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例(12篇)

时间: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1

关键词:绿色奥运;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

Abstract:AnalysinganddevelopingGreenSalesintheGreenOlympics’twoaspectsofmaterialandconsciousnessandformingGreenManagementSystemofPhysicalDistributionarethepolicyguidanceof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IOC)andtheneedofthe2008BeijingGreenOlympics.ThisthesisanalysesthedefinitionoftheGreenOlympics,analysesthetheoryfoundationofGreenSalesandGreenPhysicalDistributionandalsocomesupwiththestrategyofdevelopingGreenSalesandGreenPhysicalDistribution.

Keywords:theGreenOlympics;GreenSales;GreenPhysicalDistribution;GreenExpense

一、绿色奥运的含义

狭义的绿色奥运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受奥运会应直接影响的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等。广义的绿色奥运是指与奥运会相关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

二、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的概念及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实施,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效益。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有三方面内容: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

物质绿色的主要内容:环境:它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奥林匹克宪章上有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这使他成为奥运会主办的基本条件之一。场馆与交通:场馆和交通的建设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经济化,同时考虑到奥运会后的再利用,避免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负面作用。经费:举办奥运会的经费不能没有依据,盲目加大投资,会使奥运会造成负面影响。管理:管理机构人员组成都应严格控制,以更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奥运会会给举办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的人很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协调人、财、物,都是奥运会组织者需要科学规划的。比赛项目:奥运会项目的增多与奥运会规模扩大会使奥运会的政治性增强、观赏性减弱,有悖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而且,由于奥运会对单项金牌数的控制,许多新的进入奥运会比赛的项目,都不得不改变了它原始的模样,换一种形式进行比赛,导致该项目多样化的消失,这样不利于该项目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运动营养品:运动营养补剂是有效恢复和提高身体机能的方法之一,但不能超出国际奥委会药品管理委员会所规定违禁药物和违禁方法的界限,这就是运动营养品的绿色。

当然,物质绿色绝不止这些方面,环境资源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增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重视,绿色奥运中现代营销与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现代营销与绿色物流管理系统。

三、2008北京绿色奥运中发展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的策略分析

1.绿色营销的策略设想

树立绿色观念;搜集绿色信息:绿色消费、产品、竞争、科技信息。开发绿色资源;研制绿色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整体含义。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实施绿色营销的思想、条件和信誉。开展绿色促销;使用绿色标志、树立绿色形象、采取绿色行动、引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监管系统。

2.实施绿色营销设想

选择以“绿色奥运”为目标的市场和市场定位。采用绿色营销审核的SWOT法:分析公司内部优势(Strength)与缺陷(Weakness)及面对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绿色计划的分析:优缺点评估(企业各环节的恰当评价)、机会分析(企业发展机会)、威胁分析(市场“绿化”对企业的威胁)。绿色营销的实施。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3.绿色物流管理规划

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首先,对发生源的管理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其次,对交通量的管理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效率化。再者,对交通流的管理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首先,绿色运输管理:①推广共同配送,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方式。③发展第三方物流: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其次,绿色包装管理:①包装模数化,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②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实现过程的机械化,保护货体。③包装科学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梯级利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④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再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应注重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后,废弃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奥运会空前规摸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引发自然资源的恶化。废弃物物流要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围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盈;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

总之,绿色物流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为绿色奥运提供保证。

4.意识绿色培养与绿色消费的引导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网络;建设方法;软硬件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9-0083-01

网络作为一项现代高新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网络功能不断涌现,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的三个基本功能上诞生了各种新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移动信息、即时通信、在线交流等,信息处理更加便捷高效,网络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不少的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缺少什么是的,网络的虚拟世界正在从某种角度威胁大学生人为经验的完整性,大学生因沉迷网络已经引发了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问题。另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功能的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用户的日益增长,网络设备往往是需要长年累月运转的,长期积累下来的能源消耗也是非常让人惊叹的。总之,网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主要有网络能耗高、效率低,浪费大;网络垃圾信息多,负面影响会危害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一种新的校园网建设新思想----“绿色网络”正在形成。

目前,建设绿色网络已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从和谐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校园网建设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以人与自然共同的和谐发展为本位,充分利用己有网络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绿色网络”建设。“绿色网络”可以理解为以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一种节能型、健康型、和谐型的网络软、硬件环境。

“绿色网络”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含义。第一部分含义是健康的软件信息环境。由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内容、种类和数量空前丰富的媒体,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但网络又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使部分高校学生欲罢不能,自控及识别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受到来自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引诱。所以高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一起来构筑网络的绿色通道,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思想意识远离诱惑,文明上网,营造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

高校要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并提供各类优秀的学习网站、精品课程网站,先进的校园BBS,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网络,与学生一起建设大学生自己的网站,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助手,生活的好帮手,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学到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了解到各类信息。要教育学生提高自制能力,不浏览不良网站;要友好真诚待人,不欺诈侮辱他人;要传播先进文化,不散播信息;要注重劳逸结合,不沉溺虚拟空间;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轻信网络骗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正常秩序。

家庭是正确引导学生上网的重要阵地,作为家长,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提高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上网动态,让网络成为孩子工作、学习、生活好帮手,帮助迷恋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们走出网络。通常那些缺乏家庭关爱、缺少相互交流、生活单调空虚,是导致某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

社会是建设绿色网络的关键。我国网络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太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缺乏积极向上的网络消费环境。提高网络的整体应用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更不会一蹴而就。因此,要想杜绝年轻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一方面整个社会要更多地开发一些适合学生的网站或软件,营造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力度,使“黑色、黄色网站”不再存在,减少各种不良的外部因素。

“绿色网络”的另一部分含义是节能环保的硬件环境。据统计,目前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碳排放占全球的2%,而这一比例到2022年将翻番。美国环保局报告称,2008年服务于互联网的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冷却设施、数据中心等各种设备总共消耗8680亿度电,占全球总耗电量的5.3%,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25年,IT行业平均能耗会达到2006年的5倍,网络领域能耗更会达到13倍。这意味着到2025年网络领域占IT业的总能耗将增长到43%。耗电问题已成为网络和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同样,10年来高校网络电能成本上涨了10多倍,计算机实验室耗材和电子垃圾越来越多,并且还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因此构建绿色网络不仅成为计算机领域一个意义重大、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也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高校要开展“绿色网络”研究。科技是促进“绿色网络”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创建“绿色网络”的必经途径。通过绿色网络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减少网络系统的无用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当网络工作量下降的时候就减少电源消耗,让暂时不需要工作的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以这样的方式运行网络基础设施显然可以得到节能的好处。例如,建造一个数据中心用于提供学生校园网在线交流。当学生上课的时候,服务器的利用率将非常低。让电源消耗根据工作量按比例增加或者减少能够把耗电量减少10倍,因为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还不到高峰期工作容量的10%。让网络在全速运行和低耗电闲置模式之间转换,这种“绿色网络”的机制不仅能够改善网络设备的效率,而且还能提供标准化的信令机制,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建绿色网上空间、推进网络文明建设,高校更要做绿色网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为建设“节能、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摇旗呐喊,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林闯,田源,姚敏;绿色网络和绿色评价:节能机制、模型和评价,计算机学报,2011.4:593-610.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1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2颜色词语的翻译

2.1红色(red)

