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下半年工作计划范例(3篇)
煤矿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篇1
半年来,在公司党委、行政以及经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供应处一班人围绕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以降低成本为着力点,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保证了公司正常生产所需的磷、硫、煤及化工原料的及时供应。现就供应处上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执行年度采购计划完成情况
1—6月份,共采购磷、硫、煤以及各种化工原材料33.59万吨,采购金额35604.11万元,与去年同期比,成本上升2590.21万元;与年初计划比,成本下降681.18万元。
1、磷矿石、磷精矿粉采购情况
物资名称
采购数量
质量
价格
与去年同期比
与年初计划比
量差
价差
成本升降额
升降幅度
价差
成本升降额
升降幅度
磷矿石
30706.36
28.34
934.62
-42883.40
236.15
725.12
33.81%
4.39
13.48
0.47%
磷精粉
53706.62
34.05
1018.28
33712.85
198.23
1064.61
24.17%
-84.97
-456.36
-7.70%
综合
84414.43
31.97
987.85
由上表可知,今年上半年磷精粉采购数量大大超过去年同期,且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98.23元/吨,磷矿石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36.15元/吨,价差和量差两方面导致成本与去年同期比上升24.17%。
2、硫精砂(硫铁矿)采购情况
物资名称
采购数量
质量
价格
与年计划比
量差
价差
成本升降额
升降幅度
价差
成本升降额
升降幅度
高品位
127249.62
46.78
791.61
4684.86
-30.53
-388.55
-3.71%
1.88
23.97
0.24%
低品位
57952.10
39.62
659.57
-18540.47
-71.64
-415.17
-9.80%
2.11
12.34
0.32%
综合
185201.72
44.23
750.29
1—6月份共采购硫精矿194440.72标吨,完成年计划的48.56%。其中高品位:质量上,与去年同期比,各指标基本相当;价格上,平均采购价791.61元/吨,与去年同期比,下降3.71%,采购成本下降388.55万元,与年初计划价相当。低品位:平均采购价659.57元/吨,与去年同期比下降9.80%,采购成本下降415.17万元,与年初计划价接近。硫精砂总采购成本下降626.57万元。
在硫精矿的采购过程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还是符合公司要求的中低品位硫精砂的采购。一方面生产厂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中低品位都加工成高品位,对外卖出高价格。另一方面,杂质不超标且好选收率高的中低品位硫精砂数量确实太少。但是,供应人员始终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克服重重困难,基本保证了中低品位硫精砂的供应。另外,供应人员从多方面着手,通过签订批量采购合同,用量价比来降低价格以及要求供货方赔偿合同约定外的亏损等多种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煤炭采购情况
1—6月份,共采购无烟末煤41551.58标吨,完成年度采购计划的39.50%,平均采购单价1446.41元/吨,与去年同期价格比上涨5.09%,同比成本上升306.06万元,与年初计划价格比降低4.56%,成本下降274.35万元。其中采购晋煤集团生产的末煤3963.07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56%,采购宁波郑宜兰能源公司的末煤15971.1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70%;采购山煤国际5596.83标吨,占年度计划51%;其它渠道采购末煤18143.53标吨;采购烟煤724.78吨,褐煤2452.2吨,生物燃料422.4吨。
分析上半年煤炭采购成本与去年同期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是1—3月份价格高于去年同期,3月份后,煤炭市场价格频繁下调,我们控制采购量以保生产所需为主(具体调价时间、调价幅度见附表)。同时,今年上半年煤炭质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也对采购成本上升造成一定影响。
上半年无烟末煤采购数量、质量与去年同期比较如下表
时间
质量
数量
固定碳
含硫
水份
2011年上半年
71%
0.27%
10.65%
59760.94吨
2012年上半年
70.63%
0.41%
11.41%
52001.80吨
4、化工原料采购情况
上半年采购各种化工原料22524吨,完成年度采购计划的50.34%,累计完成采购金额4624.79万元。与去年同期比,采购成本上升150.08万元;与年度计划比,成本下降36.83万元。
