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蒙氏数学意义范例(3篇)

时间:

蒙氏数学意义范文篇1

关键词:蒙氏教育数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01-01

蒙台梭利数学领域教具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4岁的幼儿已经进入了数学的敏感期,如何引导幼儿进入数学领域,怎样让幼儿对数学工作产生兴趣,寻找出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顺利的进入数学领域。是摆在我们每一名蒙氏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丰富活动材料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喜欢游戏,喜欢操作性强的教具,作为教师应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在蒙氏教具的基础上为幼儿准备了一些丰富的活动材料,辅助蒙氏教具来达到教育目标。

3~4周岁的幼儿已经进入数学的敏感期,那么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为他提供喜欢的教具材料,给他们反复练习操作活动材料的机会,让幼儿在不断的摆弄具体形象的学具的过程中渐渐的去理解数量、数字与数词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现有的蒙氏教具的基础上为幼儿设计了一些辅助教具。例如:100板的工作。为了每次展示后教师给幼儿充分练习、巩固的机会就设计了相应的延伸工作,我们为幼儿提供按“1~30数字穿线板的工作”,穿线板在生活领域中幼儿就比较喜欢,在线板上无序贴上数字,幼儿在穿线的时候要按数的排列顺序进行穿线。(图一);还可为幼儿提供1~50数字“连线工作”,幼儿连到最后能够连成幼儿喜爱的卡通小动物的图案;在1~80的连续数练习中,我们又采用了在铁钉上“饶线绳的工作”,操作性强,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图二)。针对这项100板的工作我们就由易到难设计了不同的材料,使幼儿对抽象的数字产生兴趣并对100板的工作进行了巩固,很好的完成了它的教育目标。

在进行加法板之前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小猴子吃桃子》的工作,可提供两只猴子玩具,每只猴子配一个小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题卡进行操作:“一只猴子摘了4个桃子,(幼儿在这只猴子的盘子里点数4个桃子),另一只摘了5个桃子(幼儿同样点数5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呢?”把两只猴子碟中的桃子合到一个大盘中,(注:一定要有一个合成的过程),数一数得出答案。在进行除法板之前可进行《小狗分糖果》的工作,可提供4只小狗玩具,各配4个小碟,碗里装上8块玩具糖果,平均的分给4只小狗……分完之后数一数每只小狗得到多少块糖,在这里为了便于幼儿理解糖和小狗谁是除数、被除数的关系,我们在题卡中可加入形象的图,8的后面画上糖,4的后面画上小狗,幼儿拿到题卡后就会明白8块糖要平均分给4只小狗,使孩子们很容易的理解了题意。幼儿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不觉得是在做数学题,而是在做游戏。

二、丰富有趣的纸张工作

4四左右的幼儿已经进入书写的敏感期,纸张工作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纸张工作才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呢?

我们在不断的研究、推敲之后,为数学教具配备了一些延伸的纸张工作。如在纺锤棒箱之后,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母鸡下蛋的纸张工作》:母鸡身上都标有数字,含有数字0,幼儿根据母鸡身上的数字在她的下面画出相应数量的鸡蛋,标有数字0的母鸡没有下蛋,这样就加强了对0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数与量的对应。再有在塞根板之后的纸张工作,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习量与代表数量的符号的一致性,我们为幼儿制作了相应的纸张工作,幼儿根据所给的平面串珠棒的数量,写出相应的数字,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几种数字,在相应的数字上涂上颜色。方法随幼儿的兴趣可随意调整。还有

在分数小人之后,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分数含义,我们制作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小动物吃饼干》的纸张工作,最初我们以分数小人为基础提供的都是圆形,每只小动物下面都放有一块圆形的“饼干”,在旁标上1/4、1/2等的分数作为吃掉的部分,每一只小动物下面都有与它对应的被平均分成几份的圆形作为饼干,如吃掉1/2就把吃掉的1/2用笔涂掉……孩子在掌握了已圆为整体的平均分后我又结合构成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盒设计了三角形饼干让幼儿练习,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纸张工作大大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在涂涂画画中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如图三、图四)通过对纸张工作的操作,幼儿养成了书写的好习惯。

