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环境日(6篇)

时间:

环境日篇1

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13个国家,共1300多名代表。参会代表共同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并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设立宗旨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2014年4月24日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司法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氛围。

政府责任

环保法第6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第2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监督管理

环保法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24条规定,环境监察机构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有权对排污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监测制度

环保法第17条强调,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监测机构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污染防治

环保法第44条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公益诉讼

环保法第58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按日计罚

环保法第59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规定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作为践行节能环保理念的新时代人,我们深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通过我们自身的影响力,呼吁更多人从以下几点来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中国!

1、节约水资源。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尽量使用二次水。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后的水可以留下来擦地、冲厕所。

2.选择适当交通工具。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地铁、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3.节约用电。家中所有电器使用完要随手拔掉电源,如吹风机,充电器,洗衣机等,不要让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之间。

4.珍惜纸张。废纸是我们生活中,浪费最严重的资源。平时使用后的纸张,报纸,书刊,建议都进行分类,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可以包书皮。

5.废电池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池的地方愈来愈多。从电视机、空调遥控器,处处都要用电池。随之而来就发生了电池的处置问题,建议把大家平时丢弃的废电池收集起来,作不可回收物品处置。

环境日篇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EnvironmentDay)”。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xx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xx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SeasandOceans——DeadorAlive)

20xx年,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Water——TwoBillionPeopleareDyingforIt!)

20xx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EarthaChance)

20xx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ConnectwiththeWorldWideWebofLife)

20xx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TheEnvironmentMillennium-TimetoAct)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Earth,OurFuture,JustSaveIt)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LifeonEarth:SaveOurSeas)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LifeonEarth)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Earth,OurHabitat,OurHome)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thePeoples:UnitedfortheGlobalEnvironment)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OneEarthoneFamily)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andtheEnvironment-BreakingtheViciousCircle)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与共同分享

(OnlyOneEarth,CareandShare)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Change:NeedforGlobalPartnership)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andtheEnvironmen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Warming;GlobalWarning)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PeoplePuttheEnvironmentFirst,DevelopmentWillLast)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andShelter:MoreThanaRoof)

1986年:环境与和平(ATreeforPeace)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PopulationandtheEnvironment)

1984年:防治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andDisposingHazardousWaster:AcidRainandEnergy)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TenYearsafterStockholm(RenewalofEnvironmentalConcerns))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GroundWater;ToxicChemicalsinHumanFoodChainsandEnvironmentalEconomics)

1980年:新的20xx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ANewChallengefortheNewDecade: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OneFutureforOurChildren-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LayerEnvironmentalConcern;LandsLossandSoilDegradation;Firewood)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VitalResourceforLife)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Settlements)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OneEarth)

20xx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2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新闻会上宣布,20xx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大会已经确定20xx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为了遵守惯例,同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主题保持一致,UNEP选择沙漠和荒漠化”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以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对于绝大多数旱地居住者来说,生活是艰难的,其未来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边缘。

荒漠化同土地退化相关——由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所致的土地生物生产力的丧失。它影响了地球1/3的面积和超过10亿人的生活。在社会和经济损失方面,它还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UNEP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指出:紧接水和空气之后,土地是所有生命的基础。不像水和空气那样可以清洁和恢复,土壤一旦丧失,其再造将花费数千年。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目前已经影响到所有大陆,需要我们紧急应对。当我们谈论荒漠化的破坏性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北非是恰当的。”

阿尔及利亚环境部长谢里夫·拉赫马尼说:作为非洲仅次于苏丹的第二大国,阿尔及利亚大部分领土被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所覆盖。就像许多邻国一样,阿尔及利亚深受因过度放牧以及干旱和荒漠化所致的土壤侵蚀之苦。”

AboutWorldEnvironmentDay20xx

WorldEnvironmentDay,commemoratedeachyearon5June,isoneoftheprincipalvehiclesthroughwhichtheUnitedNationsstimulatesworldwideawarenessoftheenvironmentandenhancespoliticalattentionandaction.

TheWorldEnvironmentDaythemeselectedfor20xxisDesertsandDesertificationandthesloganisDon'tDesertDrylands!ThemaininternationalcelebrationsoftheWorldEnvironmentDay20xxwillbeheldinAlgeria.UNEPishonouredthattheCityofAlgierswillbehostingthisUnitedNationsday.

