年在我国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均保持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类药物的费用占全部药费的40%左右。据统计,在使用抗生素的人群中,有1/3以上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而临床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大约有50%以上并没有起到作用,反倒对有的脏器造成不良影响。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最主要的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细菌越来越耐药,抗生素越来越失效”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普遍问题。而且此类药物还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儿童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骨发育不全。

腹泻不能轻易使用抗生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指出,在腹泻患者中,有70%不需要服用止泻药。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肠道内有大部分有益菌保护着肠道的菌群平衡,如果不是一次两次偶尔的中毒性腹泻,很可能是因为肠道内菌群失衡造成的肠道炎症。正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衡,才会一吃东西就拉,甚至一出差旅游、一紧张就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止泻,不仅治不了本,还会加速破坏肠道有益菌,延误治疗的时机,造成病情加重,引起双重感染,导致拉肚子反反复复,甚至形成习惯性腹泻。

所以当你拉肚子的时候,如果不是确实吃了变质、不洁的食物,那么就不能轻易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腹泻,而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针对性解决问题。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5

我们的饮食已由“充饥温饱型”,走到“美味享受型”,现在是向“养生保健型”转变的时候了。

现在的“美味享受型”饮食观,一味的只强调“嘴”和“胃”的,而不顾这些美食对健康的破坏,实在是到了必须摒弃的时候了。

扶持保护肠屏障的有益肠道菌,压制和清除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清除体内慢性炎症,是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关键,而且对预防衰老和癌症等疾病也有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吃“全”:就是尽量吃全粮。

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粮食,例如荞麦。这部分在日常进食量中要占到60%以上;新鲜蔬菜占到30%;荤腥类不高于10%。要少吃,甚至不吃大米和白面,尤其是精粉。

什么样的粮食可以吃?煮粥时熬得时间再久也不会变稠、发粘的粮食是最好的。

粮食最好是没有加工过的籽粒,直接煮或者蒸着吃。蔬菜最好不要高温加工,以生吃、煮和蒸为最好;做菜一定要少放油,而且最好用橄榄油或者杏仁油、山茶籽油;肉类应该先在清水中煮沸20分钟,然后捞出,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慢火炖,最好只喝汤,不吃肉。

吃“凉”的白面和大米。

最好吃凉的,这是因为煮熟的淀粉放凉后,淀粉会结晶,成为人不好消化,而肠道菌群可以发酵的“抗性淀粉”,有利于培养友好的肠道菌。

大米的做法:先用很多水煮,快要开花时,捞出来,再放到笼屉里蒸熟。然后放到冰箱里冷藏一晚上。用前可以加开水泡热吃,但注意米的温度不能超过70°,否则,结晶态的淀粉可能再次解链,就成了会使血糖马上升高的普通淀粉了。

吃“苦”:苦瓜等苦味的蔬菜

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尤其对喜欢动物性营养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生吃苦瓜,可以迅速减低条件致病菌的数量,消除体内的慢性炎症。可以每顿饭生吃一根苦瓜,最好餐前吃。

喝苦丁茶、莲心茶,吃苦味的柚子等都有类似的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

吃“少”:每次吃饭,以刚刚感到不饿了为最好。

不要吃到撑得胃胀的地步。要知道,我们现在吃进去的食物远远超过我们自身的需要。多余的部分一方面养了大量的让我们生病的肠道菌;另一方面,作为脂肪存在于体内,成了代谢负担和健康、美丽的杀手。

如果你能按照以上原则管理自己的饮食,相信一定会恢复和保持健康。

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分析一下你的菌群结构、整体代谢以及免疫状况,然后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量身定做”的专用食谱。

减肥不是目的、养生才是正路

体重超标不是肥胖对健康生活唯一的影响。

与体重超标相伴随的是体内的慢性炎症以及在慢性炎症长期打击下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和紊乱,最后出现严重疾病。因此,减肥的目的不是仅仅让体重下降。