在任何一种语言内,词语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或有褒义,或有贬义,或者不褒不贬。这种褒贬之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人对于客观对象往往有一定的情感或伦理评价.有不同的好恶与爱憎。在英语和汉语中,有关红色的词组,有些含义可以完全对应,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译文的语言(或目的语)与原文的语言(或始发语)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采用直译。例如:红旗一redflag,红十字会--redcross.红葡萄酒一redwine等等。除此之外,无论是在英美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所以在中国.很多日历都使用红色字体来表示节假13。因此,redletterday指的是“纪念13”或“喜庆的13子”。此外,鲜艳的红色能给人以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但同时也能给人以危险的心理反应.所以英语里的redlight就指危险信号或十字路口的交通红灯,也因此使得我们在处理一些激情高扬的新闻信息时。可以佐以红色来配合传播。但在西方,红色往往还与恐惧、流血和相连.如:red—lightdistrict就是红灯区,暗指城镇中的妓院区:而catchsbred—handed则表示当场发现某人做坏事;还有seered和likearedragtoabull都可表示生气,大怒的意思。除此之外,红色还可指“负债”或“亏损”,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经常用红笔来登记负数的原因。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含红色的词组:redfigure/redink赤字;inthered亏损;red—inkentry赤字分录;redbalance赤字差额等。但需注意的是,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同一个所指都可能有几个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同样,不同的语言在指称同样的对象时,也可能因对该对象的注意重点或感知不同,而采用具有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所以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不一定用“red”。例如:红糖brownsugar;红茶blacktea;红榜honourboard;红运goodluck;红利dividend/bonus;红尘humansociety;红事wedding;红脸getangryorbeshy等等。

2.2白色(white)

白色white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的含义,可以说是纯洁无瑕的象征,所以汉语中有洁白无暇,白头偕老,白衣天使等词汇。除此之外,白色还可以表示苍白无力,虚弱的含义.所以英语中有bewhiteasasheet,用来形容人面无血色,苍白如纸,极度虚弱。但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也使得白色的内涵有了不同之处。例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funera1),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则表示幸福和纯洁,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事物因颜色为白而得名.但翻译的时候却往往不使用白色,l:l~n英语中的whitegoods指的是体积大、单价高的家用电器,这类物品因颜色常为白色而得名;whitesale大减价,尤指床单,枕套等白织物;thewhiteway白光大街,指城里灯光灿烂的商业区;whitenight不眠夜.(夏季高纬度地区所见的)白夜;whitemoney银币;whitecoffee加牛奶的咖啡:showthewhiteflag举白旗,表示投降;showthewhitefeather显现白羽毛.暗示胆怯的含义;whitelist白名单(指守法人士、合法机构等1;whiteelephant指昂贵却派不上用场的累赘物:whitewar没有硝烟的战争,常指经济竞争;whitelie无恶意的谎言等等。汉语中有些与“白”字搭配的词组,实际上与英语white所表示的颜色也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表达另外的含义,翻译的时候切记不可生搬硬套。比如:白开水plainboiledwater;白菜chinesecabbage;白搭nouse;白费事a1linvain;白面flour;f0ol;表白profession等。所以译者在翻译这些带有特殊内涵的颜色词组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该颜色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可能含有的不同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要明确翻译即交流文化。译者就在这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符号网络中进行解码(decoding)和编码(encoding)32作。译者在解码时必须牢记原文只是语言符号系统反映的许多符号系统的集合,这些符号系统均存在于社会中,对其意义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译者在编码时也必须牢记.由于译语和原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心理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原文的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移植到译文中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障碍,译者应设法消除障碍,将文化交流过程中信息的失真减少到最小。

2_3黑色(black)

汉语和英语中的黑色都带有贬义色彩,表示不受欢迎的,邪恶的,非法的意味。对于这些原语中本身就表示褒贬意义的词就应该把褒贬意义相应地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的:黑心肠blackhearted;黑市blackmarket或unlawfulmarket;黑货smuggledgoods:黑帮sinistergang;黑色幽默blackhumor等等英语里带黑色的常用词组有:blackmoney黑钱(指来源不正当而且没有向政府报税的非法收益):blackmarketprice黑市价格;blackcoffee黑咖啡(不加牛奶或糖的咖啡);blacklist黑名单或劳资关系中的解雇名单等。英语中还有一些带黑色的词组翻译成中文之后没有了黑色的概念,但却具备了黑色的象征意义。如:blacktea红茶;ablacklook恶狠狠的瞪;blackdog忧郁,不开心的人;beinablacklnood忧郁,情绪低落;blackanblue青一块紫~块,遍体鳞伤:ablackletterday不吉祥的日子.倒霉的一天;black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blackandwhit白纸黑字(书面的形式);blackspot交通事故多发地段,交通黑点;blackpudding血肠(用动物血、脂肪及谷物制成的粗黑香肠);blackmaria囚车;巡警车;blackleg骗子:blackguard流氓恶棍等。另外,英语中黑色还可表示盈利。例如:infbeblack盈利,赚钱:blackfigurenation国际收支顺差国:interestinthblack应收利息等等。

2-4蓝色(blue)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也是永恒的象征,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文静、理智、安详与洁净。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所以在商业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作为标准色,如汽车,电脑,影印机等。但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常见的词组有蓝图blueprint:蓝皮书blubook;蓝领bluecollar:蓝本originalversion或model:青出于蓝thestudentssurpasstheteacher等。英语中的blue却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颜色词,除表蓝色外,可以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如:theblues忧郁,烦闷或蓝调音乐singtheblues垂头丧气;tohaveafitoftheblues沮丧的,低沉的;feelblhe感到无精打采:bluemonday烦闷的星期一。有时blue也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如:bluejokes下流的玩笑;bluefilm黄色电影,性电影;bluetalk下流言论等。但要注意的是。blue有时还可以反过来表示社会地位高.出生名门的含义。比如词组blueblood,表示的内涵就是贵族血统。贵族出生此外,blue在英语中与其它词汇搭配.还有另外的含义.如ouoftheblue意想不到.突然地;onceinabluemoon千载难逢:aboltfromtheblue意外事件,晴天霹雳:intotheblue非常远消失得无影无踪。bluealert(预备警报后的)空袭警报,台风警报;bluemurder可怕的谋杀;toblushlikeabluedog毫不羞愧,厚脸皮;bluecoat穿蓝制服的(士兵,水手,警察等)。最后我们再来看看blue在经济词汇中表示出的不同意思:bluechip热门证券,蓝筹股(稳而值钱的股票);blue—skymarket露天市场bluebutton喻指有权进入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经纪人;blue—eyedboys受到管理当局宠爱和特别照顾的职工:bluelaws:蓝法(指禁止在星期et从事商业交易的美国法律);blue-skvlaw蓝法(指美国各州为管理股票所制定的股票发行控制法):blueskybargaining:漫天讨价(指谈判或其它交易中提出根本不切实际的或不合理的要求,使协议无法达成)

2.5绿色(green)

汉英两种语言中,绿色都可以表示和平、生命、青春、幼小、希望等意思,有很多共同之处。汉语中的绿色代表大自然和希望,是环保的代名词,还可以表示新的,永恒的意思。除此之外,绿色在汉语中还有一个负面含义就是“戴绿帽子”tobeacuckold(aninsultingwordforamanwhosewifehashadsexwithanotherman)。在英语中,绿色也多用与贬义。例如在英语中可表示“嫉妒,眼红”,相应的词组有:greenwithenvy;tolookthroughgreenglasses;begreen—eyed。在这里.汉语中的“红”字却被英语里的green所替代,这是由于构词时联想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两种语言表达同一种思想常常用词不同。另外,英语中的绿色还可表示没有经验,未成熟的含义,如:greenhorn和greenhand生手:greenman无经验的工作人员;asgreenagrass幼稚,无生活经验的;inthegreen青春期,血气方刚。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元纸币是绿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的意思,表示该含义的词有:greenback美钞;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greensheet政府预算明细比较表:greenstamp美国救济补助票等。还有一些带绿色的常用词组,在翻译的时候也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比如说greenfingers园艺能手;greenthumb园艺技能;greenhouse温室;greenoldage幸福且精力充沛的晚年;togetthegreenligh得到允许做某事:inthegreentree处于优势;greenwinter暖冬;greenwound新伤等。

2.6黄色(yellow)