三、拓宽蒙氏数学领域的范围

蒙氏数学教具能够使幼儿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进一步进行了补充。例如:(1)倒数的认知: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火箭发射倒记时的纸张工作,幼儿根据火箭发射倒记时这一现象,了解倒数,也可根据红绿灯的现象进行倒数的练习。(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首先让幼儿进行量的比较,之后进行数的大小的比较。(图五)(3)量角器的运用:在幼儿对较大的数认识之后,可以为幼儿提供量角器。

让他们通过操作了解“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图六)(4)相邻数:中间的房子里住着数字宝宝5,那么它前面和后面的房子里住着哪个数字宝宝呢?……。这些教具虽然不是蒙氏教具中的内容,但是它们也能够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这些教具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将抽象的数概念变的直观而具体。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培养儿童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儿童掌握计算能力,而是让儿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最适宜的解决问题烦人方法,让幼儿从小开启幼儿数学心智,在数学领域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赖竹婧.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蒙氏数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蒙古族

“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在图腾产生的历史时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氏族的图腾主要是以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产生的形象为标志性徽章。图腾是氏族、婚姻集团、宗教体制和社会制度等标记。民族学资料表明,改变一个人的图腾归属要经过一系列繁多的手续,弄不好会引起。在原始人的意识中,图腾是用以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则。

一、蒙古族“鹿石说”与云南白族“巨石说”

《蒙古秘史》开篇便说:“成吉思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夭之命而生的苍色狼和他的妻房惨白色鹿,渡过腾汲思水,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山而罕山前住下,产生了巴塔赤罕。”

阐明蒙古先民的图腾崇拜,应该从“鹿石”说起。“鹿石”分布于蒙古、图瓦和外贝加尔地区等。“鹿石”大多为横剖面为圆形或长方形的石柱,上面刻着奔鹿,一般为四腿弯曲成狂奔状,头后倾,巨角几乎触及背部,眼大睁,嘴部常呈咏状。整个“鹿石”呈人形,凿为三层,上层是头,下面两层是躯干。第一道分线用圆形小坑表示,有时还刻有一圈细带,可能表示一种颈饰。第二道分线为一条腰带,腰带上悬挂着匕首、弓、战斧等武器。考古学家们认为,“鹿石”与方形墓文化有密切关系,因为在方形墓中发现了“鹿石”上凿刻的匕首、弓、战斧和弯成扁担状的器物。在某些场合下,“鹿石”还充当墓墙的角石。方形墓的分布区域与“鹿石”的分布范围相同,即蒙古、图瓦和外贝加尔地区。人类学家认为,方形墓中被葬者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属蒙古人种北部部族。既然“鹿石”与方形墓文化有直接联系,那就可以断定,“鹿石”是蒙古人种诸部遗留下来的。这些亦人亦兽的“鹿石”使我们联想到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揣情度理,“鹿石”很可能就是蒙古先民的“图腾柱”,这可以从文献记载中得到证明。在所有被人类牧养的动物中,鹿是最早被驯养的一种,至于后来成为牧人坐骑的马的驯养,为时甚晚。鹿温顺善驮运,助人搬迁。恩格斯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它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

我国云南白族的图腾多以巨石为主,对巨石的崇拜广泛普遍。至今,这种崇拜在民间依然被使用。例如,在洱海县和云龙县交界的兔罗坪山上,有五间石屋,每间石屋里都供有一块巨石,人们称之为“刀快舞呆”,意为“石头皇帝”。认为这些石头皇帝不仅是人类的主宰,而且管辖着野兽和山神,是那里的最高神抵。另外,鄂温克族、“赫哲族也都崇拜石头。台湾高山族的泰雅人也把崖石作为图腾并进行崇拜。外国布勒塔尼的卡拉克、法国西部、英格兰、奥克尼群岛都有巨石崇拜,这与石器时代石头在原始初民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当今许多民族的一些习俗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图腾祟拜残迹的遗留,许多神话传说归根结蒂也是图腾与图腾崇拜的产物。因此,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图腾及图腾崇拜上是具有一定才相似性和差异性的。

