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例(3篇)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幸福度;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
当前国内学者在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时,往往不再单纯针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是将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宫宇轩在对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面临压力的缓冲剂,多项研究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心身健康。”[1]陈华的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SCL-90总分间呈显著的负相关[2]。但是研究者较少专门探讨心理健康和幸福度之间的关系。杨宏飞等人对小学教师的一项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3]。另一方面近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从原来考察其与躯体健康的关系转移到考察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各种社会支持不但有利于人们的躯体和精神健康,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4]。那么在社会支持、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呈现怎样的相互关系呢?社会支持直接提升幸福度或心理健康水平吗?
国内学者在对幼儿教师的进行研究时,往往只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较少对心理健康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开展讨论。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本研究以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之间的关系,为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国际参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马来西亚40名华人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6份,全部为女性。
1.2方法①采用Derogatis,L.R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已应用于临床研究[5]。②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社会支持状况。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6]。③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试幸福度。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包括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和负性体验(NE)。总的幸福度=PA-NA+PE-NE[7]。以上量表均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工作者使用标准化的程序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
1.3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SCL-90总均分、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之间的关系对SCL-90总均分、社会支持、幸福度三者作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SCL-90总均分、社会支持
表1和幸福度之间的相关
从表1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幸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幸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见,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幸福度也越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幸福度也越高。
许多研究者们在对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与幸福度进行研究时,均忽略了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三者进行偏相关分析。
2.2SCL-90总均分与社会支持、SCL-90总均分与幸福度之间的偏相关分析首先,控制了幸福度变量,对社会支持与SCL-90总均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SCL-90总均分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由原先的显著相关变为不显著相关(r=0.0691)。在控制了社会支持变量后,对幸福度与SCL-90总均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仍为极其显著的高相关(r=0.7427**)。以上结果见表2。
表2支持和幸福度的偏相关
可见,在除去幸福度的影响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在除去社会支持的影响后,幸福度与心理健康之间依然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我们有理由对前人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结论表示怀疑。我们认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来实现的,即主观幸福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
2.3幸福度各因子与SCL-90总均分的回归分析既然幸福度对心理健康有如此高的相关,我们以幸福度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对心理健康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幸福度各因子与SCL-90总均分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在幸福度的各因子中,只有负性体验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预测力达到了0.729。
3讨论
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幸福度有显著相关,这与宫宇轩[1]和陈华[2]等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进一步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发现,幸福度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认为,社会支持只是一个客观的外在因素,而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引起个体主观体验的改变,特别是影响心理健康方面,主观感受才是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真实反映。因此我们认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来实现的,即主观幸福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间变量。
在对心理健康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发现,负性体验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这就提醒我们,在关注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时,要关注她们的主观体验,尤其是负面的消极的体验。即要提高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特别注意减少她们的负性体验。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
摘要亚健康作为当前医学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从国外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表明,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的75%。据报道,青少年颈椎病的患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而青少年中以大学生患颈椎病最为突出。笔者就有关亚健康与大学生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综述主要从国内外亚健康研究现状和从病因病理、保守治疗两方面对大学生颈椎病做一介绍。通过保健体操这一功能性锻炼方法对颈椎病进行干预,来缓解大学生颈椎疲劳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亚健康大学生颈椎病保健体操研制
一、亚健康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0年-2016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亚健康概念”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信息32784条。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提出亚健康是一种人体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从大量研究者的文献中得出,目前,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仅限于我国学术界,“Sub-health”还没得到世界的认可,国内亚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医学范围,亚健康是属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而通过查阅国外文献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对“亚健康”研究很少,美国研究者将这种状态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并制定了CFS诊断标准。尽管世界各国学者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亚健康”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其主要研究内容仍以CFS为主。