上半年,油品、氯化铵、尿素等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中,油品经历两次涨价、两次降价,“涨多跌少”,与去年同期价比,成本上升28.63万元,但与年初计划价比,成本降低21.34万元;氯化铵、尿素与去年同期比,成本上升195.89万元,与年初计划价相比,成本上升104.26万元。
也有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如纯碱、盐酸、减水剂、聚丙烯等。特别是纯碱,与去年同期比,成本下降71.31万元,与年初计划比,成本降低98.56万元。
二、计划统计与仓储管理情况
供应处计划统计和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统计科人员按照公司要求认真制订月度采购计划、资金计划和完成成本分析,做到数据准确详实、清楚明白。仓储管理人员对各种物资的收、发、入库结算和出库消耗的统计核算,做到帐、卡、物、资金相符,准确反映公司各单位的成本消耗、经营成果以及各种物资的实时库存等信息。老油库、炸药库、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方面,及时发现、整改各种安全隐患,认真做好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工作。
三、上半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1、多措并举,物资采购成本节约产生新实效。
上半年,供应处分两次同广东广业云硫矿业签订批量采购硫精砂合同,商谈在约定数量的基础上,超过部分享受20—30元/吨的价格优惠,保证了供应的同时,为公司节约成本51.34万元。
3月份,磷矿石涨价如火如荼,供应处和丰宁三赢公司商谈批量采购事宜,一次性预付1000万元,买断14085吨磷精粉,降低成本42万余元。
4月份,磷矿石价格仍然坚挺,河北远通公司涨价要求坚定,为打破磷精矿粉基本由河北专供的困局,供应处经过对商舟矿业磷精粉价格的比照及后期市场的预测,向公司提出批量买断6万吨磷精粉的请求,得到了公司的批准。1—5月份,河北远通公司品位35%磷精粉到公司价为1095.76元/吨,此时商舟矿业磷精粉到公司价格为969.78元/吨,此举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755.88万元。
年初,批量采购氯化铵4000吨,平均到广水价862元/吨,该批湿铵满足了公司1-5月份的用量。购进后,湿铵价格连续上涨,截止5月份,市场价格涨至1200元/吨,涨价幅度达338元/吨,此项为公司节约成本135.2万元。
2月份和3月份,发改委两次分别通知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和600元,供应处抢在调价前批量采购0#柴油560吨,为公司节约成本18.6万元。
2、灵活机动,原料供应结构优化拥有新思路。
半年来,我们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认真领会并坚决执行公司战略意图,及时灵活调整采购策略,合理改善原材料供应结构。
通过反复实验、比较和核算,公司年初作出了采购低磷高镁矿进行反浮选的战略决策,供应处认真领会公司决策的意图,迅速加以贯彻落实,自贵州福泉地区采购28%品位磷矿石。实践证明,该地区磷矿石活性好、好选、收率高,适合进行反浮选,在高品位磷矿石价格一路上扬且未现止势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了磷矿石供应日趋紧张、公司生产成本高企的局面,“吃精粮”高价采购高品位磷矿石、磷精粉的原材料结构得到了改善。近期,供应处又根据公司的指示,在四川马边、峨边、雷波发运反浮选磷矿石,同样质量的磷矿石,此三个地区到公司价格较贵州福泉地区便宜60—100元/吨。反浮选成功,既能为公司降低成本,又开辟了一条供货渠道,原材料结构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3、积极进取,供货渠道拓宽取得新进展。
年初,我们与四川乐山商舟矿业开展了磷精粉供销业务,该公司供应的磷精粉与河北精矿粉配合使用能生产出优质的磷铵产品,在河北地区精矿粉发运困难、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能替代供应,满足公司对精矿粉的需求。
煤炭方面,今年开辟了山西亚美大宁煤矿这条采购渠道,在其他供货商价格未见调整的情况下,该公司对市场的敏感度较高,几次及时下调价格,也使得末煤的采购成本降低。
四、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磷精粉和煤炭采购质量出现下滑,各环节质量控制有松懈。
今年上半年河北地区磷精粉质量下滑。1—6月份,河北地区丰宁三赢公司磷精粉平均品位35.85%,较去年同期,品位降低将近1%。主要原因在于,采购丰宁三赢公司磷精粉的用户增加,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该公司增加了产量,松懈了质量,追求了效益。
煤炭的采购出现了质量下降的问题。对照近3年情况,煤炭质量呈现逐年小幅下滑的态势,其主要是由于随着煤炭的深入开采,原煤质量逐渐下降所导致。
2、部分物资超常规涨价,灵活应对市场多变的能力有欠缺。
