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少年手抄报范例(3篇)
新时代好少年手抄报范文
一、活动主题:
我看两会”手抄报绘制大赛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本次手抄报大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同学们对书法、绘画、文学等技能的学习热情,和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体味世界的丰富多彩,2011级生态团支部特地策划举办大学生手抄报大赛,现面向全院征求参赛稿件。同时,扩大我团支部在院内的影响。
三、活动介绍
参赛对象:地理科学学院全日制学生
活动时间:2012年3月8日-16日
活动地点: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
1、宣传:3月8日-16日画海报
(1)在各寝室楼下张贴海报,宣传有关主题的一些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对活动的热情。
(2)在各寝室楼下张贴海报,介绍手抄报制作方法、比赛流程及本次活动的意义和评分细则。
(3)通知各班团支书,并由团支书在各班宣传。
2、报名参赛:
在各班团支书处报名。报名时间为期三天。截止日期:3月16日
3、在各寝室楼下设立作品提交箱。
2.活动中期:
1)参赛选手制作手抄报:3月8日——3月16日
将作品交到各班团支书处或直接投到D1-307宿舍。
2)作品初审:3月19日
借用小教室,联系评委。优秀作品进入复审。若有外院同学参赛,可找各学院团委宣传部及校团委宣传中心相关人员作评委,以保证公平。
3)观众投票:3月20日
将进入复审的作品分别在共青团广场展出,并由观众进行投票。投票说明:分发给大众一些小贴纸,每人一张,选出喜欢的作品,以便进行直观的比较。
3、活动后期:
1.最终评审及颁奖:3月23日
借用大教室及投影仪,将优秀作品展出并由作者讲解主题及创作过程,由评委采用五分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总分。将观众投票数除以100加入总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书写奖”、最佳版式奖”、最佳创意奖”,最后颁奖。
2.优秀作品展出:3月24日——4月24日
将优秀作品(附带作品创意说明)在宿舍楼下展出,展示地科院学生的风采。
3.后期公益活动:
参赛作品可按个人意愿捐给聋哑学院的学生,通过你的手传递一份爱。
4、活动总结
注意事项:
1、海报尽可能持久的保留,避免被覆盖;
2、做好人员配置并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
3、活动期间做好工作记录
4、所有费用一律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
5、要提前借用教室,展出、投票所需展板及桌椅。
6、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
五、设计要求
一、手抄报的版面设计:
1、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两会之我见”等。
2、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最少有三个栏目必写:两会与党
新时代好少年手抄报范文篇2
关键词邸报;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7-0055-02
1邸报的概念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古代报纸有多种名称,“邸报”这一名称的出现年代,据焦中栋《“邸报”名称首次出现时间新考》所得结论,“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田锡《咸平集》卷二十五《贺杀下王均表》中,时间是公元1000年。
从历代邸报的内容来看,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皇帝的起居言行。2)皇帝的诏令谕旨以及国家的重大决策、法令、政令等。3)有关官员升黜、任免、选拔、赏赐、褒奖、贬斥等之类的政务信息。4)大小臣工的奏章表笺。
2邸报的发展历程
2.1邸报的产生
关于“邸报”的起源,流传较广的有两种说法,以著名的新闻史学者方汉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朝,孙樵的《读“开元杂报”》证实唐代确实有官方、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内容是报道朝廷政事动态、皇帝言行等;另一种说法是早在汉代时已经有了古代报纸,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以戈公振为代表,主要根据是《西汉会要》第66卷“大鸿胪属官有邸郡长丞”一句注:“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按郡国皆有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由“通奏报”推论有邸报,实际上汉代的邸并无“通奏报”的功能,而且两汉严禁“探报”并视“探报”为一项严重的犯罪,因此邸报在两汉几乎没有生存的根基和环境,史籍中也未见关于汉代邸报的记载,故此说无法证实。
2.2唐代的邸报
唐代藩镇于长安“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以获取信息。孙樵②《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称之为“开元杂报”。清末民初孙毓修在《中国雕板源流考》一书中谈到“近有江陵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云是唐人雕本,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影漫漶,不甚可辨。”③但姚福申在《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中对这段话提出了不少质疑,比如,孙樵明明说了是“抄件”,这段话又说是雕版,而且唐代还未出现蝴蝶装这种装帧形式。最终得出结论,杨氏所藏的印刷品《开元杂报》只是传闻,如果确有实物,也只是古玩市场上的假古董。据笔者了解,《开元杂报》只在古籍中有记载,但并未流传于世。在我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份距今约1100多年(公元887年,即唐僖宗光启三年)的手抄邸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报纸,名为《进奏院状》,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内。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为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2.3宋代的邸报
宋代邸报的内容:“若朝廷之号令、政事、注拟、赏罚之类,皆付之邮传,播告天下。”
宋代初期,京城地方当局各自编发进奏院状,但宋朝皇帝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对沟通中央和地方信息的进奏院进行严格控制并改组,改组后的进奏院成为了中央向地方新闻的工具,原本自行收集材料编发消息的进奏院也没有了自,所有消息都由枢密院审核编定,进奏院与进奏官只负责提供材料和发抄。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赵N在《朝野类要》一书中,将“朝报”列为文书的一个品种,并解释道:“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