二、大学生颈椎病病因病理
唐汉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颈椎病病因多由于长期伏案学习或长时间使用电脑,加上姿势不正确,枕头过高过低等,屈颈过度,日积月累,使颈椎的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颈部肌肉张力改变,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与保护作用,颈椎因此而逐渐出现生理弧度的改变,进而引起颈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即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一生物力学综合性失衡的恶性循环。张先发等曾发现我国高中学生中,坐姿合标准者占学生总数的46.8%,其他大部分为近距离坐姿,左右偏者次之,凡此皆可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出现颈肩部的不适,甚至最终出现颈椎曲度的改变。周万勇等通过对60例颈部不适青少年患者颈部X线片分析,大部分患者有颈椎曲度轻到中度异常,且患者临床症状随曲度异常的加大而加重。张先发川等通过对10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分析,发现52%的患者有颈椎曲度改变,其中以生理曲度变直最为多见,不连续及后突次之,但与椎管无明显联系。
三、大学生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由于大学生颈椎病多为功能性病变,故其经保守治疗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有中药治疗、推拿疗法、针灸治疗、理疗、保健体操等。其中,保健体操具有简便易行且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特点,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具有其他疗法不具备的优势。孙海燕等采用“颈椎病前期调查表”及“颈部功能评价表”调查1252例18-40岁不同行业健康人群颈部健康状况,并将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自行研发的颈部保健操对试验组进行干预,对持续推广应用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颈椎病发病呈不断上升且有低龄化倾向,在校大学生颈椎功能减退呈菱形分布,80%以上为不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进行颈部保健操锻炼对改善颈椎局部症状效果明显。张茂狮等用自制的保健操对240例患者进行研究表明运用保健操后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明显。
四、总结
亚健康的定义还不十分明确,CFS与亚健康是基本相似的,其诊断标准也有待完善,大学生颈椎病与亚健康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二者可能高度相关,从亚健康的角度防治大学生颈椎病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从上述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保健体操对疾病及康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进行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然而,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进行锻炼却很少提及。在创编的保健体操方面,大部分的保健体操没有对练习规格进行详细说明,练习的动作也不是很全面,动作相对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动作名称偏向专业术语化,动作要领不够详细。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能长期坚持练习和出现错误练习,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舒娜,张柔华,努尔夏提・尼加提,王晓东.高校学生颈椎病康复治疗与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21-22.
[2]强刚,刘茜,潘道友,李涛,王小琴.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调查与颈椎病的防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03:222-224.
[3]龙国强.太极拳对大学生颈椎病防治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23,205.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保健体操;亚健康;作用与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过度拉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长期积累以致精疲力竭。这就出现一部分特别工作者因长期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身体或精神健康受损严重,出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职业倦怠等症状,这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且变相地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长此下去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状况,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健身方法,使他们通过实践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肩颈、腰背、膝踝为主要部位,结合现代健身、保健理论,以保健体操创编的视角,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健身保健手段和方法,使他们通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保健体操的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刊物上(2000~2013年)发表的有关保健体操方面的论文、著作和研究资料、教科书、知识丛书、音像作品等,以及与亚健康相关的卫生学、健康学、医学资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纵横向的逻辑分析对比。通过走访四川省体科所,温江、德阳、资阳体育局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亚健康保健体操创编的建议,为创编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大学教师、公务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亚健康人群的身心特点、当前保健体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新研制保健体操的编创原则等方面的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现状
亚健康人群大多从事的工作是脑力、体力、心理的综合付出,其职业性质所致的亚健康问题日趋凸显。从人数来讲,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公务员人群是易患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1)大学生人群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大学生作息规律、生活习惯有密切的联系,且亚健康人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高校教师由于其职业性质是易患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3)公务员这一个特殊的人群,在亚健康人群中占的比重很大且有其自身的特点:随之年龄的增长,比例不断增高,男性公务员由于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比女性公务员比例高。
三、保健体操对亚健康人群的作用与功能
1.增强亚健康人群体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亚健康”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无论现代医学如何发展也没有办法弥补社会发展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促使了人类健康意识的唤起,把目光投向了体育锻炼。
2.促进亚健康人群运动能力的提升
保健体操能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做体操,还能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3.提高亚健康人群的工作效率
保健体操创编是依据亚健康人群的工作环境、时间、特点、精神状态等因素创编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亚健康人群的肩颈、腰背、膝踝等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拉伸、放松、按摩及梳理,能有效地达到缓解疲劳、振奋精神的目的,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丰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内容
生活质量,不仅意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包括学习、劳动、社交等需要的满足,即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正当需要的满足。我们必须选择和接受良性刺激,防止和拒绝恶性刺激,坚持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亚健康症状,并能有针对性地对肩颈、腰背、膝踝部位、关节、肌肉进行牵拉、力量、放松练习,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认识,认为保健体操丰富了全民健身的内容和方法,保健体操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
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作为一项大众性的健身项目,亚健康人群在进行保健体操锻炼时,一定要在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才能起到最佳锻炼效果,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