按常规,3月中下旬,东北市场化肥季节结束,至8月上旬,我国化肥市场处在用肥淡季,各种化肥纷纷降价,特别是氮肥降价更大。但今年尿素、氯化铵、硫铵却一反常态,淡季不仅不降价,反而一路上涨到近几年的新高,湿铵出厂价达到1200元/吨,而去年同期价格在650元/吨,涨幅达85%。年初,供应处向公司请示,一次性批量采购4000吨,到达广水西站价格为862元/吨,抓住了时机。然而该量今按传统习惯安排到4月份的用量,5月份新复合肥投产即遇到涨价高峰。另一方面,我们在尿素采购的过程中,也简单、机械套用往年的经验,即氮肥4月份降价,5—6月份批量采购的方式,结果为了保生产只得一路被动高价采购。
3、磷矿石供应方面,缺少实力雄厚、供货稳定的供应商,抗风险能力有不足。
磷、硫、煤三大原材料是公司生产所需的大宗物资。近年来,随着磷化工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大,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磷、硫、煤等资源性产品的供应价格不断上涨而质量日趋降低,导致能满足公司生产要求的供货渠道日渐狭窄,过度依赖中间商或者小型供应商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特别是磷矿石,缺少与实力雄厚、供货稳定的大型供应商的战略性合作,我们抵御市场货源短缺风险的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五、下半年面临的形势、工作任务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公司面临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不利方面,一是国际环境持续恶化,世界三大经济体处于不景气状态,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二是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种潜在风险和矛盾不断增多,能源价格上涨,劳务成本不断上升,化肥产品价格逐步下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农业稳产、增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化肥刚性需求仍然存在;随着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国家2012年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及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都将进一步刺激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下游市场对化肥的需求可能转旺。
下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公司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精力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迎接挑战。
供应处全体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既要清醒认识到即将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同时要坚信,在公司党委、行政和经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必定能够胜利实现。
(2)加强市场调研,降低采购价格,实现决策性、战略性采购。
下半年,要更加广泛拓展信息来源,密切注意市场动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市场物资动态,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及时调整物资采购策略,始终把握采购的主动权,实现“以价格保质量,以数量降价格”的战略性采购。
(3)加强库存管理,合理增减原材料库存量,科学安排物资采购数量。
近期,特别是6月底,实体经济低迷,稳增长压力凸显,煤炭、硫铁矿以及大部分化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大有再次上演2008年金融危机之势。与此同时,北方天气干旱,南方水涝,粮食种植面积受影响,化肥销售清淡。我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下半年要更进一步根据市场形势增减原材料库存量,小心谨慎应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杜绝2008年悲剧的重演。
(4)拓宽采购渠道,优化原材料结构。
要增加可选性好的中低品位硫铁矿的供货厂家,以效益最大化确定硫精砂高、中、低品位的采购量;要扩大反浮选供矿范围,组织精干人员开展四川马边、峨边和雷波等地磷矿石市场调研,发运回公司进行反浮选实验,如实验结果理想,要迅速加大采购发运力度;减少高价磷精粉的采购量,彻底扭转“只吃精粮”的不利局面,优化原材料结构。
(5)强化成本意识,不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煤矿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主要管理措施:
(一)、立足源头,狠抓管理,煤质工作成绩显著.