饥饿、大运动量锻炼、一些干扰身体能量代谢、控制人食欲的药物和极度不平衡的食物结构,比如只吃肉和蔬菜,绝对不吃任何含碳水化合物的粮食等,甚至感染造成的腹泻、用手术改变胃肠道结构等极端情况都可以使人的体重下降,但这样的减重过程是以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伤害为代价的。体重减轻以后的身体恐怕还不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是“苗条、好看”一些而已,而且非常容易反弹。

由于很多人的肥胖是高热量饮食破坏了肠道菌群的结构,引起慢性炎症造成的,所以,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设法消除体内的慢性炎症。

通过合理的饮食把菌群结构恢复正常,消除慢性炎症,才是绿色减肥、健康养生的正路!

少吃肉和细粮,多吃粗粮蔬菜

白米、白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细粮,而荞麦、玉米、高粱等被认为是粗粮、杂粮。从称呼上就可以感觉到,白米、白面是好食品,应该多吃。其实,白米、白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吃下去很容易就被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需要干重体力活的人。吃了白米白面会浑身是劲,这是因为葡萄糖是最好的能源物质,可以被彻底氧化,全部利用。而荞麦等粗粮所含的淀粉结构特殊。很不容易被人消化,进入肠道后,被肠道菌发酵成短链脂肪酸才能被人吸收利用。同样的食物量,我们获得的能量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吃了这些粮食不长力气。干活没劲,加上这些粮食富含植物纤维,口感不够爽滑、细腻,于是就被老百姓看作是粗杂食品了。

现在大多数人不干什么体力活。甚至连走路都少得可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吃很多的白米白面,再加上大量高脂肪的动物食品,我们每天吃进来的热量大大超过自身需要。很多食物来不及消化进入肠道,就会滋养大量肠道细菌。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滋养出来的可是不友好的肠道细菌,可以称之为“吃肉菌”,这些细菌可以产生刺激免疫系统发炎的抗原,也会产生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毒害的毒素。

在肠壁上生长着厚厚的一层细菌,如果这些细菌是喜欢分解利用植物多糖(也叫膳食纤维,指人不能消化,要依靠肠道菌发酵成短链脂肪酸才能利用的食物成分)的。它们的存在是保护肠壁功能完整的重要因素。有这些吃素的细菌,我们的肠屏障功能就好,肠子就不会漏。如果吃的粮食太细,肉食太多,最后进入肠道的膳食纤维就太少,这些保护肠屏障的细菌因为营养不足。就会逐步减少,甚至被彻底排空。喜欢分解利用动物组织的吃肉菌就会取而代之,生长到肠壁上。这些吃肉菌与肠壁是无法和平共处的,如果不是免疫系统的保护,它们会试图连我们的肉也―块吃掉。

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免疫细胞80%都在肠道。吃肉菌长到肠壁上后,肠屏障功能就会下降,肠子就会有点漏。肠子一漏,肠道内吃肉菌产生的抗原就会进入血液,免疫系统开始被动员起来,产生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会随着血液弥散到全身,到处攻击并不存在的病菌,也会攻击正常细胞。这样的炎性反应持续十年、二十年后,就会带来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而肠子变漏的另―个后果,是吃肉菌产生的毒素,例如神经毒素、致癌物质等也会进入血液,在全身到处跑。时间久了,就可能引起老年性神经系统退化,甚至诱发癌症。

因此,要想健康。就必须在肠道里养出喜欢植物多糖的细菌,它们不仅不会产生抗原和毒素,还可以像驻守长城的军队一样,忠实的守卫我们的肠屏障。

现代西方饮食和所谓的山珍海味为主的中餐,最大问题是热量高、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如果你从事体力活动较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能自己消化吸收了,给肠道菌剩下的只有你消化不了的膳食纤维,你的肠道菌就会以吃素的友好细菌为主,你的肠壁会很坚固,肠道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很少,你就不会莫名其妙地发炎。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上火了,电不会让毒素在血液里到处跑,诱发

糖尿病、老年痴呆和癌症等疾病。

如果你基本没有什么体力活动,吃进去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自己能消化吸收,很大一部分来不及消化就进入肠道,自然会滋养大量吃肉菌,而把吃素菌排挤出去。于是乎,你的肠壁开始漏,肠道菌产生的抗原和毒素就会进入血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长期努力,你最后终于把自己吃病了!

