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污水厂创卫工作计划范例(3篇)

时间:

污水厂创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污泥处置;水泥处置;园林处置;热干化

Abstract:ThecityzoneofChongqingcitysewageplantsludgedischargeoutletproblemisoneofthemostseriousenvironmentalproblemsinChongqingcity.Basedontheanalysisofthesludgedisposal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threeways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rogramsthatappliedtotheChongqingmunicipalsludgedisposal.

Keywords:sludgedisposal;cementdisposal;gardendisposition;heatdrying

目前重庆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3%,但随着城市污水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排放出路问题日渐突出,成为重庆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创模达标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迫切需要提出切合主城区实际的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

1.重庆主城区污泥处置现状

2010年重庆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设计总规模140.2万吨/日,平均污水日处理量123.5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生量579.30吨/日。

主城区采取的处置方式主要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100吨/日,占污泥总量的17.26%;污泥制园林营养土20吨/日,占3.45%;填埋100吨/日,占17.26%;热干化80吨/日,占13.81%;外运279.3吨/日,占48.22%。主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很低。

2.重庆主城区污泥处置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需要经过处理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提高污泥的卫生指标。当前国内污泥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干化焚烧、污泥预干化、堆肥利用、晾晒、卫生填埋、水体消纳等技术[1]。受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重庆主城区污水厂污泥大多采用处理成本和效率较低的浓缩脱水的工艺技术,多数污泥经简单的机械脱水便实施外运处置。由于缺乏污泥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主城区内的污泥处置尚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为主[2]。目前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远不能满足污泥无害化处置的需要,仍有近260吨/日污泥外运。

3.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和处置点的选择

3.1处置方式

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选择原则:一是必须满足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四化要求,技术多元化;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主城区现有设施协同处置污泥;三是按照节能减排和生态循环的理念,采用低碳生态的污泥处置方式;四是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相对较低。

《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明确了“主城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应以集约化为主,处置应以园林绿地和建材化等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卫生填埋等处置方式为辅”的原则。

3.1.1水泥窑协同处置湿污泥方式(以下简称水泥处置)

重庆市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水泥产业。2007年以来,拉法基水泥公司采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工艺在南山水泥厂处置污泥,从试验至今运行三年多,日处置量最大达到120吨,同时达到环保要求。重庆长寿润江环保建材公司于2009年10月利用水泥窑协共处置污泥项目取得成功。水泥窑共处置污泥是值得推荐的污泥最终消纳途径之一。

3.1.2污泥制园林营养土的处置方式(以下简称园林处置)

有关研究表明,污泥经堆肥化处理能提高肥效,降低毒性和臭味,使污泥成为无害无臭产品,可以安全使用。考虑到污泥在园林植物中使用后不进入食物链等优点,污泥的利用也被扩展到园林绿化[3]。

主城区自2005年开始研究污泥制营养土以来,经历了研究、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等阶段,目前处置规模为20吨/日。由于园林土市场需求很大,经济效益较好,平均处置成本相对较低,加之“森林重庆”的建设,使重庆市园林绿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导致园林栽培营养土的需求量激增。因此,城市污水厂污泥通过高温好氧发酵,制成的园林用营养土是适合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3.1.3污泥热干化后综合利用方式

热干化是利用热能将污泥中水分快速蒸发的一种处理工艺。

采用污泥热干化工艺作为污泥中间处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从而可避免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减少污泥运输成本、简化后续处置工序,为污泥的最终消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干污泥进行制水泥、陶粒和森林、园林等综合利用。

唐家沱污泥干化工艺方案采用两段式组合干燥工艺,综合考虑无害化、减量化及最终处置方式的要求,确定最终干化污泥颗粒的含固率为90%。污泥干化车间按污水处理总规模40万m3/d设计,分两阶段实施。一阶段配置3条生产线,满足目前需要。干化能力为:脱水污泥量180t/d(含水率75%),蒸发水量为5919kg/h。污泥经过消化和干化处理后能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消除了污泥直接填埋给填埋场的安全和运行管理带来的隐患[4]。

3.2处置点选择

按照污泥处置企业自愿选择、就近处置、合理调配、减少运输污染等原则,优化选择污泥处置点。根据主城区拟参与污泥处置的水泥企业和园林单位的意愿,拟在主城区范围内实施(新建)污泥处置点5个,包括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地维水泥厂和特水水泥厂,重庆市富皇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厂、重庆小南海水泥厂和重庆市富丰水泥集团富华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厂等,以及重庆市园林科研所白市驿园林处置点(示范工程)1个。

