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健康范例(3篇)
自然健康范文篇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儿童性健康教育问题在国内一直以来总是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刻意回避孩子此类问题,或者不知如何回答;学校方面,教材尺度难以把握、教师授课遭遇尴尬、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羞涩回避,导致性健康知识普及率偏低。同时,由于性健康知识的缺乏,众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恐慌不安,甚至因此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儿童“被”事件不断发生。为全面普及性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共同着手。
一、家长发挥优势,生活中找准时机“自然”讲解性健康知识
普及性健康知识,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把握两个时机向孩子“自然”传授性健康知识。
1.婴幼儿阶段,告诉孩子他从哪里来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一阶段,家长往往是孩子最为依恋和信赖的人,孩子总是缠着家长不停地发问。许多家长曾经被孩子问及相同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跟有的小朋友不一样?”等等。此时,正是家长向孩子讲解性健康知识的“自然”时机。家长可以跟孩子简单而生动地讲述他诞生的过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同时告诉孩子,“除了父母,不能允许任何人碰你的身体,特别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部位”,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保护身体的意识。
2.青春期来临,跟孩子说“你长大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如果缺乏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当孩子青春期即将来临,家长需要跟孩子进行一次“私密”而贴心的谈话,母亲跟女儿提示长大带来的身体变化、会出现的具体状况以及必要的卫生知识,跟儿子交谈的任务则由父亲承担。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当那一刻真正来临,孩子会觉得是很自然的成长,从而安然接受。此时,母亲给予女儿一个温暖的拥抱,父亲轻轻地拍打儿子的肩膀,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恭喜你!”
二、学校合理设置,创造性健康知识“自然”学习氛围
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对于学校全面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不同学者给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性健康知识课程设置宜早不宜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幼儿园阶段“轻松”开启性健康课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学的时间及课程设置不尽相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大约从3岁左右开始对性产生好奇,3~5岁,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男性和女性性器官的差异,并且对此产生好奇、忧虑,因此西方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时期即开始教授性健康知识,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厕所不分男女,让孩子自然发现男女生身体的不同,或许有小女孩会问,“为什么小杰站着尿尿?”自然也有小男孩会发问,“为什么莹莹每次尿尿都蹲下?”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进而产生男生、女生的概念。针对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幼儿园可以采用漫画或布娃娃展示等形式跟孩子讲述生命诞生的美妙故事。目前,绘本《小威向前冲》受到许多孩子的欢迎,轻松而活泼的情节描述,让孩子们在懵懵懂懂中了解了“自己就是那个了不起的小威”。
2.小学阶段男女分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孩子的发育普遍提前,小学阶段女生初潮、男生遗精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因此,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小学课程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许多教师反映,在进行此专题授课时,课堂往往变得沉闷,学生会心不在焉或者害羞,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青春期阶段,由于各自身体发生的变化,孩子往往变得敏感而羞涩,尤其是男女生相处时更为明显,采用男女合班的方式讲授性健康知识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性健康知识教学施行男女分班制,女教师为女生授课,男教师为男生授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课程本身使男、女生产生尴尬,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挖掘协会资源,拓宽性健康教育普及途径
中国各级性教育协会成立以来,对普及性健康知识进行了诸多尝试和研究。许多学校也参与到性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从中发现了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难以选择、教师觉得课程“难以启齿”、无法有效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协会可以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和地区的教材;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专业性健康知识教师队伍培训,引导教师改变固有观念,从科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性健康教育课程;举办示范公开课、专题论坛等多种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学习的平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长对儿童性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自然健康范文
对话人:
能子株式会社社长野边一也以下简称野边财富品质创始人、董事长姚士锋以下简称姚恰当其时的美妙
野边:我看了你们的杂志,整体感觉非常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如果是只有商品本身的话会充满着商业的气息,反而会让人产生敌对的想法,在日本很少有这类高端的商业杂志。
姚:谢谢您的支持。我很想了解一下关于你们品牌的文化。
野边:我们的创业者是在日本人尽皆知的铃木能子女士,她当时整个的创业背景就像现在当下的中国一样处于快速成长的状态。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铃木能子女士却提出了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理念――简单与健康。相对于金钱的价值观,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选择从食品起家,是因为在当时社会进入了一个物质膨胀期,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身体却变得越来越差;生活富有了,但生活方式却未必像以往那么健康了,所以铃木能子女士当时就提倡大家一种正确的饮食习惯――恰当其时的才是最好的。当时日本也引进了不少外国的食品,有一部分有化学合成物。添加剂通过食物会摄入到人的体内,给身体造成许多负担,当时铃木能子小姐就提出,我们不应该让身体接受这些化学物,而应该吃一些天然健康的产品,这个很简单的理念直接决定了我们品牌的开端。
姚:那其实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来说,是一个非常超前的理念。
野边:没错,正如您所说,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到生活方式的层次上来,所以铃木能子小姐提出这个观念之后,很多媒体,电视台都争先恐后的采访她,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观念很新鲜,所以开始了解并且接受我们的这个品牌。48岁以后,生活是工作
姚:应该是越高层的人对这个观念越容易接受吧?