你已经得病了,而且是因为吃的太好得病的,可是,你的医生和家人反而更加担心你营养不够,要精心的调养你。给你更多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要求糖尿病人每天吃2两瘦肉,而且看着你把很多这样的食物吃下去,他们才会满意,才会觉着对得起你。而你自己尽管病了,如果胃口好,能大量吃饭,特别是喜欢吃肉,心中也很安慰,觉着自己能吃能睡,应该病的不算太重。殊不知,这种吃法,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只会让你肠子更漏,进入血液的抗原和毒素更多,发炎更厉害,病得更重!这样的吃法,再好的药物也救不了你!

除非你每天有大量的体力活动,否则,一定要少吃肉和细粮,多吃粗粮、蔬菜。太甜的水果也不要吃。做菜少放油。也不要吃的太饱。吃的太多、太丰盛,又没有足够的体力活动,只会把自己吃病!

人和肠道菌群和谐共处是“天人合一”的基石

诺贝尔奖得主里德伯格把人称为“超级生物体”,这是因为人体内共生着大量微生物,多达1000多种,其细胞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人的基因组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人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的组成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体共生微生物是人类最重要的健康伙伴。如果我们不当心,不能善待这些小生命,它们就会蜕变,变成引起各种疾病的“病菌”。

人体共生微生物主要生活在肠道里,称为肠道菌群。人在母亲体内时是无菌的,出生以后才开始从环境里获得共生微生物。大约到3岁时肠道菌群就成熟、稳定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在这时发育成熟,对肠道菌群的正常成员产生免疫耐受,把它们当做身体的―部分接受下来。可以说,肠道菌群是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也是一个内化了的环境因素。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篇6

双歧杆菌,判断肠道年龄的重要指标

肠胃内有益菌主要有四种:双歧杆菌、乳酸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这四种菌在正常情况下数量占绝对优势。他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肠胃健康。其中双歧杆菌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益生菌。

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原本是人类健康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可惜,人体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疾病、衰老等原因,体内双歧杆菌在数量上和总菌占有率上均逐渐下降。科研人员通过对人一生的研究发现:人出生几小时,肠道内就会发现双歧杆菌,经过母乳喂养2~3天的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占优势,5天以后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95%。原来,婴幼儿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双歧杆菌的重要贡献。遗憾的是,双歧杆菌随年龄增长,很快自然减少。大多数人到10岁时,双歧杆菌就锐减,只剩下不到10%,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0。所以,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成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

双歧杆菌将糖分解后生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形成不利于有害菌生存的环境,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异常发酵,并且刺激肠蠕动,预防便秘,将体内有害物质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双歧杆菌在肠内发酵后还可以制造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如铁、锌、镁等。双歧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在保护肝脏、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改善乳糖消化不良症等方面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强健的体魄得益于健康的肠道

提高双歧杆菌在体内的数量主要有两种方法:“活菌体外补养”和“活菌体内增殖”。其中“活菌体外补养”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口服有一定数量双歧杆菌的活菌剂,此类制剂最常用的是培菲康,活菌含量高,含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可以有效补充肠道双歧杆菌,延缓肠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乳酸菌的应用历史最长,主要作为发酵菌制造酸奶等,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有益菌,它还作为主要成分制造开胃健胃药品。

而嗜热链球菌对维护肠道健康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婴儿消化、吸收乳糖,还能形成有利于双歧杆菌生长的环境,共同维护健康的肠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