黄色曾经是汉语里最尊贵的颜色.从宫殿里的金碧辉煌到皇帝穿的龙袍,都可以看出黄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利。我们从诸如黄榜、黄金时代、飞黄腾达、黄道吉日等词语中就能了解黄色所蕴涵的这一丰富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黄色的这种隐含意义已经渐渐消失。“黄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引申义是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所以现在人们提到黄色,意义多为低级趣味,庸俗猥亵。如黄色电影(bluefilms)、黄色书刊(obscenebooks)、黄色影碟(bluevideo)等。在英语中,黄色的引申含义和在汉语中的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含义,所以英语中的yellowdog指的就是卑鄙的人除此之外,还有yellowbellyh-~d,;yellowstreak胆怯、懦弱。另外,英语中的黄色还可用来做事物的特定颜色,例如在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有“yellow”f而不是“taxi”)的字样来代表出租车,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为黄颜色。类似的还有:yellowpages黄页(电话)查号薄(美国按行业、职业分类的部分常用黄色纸)yellowbook黄皮书(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用黄封面装帧);yellowboy(俗)金币;yellowback美国黄背纸币(可在国库兑换现金);yellowcake鸡蛋糕;yellowiacket黄马褂;yellowcard足球黄牌警告。最后,还要注意的是,yellow在英语中还可以表示(报刊等)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低级渲染的意思。如:yellowjournalism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报道;yellowpress黄色报刊、追求低级趣味和耸人听闻的报刊。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颜色词的使用广泛,除了本身具有的色彩意义之外,还有许多抽象的象征意义。同时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颜色词语的表达形式及词义,这类词语所体现的不同内涵都与本国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汉英语言对比,实际上就是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有何异同。因此,在翻译颜色词语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充分理解颜色词语所蕴涵的独特文化意味与语言特性,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原文颜色词语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并且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形式及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7.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7.

[3]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64.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4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5

关键词颜色词青象征意义中日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ChineseandJapaneseColorWord"Green"

MeaningandSymbolismComparison

LIUYuxiao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

AbstractChineseandJapaneseinthecolorword"green"referstoaverywiderange,andthemoreobscure,difficultcorrespondencebetweenChinaandJapantwolanguages.ThispaperthroughtheSino-JapanesetranslationcorpusforChineseandJapaneseworksincluding"green"translationsentenceswereanalyzedandclassifiedrefersbothtoidentifycommonalities,bothsymbolicandtrytocomp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Keywordscolorword;green;symbolism;comparisonbetweenChineseandJapanese

1汉语和日语里“青”的含义

1.1汉语里“青”的含义

汉语里的“青”“从先秦开始,它就兼指蓝、绿、黑三色”。“青”有以下几种含义:

(1)蓝色或绿色。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黑色。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2日语里「青的含义

「辞苑中对「青い的解释是「古くは、目立たぬ色を表すで、灰色を含めていった。由此可知,日语的「青旧时表示不显眼的颜色,包括灰色。现代日语里「青主要有如下四种含义。

(1)青色。通绿、蓝、苍、碧。如「青い空「青い海「青い野菜。

(2)青白色。如「青い月影。

(3)脸上没有血色。如「が青くなる。

(4)由果实未成熟时呈青色引申为人品或做事不成熟。如「考えがまだ青い。

由此可见,“青”不仅在中日两种语言之间难以直接对应,就是在本民族语言里所指范围也不清晰。那么,“青”到底指代哪种颜色,是否有规律可循,中日两语之间有无对应?本文试以「中日コンパス里全部文章即汉语37篇,日语36篇作品里含“青”的句子为考察对象,进行分析。

2日语里的「青译成汉语的情况

通过对36篇日语作品里含有「青的句子译成汉语的情况进行分析,大致归纳出以下7种类型。

(1)绿色:その中に一本の立って若い、青いつややかな竹が目に残った。/当中一株青翠的幼竹、表皮光泽明亮、在枯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乍眼。(「金阁寺)

(2)蓝色:青白く光る谷底に、く流れて行くは千曲川の水。/山谷之间,千曲川的河水闪着蓝白色的光,不停地流向远方。(「破戒)

(3)苍白:いずれも半で、幽のように青いをしてせっていた。/全都半裸着身子,跟幽灵一样,脸色苍白而瘦长。(い雨)

(4)青白:そのとき外で青白い光が凄くいた。/这时,屋外闪出一道可怕的青白光。(「い雨)

(5)青:青い烟がの骨のにいて、だらだらと空中に流れんだ。/青烟如伞盖一般散开,绵绵流向天际。(「坊ちゃん)

(6)果实不成熟:野葡萄のは、まだ青かった。/野葡萄还没有熟。(「斜)

(7)人太年轻,幼稚:己を何だと思っているのだ?この青二才が!/把我当成什么啦?这个黄口小儿!(「痴人の)

3汉语里的“青”译成日语的情况

通过对37篇汉语作品里含有「青的句子译成日语的情况进行分析,大致归纳出以下5种类型。

(1)绿色:她大概仍然呆在自己的青翠的树林里。/きっとあのこんもりとしたの森の中にいるんだわ。(《活动变人形》)

(2)蓝色:穿在她身上稳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ゆったりと着こなしたグレの上着やブルのスカト。(《关于女人》)

(3)黑色:眼窝也有些发青。/目のまわりが少しずんで。(《轮椅上的梦》)

(4)青:下面的青布棉裤,裤脚很肥大。/ダブダブの青い入れズボンをはいている。(《金光大道》)

(5)白:衰老的静宜说起他来仍然面色青白。/老いたをなお白にしていうのだった。(《活动变人形》)

4“青”的象征意义的中日比较

“不同的颜色所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及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是有差异的。颜色的联想意义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通感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且往往是由下意识的联系所构成的意义内容。”这里的联想意义即象征意义。

4.1汉日语里“青”的象征意义的相同点

通过上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描写植物时用的“青”都是指“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生气盎然的感觉,这是大自然的颜色。“青”是春天植物叶子初生的颜色,因此也便有了“青春”“青年”等词。而在描写天空、江河湖海等时,“青”就都指“蓝色”了。如「青海原,蓝蓝的大海等。

中日两语在描写人的脸色不好时用到的“青”则指不健康、没有血色的惨白。「青瓢箪指脸色极差的人,汉语里也有“脸色发青”之类的说法。在用于描写光线时都用“青白”一词。因为中日两语的“青”都指绿色,可以用来表示果实不成熟,从而也引申出形容人幼稚的含义。如「青生「青二才「青臭い“青涩”“青皮”等。中日两国古代都用绿色来表示贫贱、低微。如唐代官制中规定官位在七品以下的官员均须穿绿色的官服,表示官运不好、地位低微。而日本学习隋唐制,把无地位的宫中侍女称为「青女房,把无地位的百姓称为「青人草等,均出自此义。

4.2汉日语里“青”的象征意义的不同点

日本大和民族喜欢青色,「青是日本大和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代名词,也是日本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色彩。在日本人的意识中「青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日本人认为青色非常柔和、洁净,是“日本之色”。青色反映出了大和民族热爱自然万物的情感,以及其偏向暗淡、素雅的色彩心理感觉特征。

汉语里的“青”因为可以指代绿、蓝、黑,所以其象征意义也呈多样化。如“炉火纯青”中的“青”象征着一流,完美;“包青天”中的“青天”象征廉洁公正的清官;“平步青云”中的“青云”象征高官高位。

5结语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种色彩,不同的民族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情取向。上文通过比较汉日颜色词“青”的含义及象征意义,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色彩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色彩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因此,深入认识汉日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的异同能更好地实现两国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清常.汉语颜色词[C].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研究,1998.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1篇6

摘要:绿色交通就是和谐的交通,即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与未来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资源的和谐。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和谐交通运输系统。本文探讨了城市绿色交通的规划。

关键词:城市绿色交通现状规划措施

Abstract:Greentrafficistheharmonioustraffic,namelythetrafficandenvironmentharmony,andfutureharmony,andsocialharmony,andresourceharmony.Greentrafficbroadlyreferstothelowpollution,suitableforurbanenvironmentaltransporttools,toachievesocialeconomicactivitiesofatransportconcept.Specialmeanstosavemaintenancecostandsetuptheconstructionofthelowpollution,behelpfulfortheurbanenvironmentoftheharmonyofthediversifiedtransportsystem.Thispaperdiscussesthecitygreentrafficplanning.