二、蒙古族“狼之说”与华夏族“龙之说”

《传说》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过:“随着新的资料的挖掘以及科学研究的深入,蒙古族先民以狼为图腾的痕迹越来越突现,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据《晋书》卷一三一《赫连勃勃传》记一员将领名‘叱奴侯提’,从名字分析他是属于叱奴氏的男性。‘叱奴’是蒙古语cino的音译,是‘狼’之意,‘叱奴’的发音与现代蒙古语的‘狼’没有多大变化,说明公元4世纪蒙古高原上有操蒙古语的‘狼’部落活动。史籍又载,公元5-6世纪时的蒙古高原上也有操蒙古语的‘狼’部落。《魏书・官氏志》称:鲜卑有‘叱奴氏,后改为狼氏。’该项记载非常准确地告诉我们:‘叱奴’和‘狼’分别是蒙古语Cino的音译和意译。”事实上,“叱奴侯提”之名出现在《晋书》卷130《赫逵勃勃传》,即:“僭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昌武。遗其将叱奴侯提率步骑二万攻晋并州刺史毛德祖于蒲坂,德祖奔于洛阳”。至于《魏书・官氏志》所说之“叱奴氏”则是拓跋鲜卑人,也就是说,《传说》作为新证的“叱奴侯提”和“叱奴氏”,一为匈奴族铁弗部人,一为拓跋鲜卑人,皆与“蒙古”风马牛不相及。这反映出作者对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历史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进而导致了本来可以避免的常识性错误。《传说》又引用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中“狼孩”的民间故事,以此来论证“蒙古族先民以狼为图腾”。

在我们国土上,华夏族的图腾以龙为主要标记。然而,在不同的民族和图腾之中,“龙”却是中华民族远祖的共同图腾,是炎黄子孙共同崇拜的民族象征和传统标志。龙,并不是自然界实有的生物,它只不过是远古先民信奉的一种图腾。闻一多先生曾经从文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从大量的古史籍记载,对龙和蛇的关系,龙的产生和演变,以及华夏诸族对龙的图腾崇拜等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和辨析。他认为龙的基调是蛇,龙的形象最初可能是由巨蛇演变而来的,也可能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来逐渐融汇了许多部族的图腾而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龙的形象说得活灵活现:“身似牛,颈似蛇,腹似屋,鳞似鲤,爪似鹤,掌似虎……”中华民族在大融合的过程中,找到了“龙”这种图腾,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成为团结各民族的象征。自古至今,不论在我国少数民族还是在广大汉族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区,龙文化这种图腾遗存仍有深远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结论

图腾与图腾崇拜是世界范围的原始风俗,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和民族之中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大不相同,往往表现在对图腾的选择、对图腾崇拜的仪式及传说方面存在差异。图腾是以动物、植物和其它物象为主,而图腾崇拜则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不管是什么图腾以及什么形式的图腾崇拜,都是一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反映,都具有很深的迷信思想。尽管如此,图腾与图腾崇拜对当时的社会的确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社会功能和时代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图腾与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逐渐淡薄,以致最后从愚昧的图腾文化中挣扎出来。因此,在当今仍拥有图腾并崇拜图腾的民族里,其意识形态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图腾与图腾祟拜的印迹将一直留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之内。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那木吉拉.蒙古、突厥语民族狼鹿神话传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蒙氏数学意义范文

早教,百里挑一不容易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长。可能你的案头已放了不少育儿书籍,如《早教革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婴幼儿的科学养育》等;可能你读过不少诸如“如何培养优秀孩子?专家给家长的120条建议”这样的文字;甚至可能你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了。时下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机构有金宝贝、东方爱婴、赢在起点、天才宝贝、红黄蓝亲子等,社会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如李跃儿的巴学园、孙瑞雪的儿童之家……很多早教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让家长们认可教育的专业性。而且蒙氏教育不光在国内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在国外幼教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当当妈: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当当出生,至今我钻研幼教已有些时日了。在北美,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打开电话黄页都可发现大量蒙氏学校,而很多蒙氏学校更是跻身全美topschools,是家长的首选,因为蒙氏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学业成绩较好。

