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6篇)
普洱茶文化篇1
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
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南。
而这,或许是某些茶种,某些人所看不顺眼的,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不适应。因为归根结底,普洱茶重新定义、提升和丰富的是整个中国茶。
普洱茶王者归来的故事已经是一个老故事了。可和许多经得起时光磨洗的老故事一样,它依然越陈越香,越老越颇有嚼头。普洱茶的故事很老,老得地老天荒。可由于云南地处边疆,远离中原主流文化,普洱茶这个老故事,确立自己的名号花了太过漫长的光阴。
仔细追溯,从没有普洱茶名号的久远年代,普洱茶的故事其实早已开始了。这很简单,因为世界的茶,源于云南。在文献记载之前,云南的少数民族早已种茶,但云茶最早进入文献,是在唐代。那就是茶界早已耳熟能详的《蛮书》中所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记载。“普茶”之名始于明代记载。但在明代,普茶只不过更多的是一个茶叶产地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茶种的概念。普洱茶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茶种概念诞生于清代中晚期,并且诞生不久,就获得了“名重于京师”的盛誉。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清代中晚期,云南茶成为重要的中国茶产区,不仅边销于藏区,也销往内地和进贡宫廷。云茶产量和贸易量的增加,自然有助于确立普洱茶的名号。此外,普洱茶“味最酽”也是确立其名号的重要原因。“味最酽”的普洱茶质地迥然有别于内地的各个茶种,它未必讨好内地茶人的舌尖,但一经接触便给内地茶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让他们明确知道这是来自云南的茶。此外,那时的普洱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造法”,其形体上的“七子圆茶”也以鲜明的形象区别于内地的众多茶种。总之,各种因缘聚合的结果,使普洱茶在清代中晚期作为中国茶的一个重要茶种成功确立了自己的名号。可是,和内地的各种名茶早在唐代、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早期确立了自己的名号相比,云南由于僻处边疆和中原主流文化之外的缘故,长期藏在深山人不识,其名号确立的时间还是严重滞后了。
并且,普洱茶确立的名号还是脆弱的。1905年,普洱茶停止进贡京师,品牌影响力开始极大削弱。之后,普洱茶的种植区域虽一度有所扩大,但作为一个重要茶种,品牌名声却在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下半叶之后,普洱茶甚至湮灭无闻了。那时,云茶的产量虽然不小,但品牌影响力却几乎丧失殆尽。虽然“滇红”、“滇绿”、“下关沱茶”有一定知名度,但云茶却没有自己的拳头品牌,而是沦为一个茶叶的原料基地。那时,用云茶为原料,虽然可以做几乎任何一种茶,但云茶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品牌灵魂,用“寄人篱下,苟且偷生”这句话来形容云茶当时的状况,似乎并不为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新世纪之初的头十年,云茶开始觉醒,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品牌灵魂。而这,便是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它不仅一举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并且其强势的影响力不断发酵和扩散,大有成为现代中国茶名列前茅的几个经典茶种之列。
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意义重大,它对云茶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一举重新确立了云茶丢失的灵魂,强有力地整合了云茶资源,带动了云茶价值的巨大提升。普洱茶的复兴和崛起,使云茶有了一个响亮的代表性名号,终结了云茶没有代表性品牌的混乱年代,使云茶一举摆脱了没有自己代表性品牌的中国茶叶原料基地的从属地位。普洱茶的响亮名声和卓越声誉,使云茶具有以前不敢想象的高附加值,从整体上极大提升了云茶的价值。普洱茶的强势,受益的不仅是普洱茶,而是整个云茶。正是因为普洱茶的高价值,带动了云茶的高价值。在普洱茶火爆的时候,一些商家用川茶、贵州茶、广西茶为原料来制作普洱茶,冒充普洱茶,这当然是不值得赞扬的行为,但这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云茶价值的巨大提升。此外,近年来“滇红”的强势崛起,更是直接受益于普洱茶带来的云茶价值整体提升效应。普洱茶整合云茶资源,带来云茶价值的提升,直观的体现就是大益、龙润、七彩云南、帝泊洱、下关沱茶、滇红集团等一大批普洱茶和云茶龙头企业的崛起。这些企业的崛起,构筑起了现代云茶的产业和市场基础,让回归的云茶之魂找到自己强健的肉身。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重新定义了普洱茶的概念,也重新定义了云茶的概念,使云茶的价值在中国茶谱系中获得了再次确认和提升。如今,对于什么是普洱茶,茶界虽然还有争论(比如是生普主义还是熟普主义,比如普洱茶到底是不是黑茶),但普洱茶的基本定义还是确定的,那就是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无论它们是生普或者熟普,都具有“越陈越香”的共同特点。而更加重要的是,普洱茶的定义中还有它特定的地理价值和健康价值。如今,澜沧江中下游河谷地带的优越地理环境孕育生长而出的普洱茶在全国茶种中独一无二的良好生态价值以及其良好的降血脂、降血糖、减肥瘦身功能和对现代人普遍具有的亚健康状态的良好防治作用已经得到公认。普洱茶这种特殊的生态价值和健康价值,是中国别的茶种很难媲美的。正是因为普洱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价值和良好的健康价值概念的确立,使普洱茶不仅一举确立了在现代中国茶谱系中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也极大地刷新了现代中国茶的谱系地图。它的意义,绝不仅只是为现代中国名茶谱系增加了一个茶种,而是给现代中国茶找到了一个灵魂上的根。这个根,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所谓“茶禅一味”的道上的根,而是具有实体意义的肉身血缘上的根——世界茶、中国茶都源于云南的茶。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使普洱茶文化价值和云茶文化价值广泛传播,使普洱式生活,云南式生活具有了生活价值的意义。在中原式、内地式、沿海式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年代,僻处边疆的普洱式生活、云南式生活是落后的象征,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应该逃离或者摒弃的生活方式。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生活节奏普遍加快,自然生态气候环境急遽恶化的当下,依旧缓慢的、多元包容的、自然气候环境优越的普洱式、云南式生活方式获得了特殊的价值,成为内地人、沿海人、都市人趋之若鹜的高品位高价值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在普洱茶文化中得到集中体现,同时也赋予了普洱茶特殊的文化价值。这种生活文化价值的变迁,使得今日的普洱茶不仅名重于京师,而是名重于天下。