KeyWords:Thecity;Greentraffic;Thepresentsituation;Plann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导致了现有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交通拥堵愈加严重,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噪声污染问题频发。解决交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城市交通系统,调整城市交通发展思路,全面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课题。

一、城市绿色交通的含义

绿色交通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同时综合交通宁静区、自行车推广运动、新传统邻里的城市设计方法以及低污染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轻轨为导向的公共交通运输等观念,成为交通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绿色交通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其根本的含义是创造一个协和的交通,即为了减低交通拥挤、减少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通过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来完善社会经济活动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包含:(1)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协和;(2)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的发展);(3)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4)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

在绿色交通的概念中必须说明绿色交通的体系,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TransportationHierarchy),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分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电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与客运空运、摩托车。

二、城市交通的主要现状

1、我国在现阶段的交通建设基础设施中,严重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其中,大部分大中城市正处于从中心区逐渐扩展到郊区的过程,而且新建的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与郊区,因此出现城市中心区的道路比例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城市中心的地区集中办公以及集中商业都会导致交通过量的情况,同时也给道路造成了超负荷运载的现状现象。

2、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也就需要同时有很多部门共同合作,然而在现有众多的机构之间却缺乏这种横向协调的配合,妨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另一方面上来讲,在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其方法是较为落后的,并且也缺乏先进的交通设施和交通道路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全面管理,多种因素影响着城市交通发展的有效运行。

3、在影响居民出行的主要因素包括:道路的拥堵、出行的费用、时间的延误、出行的时间、天气因素以及道路状况等。现阶段大部分老城区存在缺乏公共交通网络的整体性,设置线路和站点的不合理性,在各种公交运行方式之间没有很好的配合协调性等问题。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便捷出行的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更多的居民会更愿意选择短距离的慢行交通和直达公共交通。

三、实现绿色交通的规划措施

1、解决交通源问题的规划措施

(1)控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过快的发展,坚决控制城市人口的无序增长,用城市规划建设的手段促进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

(2)调整城市布局,完善城市组团功能,就近布置居住用地与办公用地,减少交通出行量和出行距离。促进城市用地的发展与布局不断趋于平衡,使城市交通出行与分布更为合理。

(3)在规划上考虑城市的主要功能和更大范围内的布局调整,逐步实现城市功能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局,不能再搞蔓延式的“摊大饼”发展。各城区组团做到在功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各具功能特色。城区的发展要做到居住与工作的基本平衡,要逐步对中心城区外的卧城进行改造,补充产业发展,增加工作岗位,彻底改变由于居住与工作布局问题导致的超大流量“钟摆式交通”问题。

2、改善交通通行条件的规划措施

(1)加快城市道路系统的变革,不断促进城市道路系统的现代化。要在规划上逐渐实现不同性质和功能要求的交通分流系统(疏通性交通与服务性交通的分流、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的分流等),做到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分工,主要是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的分工(或疏通性道路与服务性交通的分工),有条件时创造非机动(步行+自行车)道路与机动车行道路的分离,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系统的高效能力。

(2)不断促进城市道路系统与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逐渐做到道路的功能与两旁用地性质相协调。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应布置在生活性道路的两侧,交通性道路两侧尽量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和停车的建设用地。

(3)逐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现代化变革,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合理布置公共交通网络。要根据各种城市居民、各种交通出行需求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要求,合理组织城市的各种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结构的规划指标,合理分配城市的道路、用地和空间资源,促进城市客运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城市交通始终处于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良性循环状况。从绿色交通的角度考虑,我们在强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也要促进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整体的协调发展。

(4)提倡“步行+公交”成为上下班的主要出行方式。城市“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即所谓“慢行交通”)都是非机动交通,适于短距离的出行需求,而不应成为主要的上下班交通方式。否则,就会不必要地增加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反而会影响交通的畅通。目前,我国城市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的主体是在与机动交通组合的城市道路上的设置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真正实现与机动车分离的只有商业步行街、休闲性绿地中的步行小路和自行车小路,以及按人车分离模式规划建设的住宅区。步行与自行车的速度相差4~5倍(与电动自行车相差约8倍),如果放在一个断面上,人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因此,规划上应予特别谨慎,尽量避免把步行和自行车合并在一条道上(不管是“绿道”还是“慢行道”上)。

3、改善交通管理的规划措施

为了使城市交通管理具有科学依据,要做好城市总体层次和局部层次的交通组织规划,做好重点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与城市规划部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和运营部门,共同研究协调完善城市交通的管理系统。任何具体的交通问题都必须从全局出发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划方案、工程方案和交通管理方案。

四、结语

绿色交通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建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必须做到:尽快建立城市快速路及城市快速轨道系统,采取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重视规划尤其是路网规划,注重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注重换乘系统及标识系统,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优越性,引导居民选用绿色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周楠森,沈博.绿色交通规划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规划建设,2009,(03).

[2]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交通标准化,2006,(06).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城市绿地互相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各有差异。在绿地的分类上也是方法多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研究和探讨,但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或出于自己研究目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概念含混、依据不一、内容交叉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及绿地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各类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特征,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1.1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生产用地。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用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1.2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如:

前苏联城市绿地系统一般包括城市居住区与市内公园、花园、小游园、林荫道、公共建筑物地段绿化、企事业单位和公用场所绿地;郊区森林、森林公园、陵墓、苗圃、果园、菜园;市郊区防护林、居住区与工业区隔离林带、水源涵养林、保土林等。

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由公有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公园绿地、运动场、广场、公墓、水体、山林农地、寺庙园地、公用设施园地、庭园、苗圃试验用地等。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多指园林绿地系统,一般由城市公园、花园、道路交通附属绿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等各种林地以及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等各种城市园林绿地所组成。但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又因地区和城市不同而不完全一样,如南京、深圳、北京、上海、佛山等。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类型超出了《城市绿化条例》的范围,如深圳市提出了“旅游绿地”、“生态绿地”(同济大学规划),佛山市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绿化”(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

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名称也不一致,但总的来说,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包括了城市中所有的园林植物种植地块和园林种植占大部的用地(通常称之为“园林绿地”)。而城市范围内的水体湿地,一些公共设施用地、山野农地等是否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而有所不同。作为一个系统,城市绿地的组成应该是全面和完整的,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这些绿地的功能作用、空间形态特征等不尽相同,其科学的分类与定名一直是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也是城市管理工作协调统一和相互比较所必须的。

2城市绿地分类

2.1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2.1.1城市分类的原则

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各种绿地的基本功能、特征以及它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并通过明确的分类,使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更趋高效。笔者认为,城市绿地分类与命名需遵循以下5项原则:

科学性: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必须是科学的,各类绿地应具有明确的功能与统一的空间属性特征,且概念清楚,含义准确,内容不相互交叉。

全面性:各类绿地应全面地反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包括城区、近郊及远郊整个市域范围内的所有绿地。

协调性: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中属于绿地的部分相应地列入城市绿地类型,有利于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

实用性:基本适应各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运用,适应现代统计和计算方法,各类绿地的技术指标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及环境质量水平,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与通行性,可操作性强。

大众性:各类绿地的名称除了具有明确的概念含义外,还必须是大众化的词语,通俗易懂,易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2.1.2城市绿地分类方法和依据

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主要因组成绿地系统的内容以及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而定。因此,既要科学,也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笔者认为可采用二级分类法。

城市绿地分类的依据可以有多种,如位置、范围、服务对象、功能和空间属性等。城市绿地分类是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类绿地的主要功能都应有区别于其他绿地类型。各类绿地性质、标准、要求各有不同,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

2.2几种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简析

2.2.1王璋同志2级多类法(试论我国城市绿地的分类)

虽然考虑较多,分类也较细,但第l级与第2级分类依据不一,必然产生绿地类型的重复,同时一些绿地概念亦不够明确,如庭园绿化、街道绿化等。

2.2.2日本高原荣重2级5类法

注重绿地的属性,各类绿地难以明确其功能特征,公共、公开、公用、专用等名称也不便理解和掌握。

2.2.3朱钧珍教授4类法

即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一般绿地(或附属绿地、环境绿地)、特种绿地(包括生产性与防护性绿地)、郊区绿地等4类。最大优点是突出公园绿地,但对郊区公园而言,是属公园绿地,还是归郊区绿地,词面上似乎难以结论。