天下。”④
南宋时出现了“小报”,⑤这是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北宋末年一度又出现了“朝报”,它完全摆脱了朝廷的传报范围,以民间经营的面貌出现。报纸内容是根据“邸报”翻印的,并可在街头公开出售。由民间经营的“小报”,出版机构称作“局”。①
2.4元代的邸报
新闻史学界普遍认为元代没有邸报,虽然没有邸报,但元代也有新闻传播活动,在《元史》和一些元代法律书籍中,有不少关于查禁“妖书妖言”的规定,如禁止民间刻印的“小本”卖于市。“小本有两种”,一是刊载小说戏曲唱词的,一是传播新闻信息的。后者类似宋代的小报。②“小本”在民间私自雕刻印发。它们主要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许多小本还有许多学术思想、科学信息以及经济领域方面的报道,广泛传播。
2.5明代的邸报
明代邸报记载了万历朝的实际情况。③现存的明代邸报集有《万历邸抄》和《弘光实录抄》,为研究明代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明代邸报的内容,比宋代更为丰富。有皇帝谕旨、宫廷消息、官员动态、军事活动以及臣僚奏疏等,还有农事、天象、灾害报道和社会新闻,如女性变男性、牲畜产怪胎等。尹韵公在《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中对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做了详实的研究和论述。
2.6清代的邸报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渠道仍是邸报,它也有多种名称,如邸抄、阁抄、京报、朝报、驿报、塘报等。抄发制度沿袭明代,即由通政使司、六科发抄,提塘官抄录转发。它的内容也是包括皇帝起居、圣令谕旨、官员觐见、典礼、官员任免等。
随着人们求知欲的增强,清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民间报房,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京报的内容基本是邸报的翻版,所以没有受到政府太大的阻挠。
2.7邸报的消亡
文永林在《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中说:雍正年间(1723-1735),邸报正式停止发行。④笔者对此存疑,如上文所述,乾隆年间尚有京报的传抄发行,而京报也是邸报的一种类型,何以得出雍正年间邸报停止发行的结论?笔者认为,清朝末年,中国不断遭到残酷的侵略,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纸,以进一步侵蚀中国人的思想,比如《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等等,随着中国一步步沦陷,殖民主义者取得了在华从事各种形式的侵略活动的权益,外国报纸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催生了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清朝末年,邸报也就随之消亡了。
3邸报的定位
首先,报纸的要素包括新闻、言论、副刊、广告等,这些要素邸报一件也不具备,而且邸报最终走向消亡,并未步入现代化,从这一点来看,邸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其次,邸报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官方文书,更像是一种只在官员之间传播的官文书的集合。明《万历邸钞》是明万历朝邸报编录的旧抄本,其《影印说明》对邸报的定义如下:邸报,是我国古代官府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明朝另一邸报编录旧抄本《弘光实录钞》在《弘光实录钞序》中也是从“国史”的角度为之定位。而且从《万历邸钞》和《弘光实录钞》的内容来看,都与新闻的关系不大,倒是官方和政治的色彩较浓一些。因此,笔者认为邸报不是报纸,而是我国古代官文书的集合。
虽然邸报并非报纸,但是它在古代也起到了一定的上传下达的作用,而且用现代报纸的标准去衡量古代邸报也略显严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邸报对现代报纸的铺垫和催促作用不容忽视,如今尚残存的一些邸报资料也成为了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政治、社会状况的重要档案资料。
4邸报的价值
用现代报纸的标准去衡量邸报,固然是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比较多少会有一些强求古人的意思。从现存邸报的内容来看,它不但有很大的信息传播价值,邸报中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历史档案,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行政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1信息传播价值
新闻理论认为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由此可见邸报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价值。邸报的读者虽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但是它满足了历代知识分子主要是官员的求知欲,使他们及时了解朝廷动态和皇帝旨意,对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无疑起了重大作用。邸报可以说是政府公报的前身。
4.2文书档案价值
从档案学的角度来研究邸报得出结论,邸报实质是封建帝王的起居注、时政记以及大臣的奏折、朝廷法令的转抄本,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皇家档案。这些档案在转抄的过程中规定,不许随意篡改,有学者认为邸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资料”或“政情通报”⑤。由此可见,邸报具有很重要的文书档案价值。
4.3历史文化价值
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邸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明代开始出现了一些社会新闻。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当时人”记的“当时事”是对历史客观、真实的记录对于我们研究新闻史和历史具有拾遗补阙的珍贵价值。
邸报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发展的情况,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清代顺治朝在拟修明史预备史料时,发现《熹宗实录》中天启四年十二卷和天启七年六月一卷渺无踪影,只好从《天启四年邸钞》中摘抄,以补所缺。明末历史学家谈迁在重写《国榷》(原书稿被盗)崇祯朝部分时从梅村(吴伟业的号)那里借得邸报若干,“访崇祯十五年之邸报”以补史实。并对《国榷》多所裁订。可见邸报对修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10.