4.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能力需求预测

4.1污泥产生量预测

根据《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重庆市“十二五”排水专项规划》,预测2012年和2015年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为:

2012年:主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达到24座,设计总规模198.2万吨/日,预计平均污水日处理量141.90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量701.83吨/日,。

2015年:主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达到33座,设计总规模255.7万吨/日,预计平均污水日处理量204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量1162.8吨/日。

4.2污泥处置能力需求预测

污水厂创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污水治理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业污水零排放治理工程项目,是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厂总结近十七年治理水污染的经验教训,以清洁生产为指导思想,转变观念,用“小区域治理与集成化相结合”的治理理念,突破了“集中大规模治理”的概念,自选立项,自主设计,自行组织建设的重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该项目由普洱县环境保护局复(普环字)第40号《关于请求给予工业污水零排放治理项目申请批复》批准建设,于2002年11月25日建成投产使用。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成功实施,实现了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板3.3万m3/年生产规模产生的企业污水全封闭循环,达到零排放,从而使水污染得到根本的治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治理人造板企业污水进行开创性的实践。现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项目实施背景

1.1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板厂3.3万m3/a人造板加工规,年需向西洱河排放工业污水12.6万m3,污水中含有各类污染物:COD:31.07t,SS:30.64t,CH2O:3.3t。污水中的各项污染因子均超过国标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II级标准。污水排向西洱河,污水中的污染物COD、SS,易沉固体将导致水质腐化变黑发臭,严重影响沿河两岸景观及普洱城滨河大道的开发与建设;甲醛、硫化物、酸性水体(PH=5.1),将给农作物、鱼类造成死亡。仅2001年7月的一次污水外溢,造成鱼类死亡,企业就赔偿经济损害4000元,污水严重影响到西洱河下游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对此群众意见极大。

1.2普洱县城区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区,12.6万m3/a的水外排,不仅造成了环境损害,也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为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Ⅱ级标准要求,实现2000年达标排放,关系到企业每年上交巨额排污费和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1.3污水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十七年来一直是困扰人造板厂的一个难题,也是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走可持发展道路的一只拦路虎,同时是普洱县治理西洱河的一个关键点,污水治理是势在必行。

2、项目建设依据、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由普洱县环境保护局复(普环字)第40号《关于请求给予工业污水零排放治理项目立项的申请批复》文件批准建设。

2.1项目实施目标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污水零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2)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解决了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板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2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能否有效治理和利用污水资源,并达到Q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Ⅱ级标准要求,实现2003年达标排放,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地依法消减应上交的巨额排污费问题,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3、项目建设及投资完成情况

3.1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实施历经两年,成完了项目可研、设计、报审批,组织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新建了四个治理单元,它们是,(1)厂区各车间产生的污水经集成处理后,供给锅炉房水膜除尘器,泡木池及煮木池循环利用设施;(2)中密度纤维板车间的高压密封水,冷却水循环利用设施;干燥机、热压机等设备产生的蒸汽冷凝水供锅炉软水箱循环使用设施;(3)制胶车间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设施;(4)细木工板车间涂胶机、调胶机设备冲洗水处理后,供锅炉水膜除尘器利用,从而形成小区域治理,与集成化治理相结合的污水治理系统,实现以废治废,一水多用,提高利用率,做到水资源全封闭运行,达到污水零排放。

3.2项目建设投资及投资完成情况

该项目批准的建设规模为年处理污水13万m3;批准的项目概算投资为17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该项目于2001年3月26日开工,2002年11月25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实际完成总投资166935.34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12300.42元,设备购置费:61000.11元,安装费:14784.31元,材料费:4006.30元,其它:9790.20按计划节约投资3064.66元。

4、污水治理工业原理和工艺流程

4.1污水治理工艺原理

(1)利用烟灰中硅铝酸盐和未燃尽炭等这些成份具有的吸附性,烟灰多孔性蜂窝状结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固体吸附剂性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甲醛,有机污染物。

(2)小区域治理,与集成化治理相结合,根据污染物的不同特征,分别治理与水资源统一调配相结合,从而集成为系统。

(3)该项目由四个部分组成:①厂区内各车间严生的污水,经过收集,过滤、沉淀、陈化等处理后,供给锅炉房水膜除尘系统,泡木池及煮木池等设施循环使用设施;②中密度纤维板车间热压机的高压密封水,冷却水循环使用设施,干燥机、热压机的蒸汽冷凝水回供锅炉循环使用设施;③制胶车间蒸汽冷凝水冷却水循环使用设施;④细木工锅炉胶机及调胶机冲洗污水,经过过滤,沉淀后,泵入锅炉水膜除尘器使用。