2.2.4何湘同志4类法

虽以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但未能全部反映各类绿地的功能特征,如“环境绿地”和“其他绿地”就不明确。当今社会已将环境看作整个城市生态的热点,并且日趋注重都市大环境绿色体系的营造,这种情况下也不宜用“环境”一词来命名其中一类绿地。

2.2.5《城市绿化条例》六类法

简单明了。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也反映出各类绿地的功能和特征,但在具体名称上尚有局限,含义不明确。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等。这种分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各地各级城市(镇)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2.2.6李敏博士5类法

将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绿地分为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和水域绿地5类,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大农业(含林业)绿地和城市大、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性。但在名称及包含的内容上尚可斟酌,如“环保绿地”等。

2.3城市绿地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笔者认为可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

第1级按主要功能不同,分为2大类,即园林绿地和农、林业生产绿地。这样划分,既能与现有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相协调,又能兼顾到整个城市建设区域及的大绿色环境空间,这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大环境绿色空间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第2级依据具体功能和绿地空间属性的差别,进一步分为7小类,其中第1大类前3小类和第2大类是能在城市总图上反映的绿地。7类绿地具有各自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

3城市各类绿地的含义和空间属性

3.1园林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以改善城市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为主要功能和目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具有稳定持久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可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监督和管理。绿地中各种植物与动物的存在,主要出于人们对环境的需要,而非经济效益。

3.1.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相对集中独立的、对公众开放、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其规模可大可小。根据我国目前公共绿地统计标准,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1000m2,绿地空间明确完整的园区形态(即空间限定性)为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生活设施,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生活使用等多种功能。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种主题公园、植物园等;各种专类公园、街头小游园、园林路、滨河(江、海)园林带(又称带状公园或河、江、海滨公园)、花园广场、历史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文化旅游公园、休闲观光农园、自然风景名胜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绿地类型和主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各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都具有特定的指标要求。目前,我国的基本指标(《公园设计规范》)是:以上各种公园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植面积必须>65%(即绿地率),其中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综合性动物园、其他各种专类公园>70%,综合性植物园及风景名胜区>85%。

笔者将公园绿地取代公共绿地,概念清楚,含义明确,空间属性与功能特征显著,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公园在城市绿地中的地位。许多专业著作刊物,上也经常使用,国际上也习惯将人均公园面积作为评价城市绿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亦有相同观点。因此,公园绿地类型的确立也有利于国际间的技术与理论交流。另外,将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纳入公园绿地,打破了过去居住区公园绿地与城市公园绿地相并列,且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统计不一致的局面。同时,也为中小城市(镇)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增加了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体系的统一与完整性。

3.1.2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以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卫生条件及防灾避难为主要功能的绿地。防护绿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态,即为限定性绿地空间。通常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于城市周围或若干地段,对城市环境起到整体性或区域性保护,可以防止或减轻环境灾害的产生及显著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卫生隔离林、固沙林、防风林、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防护性绿地。这类绿地具有特定的防护功能,其指标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及整体环境保护能力的大小。

3.1.3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

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是指城市范围内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名胜、森林、湿地、风景林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地,配备一定设施后,可供游览休息,适时对公众开放。一般城市将此类绿地设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这类绿地虽然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但又不同于公园绿地,是一种较大范围的自然区域景观。

3.1.4庭园绿地

庭园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居住区、各单位庭院与私人住宅,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设施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公开或半公开性的绿地。单位庭院主要指工矿企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公用设施、机关团体、部队、教育体系、医疗卫生、科研设计、文化娱乐等各种单位建筑庭园。庭园绿地在城市中分布最广,面积较大,且分散性很强,主要改善和美化以建筑设施为主的庭园环境,直接为各类生产、生活服务,所以有时也被称之为专用绿地。就绿地空间形态而言,这类绿地多围绕各种建筑设施展开布置,在城市用地中属非独立性用地,在城市总图及绿地系统图中均不予反映。

庭园绿地与公园绿地相对应,显著地反映了一类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特征,且直观易懂,避免了专用、单位等名词可能产生的误解。庭园绿地指标反映了城市普遍环境质量水平。不同性质的庭园绿地,规划指标要求也不相同。

3.1.5交通绿地

交通绿地是指城市道路等交通运输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包括道旁绿地(含行道树绿地)、分车绿地、交通广场绿地、立体交叉绿地、桥头绿地以及对外交通枢纽(车站、机场、码头等)附属绿地、通航河道绿地和市区公路、铁路附属绿地等。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美化市容市貌,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及组织交通、保护路面等。交通绿地规划也具有一定指标要求。

3.2农林生产绿地

农林生产绿地是指以第一产业经济的形式存在于城市范围的绿地。这类绿地虽以发展农、林、牧、渔、桑等产业经济为主要功能和目的,各种绿色植物和动物的存在是为了获得其直接经济价值,但它们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可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在取得其经济价值后,可能被移走或被毁灭。这类绿地一般不受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直接监管,需要政府机构与规划部门共同科学规划、有效调控和引导利用,使其在实现经济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大环境绿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积极乃至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当今世界“田园城市”运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3.2.1农地

农地是指粮油菜地、花卉圃地、草地、荷塘等农作物生产田地和水体以及鱼池等农牧渔生产绿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园林生产圃地将突破城市园林用地的范畴,由城市走向农村。今后城市绿地建设所需的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材料将主要来自于农村,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苗圃等生产绿地将被农村或郊区各种花木生产基地所取代,园林植物的生产经营如同城市需要的其他物品一样,势必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

3.2.2林地

林地是指林业生产用地。尽管林地具有较好的生态调节功能,但以经济效益主要目的,与公园绿地等园林绿地相比,具有不稳定性,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调整,不注重社会效益。主要包括用材林、薪炭林以及果、茶、桑、橡胶等经济林木生产绿地。一般在城市大环境自然绿色系统规划时作控制性规划。

4结束语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1篇8

关键词:图书馆;绿色技术;节能;技术应用

1.前言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加之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能源需求和消耗量巨大,产生的工业污染也成为影响我国跻身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利用绿色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方式已迫在眉睫。图书馆建筑作为拥有巨大人流量的大型公建,其在灯光、空调、电梯、计算机等方面的能耗巨大。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类建筑,图书馆更应体现出其人文关怀,发扬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为读者创造出可愉悦身心的绿色阅读环境。

2.绿色技术在图书馆建筑中的应用

2.1绿色技术的含义及绿色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2.1.1绿色技术的含义

绿色技术是指低污染、低消耗、于环境无害,并有利于生态发展的技术体系。它与节能、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本身具有时代性,并与高新技术密不可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绿色技术也不断发展变化。环保和生态知识是绿色技术不可缺少的要素,绿色技术创新是环保和生态知识的应用。

2.1.2绿色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综上所述,绿色技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所理解的绿色建筑含义也有所不同,其大致分为两个层面:

(1)利用场地特性,发扬地域主义建筑特点以达到绿色建筑效果。

在设计初期,应正确把控其宏观层面。其设计要点在于建筑应根据所处地域条件,充分结合地形,全面考虑当地环境、气候等要素,合理规划建筑形态,朝向,空间布局,基本功能等建筑要素。

以我国古代建筑为例,在寒冷少雨的北方,建筑形态多粗犷敦实。墙椽厚重是为了减少对流已达到保暖的效果,四合院宽阔的中庭有利于冬日摄取更多的阳光。

(2)结合时展,利用高新技术,在建筑中使用前沿的绿色生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能源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绿色技术,目前一些成熟绿色建筑技术已被人们很好的利用到了建筑上。

如现在流行的中水回收技术手段,不仅节约了净水的用水量,还巧妙的处理了污水。其主要方式是在居住小区、宾馆、综合楼等建筑中,运用一定的方式,将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如冲刷厕所、浇灌绿地及供暖用水等。