[2]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14.
[3]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17.
[4]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商务印书馆,1930.
[5]赵N.朝野类要.
[6]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13-114.
[8]民.系统理论新闻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119.
[9]熊辉.浅谈明代邸报[J].文史杂志,2009(1).
[10]文永林.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兰台世界,2010,11(上).
新时代好少年手抄报范文
一、电费核算中的几种常见差错原因分析
l、抄表错误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油田“一户一表”客户发展很快,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抄表人员携带抄表卡或抄表单上门抄表,效率低、极易出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型号的表计其后面的小数位是不同的,老式表计后面的小数位是一位,而新型表计后面的小数位有两位也有一位,抄表时如不认真看表,仔细核对,很容易造成混淆,其差错就自然产生了,或把小数点后的数写到个位上,或因一人看表,一人记录,在记录过程中发生误差。(2)、按有关规程要求表箱安装离地1.0—1.2m为宜,而实际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很多表箱安装偏高,有的甚至有2m以上的高度,如厂区单身楼集表箱安装高度2.2米高,楼道黑暗,得搬了凳子打着电筒看。造成抄表人员抄表时看不到、看不清,甚至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也是误抄的主要原因。(3)、表箱安装的位置不当,由于有的房屋都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格局很差,表箱安装位置无法理想设计,一般安装在楼梯底下,光线黑暗,再加上表箱内的灰尘,玻璃面的反光,抄表人员就是拿手电筒也不太看的清楚,这也是造成抄表人员抄错的原因。如有些配电室、单身楼光线昏暗,需要手电筒,某些转供单位计量箱安装位置高,表计观察孔较小,当数字7、8和6进一半时,容易看错,影响抄表准确率。(4)、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考核制度跟不上,对抄表工作流于形式。不到现场抄表,有些计量箱安装在用户配电室、院内,有时用户不在,无法进人抄表,只好根据上月电量估抄。“估抄”、“漏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造成电费差错的直接原因。(5)、表计数字抄回来以后,在录入报表的过程中,由于计算马虎,起止度、表计倍率校对不认真,笔误把个位和十位写反,造成成人为的录入错误。
2、接线错误的原因分析随着电力营销管理理念的改变,“一户一表”已成为油田大、小客户用上“放心电”的服务制度。目前,我单位装表人员的业务水平经过培训,都能够胜任装表任务,再加上验收时把关较严,接线串户、进出线反接而发现不了的情况很难发生,但也有极少通过长时间的运行,用户发现自己的用电量与实际用电量不符,后经查实才发现表计接线串户,进出线反接的情况发生。
3、表计不准的原因分析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应运而生。表计先进了但表计的故障也相对而言多了起来。如:电能表内的电压线圈由于过压极易烧坏或烧断;电流线圈由于过负荷极易烧坏、短路或断线;在运输和安装中受到强烈的震动等等,都是导致失准的原因。(电能表计量失准,一般都是通过对用户用电量的分析,发现有无电量突增、突减、或长时间无电量等现象发生。同时联系用户的用电情况,从而判断出来。)
4、电费核算差错的原因分析
现在我单位电费核算采用:抄表人员初算一一班长审核一一财务人员再审核一~车间统一上表汇总一一单位领导签字上报的流程。但是由于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计算马虎和审核不严将数字输错、计算错,造成电费核算差错。
二、降低电费核算常见差错的思考
l、积极采用先进的抄表方法和手段,规范抄、核、收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抄表手段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现场抄表方法(手工抄表)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营销管和优质服务的要求,供用电管理和营业部门营销管理部门要根据设施装备和经济能力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现代抄表工具。如微机抄表、利用负荷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抄表、电话抄表、红外线自动抄表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抄表方法及手段。尽可能做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电费差错,切实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积极采用先进的抄表方法和手段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以制度和标准来规范抄、核、收的管理。抄表人员在抄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遵守客户的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文明抄表。(2)、认真核对户名、地址、表号、CI倍率等与现场是否一致。(3)、一般商业用户可整数位抄表。(4)、现场抄表应按顺序进行,不得走近路或跳抄,以免漏抄。结束后。应认真核对有无漏抄用户。(s)、正确解答客户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好用电有关工作的宣传。(6)、抄表时发现表计异常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对表计进行检查及处理。(7)、表计抄完以后,及时、准确地录入报表。只有通过抄表员抄录准确的数据,才不会出现人为差错,才能保证电费核算的正确和及时回收。
2、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
针对抄、核、收人员和装表接电人员的现状,供用电管理和营业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和计划,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创造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建立高素质的人员队伍。一方面在选拔骨干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将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优先选拔到主要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为了减少抄表差错和接线错误,应从教育培训工作抓起,只有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才不会导致抄表错误和接线错误问题的出现,减少人为差错,降低电费核算差错。
3、加强用电检查和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