5、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5.13.3万m3人造板生产规模的产生工业污水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问题,历来是制约思茅地区卫园林业局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技术,也是目前所有人造板加工行业面临的共同技术问题。

5.2烟灰中的主要化学成份硅铝酸盐和未燃炭等成份具有吸附性,烟灰呈多孔性蜂窝状结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固体吸附剂性能,利用这些性能去除污水中的甲醛,有物污染,色度等。

5.3采用以车间为单元的小区域治理,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管网,闭置设备等,在生产区,对水资源循环运行系统,提高利用率,使污水达到零排放,年节约生产用水12.6万m3。

5.4利用一般电器,设计简单控制程序,使电气系统按控制程序自动运行,达到无人化管理。

5.5关键技术:小区域治理,与集成化治理相对结合治理技术。

5.6创造点

(1)利用烟灰中的化学成份及表面积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因子。

(2)利用简单的电器元件及控制程序,实现治污设备自动运行。

(3)采用小区域治理集成化治理相结合,根据污染物的不同特征,分别治理与水资源统一调配相结合。

(4)以废治废,一水多用,有效去除污染因子。

5.7该项目具有投资少,无人操作,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实现水资源的封闭运行,杜绝了工业污水的排放。

5.8该系统既高效地除去污水的污染物,又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污水零排。节约了水资源,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有着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为人造板加工行业污水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6、该项目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6.1实现了水资源的全封闭循环运行,节约水资源12.6万m3,达到污水零排放。

6.2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无人化管理,无添加物质,运行成本低。

6.3在设计中,首次采用了小区域治理,与集成化治理相结合的理念,超越了国内外“污水集中治理”的概念,开创了污水治理的新思路。

7、项目应用推广情况

7.1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一年以来,实现了生产水资源全封闭循环利用,达到污水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板厂水污染的问题,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2该项目年节约为资源12.6万m3,节约燃煤3000t,年去除污染物;COD:31.07t,SS:30.64t,CH2O:3.63t,年可节约排污费4.14万元,年创造经济效益70.32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8、项目实施成果

1、建成了一套去除污染物效率高,运行经济的治理污水的系统。

2、实现了工业污水全封闭运行,达到了污水零排放,清除思茅地区卫国林业局人造板厂走向持续发展的障碍。

3、年少排工业污水12.6万m3,年去除污染物;COD:31.07t,SS:30.64t,CH2O:3.63t。

4、年可节约水资源12.6万m2,节约燃煤3000t,节省排污4.14万元。

5、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年可节省排污4.14万元,创造经济效益合计为70.32万元。

6、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污水厂创卫工作计划范文篇3

1水源选择

集中式供水单位预防性卫生审核的第一要点是水源选择。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城市远期和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水源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4项原则。

1.1水量充足

选用地面水时,必须考虑长时间内流量的变化,为确保供水的可靠性,一般要求95%保证率的枯水流量大于设计总用水量。

1.2水质良好

水源水质要求涉及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放射性指标等。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关要求。在109项地表水水源水质标准中绝大多数指标就是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所以水质良好是水源选择的核心指标。

1.3便于防护

考虑到便于实施和可行性原则,所选水源应能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的规定,设置水源防护区。

1.4技术经济上合理

在几个水源同时能满足前3项条件下,通过比较、选择基本建设投资费用最省的方案,也就是最优化原则。

几年前,上海市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已达700万m3/d,而2006年7月24日全市的供水量已达到1006.57万m3。1992年陈行水库建成之前,上海市自来水普遍采用黄浦江水或地下水等为水源。目前,上海市80%的水源取用于黄浦江上游闵行水域和松浦大桥水域,20%取用于长江下游陈行水库。1985年建成的宝钢水库的水源水也为长江水,其容量是陈行水库的2~3倍。宝钢水库虽然是工业水库,但近年来在咸潮入侵等关键时刻也常常为陈行水库补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源水。2005年下半年启动的长江引水三期工程建成后,长江水源作为本市水源的比例可增加至30%。黄浦江上游水源水质按地面水质评价,基本属于2~3类,有些指标为3~4类。长江水源水质相对较好,基本属于2类水体。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黄浦江这条母亲河由于水体流量有限,越来越严重的水体污染无法有效稀释,导致水质越来越差。而长江年平均流量是黄浦江的96倍,水体来水量大、含泥沙也大。一些可分解的有机物经长距离迁移,容易自然降解,水体综合有机物污染较轻。作为上海城市供水第三水源地的青草沙水源地的建设已被列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2)》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根据有关单位历时15年的研究,该水域水质优良稳定,是目前上海境内水质最好的地表水水源地之一,原水工程建成后可达到全市原水供应总规模的50%以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耗资近50亿的青草沙水源地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本市的水源水水质。

