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童话故事(6篇)
动物童话故事篇1
一、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听,将信息输入大脑。21世纪科技大发展,语言的传导运用进一步现代化。随着电话、电脑的普及,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视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往往因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教师开始教课时,可先让学生从头到尾地听一遍童话故事。听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童话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如教《公鸡的脸红了》这课时,先让学生听故事。想一想:(1)这个故事讲了几种动物?(2)主要讲谁?(3)主要讲了什么事?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读故事,先要读通,遇到生宇、新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弄明白。对于某些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如教《公鸡的脸红了》抢修屋顶这一段,教师抓住“深夜”“赶来”“抢修”这三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深夜里狂风暴雨把公鸡屋顶刮跑,兔子、鸭子、松鼠连忙赶来,一起帮助公鸡抢修屋顶的情景,使学生感悟邻居对公鸡的热心帮助,最后让学生把故事熟读成诵。童话中的对话,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能配上一定的头饰和面具,让学生上台表演,那效果更好。
三、讲童话故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童话语言通俗简洁,故事曲折有趣,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童话教完后,先让学生顺着板书的提纲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同桌同学互讲,最后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力求语言准确,表达生动,态度自然。讲完后,组织学生评议,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归纳。课后,还要布置学生尽量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动物童话故事篇2
在学龄前时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像、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像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
一、如何为孩子讲故事
1.家长首先要以形象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向孩子讲故事,引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再帮助他们熟悉人物。
2.在讲故事时,为孩子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这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3.利用童话软件。童话软件运用电脑媒体,使音乐、美术、文学、科学融于一体,寓教于情景交融之中,可以让孩子在动态的欣赏中,理解童话故事,更加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感受到艺术之美,并启发其联想创造。
二、如何提高儿童对故事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述童话故事是锻炼儿童记忆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词;
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句子;
最后,让孩子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家长可以先小声地和孩子一起说,以免孩子老是卡壳,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待孩子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一遍故事。
为了让孩子通过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并得出结论,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使新的信息不断输送进来,被感知、分类、对比和比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
三、通过童话故事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不仅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创作故事。当你给他们讲述一个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时,就会发现他们正跃跃欲试,给这个童话故事添加新的内容。这正是儿童创作的萌芽,引导得当,孩子自己也能创作出优美的童话来。
动物童话故事篇3
一、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幻想,进而在舞蹈动作中表达情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首先就赋予了丰富的幼儿童话故事。童话舞蹈剧有着丰富的艺术幻想,应该发挥童话舞剧特有的,富有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的舞蹈想象力和表现力,将幼儿的艺术幻想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舞蹈的形式经过教学实践将其进行艺术加工、组织、整理,与优美起伏的节奏和旋律一起构织成为舞蹈的内容。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自身对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幻想,用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大胆的表现出来,让幼儿去充当童话故事中自己喜欢或者想扮演的角色,用心去感知美、体验美。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童话舞剧中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在模仿童话舞剧中角色的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借助夸张、拟人、幽默的艺术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模仿和创造的表现能力。以童话舞剧《小熊请客》为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将童话故事向幼儿进行展示,并布置好舞台的相关场景、道具和饰品,观看“狗、鸡、熊、猫、狐狸”等动物的生活中颇具典型的动作的录像,让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播放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管你》等,并请每一个孩子边唱边把自己想象成歌中角色进行表演,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根据剧情,设计舞蹈动作,完成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的表演,显然,幼儿的艺术幻想得到了满足,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童话舞剧教学融入了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操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童话本身就是幼儿的最爱,童话舞剧的教学,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的人文主义审美情操。我们都知道,幼儿是人生的幼年阶段,天真活拨,知识不多,对生活的各类现象充满好奇感,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童话舞剧的教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而事实上呢,幼儿童话舞剧恰好将幼儿的个性和幼儿童话般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得完美无瑕。