1、上半年四个采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地质构造,特别是己15—22260采面和戊9、10—21190采面断层落差大,走向长,管理难度大。煤质管理人员明确责任,立足源头,深入井下现场,根据生产计划和采、掘头面地质变化情况,严格监控采、运、储、装全过程。并选派精干人员现场盯班、跟班,包区包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了戊组和己组的毛煤质量。
2、实施整改问题复查制。对井下拉水煤、空皮带洒水及其它影响煤质的情况,及时向责任区队下达整改通知单,第二天复查没有整改、不采取措施的,坚决给予罚款或停头处理。
3、坚持正规循环、定期采样制度,有效监测毛煤质量,增强煤质管理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提高化验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完善煤质信息日报制度,及时上报煤质信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掌握了煤质管理的主动权。
(二)、强化外运,力保入洗,实现产销平衡。
1-6月份针对煤炭市场行情,相关部门以运销公司为主渠道,加强攻关,积极催要车皮、去向,快速合理装车,实现了外运、结算同步提高,超额完成了任务,并且无一起商务纠纷。由于已组煤受煤质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销量大幅下降,销售部门仍然坚持做好各项售前、售后服务工作,为完成全年入洗打好基础。地销由于各种原因,比去年略有下降。运销部门积极组织地销,走访客户,找货源,提供煤场优质服务,实现了销大于产。
清欠方面,全体清欠人员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上半年共清欠外欠款60.1036万元,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清欠任务。特别是欠款最大户剩余30万元被成功清回,鼓舞了全体人员的士气,为完成全年清欠任务树立了信心。
(三)、积极做好“双定”工作,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工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劳资部门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双定”试点工作,结合我矿采掘工作面条件和工作量完成情况,和井下机电设备台数及现有岗位需要,经现场写实和实际测算,对井下辅助和地面岗位进行合理定员,以我矿“双定”试点资料为基础,整理出台了《集团公司矿井劳动定额定员手册。
2、今年1月和3月份两次调整提高了各单位工资承包基数,进一步理顺了采掘、辅助、地面三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职工收入稳中有升,调动了全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配合纪委,深入基层单位,检查工资表上墙情况,增加工资分配透明度,遏止“戴帽”工资,保持了矿区和谐稳定。
4、根据有关政策,对长伤、长病、长期旷工等人员,合理整顿了劳动组织。对2001年以来井下人员倒流情况进行调查。
5、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劳动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劳动力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劳动力调配管理的办法》、《2006年调整长病休人员疾病救济费标准的办法》、《关于加强办事员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单项奖金发放管理的办法》、《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职工奖惩工作规范》、《关于工人技术大拿、技师、高级技师评聘考核办法》等管理规定。
(四)、加强指标考核,严控材料消耗。
为实现公司下达我矿的成本控制指标,上半年物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1、按矿)《2006年材料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实施材料风险抵押制度,并严格考核、落实。为促进各区队科学管理节约用料,在全矿推广“区队材料班组核算”制度,并统一规范和标准,制作台帐、报表、牌板。对材料管理效果差、工作进展慢的单位,进行了处罚,督促整改,班组材料核算取得初步成效。
2、认真盘点各单位小仓库和留矿物资,合理调剂,降低库存;监督进矿物资的质量、价格、数量,维护了我矿利益。
3、上半年单项工程和井下达标用料多,消耗大,临时计划上升过快。物管部门积极应对,科学管理,严格遵守批料程序,优先审批安全生产用料,严控非生产用料,杜绝无计划用料,临时计划始终控制在5%以下。
4、在6.16事故抢险期间,批料、验收、发放、配送部门顾全大局,全力以赴,放弃节假日,主动到机电四队上门服务,及时反馈用料信息,积极与驻矿站、供应处联系,催促进货,保证了抢险需要。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对坑木厂物资、库房进行搬迁转移,配合了矿车库扩建工程。