Theday'sagendaistogiveahumanfacetoenvironmentalissues;empowerpeopletobecomeactiveagentsofsustainableandequitabledevelopment;promoteanunderstandingthatcommunitiesarepivotaltochangingattitudestowardsenvironmentalissues;andadvocatepartnershipwhichwillensureallnationsandpeoplesenjoyasaferandmoreprosperousfuture.WorldEnvironmentDayisapeople'seventwithcolourfulactivitiessuchasstreetrallies,bicycleparades,greenconcerts,essaysandpostercompetitionsinschools,treeplanting,aswellasrecyclingandclean-upcampaigns.

资料:中国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1)蚕食可利用土地,导致土壤贫瘠、生产力下降。建国以来,全国已有66.7万hm2耕地、235万hm2草地和639万hm2林地变成流沙。内蒙古乌盟后山和阿拉善地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每年因风蚀沙化损失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肥高达5590万t,折合化肥2.7亿t,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沙化危害严重的地方,粮食亩产仅几十斤。

(2)沙暴迭起,埋压村舍,沙进人退,损失严重。仅1993年5月5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就使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机场关闭、兰新线和乌吉线中断31小时和96小时,直接经济损达5.5亿元。目前,全国仍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处于因沙害影响而随时准备搬迁的状态中;有1400km铁路、3万km公路和5万多km灌渠常年遭受沙害威胁;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碱等工矿企业也受到沙害和尘暴侵害,我国最大的湖盐生产基地———吉兰泰盐场0.383万hm2盐矿床已有一半以上被流沙埋没,覆沙厚度达30cm以上。

(3)加剧贫困化,加大了东西差距,影响了国家总体战略的实现。我国北方沙区既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又是少数民族居集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更是重要的国防和航天基地,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贫困人口比重高,分布集中;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低,基础差。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

国家环保总局5月16日公布20xx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标识,并推出系列宣传画。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为纪念20xx年六五”环境日而推出的中国主题标识和系列宣传画,是向社会广泛征集后筛选出来的,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图样还将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上公布,供免费下载使用。

20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据了解,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环保总局还将在六五”期间举办新闻会、全国绿色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

世界环境日与创建绿色家园

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热心环境的所有成员中开展环境宣传活动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纪念日。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严峻课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往往都是由于重发展、轻环保”所造成的。因此定期的以当前重点的环境问题为中心,进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关于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草和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6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同时建议把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六月五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主题:同时每年年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此,每年六月五日成了全世界人民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近些年来,根据我国的实际,也确定中国的主题。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在六.五”期间举办新闻会、全国绿色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各省市环保宣教中心、各环保网站、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各学校社团组织同时开展各种环保宣传纪念活动,以求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是大家的,是客体;人人”是主体,也包括各机关、企事业、学校等。主体的行为是构建”,是要为环保多做贡献。因此这种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的构建行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活动。

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工业生产园区的创建。这是狠抓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策。生态省的创建有利于协调工业和农业、林业、牧业的规划、布局和三种效益”的统一;生态工业生产园区的创建,有利于城乡多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生产管理、能源配置和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绿色行动。我们期待着生态省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全国能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城市参加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评选,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上,创建更多的切实可行有效的发展模式。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下的环境教育。这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百年大计的根本所在。在学校,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战略意义。在社区,通过绿色社区”的创建,使人们近距离地感悟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社区环境保护的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为知情”和行动”。所谓知情”即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熟悉掌握环境知识,其中包括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污染防治手段,以及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所谓行动”就是实际参与各种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例如,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垃圾分类与废物回收活动、植树种草活动、环保资金捐助活动以及各种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希望更多的人不断创建环保业绩,积极参与申请绿色卫士”、福特汽车环保奖”等的评选。

环境日篇3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4.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6.人类离不开花草,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

7.花草树木对人笑,因为人类爱环保。

8.多种一棵树,世界上就多一片绿色

9.郁郁葱葱,创新州

10.万人齐参与,共建‘绿色生命树’

11.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君

12.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13.少生孩子多种树【有点搞笑...】

14.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15.赞化天地、道法自然

16.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17.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18.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19.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

20.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一家

21.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家,永远的美丽靠大家

22.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23.举手之劳,美化校园。

24.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25.保护地球,就从美化校园开始吧!

26.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

27.让校园变成绿色家园,让祖国变成绿色宝库。

28.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29.123,321,保护树木是第一。

30.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31.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32.让校园成为绿色殿堂。

33.爱花、爱草、爱树、爱校园。

34.把绿色带入校园。

35.让绿色的希望从校园萌芽。

36.保护环境系各人,美化校园靠大家。

37.绿色——永恒的美;学校——永远的家。

38.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校园添绿。

39.为了校园更美,请勿摘花。

40.学校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41.种一棵树,就像给校园一份礼物。

42.学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43.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纸屑远离我们的校园。

44.校园整洁,大家开心。

45.美好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46.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和创造。

47.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48.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环境日篇4

大家早上好!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这是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xxxx!