总之,普洱茶在新时代的王者归来,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南。
而这,或许是某些茶种,某些人所看不顺眼的,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不适应。因为归根结底,普洱茶重新定义、提升和丰富的是整个中国茶。
普洱茶文化篇2
四大优势合力打造品牌实力
云南省及普洱市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科学普洱事业。科学普洱是以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将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一步明确、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形成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普洱茶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加快整个普洱茶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大健康、规模化的普洱茶产业。云南省及普洱市政府为帝泊洱品牌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及强大的政策支撑。
大叶种普洱茶是云南特殊地理与生物多样性的恩赐,它生长在PH值为4.5―6.5酸性土壤,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普遍存在于海拔800―1800米之间,又因它所处的环境普遍为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水量在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而独具特色。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区别其它产区大叶种普洱茶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茶叶营养成分更高、更丰富,不仅酚类物质含量高,色素、氨基酸、嘌呤碱、糖类、皂甙、维生素等成分也高于其它产区的茶树,就连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其它产区的茶树所不能媲美的。同时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是云南大自然给予普洱茶的另一恩赐。普洱市更是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4.5万公顷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9%,空气指数保持Ⅰ级。全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多雨,大量的负离子含量使普洱市成为了天然的绿色氧吧。环绕在山间终年不散的云雾,为顶级普洱茶的生长提供绝佳的环境。云南省现有茶园500万亩、古茶园120万亩,距今2700年的普洱茶“古茶王”仍然苍翠挺拔。帝泊洱原茶种植在高海拔绿色生态的园区内,经过专业精心培育,甄选优质大叶种普洱茶,使帝泊洱拥有远离污染、生态健康的纯正品质。兴盛于汉唐丝绸之路的中国茶美名远扬,普洱茶更在清代成为皇家贡品,荣享国茶殊荣。普洱的魅力随着岁月流转历久弥新,历经文化普洱时代后,普洱茶享誉海内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知。卓越的生态资源及千年普洱茶发展精髓,为帝泊洱品牌的推出赋予了强大的生态与文化优势支撑。
天士力集团是中国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本着“创造健康人人共享”的企业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构建满足人的生命安全基本需求与生命健康发展需求两大产业板块,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特色医疗、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等多个集群产业,内含1家上市公司和国内外的多家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近百亿元的跨国高科技企业集团。对人们生命健康进行全程呵护,使人生达到“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走得乐”。天士力集团为帝泊洱品牌的推出奠定了强大的企业实力支撑。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天士力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新思路,以十多年来将传统中药打造为现代中药的先进思想、文化、科技、管理的结晶,注入到传统的普洱产业中。同时天士力与普洱市携手,联合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在普洱茶功效研究与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众多成果。特别是普洱茶在“降血糖、降血脂功效”及“改善代谢综合症”等领域取得显著效果,拥有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科学发现。为帝泊洱品牌的推出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四大创新领跑行业发展茶产业技术创新领跑者