(五)、强化现场管理,加强回收复用、修旧利废
首先,建立健全了全矿各类物资管理台帐,做到帐、卡、物三对照。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各施工现场,检查核实物资的使用、回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现场落实、整改。物管部门定期主持召开现场管理会议,对管理不到位的区队,进行通报批评、罚款。
其次,抓好支护材料的修理,特别是锚杆、锚杆梁的修理,及坑木厂加工改制工作。坑木厂通过合理套材,利用边角废料改制柱靴、契子、小板、长短大板等等,上半年仅加工长短大板等项,就为矿节约资金十万余元。加强对大型支护材料的管理,合理调剂,修理复用,减少了新品投入,降低了材料成本。
另外,还对企管部门催办的闲置物资回收,进行了认真落实。
(六)、汽车队上半年安全出车180天,5400趟次,安全行驶20多万公里,未发生任何事故,保证了生产生活用车。特别是6月份事故抢险期间,安全出车686趟次,运送人员13720人次,受到干群好评。
(七)、其它部门、
三、上半年存在问题与建议:
1、各单位材料消耗管理不均衡,材料班组核算工作有差异。开掘部门开展的较好,落到了实处,并取得了一定实效;有些战线材料班组核算开展的不理想,尽管物管部加大了处罚力度,但仍然收效不大。
2、材料投入随意性较大,临时计划比例过高,造成材料成本不易控制。有些职能部门超前管理意识不强,对生产进度预测有偏差,使得材料计划缺乏理性,造成浪费和重复投入。
3、库存物资较多,陈旧设备用不上,造成储备资金占用较大,产生浪费。建议与兄弟矿进行合作,开展租赁调剂,整合资源,互补优势,降低库存。
4、井上、下达标工程,由于预算滞后,造成材料计划编制、审批供应缺乏依据。特别是近期物资供应公司要求在上报达标物资计划时,必须附工程预算书,否则不认可。这样将直接影响达标材料的供应,建议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5、上半年由于客观原因,已组煤销售完成情况不理想,为实现全年考核指标带来困难。
6、井下个别单位物资回收信息反馈不及时,地质条件变化快造成物资回收率、复用率下降。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发扬成绩,扩大成果,煤质管理要上新台阶。
上半年煤质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下半年决不能松懈,更不能出现自满骄傲情绪,要在巩固上半年的成绩基础上,力争有新的突破。一是要紧密结合集团公司煤质管理浮动考核办法,结合我矿煤质管理规定,严格贯彻煤质风险抵押金考核办法,立足源头,动态管理,确保全年煤质考核指标的完成。即戊组煤发热量确保在4900大卡以上,已组煤灰分在28%以下。二是密切监测井下煤质变化情况,超前决策,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己15—22260采面和戊9、10—21190采面等重点头面的煤质稳定。三是煤质管理措施一定要贯彻落实到位。要区别情况,实施一头一面一措施;合理分采、分运、分装;加强人工手选和机器筛选的有机结合,等等,要善于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强化执行力,实现全年煤质管理的大步跨跃。
(二)、克服不利因素,确保全年产销平衡。
虽然上半年销售工作整体完成尚可,但仍然要把各项工作困难预计到位,稳定产品质量、树立诚信意识、搞好优质服务、确保产销平衡。下半年在大力加强外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已组煤的销售,力争完成全年入洗任务。下半年由于特殊情况,地销要停止一段时间,有关部门需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抓住一切机会,尽量多销外运煤,弥补地销的不足。还要对各类销售台帐进行合理修改,规范完善。
(三)、调整劳动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时利用。
下半年将依据集团公司岗位绩效工资制方案精神,结合我矿实际,制订岗位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使职工个人收入与安全、质量、任务、技术及个人工作态度等指标挂钩,充分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继续配合集团公司“双定”工作,对《集团公司矿井劳动定额定员手册》进一步修改完善,合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根据我矿安全生产需要,及时做好劳动组织的调整工作,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强劳动纪律,建立井下考勤系统,提高工时利用率。
(四)、加强材料管理,提高执行效力。