2.2图书馆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

2.2.1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

图书馆作为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无疑是建筑中的耗能大户。其能耗主要来源于照明,空调,通风及供暖等。

各地老图书馆无论是在功能还是规模上都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近几年来,各城市相继建立图书馆新馆,新馆的特点集中体现为规模增大,设施齐全,考虑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及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些新建的大型图书馆,大都采用通透式、大开间的设计,进深较大,中间间隔较少。新建的图书馆既要考虑传统管理模式的因素,更要注重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对阅读环境和智能设施配备均提高了要求。如对通风、采光等要求较高,有的图书馆采用玻璃幕墙。强调自由空间,加强绿化种植,完善空调和借阅设施。

2.2.2图书馆的绿色设计要点

在绿色图书馆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其场地特性,综合考虑其生态性,人文性,可持续性及节能环保性。力图将能耗降到最低,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使内外绿色景观更为丰富,读者身心更加愉悦。其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地形特点,发挥地形优势。

(2)尽可能的少用能耗设备,巧妙利用建筑构造技术以达到舒适环境。

(3)利用自然采光、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照明能耗。

(4)合理设计空调系统

(5)合理的室内外绿化

3.陕西省图书馆的绿色技术应用

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在长安立交西北部,所处区域环境交通方便。弧形檐顶敞向天空的形象象征着吸纳人类智慧的渴求。门廊柱顶上采用了从汉代石造柱头构件抽象而成的装饰,券窗的造型彰显了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特色。高层书库塔楼顶部和四个塔式楼梯间顶部均作向上起翘的檐顶,使建筑更显典雅、挺拔、飘逸。整个建筑从造型上给人以强大的力度感和时代感。

整个图书馆合理采用绿色技术,为广大读者创造出灵活、便捷、高效、节能环保、愉悦身心的借阅环境,该图书的绿色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因地制宜

塬是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陕西省图书馆即建于塬上,建筑基址高于周围平地。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建筑置于高地之上,不仅抬高了建筑位置,扩大建筑体量,丰富了建筑形象,更设计出可供市民休憩的层层台阶,为读者提供亲近自然的阅览体验,体现出陕西省图书馆的绿色人文关怀。

(2)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

图书馆平面呈变形的“工”字形。“工”字形平面有利于建筑室内空间合理利用,使建筑室内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避免了其他形式建筑平面所带来的通风不畅、采光不佳而必须机械通风产生的能量损耗。

(3)建筑室内外植物及景观设计

陕西省图书馆室内外种植多种绿色植物,馆外周边种植多种绿色植物划分出建筑与城市干道,并且隔绝了一部分街道噪音,营造出馆内安静的环境。室内植物随处可见,一层大厅中庭更设计了浅水池等景观小品,池中养殖金鱼供读者欣赏。一方面,这些景观可以体现出文化与自然的相通性,缓解读者疲劳;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可改善建筑内外微气候,调节环境温湿度,帮助减少了机械耗能。

(4)合理的采光方式和照明手段

陕西省图书馆室内根据建筑朝向的不同,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开窗形式。南面采用巨大的落地窗以扩大采光面,节省照明所耗电量,而东西两面只开小窗,开窗位置相对较高,避免阳光直射对读者眼睛伤害。建筑门厅及中庭均采用通透的玻璃自然采光穹顶,减少了室内照明。整个建筑不同区域,采用不同亮度的灯具,例如借阅区灯具亮度相对较高,而安全通道楼梯间则亮度相对较低,只适合遇险时人们安全逃生所需要的亮度。对建筑室内各个部分所需照明强度的合理评估,正确的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有利于建筑绿色节能。

结语

随着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作为人员密集的文化类公共建筑,图书馆对于绿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建筑师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对绿色图书馆设计与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仍处于亦步亦趋的探索阶段。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先进绿色图书馆案例,取长补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理念,设计出更加节能、环保、人文的新型绿色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黄蓉.论构建绿色生态图书馆[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2]石同生.生态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04.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9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彩叶植物的定义

彩叶植物,简单来讲就是植物色彩器官为非绿色的那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际上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间园林绿化事业的交流工作。这样,使得更多具有观赏性的彩叶植物应用到城市绿化当中。

2彩叶植物的分类

彩叶植物,从广义上讲,就是那些叶片色彩季节性呈非绿色。从狭义范围上讲,该类植物并不含有秋色叶植物,它们应除冬季以外,其余3季都要呈现彩色,部分植物的叶片还会一年四季都呈彩色。彩叶植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变叶片的颜色。通常它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变化,此外,还会受到遗传、人工育种、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我们知道,常规植物的叶片基本为绿色,而彩叶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外的其他颜色。因此,彩叶植物的叶片必须出现非绿色并且具有稳定的变化规律。

2.1根据季节分类

2.1.1常色叶植物这种植物主要指那种在整个生长期间里叶片都呈现彩色的植物。它明显区别于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它们的叶片只能在固定的时期内呈现彩色。一般常色叶植物包括下列几种:红背桂、紫叶李、金边黄杨、洒金柏、紫叶桃、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金叶榆、红花木等。

2.1.2春色叶植物这种植物主要指当春季到来,新生的嫩叶显示出明显的其他颜色的植物。不过,部分常绿树的新叶不仅会在春季发生,也会在其他季节发生。通常,我们称它们为新叶有色类,或者为春色叶植物。一般此类植物包括下列几种:春叶为红色的有臭椿、五角枫、香樟、紫叶桃;春叶为紫红色的有黄连木;春叶为淡红色的有石楠。

2.1.3秋色叶植物这种植物是指那些当秋季来临时,存在明显变化的植物的总称。通常包括下列几种:鸡爪槭、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等。在长期的园林绿化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一般秋色期比较长,因此,此类植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比如,我国北方每到深秋季节,便可欣赏黄栌红叶;而南方人民则可欣赏枫香、乌桕的红叶。

2.2根据色素种类分类

(1)黄(金)色类:主要有黄色、金色、棕色等,如金叶黄杨、金叶连翘等;(2)橙色类:主要有橙色、橙黄色、橙红色等,如白蜡、五角枫等;(3)紫(红)色类:主要有紫色、紫红色、棕黄色、红色等,如红花槭、北方红栎等;(4)蓝色类:主要有蓝白色、蓝绿色、蓝灰色等,如蓝衫、蓝羊茅等;(5)多色类:要求叶片能同时出现2种及其以上的颜色,例如叶片颜色呈现粉白绿相间或绿红、绿白、绿黄相间等,如花叶复叶槭、金边锦熟黄杨等。

2.3根据色素分布分类

(1)单色叶类:要求叶片颜色只有1种色调,比如紫色或蓝色,如日本红枫、紫叶李等;(2)双色叶类:要求叶片两面颜色不一致,如红背桂、金叶含笑等;(3)斑叶类或花叶类:要求叶片上出现条纹或有不规则的彩色斑块,如洒金珊瑚、花叶黄槿等;(4)彩脉类:要求叶脉颜色为彩色,通常有红脉、黄脉、白脉,如螺旋型变叶木、戟叶变叶木、阔叶变叶木、花叶芋等;(5)镶边类:一般要求叶片边缘色彩呈现黄色,如金边黄杨、金边扶芳藤等。

3彩叶植物形成的具体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树木叶片细胞中的主要色素包括3种: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当叶片中叶绿素占的比重大时,叶片就会显示出绿色;当叶片中花青素占的比重大时,叶片就会显示出红色;当类胡萝卜素在叶片中占的比重大时,叶片就会显示出黄色或橙色。此外,部分植物的叶片中某一部分色素含量大,如叶片上部或下部,从而构成彩色的叶片。影响叶片色素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多种,常见的有下列几方面:

3.1光照

植物通过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因此,光照十分重要,并且,它还能影响彩叶植物色素含量的变化。比如,红桑、红叶小檗等叶片处于弱光环境下,合成的叶绿素含量就会较多。而位于强光下,一些叶绿素就会受到损坏,然后,由花青素或类胡萝卜素来代替。因此,这类彩叶植物受到的光照也充足,呈现的颜色也更鲜艳。

