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范例(3篇)

时间: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范文

(一)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有些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采用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为让投资人加大投资力度,虚构财务报表数据,将企业粉饰得完美无缺;也有些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在自身条件未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时,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核,达到上市目的,伪造财务报表数据,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欺诈上市。总之因利益驱动,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2.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而产生舞弊行为。内部会计人员属于上市公司职工,与所在企业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层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一些原则性、职业操守缺失的会计人员,出于保全自己利益与地位的私心,会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

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不明确或不合理造成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影响上市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股东将经营权交与经理人,并采取以利润和股价等经济指标考核经理人,造成在特殊形势下,经理层出现舞弊造假的现象。经理层通常代表大股东的利益,有些上市公司将总经理和董事长合二为一,导致内部产权结构不明确,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对领导者缺少监督。一些上市公司虽设立了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属于上市公司内部机构,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秘而不宣,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监管。

(二)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事物不断出现,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由于各类法律法规立法初衷不一致,不能完全相同地界定法律责任,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存在制定与执行不对称,使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相匹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舞弊行为缺乏监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相关惩处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也往往小于舞弊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造假现象频发。

2.社会监管不到位我国主要实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监管模式,属于自行监管,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执业者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政府也没有按规定对此进行约束,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不能相辅相成,而行业内存在为了招揽客户争相降价,迎合被审计单位要求造假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监管秩序混乱,监管效率低,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参与者不能利用正确信息做出判断。同时,证券市场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不合理的新股定价制度、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漏洞为上市公司从事报表舞弊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一)利用虚增收入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获利能力,使公司的成长走势呈上升状态,都会用虚增收入来进行舞弊。

1.伪造收入上市公司利用虚构交易事实,多次确认收入的方法,伪造收入。上市公司一般会虚构填制进货单、出库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也会虚构销售对象、关联方等来造假会计信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多交各种税款来增加利润和收入,给投资者一种良好业绩的假象,诱导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

2.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提前透支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虽没有使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增加,只是提前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进行确认时间,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收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假象,误导投资者。

(二)利用虚构资产舞弊

1.虚构账面现金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账面现金来做手脚,虚构账面现金余额,有的上市公司设置虚假的银行存款账目或设置账外银行账号,将账面资金转移到账外,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安排经济业务和结算方法来调控年度内的现金流。如为了增加当年现金流入,可让与本公司经济业务往来单位在年底一次性打入一笔账款,以此作为公司的预收款核算。

2.虚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通常会被当作会计报表中的“小金库”,当公司业绩不好时会大幅调整应收款项,从而隐瞒亏损增加利润。有些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方面进行虚假操作,虚增利润,目的是给投资者公司经济状况变好的假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

上市公司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调节公司利润,会经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造假活动,如将上市公司状态较差的资产与非上市公司状态较好的资产进行交换。上市公司也通常与其关联方协商议价,上市公司按其自身需要随意制定价格,改变利润,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平,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利用会计政策舞弊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通性。在处理同一业务时,有些上市公司会恰当的选择一些模糊性语言或更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如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过对折旧的改变,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长。这样可以减少折旧费用,使账面利润变大。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舞弊虽然可以虚增财务报表中账面利润,但实际却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三、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及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发挥中小股东权力作用,避免独立董事只听从大股东的安排。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源头上监管和防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同时要提高监管效力,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和严谨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上市公司稳健运营。

(二)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适时完善和修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制度、政策上的漏洞与可操作空间,避免和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制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严肃惩处。对严重舞弊犯罪者,要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者法律震慑力。

(三)加强内部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加强执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抵制舞弊现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财会法律知识,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按职业规范行使会计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会计氛围,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也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操守评估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处罚。

(四)提高投资者会计专业技能

投资者需要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投资者自身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判断。如果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审计师合谋进行舞弊,那么投资者就会受到蒙骗,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

(五)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社会监管就是要注册会计师协会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范文

审计费用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提供的专业审计服务支付的报酬,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服务供需关系的价值表现。

在对审计服务的研究中,人们一般会关注审计质量审计意见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费用本身作为审计服务工作的价格,它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审计服务供给方的生存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了证券市场或公众对于审计服务工作的需求及依赖程度,因而审计费用本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进行披露,为我国审计费用研究提供了数据前提,使得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中国证券市场中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年度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检验其是否符合现有审计理论的成果,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此研究,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提供帮助,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1980年Simunic的研究。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对1977年美国39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的规模这三个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Anderson和Zeghal(1994)对Simunic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加拿大的审计市场为样本,研究发现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并且与内部审计成本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与Simunic(1980)的研究结论相反。

针对事务所的规模,Franesi(1987)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不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O’sullivan(1999)以英国伦敦国际证券交易所1995年18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出CEO与董事长兼职、非执行董事的任期、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执行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人数对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Abbott等(2003)以公司规模、业务复杂性和审计意见相关因素为控制变量,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而一年内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对审计费用影响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会对审计收费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在2001年之前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规范研究,主要侧重从理论上分析解释审计费用,解决审计收费是什么的问题。2001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费用后才开始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

王善平(2004)以2002年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规模与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应收款项与资产总额之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而李轶琳(2005)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公布的2003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事务所任期、事务所是否属于四大以及地区差异与审计费用不显著相关。

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环境背景,各因素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8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假设

(一)与审计成本相关的变量

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被审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面临的审计调整事项也就越多。而且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由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产总额的规模不一样,并且总额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本文采用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代表公司规模,假设这一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假设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应收账款项目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而且是最有可能被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项目。应收账款账户的审计较其他账户复杂,审计这类科目所需的时间较审计其他科目多,相应的审计费用也就更高。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项目,注册会计师针对其特殊性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取证和判断在内的具体的审计过程(如函证、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和查证等)。相对于被审公司自身的规模,这些项目的比重越大,审计费用就会提高。本文采用应收款项占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代表这一影响,假设它与审计收费也呈正向关系。