童话舞剧中的离奇而又充满想象的故事情节,将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带着夸张而又幼稚的故事情节,成为幼儿舞蹈剧中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抛开歌舞不说,单单是从童话故事本身来看,就蕴含着无穷的人文主义精神财富,这些深远的意味,显然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实现,要想正儿八经地进行教育往往既费力又收效甚微,童话舞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不仅仅是幼儿年龄心理上的原因,更是因为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取得的人文主义审美情趣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要借助童话舞剧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获得童话故事以外的精神认知和行为,在获取童话舞剧本身人文主义艺术审美情趣的同时,让幼儿童话舞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道德力量成为幼儿的潜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幼儿们终身受益。如我们可以根据《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设计一场幼儿童话舞剧,将一只假冒羊妈妈的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用歌舞演绎出来,将故事情节中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维融入进去,力尽将幼儿的善恶观、生命观展现出来,通过舞蹈、音乐、语言等等将幼儿的的善良、美好的意愿充分的展现出来,无疑,是对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启迪了幼儿的心灵,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将幼儿诚实、机智、勇敢和合作互助的精神等一系列的人文主义审美观展现在幼儿面前。
三、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情境,有效的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动物童话故事篇4
一、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到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都是童话。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鼓励他们课后多读童话,看完以后相互交换,进行交流。每天放学回家还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让他们把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展开比赛,看谁写得最好。同学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是特别感兴趣,慢慢地。教室里形成了一股看书、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的思维张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学写童话打下基础。
二、观察图画,编写童话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用既直观形象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的心,让他们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写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1、拼拼画画,展开想象
小朋友喜欢自己拼出或画出一些小动物,他们能利用自己听到,看到的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图案拼画的栩栩如生:小狮子、人熊猫。小猴子、青蛙、小白兔、……我运用他们平时对这些小动物形象的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编个小故事,小朋友这时来了劲,一个个议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出现了:《小猴于骑车子》、《小青蛙搬家》、《调皮的小狮子》……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
2、利用图画,精心构思
利用图画来写童话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一幅图画发挥想象,看图作文,也可以是多幅图进行续编故事。如《小白兔采磨菇》、《小熊送伞》等,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根据图画想到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精彩。平时,经常对那些语言生动或想象丰富奇特的有个性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在班内展示。小朋友得到了鼓励和促动,对写童话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三、巧用语言,激发思维
动物童话故事篇5
一.童话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1.童话的特征
童话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充满童心的幻想。与一般意义上的幻想不同,童话的幻想与儿童心理特点相契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一则童话,其描法并不是生活化描写,而是以大胆的幻想表现出来,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情节,且这种充满童心的幻想又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趣味故事情节的吸引下,通过体会两种不同的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懂得热爱劳动的思想。第二,充满童趣的拟人手法。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然特质,在儿童眼中,一切动植物都与人无异,有思想、行动、说话的本领,有丰富的感情。童话通过运用拟人手法,将动植物以人格化,赋予其人的个性情感,进行歌颂、讽刺、劝诫,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第三,故事情节生动完整。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童话故事中,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小马过河》,从小马领了妈妈交待的任务,到中途无法完成任务之时老牛、松鼠的一番建议,再到小马无法抉择返回家找妈妈问该怎么办,最后到妈妈一番话让小马懂得遇事善于分析、勇敢实践的道理,几个“角色”刻画的鲜明深刻,充满哲理,故事情节生动完整,满足了小学生的猎奇心理。
2.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表现手法大致有三种,即夸张、拟人、象征。童话的夸张是极度而强烈的夸张,从故事内容到形式都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读之趣味横生,又觉得合情合理,也就是“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之处”。拟人就是对事物进行人格化处理,对世间万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使童话富于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折射故事情节的新奇有趣。象征是以形象化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如,童话故事中,狐狸就是“狡猾”的象征,公主就是美丽善良的象征,象征是童话故事的基础和铺垫。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特点及作用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点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幻想丰富。童话本身的特质,决定了童话教学有着丰富幻想,通过幻想,激发学生想象力,故事情节曲折又夸张,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二是情境生动。童话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语言充满趣味,童话教学情境自然是生动而有趣的,教师借用精妙的情境,导引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三是多元化主题。童话教学基于童话故事,融合了审美、知识、哲理等,主题丰富多元,在不违背主题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活动,将多元主题向学生解读,使其在深深印刻在学生脑中,逐步积累学习经验。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童话富于幻想、象征、夸张等,语言浅明有趣,故事情节灵活曲折,与小学生心理特点十分契合。一方面,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童话的幻想色彩浓厚,学生在童话课堂上徜徉,如同在荒诞离奇、充满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塑造思维与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童话世界就像一个幻想的国度,学生走进这个富有强大吸引力的“王国”,结合教师的指导感受“王国”中发生的千奇百怪的故事,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语言表达能力随之提升。童话故事中,人物想象鲜明,故事性强,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感悟童趣,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奠基。