蒙氏教孩子做事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每天都会用充满美感的动作自然而有条理地做事,孩子从旁看到,自然而然地模仿。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蒙氏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现实情况是,无论哪一种早教课程,花费都并不便宜。但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长逐渐认同了这种贵族式早教,愿意花上200-300元/小时,让孩子在里面哪怕仅仅是玩游戏。这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21世纪00后们的幸运。但是,面对纷繁的早教机构,你真的懂其中的奥秘吗?早教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上海林女士:

我的儿子在幼儿园读的是美式幼儿园,玩乐、游戏与开心是主题,没有像公立幼儿园那样很小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

儿子很快乐,但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就让我很头痛。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很不情愿,慢吞吞地。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属于不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现在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搞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的时候不老实,坐不定,老师经常点名批评。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打小孩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有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面对林女士的困惑,不少家长则认为:很多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都让孩子提前去吸收本应小学一二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而从以游戏、玩乐、启发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所以最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家长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样也会很优秀,甚至超越提前学习的孩子。

武汉王女士:

我个人还是推崇学龄前孩子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老师尤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容易走极端,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放手让孩子自由。

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快乐成长,不少家长将眼光瞄准了蒙氏教育。然而,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育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北京蓝女士:

蒙氏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一些改变。孩子上这种班,最主要是看老师有没有经验,光是嘴上说没有用。一个正规的蒙氏教育的老师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幼儿园其实都不具备资格,拉大旗做虎皮而已。孩子上了这样的班,还会助长攀比的习气。

北京寥女士:

我觉得选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好,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看一些蒙氏教育的书,孩子上普通幼儿园,我自己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我觉得效果很好。

武汉徐女士:

我知道的也不多,好像早期蒙氏教育是为盲人设计的,都是些形状、珠子之类的小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性,例如让宝宝把某一形状放到固定的空格里去。现在打着“蒙氏教育”旗号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很多,在收费上比一般教育机构要高些,有时候真是难以选择。

蒙氏教育,别让噱头“蒙”住你的眼

作为未经注册的非法组织,位于青岛的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于2013年10月25日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很多家长此时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直追捧的蒙氏教育,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国字号”蒙台梭利协会被取缔,贵族化的蒙氏教育被蒙上阴霾,这种代表着新理念的教育模式是否值得推崇备受争议。

近年来,虽然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但实际上,对于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蒙氏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据调查,不少幼儿园和早教中心所开设的蒙氏教育班很多只是其宣传噱头,教育方式与传统蒙氏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是借着“蒙氏”头衔吸引更多眼光罢了。一些机构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的理念领悟肤浅,教学方法流于表面,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蒙氏教育理念,照搬照套使用蒙氏教具,并不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教学效果堪忧。在这些教育机构里,各式“纯蒙”、“半蒙”课程教育鱼龙混杂,足以“蒙”住家长们的眼。

周女士:

我周末都会送3岁的宝宝去参加蒙氏早教班。我只知道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应该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至于蒙氏教育的各种理念和课程,我自己其实也不大明白。

田田妈:

我对蒙氏的了解也不算多,但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并不普及,如果很普遍,我们择园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蒙氏”到中国被商业化了。蒙氏数学、蒙氏感观、蒙氏礼仪被幼儿园、早教机构当成了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去学了!而蒙氏的精髓:”以孩子为中心”却完全被忽略了。商业化只让人们关注孩子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人格构建时所需要的引导。

露露妈:

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的蒙氏教师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你想,咱们家长对着自家的一个宝贝,有时候尚且搞不定,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宝贝,做到完全的耐心,是何其的不容易。所以别期待三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那种班真的是蒙氏,因为做不到关注;也别相信早教机构一周一节的蒙氏课,因为相处时间短,她不可能做到了解你的孩子。

知识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是怎样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一个世纪前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好的幼教方法。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务、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蒙氏教育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蒙氏教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

和传统教育通过书本授课不同,蒙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也不需要教材书本,只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蒙氏教育机构都会采用128件的基础配套设施。但这样的教具规模对于倚靠丰富教具教学的蒙氏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具之所以经典,是每一项教具除了单一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实现多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