野边:正是。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崭新的理念,所以当时在日本一般是政府或者文化艺术界的人比较愿意尝试和接受这个理念。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能子进入中国已经四年,品牌目前的一些VIP顾客基本上都是在政商界成就杰出的人,他们比较接受我们的品牌。也许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大家比较有共识吧。
姚:的确,这在中国是一个大的趋势,马云退出企业管理的时候,他说:“48岁以前,工作是生活,48岁以后,生活是工作。”我觉得现在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从工作化到生活化,我觉得对能子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野边:确实是这样,很多人在成功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追求的人生目标好像和自己原本想的不一样,所以就会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可能一开始他们会比较追求高价格,高知名度的东西来实现自我满足,但渐渐的这种趋势会转移,消费心理也会成熟起来。少即是多
姚:其实这里有两个我们发现的现象,可以和您沟通一下,可能与你们的品牌相关。第一,很多企业家现在对如何赚钱已经没有兴趣了,他们对生活方式类的东西会更加在意;第二,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选择那些个性化的定制或是原生态,自然健康的东西,对高端品牌的黏着度会降低。野边:没错,在日本也是有一个这样的时期,就如人们的性格一样,有一段时期,会趋向于大众化,大众追求的品牌,如果我有了,我就得到了满足,但是等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别人没有的,我有了,我有自己独特的理念。
姚:这的确是一个大趋势,现在我觉得,很多日本品牌都很人性化,日本所有的产品在我的印象里都非常注重细节和客户体验,所以日本品牌在中国的市场空间会比较大。
野边:确实是这样,很多欧美的品牌,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很新鲜豪华的感觉,而日本的品牌,都是外表很简单,但是等你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体会它深处的一些奥妙。比如,如果没有去过日本的人,看京都或者看日本其他一些有名的城市是一样的,但如果你自身去体验了以后,会发现另外一层别样的韵味。
最有效的成本是口碑
姚:其实如果这样说,也是一个比喻,很多大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是用给别人看的,但像能子这类的品牌是用给自己的。像这样的品牌,其实最有效的成本是口碑。用我们的话讲,就是针对部分群体的圈层传播。你未必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你,但你只要让某个圈层的客户知道你,并且认可你,其实就够了。
野边: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在日本,市面上一般的咖啡大概100元就能喝到,但是能子的是300多元,所以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尝试,但是有这方面需求的人,他们觉得他就需要健康的,无添加的这类人,他们就会主动来了解,并且爱上我们的品牌。
姚:其实真正的到这个层面消费的人群,只要是好东西,价格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不会在意价格上的细微差别。
野边:的确,我们的顾客注重的并不是有多少钱,而是自己的身体。
姚:你们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四年了,你觉得对于这个品牌的操作,个人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野边:我们能子还处在成长期,不能说已经成功。但我自己觉得很满意的一点是:能子在中国拥有一批很固定很忠诚的VIP客户,这些顾客通过他们自己的口碑宣传,帮我们介绍了更多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品牌。我们每年举办的互动会,从一开始的50人,到去年是80人,今年超过了一百人,正在不断扩大。
姚:那这是一个会员制的行为还是一个活动?