3.2病毒

部分植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会呈现各种不规则的彩斑。不过,这些病毒对它们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有的还能促使叶片长得更加好看,具有观赏性。如美丽的荷兰杂色郁金香,因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的杂色花,呈白色花斑和条纹。再如感染香石竹斑驳病毒的杂色花,也因单色花质地颜色的不同,分为白色、黄色、浅绿色、浅红色等,有5、6种杂色花类型,花斑纹都不相同。虞美人杂色花单色红色花经病毒感染后,在花瓣上出现白色的细条纹,条纹间距不均,色彩鲜艳美丽。

3.3季节

当春夏季节来临时,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较多,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因而,叶片基本为绿色。若植物处于低温条件,叶绿素就会加快分解,并且,新叶绿素的合成作用也会被制约。而叶内类胡萝卜素就会凸显出来,让叶片呈黄色或红色。另外,秋季早晚温差变化大,植物叶片内的糖分含量有所上升,有利于花青素的合成,并且气候干燥,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含量下降,也使花青素含量增多,叶片就由绿色转为红色或橙红色。

3.4其他因素

叶片颜色的变化除上述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生理、遗传、土壤中肥料比例等影响。

4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

4.1遵循生态适应

栽种彩叶植物,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来选择。充分考虑到光照、水分、土壤等实际情况。并且结合绿化所在地位于的地理纬度、地形地势等来合理选配适宜的景观类型。如庭院景观、行道景观、水体景观、花境、花坛等,然后,科学配置彩叶植物。可以把不同的彩叶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类合理配置成一个群落。确保种群之间互相协调,构建起复合的层次,形成宜人的季相色彩。从而使各种特性的植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可以合理使用不同的环境因子,打造成一个和谐、立体、稳定的园林绿化系统。

4.2充分利用此类植物的季相变化

在配置彩叶植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树木花草会呈现的季相变化,从而让园林景观可以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换,尽量确保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具体应结合各种彩叶植物会出现的季相变化而形成的在色、形、姿态等方面呈现的改变,从而确保把花期、色相、形态各异的植物进行科学组合,从而增长观赏期。

5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配置方式

5.1孤立栽植

彩叶植物叶片鲜艳,具有明亮视觉的作用。常常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对于在草坪、空地、广场上孤立栽植彩叶植物,最好选择树冠高大、树形比较丰满的类型。通常可见的包括紫叶红栌、金叶复叶槭、金叶黄栌、金边复叶槭等。针对小景观,如庭院、花池等,选择株型较为紧凑的类型。常见的包括中华金叶榆球、红叶乔木紫薇、紫叶矮樱、美人梅等。栽植过程中,要挖大穴,并确保浇透水,采用高培土,避免倒伏。

5.2组团栽植

在园林景观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栽植方式。采用这种栽植方式,最好有背景作为衬托,比如,可以用绿色乔木或者浅色建筑物为背景。组团植物作为吸引视线的重点,在其下方栽植适宜的地被植物,从而使色彩和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多样。不过,应注意栽植植物的密度要合理,确保不同植物之间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互不干扰,构成一个和谐、美丽的植物群。

5.3彩篱或模纹花坛

目前,绝大多数景观都选择那种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来作为彩篱材料,并和周围的绿色植物搭配,形成色彩多变的景观。这种形式不仅层次感与观赏性强,而且大气、实用。通常应用于公共绿地、小区绿化、游园、立交桥等处。对于彩色绿篱与模纹花坛,应根据品种的相关植物学特征和颜色的季节变化情况,实行合理搭配。不同品种间的高度差不应太大,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图案。

6.结论

如何进行园林彩叶植物引种驯化和诱变育种,用更多实用的园林彩叶植物来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为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服务,如何运用彩叶植物丰富景观色相和提高景观质量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亚娟.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73-274.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10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

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二、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绿色食品还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2001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2000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宏观指导,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市场,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特提出本项目。三、项目建设的意义1、发展绿色食品是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已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目标。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2、食品是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名牌效应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食品生产自始至终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形象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市场。绿色食品近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名牌加绿标等于精品”的概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后效益明显增长。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3.发展绿色食品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加入WTO,给我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中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严重、质量差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受到限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农业和市场利益及安全因素的考虑,加大了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以技术标准、动植物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产品标识等一系列所谓的“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出口的一些农产品如茶叶、蔬菜、海水产品、鲜香菇、蜂产品等,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技术指标超过外方的限制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因此,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绿色食品打破“绿色壁垒”,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增加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有力措施。4.发展绿色食品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食品生产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环境”,也就把自然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融入了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之中。绿色食品通过产地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只有符合条件的产地环境才能开发绿色食品的要求。从事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和农户对环境条件比较好的产地要珍惜和保护,对环境条件暂时达不到标准的产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从而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式环境保护行为转变为主动式保护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通过监控生产过程,要求生产者严格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操作的规程,合理使用肥料、兽药、农药等,从而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并保证绿色食品最终的质量。四、项目主要内容浙江省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即建设一个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制定五项规程:五个绿色食品的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一个规划: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一)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具体内容为建设常设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常年开展绿色食品展示展销;在因特网上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网站。完成这二项建设内容,可实现实物展示展销与网络展示展销相结合,可常年展示浙江省绿色食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和效益农业发展风貌,并吸引省外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逐步形成幅射周边省市乃至面向国内国际的绿色食品市场。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网站目前还无先例。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乃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二)制定五项绿色食品的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技术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管理工作的技术依据,是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行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是通用性标准,第二是大类产品质量标准,第三是生产操作规程。根据农业部要求,今后农业部中绿中心主要负责通用性标准和大类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报农业部颁布。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由省绿办负责修订工作,由地方主管部门颁布。因此必须抓紧抓好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我省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得到完善。2002年先行试点修订5只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并组织成立“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在标准的修订中的作用。(三)制定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绿色食品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创建绿色浙江农业”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加强区域布局规划指导是明年绿色食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是明年农业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绿色食品发展的条件和特点,按照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域特点,对绿色食品进行区域化布局,把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等适宜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出来,对于指导绿色食品的发展非常必要,是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措施。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将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根据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战略目标,组织专门力量,研究编制“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依据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总体规划,按照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域特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绿色食品进行区域化布局规划,重点突出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等适宜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主导产品。并组织有关专家、领导对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科学。通过加强规划指导,促进绿色食品更快、更好地发展。五、项目资金预算该项目资金预算270万元。具体支出内容:(一)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费用预算150万元。其中:1、展示展销大厅:目前以租赁方式,年租金约40万元。2、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建设经费90万元(见表1),机房及办公用房从现有办公用房解决,装修经费20万元。表1: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投资预算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服务器

IBM或HP2000

3515内外网数据库各一台

网管服务器

联想万全2100

11.61.6网络系统管理

交换机

U-Hammer24

11.51.5网络系统管理含机架

2600路由器

Cisco或华为产品

23.06.0内外网各一台防火墙

188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软件

1

1.51.5网络系统管理

网络管理设备

1套

0.60.6

磁盘阵列HP9.1G12.82.8数据库使用笔记本电脑COMPAQ或IBM32.06检修、演示使用台式电脑PIV21.02信息制作与管理台式电脑联想50.84工作站扫描仪20.40.8信息制作打印机12.02.6绘图1台激光2台UPS电源SMART3000UX12.02.0后备电源8小时投影仪SONY14.04.0演示与培训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数码相机11.01.0信息制作数码摄像机SONY11.01.0信息制作复印机东芝A3幅面11.21.2信息制作传真机20.20.4信息制作一体机122信息制作配套设备7含空调电脑桌椅沙发等不可预见7硬件合计

78

网络维护费

12含应用软件、电路租费、机器维护、技术支持及易耗品等总计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产业与房地产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伴随着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崛起,建筑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进程中,依旧保持着传统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存在着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率、高排放及不符合自然环境需求等特点,过于粗放型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节能低碳时代,建筑业的高碳性增长方式,对于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十分不利,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正式出台。