站在庄严的国旗下,结合以上主题,我想大声呼唤:,建设生态是美德,让我们都行动起来!

1、在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虽然一次性用品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可是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制造了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多用可重复用的耐用品,少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2、随手关紧水笼头可不是小事,我国是一个人口多的国家,如果大家都不关紧水笼头,那就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让我们从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小事做起,珍惜水资源,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水。

3、电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可是发电是以重大的环境资源代价换来的。我们应该随手关灯,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不用的家用电器应及时关掉,不要让它处在待机状态白白地耗电;尽量使用节能灯具,节约每一度电。

4、树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此外树还能吸收噪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鸟类和其它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植树造林,看到有毁林行为的人要及时劝阻。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

6、保护环境,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节约粮食其实并不难,吃饭时,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只要从我做起,人人节约粮食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环境日篇5

日本是较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之一,同样环境问题也较早凸现。伴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学校环境教育逐步开展起来,至今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已具备了完备的教育体系,也是环境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没有对大学的环境教育提出统一的要求和规划。作为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大学根据自身优势较早开始了研究、建设环境科学和开展环境教育。相对于中小学,大学的环境教育更重视专业性和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设置环境类专业,学科齐全,专业面广日本高校的环境教育发轫于上世纪中叶,应对当时日本国内突出的公害问题,一些高校开始开设一些自然保护学的讲座和一些“近代社会与人”之类的综合类课程,部分师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此后逐渐发展完善,至今,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在环境学科和专业发展方面,学科体系齐全,专业分布广。有学者对中日高校环境教育进行了比较,以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例,在1990-1992年期间,所调查的473所大学中,研究生教育阶段,有70所设置了环境类专业,其中53所设有环境和资源类学科,设置专业58个,所设置的学科分别为工、理工、文、理、农、医、艺术、社会、水产和园艺10个学科。而我国70所大学开设了15个环境类专业,分布在理、工、农、医、文、水产、地学7个学科,而且主要集中在工科和理科。

2、环境教育内容紧密结合本国需要和时代需求针对上个世纪中叶突出的公害问题,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是当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故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学开设的环境工程、环境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等专业在专业数中占比例较大,如本科生阶段占了32.3%。到了90年代,除了局部环境问题外,全球性环境问题凸显,资源短缺开始浮现,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开始相应增加对学生进行全球环境科学的教育和资源类教育的专业,如为本科开设了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专业,同时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开始在专业设置中得到重视,如东京农工大学设置了资源物质科学专业。

二、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

美国、日本作为环境教育的先行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

1、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加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课程教育具有规范性、直接性、系统性的优点,是系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美国高校环境教育,课程教育就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和成功做法,其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尤其值得借鉴。显性课程教育就是通过正式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进行的课堂教育,隐性课程就是不开设专门课程的条件下通过发掘其他课程的有关要素而进行的间接教育,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如网络、校园环境、社区、家庭、实践活动等。[2]现在通常强调隐性课程教育,“近10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在开展生态教育时,改变了‘课堂中讲授、集会中灌输’的传统做法,他们越来越重视通过设置隐性的生态教育课程,把学校生态教育由显性课程教育转向隐性课程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力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生态教育,达到强化生态教育的目的。”[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各具特点,相对而言,显性课程更为系统、全面,隐性课程渗透更为明显,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生态教育。对我国高校当前环境教育而言,还处在高校个体的自主自发状态,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处在启动阶段,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不能偏废,而是应该加强二者的结合。从显性课程来看,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程,如《生态学基础》、《生态伦理学》、《环境哲学》等课程。从隐性课程来看,主要是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可融入生态道德和环境法律方面的内容。

2、环境教育要注重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性环境教育实效性和符合社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能够结合社会需求往往是环境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有实效的环境教育往往也能较好反映社会需求。环境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环境教育的内容上紧跟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变化,从而较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如日本高校环境教育,最初人们面临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社会需要的是污染控制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于是环境工程类学科最早得到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深入和影响范围的扩大,社会需要具有较广知识面的综合环境类人才,于是随之发展综合环境类专业;当前,人们在这一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资源的不可永续使用,于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专业应运而生。当然这其中必然也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的适时更新,及时反应当前的新观点和新动向。美国大学的环境类课程同样注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目前,在美国的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已用“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课程代替原来的“污染控制”课程。

环境日篇6

世界环境日时间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世界环境日基本介绍

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Environment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