野边:这是一个会员制的活动,我们会邀请一部分会员,每个会员可以邀请一个他要介绍的朋友前来一起参加,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名额,所以他们会进行挑选。大部分前来参加的人,都会对我们品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姚:那你们现在在国内做的活动多吗?野边:我们固定的活动,每年都会有,年中的互动会以及年末的互动会,包括每个月我们会对我们过生目的VIP举办一个小型的庆祝活动。
姚:这两年在中国,所有的品牌我们观察到一个巨大的变化,前几年品牌的广告如果是占70%-80%,活动的费用呢占20%-30%,但这两年慢慢的,广告的费用比例在慢慢的减少,活动的比例在增加,一些比较不错的高端品牌,他们都倒挂,60%的活动,4098的广告,大家越来越重视这种以活动为代表的圈层传播方式。
野边:我们能子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尝试过一开始大批量的打广告。但是现在在中国,真正能达到我们消费层的顾客,还是更希望能通过自己身边的朋友,有信赖关系的介绍,能更容易接受并且信任这个品牌。
打好基牌才能应对外部挑战
姚:那按照现在的状态来讲,你们觉得能子进入国内是否到了一个要快速发展的时期?
野边:目前来说,我们能子还是坚持以现在这种状态,就是顾客传播方式来稳固的发展,然后公司这个层面的话,我们现在除了能子这个品牌之外,将导入珠宝品牌TrollBeads,还会导入一个中端的天然健康的品牌,叫CHULALA,这些都是属于我们公司旗下的,但和能子这个品牌是分开的。
姚:我有个建议或仅供参考,你们客户是很高端的,产品线也比较多,如果把所有的产品整合成服务,可以做成会所形式,这样从层次、服务和传播来说,可能都比入驻商场的效果更好,成本上却可能更低。
野边: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非常感谢。正如您所说的模式,我们在日本银座的店就是做的这类会员制的会所形式,一楼是食品类的,二楼是美容,三楼是我们的会所,可以做一些spa类的服务。现在以这种模式导入进中国,大家应该也比较容易接受。
姚:对,因为这比较适合整体的品牌形象。这会给人一种归属感。之前和其他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有一点我感触很深:品牌刚开始进入的时候,都是在尝试,但尝试也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市场却不等人。我们一直都说,中国的发展旺季,大概还有个三、五年,再晚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机遇了,所以我想问一下野边先生,对于我们之前提到的发展速度这个问题,你们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呢?
野边:目前来说,我的意见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中国市场在未来的三年可能会是一个发展的全盛期,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的2、3年间把公司分布的一些品牌,以及旗下的其他品牌都急速安顿下来,把自身的基牌先打稳,这样我们整个品牌的归属感,以及客户的忠实度都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们有信心在自身基牌打好之后,就不会太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酒香也怕巷子深
姚:好多日本的高端品牌都进入了中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市场做非常好的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太谨慎了,有时候会等客户上门来找,有点像中国老话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其实有时候,在市场中你必须主动出击,才能让别人了解和认可你。
野边:能子也一直都是秉持着这个理念,就是打开顾客的心房,为我们的品牌理念,为目标。在上海,富豪圈都还是比较有关联性的,但在北京的富豪就比较的分散,有些是金融圈,有些是政治圈,政商比较复杂,以能子这几年在中国内地的经验,我觉得,在北京的话,我们需要单独一个个去撬开他们的心门。然后在上海的话,反而是你只要打开一扇门,就会带来很多资源过来。