所谓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以达成最佳的节能、节水与节材目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和谐自自然的建筑。在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节能低碳的理念随之而来,为了更好的延续人类的文明,人们需要不断的减少温室气体,避免自然气候的恶化。节能低碳理念之下,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概要

所谓低碳理念,即在全球变暖和温室效益的问题不断加剧情况下,人们所希望追求的“低碳、节能、环保”生活理念。在节能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低碳”理念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等。低碳的根本,在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尤其是碳类的排放,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代替现有的不断减少的传统能源,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的概念,就是从低碳理念中衍生而来,是基于这种理念之下的新生事物。

顾名思义,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大差别,主要体现在“绿色”二字。所谓绿色,强调的是基于自然、和谐的环境基础。绿色建筑的概念,即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可以崇恩的节约各种能源和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建筑材料资源等等,通过更多的使用自然资源,包括风能、光能和生物能量等新能源,减少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放,避免或减少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从全寿命周期费用而言,绿色建筑的费用涵盖能源费用、非能源运营费用、拆迁费用以及投资维护费用等等。从生产要素而言,主要包括运营方式、材料含能、建筑耗能及建筑后期等等。建筑中能量的部分输入,即建筑材料含能。在高含能材料的使用下,可以降低建筑的维护费用,同时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与较高的使用效率。所以在绿色建筑的全周期寿命中,更多的去选择优质的材料,降低建筑中的能源消耗,提高有效的利用率,迎合节能低碳的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的节能发展,需要通过整体和细节的全面考量与设计,在有机的组合之下,选择最佳的运营方式与建筑耗能情况,例如照明节能方案或制冷节约能源方案等等。当然,建筑除了前期的设计施工之外,还需要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即在技术过时或材料功能不足需要更换废弃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在结合最初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更多的为建筑增加适用性与寿命,节约后期处理成本。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尤其在房地产领域与建筑领域,更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然而,纵观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中所出现了大量建筑物,大都属于高耗能建筑,其主要特点在于投资大、耗能多、高排放与低效率。这些建筑物通过以较高的碳排放量,换取了大量的回报,与此同时,也占据了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冬季,采暖的需求使得东北地区的碳排放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甚至达到数倍之多。想要改变现状,营销和谐社会,除了需要从人文角度入手之外,更要从方方面面入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计划刻不容缓。

虽然,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不多,但是这种节能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概念,已经成为了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获得了很多消费者与设计师的关注与认可。当然,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有些人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在一些建筑小区中,宣传文案以绿色植被的多少来定义绿色建筑的本质,显然是曲解了绿色建筑的含义,同时也低估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不仅要具备绿色的植被,与自然形成和谐的关系,同时也要在能源的消耗与使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对于国内的建筑企业和居民而言,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还是从生活舒适角度,都应该追求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拓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为居民打造一个温暖、健康、绿色的“家”。

三、碳排放交易下CO2减排价值

在全球号召节能低碳发展的理念之下,碳排放交易应运而生,其始于经济学家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在目前的欧美地区非常的流行。从一般角度而言,碳排放交易做法,就是政府通过评估一个区域内的满足低碳需求最大碳排放量,然后将其设定为多个份额,每一块份额对应着一个碳排放的权限。根据市场的招投标与拍卖方式,政府会将之前分好的碳排放权限出让给企业或碳排放者,并且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模式的根本,是有效的融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化目标与经济利益,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激励性、环保性发展,是一种双赢模式的交易。

作为当前国际碳交易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对于碳减排与绿色建筑所实现的碳减排价值,存在着参考性的价格评估。时下,欧洲的CO2减排价值一般在8到12欧元/吨价值区间,伴随着市场环境、谈判情况与项目的差异,这个价值存在着波动性与不同表现。客观而言,CO2减排价值与碳排放交易将是从企业角度,最好平价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内容,有利于更好的计算出投资效益比例,更明确绿色建筑所作出的环境效益。

四、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节能、低碳、环保”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传统建筑的经济增加值与碳排放减少效益的和值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要利用无对比法,来衡量绿色建筑在使用了绿色科技之后的经济效益,通过适合的经济评价参数与指标选择,即可横向的去对比没有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建筑的经济效益。期间,可以使用市场价值法来衡量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就是用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与没有使用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差额计算,将其作为环境价值的计算方式。

节能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经济费用,主要涵盖一次性投资费用、委托人成本、运营费用以及残值,环境损失价值等等,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个方面。从效益角度而言,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主要指绿化面积、价值回收与资源利用等。基于节能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可用于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后计算节约的能源与资源之和。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主要体现于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与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包括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环境改造,另一方面是对空气净化由于氧气排放的效益计算。衡量间接效益,可以采用替代市场法与机会成本法。后者是指在绿色建筑开发阶段,为了确保未来环境效益所得的净效益值;前者是指借助周边地区房产及其他商品服务市场的信息,透过见解的评估环境质量变化,而得出最终所得的变化损益结果。

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将为现代和谐社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在经济效益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绿色建筑更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各个开放商可以尝试性的认知并接触绿色建筑,推动其发展壮大,为消费者谋求更多福利。

绿色交通的含义范文篇12

一、概念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但各自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却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应用也有差异。这些词语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二、英汉颜色寓意之异同

1.红与黄

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崇尚色,它体现着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中国人在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婚女嫁时贴大红“喜”字,穿红色礼服,衬托出喜气洋洋的场面以及吉祥的气氛。人们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

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或概念。如“redcarpettreatment”表示“隆重、高贵、幸运、兴旺”之意。

红色在中国革命中还富有特殊含义,如“红军”“红色革命根据地”,象征正义与希望,这一点与英语中红色表示血腥、屠杀等意义相反。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与延伸。过去黄色象征最高政权,代表权威和绝对尊贵,在中国人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皇帝,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表现在语言上如“黄袍加身”,指做了皇帝,“黄榜”是天子的诏书等。在民间,人们给黄色赋予美好以及高不可及的寓意,如“黄金时代”thebestyearsofoneslife,“黄粱美梦”apipedream,“黄道吉日”aluckyday。

在现代汉语中,“黄”色寓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表示低俗、堕落,同时与其他词语一起构成了许多新的词汇,如“黄”“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这些东西大部分与“性”有关,指代不正之风。

英语中yellow也用来表示贬低意义,如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这里应该注意,yellow并无汉语中的色情之意,只有低级、庸俗的意思,因而不能等同于汉语中的黄色书籍。yellowpages则指商店、饭店、商户和机构的电话簿封面或纸张是黄色的。

2.黑白之分

与红色一词的喻意相反,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象征着“坏、不好、黑暗、邪恶、奸诈、死亡、苦难和悲痛”等。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强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在早期白话小说中的“黑店”指“杀人劫货的客店”。而英语中,black也是表示“不幸、灾难、厌恶、愤怒、阴沉”等意义。可见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差别不大,甚至于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能完全对等。

白色在汉英语言中的联想意义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

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其中“白”指丧事(funeral),失去亲人的平辈或小一辈的家人身穿白衣,头戴白帽,胸佩白花以示悼念。

白色还象征奸邪、阴险,如戏曲中白脸的曹操,它还指知识浅薄、没有功名。

白色在西方人民的心目中代表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它还象征正直、诚实,也象征幸运、吉利。它还含有合法、无恶意的意思。

3.青山绿水

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中国人喜欢蓝色因为它是大海与天空的颜色,并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和憧憬联系起来,如“蓝图”“蓝色的梦幻”等,指美好的期望,梦寐以求的理想。

英语中blue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出身贵族或王室。另一方面,blue又具有“忧郁、伤感”的含义。然而英语中一些词组含有blue一词,却没有“蓝色”的意义,如abluefilm不是指悲伤的电影,而是指其中含有内容,相当于汉语中的“黄”之类。

绿色(green)在英汉文化中指代和寓意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泛指聚集在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把某一可行性道路或进程誉为“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低贱与平庸。如在古代,低贱的人穿绿色衣服。古时侯也有称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为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