根据普洱茶“百山百茶”的风味特性,经多年科学检测与经验传承,帝泊洱总结出了一整套提升普洱纯正原香和健康功效的科学叶组配方。选用普洱市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大叶种普洱茶,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茶原料进行甄选,对发酵成熟后的普洱熟茶在萃取前再次进行调配,以达到醇香悠远,品饮甘美的风味境界。
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是帝泊洱在普洱茶渥堆发酵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技术不仅使发酵生产实现半自动化,发酵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标准可控、安全洁净,更是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培养有益复合菌群,实现了对人体有益成分普洱因子(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以及咖啡碱等)的科学配伍,更加科学地起到调节人体因饮食引起的代谢异常问题。
生物发酵后的普洱熟茶,打破了传统普洱茶砖、饼、沱的固有紧压形态,采用数字化萃取工艺,制成纳米级的高纯度普洱茶精华,有益成分“普洱因子”也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同时剔除可能存在的微量重金属、农药残留及杂质。使帝泊洱成为远离污染、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添加剂、纯天然、洁净、安全、便捷的健康饮品。
茶产品标准创新领跑者
全程标准化,是帝泊洱健康品质保证。帝泊洱致力于打造从种植、采摘、发酵、萃取、加工、到运输、仓储、销售等符合系列标准的一体化现代普洱茶产业链。同时帝泊洱将与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茶鉴定专家委员会,联合制定即溶普洱茶质量标准,最终建立普洱茶的国际质量标准。
茶功效科研创新领跑者
帝泊洱加强普洱茶基础研究、功效开发和工艺改造,完善对普洱茶功效的研发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和定量、定性标准,运用科学化、数字化的手段客观开发普洱茶所具有的独特健康功效,使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目前.经许多国家、百名专家多年的科学研究及大量实验,对帝泊洱的健康功效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由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天士力集团科研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费舍尔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共同合作的课题――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研究,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普洱茶降血糖机理的研究。分子生物学试验和大量动物实验结果验证了普洱茶的降血糖效果:帝泊洱采用生物发酵、数字化萃取工艺制成的即溶普洱茶珍,在对400多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血糖体验中发现,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严重抵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或使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值在9mmol/L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帝泊洱的体验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饮用帝泊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停用药)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参与体验的正常人血糖值无改变。目前,帝泊洱降血糖研究的相关发现和发明,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如果人过量饮食、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身体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这种过多的营养积累就形成被现代医学称为“代谢综合症”,并引发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它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饮食含有多种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含糖量高的饮料等高能量食物,导致身体能量代谢不平衡,造成综合代谢障碍。通过研究表明,帝泊洱通过物理和生物酶反应,调节人体能量代谢,达到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
经过生态种植与生物科技完美结合,帝泊洱产生更多有益人体代谢调节功能的普洱因子,通过“溶油清浊,双向调节”成为改善人体代谢平衡的佳品。喝“通”了,帝泊洱平衡人体代谢调节功能,舒缓减压,通畅身心,远离亚健康:喝“清”了,帝泊洱清除现代生活营养过剩在体内的淤积,通过体内生物酶反应,排除肠道垃圾、护理肝脏、温养护胃,促进健康;喝“轻”了,帝泊洱减轻身体负担,降血糖、降血脂、祛油腻。
茶文化理念创新领跑者
普洱茶文化篇3
――题记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概念非常盛行,其中就包括“土”和“文化”。土一点没有关系,说明那是原生态,比如农贸市场里的土鸡大家都争着买。至于“文化”那就更加不得了,大家都在说讨厌文化人的酸文假醋,可实际上却惟恐自己没有文化,就连流氓也文化起来了,搞的大家怕怕的――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现在流行“拉郎配”,也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巴上的“整合资源”,如果“土”与“文化”,这两个本来存在于不同世界的词汇能整合起来,那肯定是无敌了。日本的神户牛为什么能卖上天价,据我不成熟的分析,也就是创造一种“土+文化”的卖法,据说那牛儿不但按照传统方法饲养,更叫绝的是,还给牛按摩,对牛弹钢琴,也不管牛听不听得懂,总之日本土牛被文化了,结果其肉不但异常鲜美,而且具有花岗石的美丽纹理,这哪叫牛肉,我们吃的是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价格还会低吗?