三.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1.理解童心,转变童话课文解读视角
童话教学中,教师对童话的文本解读能力,对童话教学格局有决定性作用。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如何建构幻想空间,形成现实与幻想的错位效果,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要解读童话文本,需要教师站在童心的角度去理解、讲解文本主题。童话所蕴含的主题是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与外界进行交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淬炼成个人发展的价值主题。教师不论面对哪种难易程度的童话文本,都要注重解读其本质内涵,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使童话课程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同时,要使童话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对接,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心去理解童话文本,进而启蒙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对童话内容、结构、使命进行理解,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建构童话素养;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发展实际,对童话文本中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摒除成年人的固化视角,通过辩证思考,对童话文本中的感性资源进行挖掘,对某些不足之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最大限度实现童话教学的价值目标。
2.创新方法,凸显童话教学文体特性
在小学生童话教学中,教学方式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带来的“惊讶”,感悟到童话故事的“神奇”力量,进入到童话故事的美妙空间。第一,以游戏精神为引领,实施表演教学。表演能对抽象文本进行形象化处理,让角色扮演中的学生全身心投入,领略童话文本的意境,体悟语言魅力,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基于小学生发展特点,采取表演的方法进行童话教学,让学生对童话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感知。第二,合理创设情境,凸显童真童趣。为贴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引领小学生进入童趣世界,创设情境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直观再现法。利用多媒体网络,采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将童话故事主人公形象以动画视频等方式再现,突出形象生动的童话人物特性。二是语言描绘法。这种方法一般与直观再现法结合运用。教师利用声音、语言,将童话故事中人物所处环境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深对童话知识的理解。三是启发带入法。小学生进入童话世界,一般是依靠想象来实现,启发带入其实就是启迪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情绪,天气的变换,动植物的言行举止等,进而带入到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获得愉快奇妙的学习体验。第三,基于不同学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不同学段,心智发育程度有所不同,童话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差异。低学龄段学生喜欢听故事、朗读,教师可搭配与童话文本相宜的声音、动作,将童话故事以半表演的方法讲给学生,对于中高年龄段的学生,可在讲授过程中加入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自由地想象,让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为习作构思打下基础。
3.重视阅读,提升童话学习质量效果
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吸收知识,拓展知识面,促进智力情感发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小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相应指导,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为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条件。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与之相适应的童话作品。教师为学生推荐童话作品,要对其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把握,从其兴趣爱好层面予以考虑,秉着通达包容的态度,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趣味浓厚、内容吸引力强、可读性强的作品,如,《严文井童话选》、《乌丢丢的奇遇》,《爱丽丝梦游仙境》、《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魔法师的帽子》等,最大限度满足各学龄段学生的阅读需要。选择好童话作品后,教师可设置一些针对性问题,利用精致的图片、ppt等设置悬念,以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多元化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童话课外阅读方式。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童话阅读侧重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童话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童话阅读进行指导,采取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速读、浏览读、反复读等,将这些方法结合运用到童话阅读中;引导学生对于简单、非重点的地方要速读,在比较出彩或难懂得地方要反复阅读;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多个维度、多种视角,对童话故事的文字内涵进行思考,利用划线、画圈、写简评、摘抄句子的方式,要求学生边读边做笔记,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动物童话故事篇6
童话故事,小朋友并不陌生。你牙牙学语时,听妈妈讲童话故事;你上幼儿园时,听老师读童话故事;你刚上学识得几个字,就自己看童话故事。你的脑海里,有一大堆童话故事吧:《龟兔赛跑》、《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小松鼠找花生》……那么,你想过写童话故事吗?让身边的事物,像小动物啦,花草啦,玩具啦……变得像人一样善思考,会做事,有情感,让它们出现在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里,和同伴一起分享。这时,你一定会很开心的。
其实,编写童话故事并不难,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能编出让人喜爱的童话故事。
大胆想象。童话是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因此,写童话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不管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还是地上的花草虫鱼、鸟兽木石,都可以当做人来写,如春风姑娘、桃花姐姐、月亮婆婆、大牛伯伯等等。而且,想象要大胆,要自由,这样,才能让你眼前的事物上天入地,大显身手;才能让你眼前的事物去说你心中想说的话;才能让你眼前的事物充满喜怒哀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看着梅花鹿、老虎,你可以想象成梅花鹿巧用计策与老虎周旋,最终脱离虎口;你可以想象成老虎帮助梅花鹿一起采药,医治鹿妈妈;你还可以想象成面对充满戒心的梅花鹿,老虎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梅花鹿的信任……需要注意的是,你想象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和事物本身的特征相符,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找得到依据。如《小马过河》的形象小马,就是以生活中遇到问题光听别人的意见而不爱自己动脑分析的人为依据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