假设三:上市公司现存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费用越低。

对于现存资产总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来说,财富在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转移比较困难,所以成本就比较低,各利益相关方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并不强烈,从而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费用就较低。本文以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例为变量,假设它与审计收费负相关。

(二)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变量

假设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其流动性、资本结构、获利能力等,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破产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测试的范围越大。另外,财务状况较差的委托人更可能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财务上的困境可能导致公司的破产,事务所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人会通过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溢价收入,事务所是不会贸然尝试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衡量风险因素,并假设它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三)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变量

假设五: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名誉越佳、资历越深,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因为这样的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威胁较小,因而它不易被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所威胁,可保持其独立性。同时大事务所一旦遭受诉讼,其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潜在成本是不可限量的。因此,大的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关注审计质量,相应的会制定较高的定价策略。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以“四大”和“非四大”进行区分,设置虚拟变量“0”和“1”,并假设“四大”较之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更高。

(四)其他影响因素

假设六:上市公司拥有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审计费用越高。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就越有发言权,独立董事为了减轻自身责任,在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独立董事就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从而年度审计费用也提高。本文直接选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数作为变量,假定该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在研究中,对923家上市公司剔除了部分无效数据:(1)未按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年度审计费用的公司,(2)不存在应收款项的公司,共得到885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通过eviews7完成。

(二)模型及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一至假设六,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是国外运用最为普遍的审计费用模型:

Y=C+β1TZC+β2YSB+β3ZCFZ+β4XCB+β5DIDS+β6SD+ε

模型中所使用的各变量定义如表1: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下回归方程的F值为305.5277,P值为0.000000,说明该模型的拟合还是比较满意的,审计收费模型在整体上是高度显著的,且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R-squared达到0.676653,AdjustedR-squared为0.674439。其他各变量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中对各系数多元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本文中的假设一、三、四、六均得到了验证。针对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表中客户资产对年度审计收费的t统计量为17.64591,P值为0.0000,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收费有显著性影响。资产规模越大,审计的工作量越大,反映了审计所花的成本也相应越大。统计结果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以各地财政部门和物件部门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中多以客户资产为依据一致。针对假设三,现存资产比例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针对假设四,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根据“深口袋”理论,公司财务上的困难会导致公司破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人会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损失。针对假设六,是否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收费也是显著相关。可以预想更大规模,更高品牌的事务所更容易吸引审计人才。“四大”要保持其声誉、品牌与公众信任度,更具有保持其高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需求。一方面,“四大”会计事务所收取高审计收费并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也愿意为高品牌事务所支付高费用。

而对假设二的检验结果是,P值为0.3460大于5%,接受了β为零的原假设,故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与预期的假设不相符,说明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收费时,并没有将这一指标考虑进去,或者说是审计师在执行业务时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重视不够,而这恰恰应该是审计的重点。

同样对假设五的检验也发现独立董事的人数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更不是显著的正相关。这应该是由于我国董事会制度尚不完善,独立董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明显。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范文篇3

中国特殊的审计市场关于审计费用的决定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众多决定因素中,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话题。自从安然与世通事件以来,内部公司治理受到学者们持续关注,会计师们也开始重点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治理。本文对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公司治理;审计费用;综述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和审计费用的关系问题至少有两种观点:分别是替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种理论对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解释不同:替论认为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越完善,成本越低,会计师面对的风险越小,因而审计费用越低,也就是说,外部审计可以看成是外部治理,某种程度上内部公司治理可以代替外部治理;而信号理论认为,管理层倾向于聘请严格的会计师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良好的内部治理,因为就使得审计费用较高。然而当前的实证研究仍然不能证明哪种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践。

一、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不管在西方还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多的成果和文献。本节下面将围绕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综述与之相关的重点文献。

(1)国外文献综述

Simunic(1980)于1977年收集397家上市公司(美国)的审计收费数据。他使用最小二乘法做完线性回归分析,正式构建了非常经典的Simunic模型。他经过研究发现,控股的子公司个数、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公司所处的行业的类型、公司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比率、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内部审计的成本对审计费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事务所的规模、会计收益比率、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

Francis(1984)通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上市公司的业务复杂程度、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收费。

Firth(1985)研究了新西兰的上市公司后认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和非系统风险对审计费用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2)国内文献综述

朱红军,章立军(2003)对沪市63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作者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特点,并且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和公司所在行业、公司所在区域以及上市公司的性质等几方面的相关性。实证得出结论:审计费用和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行业分布、和上市公司股权的性质等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

林恋(2004)汇总了和事务所审计定价有关的数据,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对象,样本取自2000年到2002年三年持续经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作者认为:三个变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事务所是否为“十大”、控股子公司个数的平方根的和以及取了自然对数的资产规模。

王善平,李斌(2004)选取2002年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文章研究的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作者实证的结论:资产规模、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数量、外聘的事务所的规模以及公司所在地区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ROE、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审计收费及其影响因素旳研究分析大都是以Sununic的模型为基础的。而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影响我国审计收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规模以及审计的复杂程度。大多数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和审计收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ROE等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其它的因素,诸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分别占总资产比例、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程度,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外国学者较中国学者更早的开始研究审计收费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大家也没有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GoddardandMasters(2000)通过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二者之间在审计费用方面并没有存在差异。

Carcello(2002)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如果不对董事会的特征进行控制,董事会表现出的勤勉性和专业性和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而审计费用和董事会表现出的独立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一个表现出独立和勤勉并且非常具备能力的董事会是同意主动增加审计费用的,董事会自身的监督不能代替外部审计,只能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

(2)国内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