2取水点和取水设备的选择

水源选择确定之后,就应进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的选择了。考虑到可用水源区域范围往往比较广阔,所以取水点的选择也比较重要。地面水取水点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的上游,最低水深应有2.5~3m,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易于防护。取水设备的类型一般有岸边式和河床式。前者适用于基础坚实和河岸较陡的河流。后者适用于河岸较平坦,河内水质较差的地点。

3水质处理

水质处理是生活饮用水人为干预的核心环节,是改善水质的必经流程。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这种常规的处理工艺至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成为目前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饮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物和细菌。对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或浑浊度过高,含砂量过大的源水尚需增加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前者一般采用预氧化过程(加氧化剂Cl2、高锰酸钾、ClO2等)或生物氧化处理技术。后者可采用活性炭、臭氧加活性炭或膜技术处理。水质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3.1混凝沉淀

天然水中常有多种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颗粒小的物质其自然沉速极小,特别是胶体颗粒如极细小的粘土颗粒、硅酸、腐殖质和蛋白质等很难自然下沉,需要加入混凝剂,使它们粘附聚合成较大颗粒,然后从水中沉降下来。混凝剂有金属盐类(铝盐、铁盐等)和高分子(碱性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两类。由于混凝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对于某种水质采用何种混凝剂、投加量及最佳pH选择等,需通过混凝试验来加以确定。

3.2过滤

过滤是指浑水通过滤料层(砂、砾石等组成)水中悬浮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被截留在过滤层上或滤层中,而达到净化的过程。水经过过滤后,残留的细菌、病毒失去悬浮物质的保护作用,为下一步滤后消毒创造条件。在生活饮用水净化过程中,有时沉淀或澄清可以省去,但过滤是不可缺少的。过滤一般采用单层砂滤料,为了提高滤速和增加滤料的截污能力,可改用无烟煤、砂双层滤料。

3.3消毒

饮水消毒方法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类。前者如煮沸、紫外线、超声波消毒,后者如用氯、二氧化氯、臭氧、过氧化物、溴、碘及某些金属离子等消毒,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氯化消毒。氯化消毒既价廉,又应用简便,适应性强。但其缺点是能与水中有机物起反应,形成氯代有机物(臭、味、潜在致癌性等健康影响)。自1974年以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中,几乎普遍存在卤代烃类物质,其别是三卤甲烷()类,如氯仿、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等。并已发现,氯仿对大、小白鼠有致癌作用;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经氯化消毒后,往往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臭氧消毒具有消毒效果比氯化消毒好,且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在水中不稳定,控制和监测均需一定技术,对管网有腐蚀作用。紫外线消毒具有杀菌效率高,接触时间短,处理后的水无色无味等优点,但消毒后无持续杀菌作用,价格贵。目前仅用于小型供水量不大的单位或家庭,在水厂采用较少。不同的消毒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杜掌绪等[3]对宝鸡市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调查显示,25%(3/12)的供水单位使用液氯进行消毒,66.67%(8/12)的供水单位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8.33%(1/12)的供水单位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进行水质消毒。说明目前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消毒方法还是以化学消毒法为主,其消毒效果符合卫生要求。但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世界各地受到高度重视,这是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水质优良,二是水质稳定,三是用药少,四是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自动化[4]。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选用常规消毒方法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选择更好更安全的消毒方式进行尝试。

3.4水质特殊处理

水质的特殊处理有:除臭、除氟、除铁和除锰、苦咸水的淡化等。往往根据水源水的特点选用特殊处理。

3.5水质深度处理

水质深度处理是指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在原有常规净化基础上,对水质再进行处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故一般水厂都不进行深度处理。随着水源的污染,传统的常规处理和加氯消毒工艺已很难满足日益严格的水质要求[5]。采用陶粒滤池、臭氧、活性炭等深度水处理设施和技术,可以提高水质卫生、口感和纯净度,能解决当前水源水质的微污染状态,对突发性水污染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6]。很多人都认为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水质深度处理的意义不大,因为现在桶装饮用水和管道直饮水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饮水水源。与自来水相比,上述两种水使用方便,可以生饮,但也存在风险。刘志芬等[5]对深圳市18家管道直饮水的水质抽样结果显示,出厂直饮水水样有2份细菌总数超标,占11%。桶装饮用水的整体合格率并不十分稳定,以我市2005年3―5月抽检的172件样品为例,不合格项目中微生物超标占78%[7]。所以水质深度处理是提高水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人们对饮水水质的不断提高,它将是一种必须手段。而上海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有前瞻意识,逐步实施水质的深度处理,提高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质量。