姚:我记得06年的时候,我曾经去过一次日本,造访一个会社参加活动,他们做了一个一天半的活动,邀请了不到2000个自己的VIP客户,主要活动就是买手表,珠宝,包以及和服,一天半的营业额达到了当时的65亿人民币,这其实是个很惊人的数额,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如此的销售记录。我觉得这事情在中国也将发生,这其实就是基于优质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对品牌的信任感。
野边:的确,同时这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富豪圈来实现。
自然健康范文
我是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疾病一天天多起来,不说百病缠身,算来也有一二十种病折磨着。每天除了吞服医院开的必不可缺的那些药之外,还要靠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来,生怕走到靠别人服侍才能活命的地步。所以我对疾病的态度,一是不怕,二是积极治疗,三是尽可能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与疾病作斗争,以求晚年的生活质量好一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老人做拍手活动,不仅练就了一双铁掌,还拍好了身上的一些病,不禁产生了试试看的念头。
根据我的身体情况,我的“拍手”做法是:
第一步:每天拍手1000下,分两次做完。早晨起床后6点30分拍500下;晚上睡觉前9点30分开始再拍500下。每500下分4节做完:前3节各拍100下,各搓手50下,颈椎活动各做50下。搓手和活动颈椎是我加进来的。第4节拍200下,搓手100下。
第一步做了大约20多天时,有一点感觉是上身发热,好像跑了一二百米似的。由于想快开花早结果,我就开始了第二步,各项活动加一倍多,每天达到拍手2000下,搓手1000下,颈椎活动600下。第二步我坚持了一年多,做法与第一步大致差不多,即每次分4节做完,前3节每节各拍手200下,搓手100下,活动颈椎100下。第4节拍手400下,搓手200下,不做颈椎活动(颈椎活动强度不宜太大之故)。
一年多的拍手活动,令我收获颇丰,主要有:
耳鸣自愈了。十年来,每时每刻都像有一群蝉儿在我耳中叫个不停,令人烦恼不堪。现在,这群讨厌的蝉虫终走了。
心跳间歇的毛病基本痊愈了。我的心脏,以前犯过心动过速,近几年又有心跳间歇问题,自我感觉心跳一两下便停一下。拍手活动半年多以后,这种现象消失了。现在心跳每分钟68下,不停跳,跳得很均匀。所谓“基本”痊愈,是因为都是自我感觉症状,没有经过医院诊断和检查。
手脚浮肿也基本好了。之前我的双脚和双手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样,睡一夜双脚浮肿会消退一些,双手却相反,肿得比白天还重。双手十指弯曲不了,用不了筷子,更攥不成拳头,连洗碗的家务活都干不好,常把碟子碗打碎了。现在不同了,左手基本正常,右手也好多了,虽然还有一点点肿,但不影响写字和干家务活,就连老年斑也淡了许多。同时,我的双脚也恢复了正常。听人家说“男怕穿靴(双脚浮肿),女怕戴帽(头面浮肿)”,有这种现象的老人,据说离死不远了。这样看来,我是抱着个大金娃娃了。
除了这几个大收获,还有一些变化不太明显,但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如大便顺畅了,不怎么失眠了,不那么怕冷怕热了,打饱嗝也多了(以前是不打饱嗝的)。我感觉拍手对消化系统也有好处,还能促进血液流通。因为我拍手时先是上身发热,后来渐渐双膝也有热的气息,最后足尖大拇趾也有同样的感觉了。这些感觉对身体肯定是有益的。再拍下去,还会产生什么效果,难以预料,这是后话。
再说说拍手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有毅力,坚持很重要。因为拍手活动是慢功夫,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活计。首先得有耐心,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我在开始时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手痛。可以想像,即使一双健康的手,用力鼓掌都会疼痛,何况一双浮肿得很严重的手。开始时手痛得我真想打退堂鼓,后来想想电视上那位老人说,他每天能拍一个多小时,这话给了我鼓励,人家七八十岁了都那么有劲,我拍500下,不过十几分钟,为了自身的健康,忍耐一下有什么?坚持下来,果真看到了成效。做拍手活动时,可以做一段时间(一个月),适当休息几天。但不要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太随便,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