普洱茶的道理也一样,依我看,普洱茶就是一种老土的产品,安安静静在云南之西南边陲存在了上千年,突然有一天被港台人文化了,本来在云南人经验中很平常的一种晒青茶叶,被当成了能喝的古董,于是普洱茶就进入了被文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普洱茶的神话,天价普洱茶与创富故事,上演了一场“疯狂的普洱茶”大戏。日本人对牛弹琴,把牛肉弹成艺术品;台湾人为普洱茶安魂,把普洱茶当成了收藏品,可不同的是天价牛肉依然天价,而疯狂的普洱转瞬崩盘,向来以日本人为师,学习精细文化营销的台湾诸位大师们,遭遇了2007年的滑铁卢。伴随着普洱茶价格跳水而来的,还有云南茶界对文化营销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一千台派文化大师的空前质疑,于是普洱茶就进入了“去文化”的时代。一时间,普洱茶需不需要文化的讨论甚嚣尘上,普洱市政府更进一步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普洱”的战略构想,指出普洱茶的四个发展阶段――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
普洱茶文化篇4
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一、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二、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普洱茶文化篇5
第一章普洱茶的美容、减肥功效
普洱茶能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自然平衡体内机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之以恒喝普洱茶能降低30%的血脂,刺激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普洱茶逐渐成为大众时尚的健康饮料,其保健美容功效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海外被称为美容茶”。其中含有的茶多酚还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美容祛斑的功效,是天然的护肤调理剂和增白剂。很早就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的减肥功效。饮用普洱茶可以减少胆固醇油脂,长期喝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效。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普洱茶中含有微量的麴菌可以分解脂肪酶。
第二章旗袍文化
说到旗袍的文化,传统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长袍,是满族妇女传统的服装,旗女穿立领、右大襟,直立式宽襟大袖长袍,衣襟、领口、袖边有绣花纹饰,衣服造型平直硬朗,下摆至小脚完全平直,女性的身体曲线毫不外露。清末明初的旗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腿脚,裙长至足,宽松式,面料以厚重织锦或提花织物居多,多重镶滚,装饰繁琐。清后期,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与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汉满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民国时期,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解放了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对新颖时髦服饰的追求成为当时女性的社会风尚,上海女性成为妆饰的展示台,奠定了女装历史舞台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旗袍面料轻薄、收腰剪裁、开衩露腿,简洁装饰、色调力求淡雅,注重女性自然之美。现代旗袍的剪裁更突出了人体的曲线美,它之所以流传至今与其变化”、舍取”,有很大的关系,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看旗袍在近现代的发展,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现代的旗袍作品既传递着民族精神又感应时代的气息,不仅整体造型符合中国艺术风格特点,又将东方特质手法融入其中,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服装,凝结着几千年民族服装文化之精华。
第三章产品设计理念
本产品包装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普洱茶的包装不同,传统的普洱茶包装强调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本设计以普洱茶的功效和旗袍文化相结合来设计产品的包装。旗袍如茶,有一种言不出的高贵,电影《花样年华》中女主角张曼玉在影片中精致华丽的旗袍令人惊叹不已,让欧洲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女子如茶,古时文人把茶比作女子,女子与茶有染是一种浪漫情怀的抒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性即女性,坡表达了女子与茶本质上的同构,女子如普洱,不仅因为她与茶一样,需要爱茶、懂茶的人来爱惜珍藏。普洱茶如同有故事的女人,女人在茶中遇见另一个自己,越来越多的女人在普洱茶中寻觅到了美的钥匙,普洱茶打开了女人减肥的三重门,第一重:减肥塑身,减肥成了女性的一种生活态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不免影响了健康和容颜老化,于是进入普洱茶第二重门:美容养颜,普洱茶生津止渴、解毒通便,降低血脂含量,促进血液循环,解决了皮肤暗沉和斑点的问题,丰富的茶多酚抵抗了肌肤衰老。第三重门:修心,这是喝茶的最高境界,普洱茶有其独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喝普洱,喝出来的是一种充满内蕴之美,需要时间的积累,正如好普洱需要时间的历练,一个心智成熟的女人需要经历沧桑之后的沉淀一样。包装采用凹凸感设计,旗袍的基础形制源自中国传统服饰,而紧身的外形强调着形体的存在,特别是胸、腰、臀围结构的处理,重点突出女性柔美曲线,这个设计理念与普洱茶的减肥瘦身功效达到统一,设计内容提取旗袍的基本组成元素,制作成品如图:
第四章结论
普洱茶文化篇6
普洱茶究竟怎么了?普洱茶为何“疯狂”起来了呢?