4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配水管材料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类,要求接口严密,不渗水。配水管的防护材料(如涂料、内衬等),机械部件(如阀门、加氯设备)均应符合卫生要求。

5给水的卫生防护

5.1水源卫生防护

供水单位应在水源保护区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防护要求应符合《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应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卫生部门应会同环保、公安、城建、水利等部门共同落实水源保护工作。2005年底发生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6月份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严重污染了无锡市的水源水,使得无锡市的自来水供应中断数日。而2005年初江苏省开展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截至今年4月底,江苏省集中式水源地从2594个下降为2386个。在2年多时间内,有208个不合格、不达标的水源地被取缔。江苏省年内还将取缔119个日供水量1万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工业、生活排污口。上海市应当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对现有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彻查,坚决取缔保护区内工业、生活排污口。而不久前启动的青草沙水源地项目尚未划定水源地卫生防护区,我们认为应当尽快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以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质影响原水的水质。现青草沙水源地上游存在堡镇、石洞口污水排放口,项目工程区东南角有电厂灰场,根据水源保护要求,应当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对上述污染源进行拆除或搬迁。由于本项目东侧为长江航道,水中的石油类污染指标明显偏高,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取水口,或适当调整长江航道,如仍无法符合要求,应在水处理工艺设计中针对性地解决石油类指标超标问题。另外,长兴岛是鸟类迁徙中途点,目前禽流感仍有发生,所以应当建立鸟类监测点,发生疫情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禽流感病毒对饮用水的污染。此外,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应当将水源卫生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确保原水水质符合2类地表水要求。

5.2水厂及有关构筑物的卫生防护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2001)规定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30m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30m的范围内,其卫生要求与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区相同。上海某水厂扩建改造,其新征用地原为毛纺厂,该厂原有印染车间,污水处理污染物在土壤均有残留,因此对清水池设置应有防护措施。作为新建项目的青草沙水源地项目对此项要求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而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老厂应当逐步实施改造。

5.3管网系统的防护

管网的设计应当考虑便于检修、检漏,为保证水质良好,应当有清洗和消毒措施。

6水质检验

为确保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必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水质检验。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建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检验水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检验室应当配备有浑浊度、色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等每日1次的检验项目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条件允许的话,应配备全部常规检验项目及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7排泥水处理

自来水在原水处理的过程中,混凝沉淀、砂滤层清洗等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排泥水,还有自然形成的雨水,也成为水厂污染的来源。我们认为经处理后的排泥水和雨水不应作为水源水再利用,因为排泥水中可能存在大量混凝剂,而雨水由于冲刷地面杂质较多。但上述水处理后可作为绿化浇灌、砂滤层清洗等使用,如水厂有市政雨水和污水管道的,也可将雨水直接排放,排泥水相关指标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道。

8职业卫生

水厂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硫化氢和化学制剂等。噪声主要是水泵引起的,工频电场主要在变电站内,而硫化氢主要在污泥清理时产生。混凝沉淀过程中添加的混凝剂(铝盐、聚丙烯酰胺等)、水质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方法(液氯、臭氧、紫外线等)、水质检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酸、碱等)也是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应当采用低噪声设备,变电站落实接地,在容易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可设置报警仪,在使用液氯处采用氯气检测报警装置和氯泄漏吸收装置,根据制水工艺所使用的化学制剂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如加强机械通风、加强个人防护等。

以上是我们对集中式供水单位预防性卫生审核的一点理解,通过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划定水源保护区等措施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卫生。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和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必须加强水源环境保护[8]。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的开展,审核工作转变为审查评价报告为主,但我们认为现场审查和设计资料审查也是相当重要的,应将两者结合进行审核。

9参考文献

[1]张媛媛,杨祝红,文高飞,等.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研究进展及新增加项目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275-276.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杜掌绪,冯建斐,张宏利,等.宝鸡市城市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环境与健康,2007,24(4):263.

[4]张文芸关于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24-126.

[5]刘志芬,邓奕明,郭志勇,等.管道直饮水卫生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2006,13(6):425-427.

[6]苏玉明,郑步云.某自来水厂水质深度处理卫生学预评价[J].环境与健康,2004,21(5):318-319.

[7]范文华,钟全斌,袁丽铭,等.桶装饮用水中微生物生物污染分析与控制[J].中国卫生监督,2006,13(6):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