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主题作文(6篇)
腊八节主题作文
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这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我们一家人的脸上依然有着过节喜庆那快乐的笑脸。
腊八节主题作文
“喝腊八粥啦!喝腊八粥啦!”听到学校里广播的通知后,我忍不住的在教室里叫了起来。同学们的眼光齐刷刷地向我看来,异口同声地说:“看你就是个吃货”。我向他们做了个鬼脸,嘴里轻轻地念叨着,“好像你们都不想吃似的。”
没一会儿,就有两个不熟悉的叔叔抬着一大篮东西向教室走来,我想肯定是腊八粥来了。
果然,他们走进教室就给我们每人送上一碗碗装的腊八粥。“谢谢叔叔!谢谢叔叔!”我接过腊八粥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一阵阵浓浓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盛了一口粥就往嘴里送,哇!又甜又糯的粥滑进嘴里,嗯,真好吃!我一边吃一边仔细地观察这盒暖暖的粥,心想,是用什么材料熬出来的粥啊,会有这么好吃?点了点搀在粥里的材料有不下二十种之多,其中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棒子、葡萄、白果、菱角、红豆、花生……哇!“这粥里面的品种也太丰富了吧!”我对同桌葛方冉说。“是啊,美味吧!”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这时,她突然话题一转,问到:“你可知道这腊八粥是谁送来让我们吃的吗?”“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这个吃货就管好吃的,不知道去品味好吃以外的另一种味道!”“还有另外一种味道?”我感到疑惑。“告诉你吧,看你好奇的样儿?当然,允许你一边喝粥一边听!”葛方冉平时知道的八卦多,这时她又娓娓道来……
原来是这样的啊,我停下手中的勺子,对葛方冉说:“那我们还是得真心地感谢陈思奇的爸爸,把我们想的如此周到,在这样一个温暖的节日里,给我们大伙儿还这么多人都能吃上又温暖有美味的腊八粥!”“是的!”葛方冉微笑地静静点头,诺有所思……
不知不觉碗里的粥已被我吃得见底了,我慢慢懂得分享的快乐,那是腊八粥以外的另一种味道,美好深远!
腊八节主题作文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节主题作文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腊八节主题作文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一年我开心了,因为我可以喝到妈妈做的腊八粥。
前一天,妈妈就拎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兴致勃勃地说:“煮腊八粥啦!”
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等豆软汤红时,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闻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妈妈厨艺高!”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费呀!哎,一不小心我变成了“腊八猫”,又一阵笑声响起。
腊八节,真开心。
腊八节主题作文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吧?
没错,今天是1月20日,腊月初八,简称腊八节。
在这天里,大家都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食用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品,这些普普通通的食品,正因为在这一天内熬制,而成为了人们的传统习俗。今天,我有幸随富阳日报视频哥、奶茶姐姐来到延寿院了解腊八节,品尝腊八粥。
经过短暂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延寿院,黄墙黑瓦,颇有一番风味。走进斋房,这里好不热闹,十几位奶奶阿姨忙着制作腊八粥、分腊八粥。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把一位奶奶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采访起来。
经过一番“争夺”,我终于抢到了话筒,急忙问道:“奶奶,请问您的腊八粥为什么熬制的那么好喝,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向我们传授一下吗?”奶奶思索了一番,告诉我们熬腊八粥时要先放米,煮烂了之后再放大的莲子啊之类的,然后加适量的白糖,后放红豆小的那种,要不停的搅拌。
之后,其它___又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奶奶也和蔼可亲,笑着一一做了解答:
“请问奶奶腊八节的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呢?”
“具体这个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腊八节喝腊八粥。给你们小朋友每人喝一碗,祝你们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请问奶奶你为什么要来这里给大家熬粥啊?”
“我们来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心里也会快乐很多。”
“请问……”
后,奶奶为我们每人都盛上了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腊八粥,喝进嘴里,原本冻僵了的身体瞬间涌上了一股暖流,这正是奶奶们的一片心意,她们一百多个人在三天三夜之内轮流不停地辛苦工作,在五口大锅内熬制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