应该说,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广,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源于对普洱茶的逐步认识和研究。但让其“疯狂”,最主要的是源于商家炒作、广告轰炸,一些广告宣传声称:普洱茶不仅是最佳饮料,还可以抑制癌症,可以减肥、降血脂……还有若干科研成果和材料证实,言之凿凿,引起不少人的狂热追逐,还真有人就把普洱茶当作药物来使用了!
普洱茶果真有这些功能,可以当作药物来使用吗?
究根探源,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艺、茶礼为文人骚客和达官显贵喜闻乐道。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的云南名茶,主要产在云南省南部,海南也有少量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1400米的高山上,其它位置难以生长,所以比较珍贵。云南有树龄达800年以上的茶树王,更是鲜见。
普洱,是云南省的一个小镇,历史上曾经在此有府、县设置,现在是县级市。普洱茶就是以这个历史上最主要茶叶经销地普洱镇而得名,但并不是仅仅生长、加工在这里。
普洱茶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早在唐代,普洱茶就已经销售到内地和;到了宋朝,有了“以茶易马”的市场,用茶叶可以交换当时比较贵重的马匹;明朝“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可见其珍贵。到了清代,普洱茶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每年远销外地十万担以上。清廷把普洱茶定为向朝廷进贡的珍品。大文学家曹雪芹把普洱茶写进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普洱茶的药理功能早有记载,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助痰,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犹大也。”《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可见,古人对普洱茶早有关注和使用。尽管古人早有记载,普洱茶也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还是进入新时期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开发。国内外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诸多实验,发现它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和其它功效。昆明天然药物研究所部级专家、教授梁明达、胡美英发表了《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一文,对普洱茶的抗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据了解,目前肿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死于癌症者有400多万人,我国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较低的地区,普洱茶主要产地思茅、临沧,西双版纳更是云南省肿瘤发病较低的州市。专家认为,这与当地居民长期饮用普洱茶有直接关系。日本是世界胃癌重点高发区,但是在其产茶大县静冈县,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水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降血压、降血糖、防龋齿、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抗衰老、抗癌、抗辐射、抗毒、减轻烟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功效。其中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降脂作用尤其明显。法国一家医院曾经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每天给那些肥胖者喝三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以后,发现这些胖子血液中的脂肪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国内做的观察也很相似,体重超标者饮用一段时间普洱茶以后,4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而且对降低人体内的三酸甘油脂、胆固醇等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研究显示,由于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其所含酵素具有很强的分解脂肪的功能。
不仅如此,普洱茶还具有抑制体重反弹的功效。许多人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可是稍一放松,体重就会反弹。可是,坚持饮用普洱茶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日本朝日啤酒公司研究人员拿出四组大鼠做实验,先给它们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增重以后,喂食普通食物,各组分别添加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及混合茶末,结果发现,喂食普洱茶的大鼠体重下降非常明显,比其它组大鼠平均体重下降了8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抑制减肥反弹。
可以看出,茶叶确实是有益健康的好饮料。1989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上,云南代表提出普洱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的论点,许多专家探讨了茶叶的抗癌功能、抗辐射功能等等,在会议纪要中,首次提倡在国人中推广饮茶,并把它作为抗癌的措施之一来实施。1991年,在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中国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作用的科研成果,引起与会者瞩目,并受到高度评价。
自此,茶叶,尤其是普洱茶声威大震。一些商家抓住这些要点,大作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对普及茶文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也不乏夸大之辞,有的商家大肆宣传其抗癌的功效,炒作抗癌概念。诸多的报刊加上影视声像等强大的立体广告攻势,使许多人误以为普洱茶就是可以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治疗癌症和其它许多疾病。
针对这一误区,许多专家都提出了异议。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于汉力指出,概念炒作不可取,夸大的广告宣传往往误导患者、消费者。如果以为茶叶可以治疗癌症,那就大错特错了!茶叶、包括普洱茶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但是“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不等于就是药物,更不等于就可以治疗癌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与杀灭癌细胞、治疗癌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茶叶和其它保健品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的甚至是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比如一些灵芝产品。但是,茶叶也和那些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一样,是茶不是药,保健品也不等于药。常年坚持饮茶,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但是,也不等于从此就不患癌症。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茶业产区,尽管恶性肿瘤患者较少,但是不是绝对没有。这就是说,常年坚持喝茶也不一定就不患癌症,更不用说用茶叶治疗癌症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越了这个度,就错了,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