下半年物资管理工作要严格控制进成本指标用料,加强现场管理,继续完善材料班组核算制度,强化执行效力,力争实现全年考核指标。一是要严格按用料计划审批材料,无特殊原因,坚决杜绝无计划领料现象。二要及时掌握各战线、区队材料领用的去向,对单项工程和达标用料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同时进行全程跟踪使用;三要及时完善帐务处理工作,按预算项目和程序审批材料,杜绝物资流失和挪用。四是对留矿物资、各单位小仓库的管理,要做到专人稽核、定期盘点,并积极与公司专业科室联系,合理调剂,降低库存。
下半年材料管理要在保证安全生产基础上,扭转材料费上涨过快的不利局面,切实把我矿材料消耗降下去。挖潜增效,节支降耗,不仅是搞好理念宣传,更重要的是落实执行,涉及物资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就是材料审批坚持原则,计划管理提高兑现率,材料消耗精打细算,台帐管理清晰明白等等。
(五)、强化现场管理,加大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的力度。
要认真检查核实井下施工现场物资使用情况,物资归类码放,规范管理,坚决杜绝散乱丢弃现象。对管理不到位的区队,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沟通,闲置物资的信息反馈要及时,尽量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率和周转率。在修旧利废方面,除了做好大型支护材料的回收和修理复用,坑木厂继续做好边角余料的加工改制,为降低材料成本再做贡献。
还有对物流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对各采煤队、轨道、盘区的闲置物资进行归类码放,及时回收;对支护材料能修复的一定要修复,减少新品投入;对各单位报废物资统一集中管理和处理。
(六)、实实在在地抓好安全工作,吸取6.16斜井皮带事故,全面落实安全规程,杜绝轻伤以上的事故,下半年安全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火药库目前存在的隐患,要制定安全措施,对火药、雷管要限量进货,做到火药库减少库存;库房管理员要根据库房内顶板、硐室两帮的安全情况,摆放火药雷管;同时对库房内的变化每天要作记录,严格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领导反映,避免火药库掉矸、倒塌或大型事故发生。
2、抓安全应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对物资配件的验收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三证不符等,坚决要拒绝接收,为安全生产把好第一关口。
3、对所有修旧复用物资,要做到专业科室难收后,才能投入使用,避免修旧物资质量发生问题,影响安全生产。
4、加强对车队司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维修好车辆,做到带病、带隐患的车辆不许出库,对特殊用途、运送井下人员下井、升井,要制定安全措施,保证人员路途安全。
煤矿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经济
1937年以前;新疆的工业以民间手工业为主,主要有丝绸、毡毯、棉纺、皮革、玉石加工、刀具、马具、酿酒等;政府经营的有用机器制造钱币、弹药、修配枪支、纺织棉布、电灯厂、提炼石油和编织毛织物(如手套、围巾、毛袜等)的工艺厂,还有官商合办的皮革厂等。无论是民营的手工业,还是官办的工业,均规模小,技术落后,产量很低[1]。
一、实施第一期三年计划(1937-1939)
工业方面有以下项目:1.发电厂。这期间在迪化、塔城、伊犁。绥来、乌什、阿山、喀什、吐鲁番等地开办了以照明为主的电灯厂。其中,1937年建成投产的有塔城电厂,为官商合办,装机容量为150千瓦;迪化电厂,由新光电灯公司投资主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后来改装为500千瓦;伊犁电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装机容量为25千瓦;绥来电厂,系商办。次年建成投产的有乌什电厂和阿山电厂。1939年建成投产的有喀什噶尔电厂,招商集资承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吐鲁番电厂是迪化新光电灯厂将一台旧发电机移去安装的。2.印刷业。这一时期。新疆建成1个印刷厂、6个印刷所。于1937年建成的有伊犁印刷所、塔城印刷所、弗可山印刷所。均为政府主办,购买美国机器。配有铅字铜模、石印、装订机等。次年建成的有迪化第一印刷厂,由《新疆日报》社承办,有印刷、装订、裁纸等机器,4吨多铅字;迪化第二印刷所,由新疆反帝总会承办,有印刷、装订等机器,7吨多铅字;喀什噶尔印刷所、何克苏印刷所,均为政府主办,用美国机器[2]。3.机器修理业。1939年6月,建成塔城五金器件修理厂,由商会集股承办;次年6月建成迪化汽车修配总厂,官商合办。伊犁汽车修配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4.食品加工工业。1939年还建成迪化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4吨。伊犁面粉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日加工量105吨。伊犁食油加工厂,商办。伊犁酿酒厂,出产啤酒、汽水等。绥定面粉厂,商办。昌吉食品包装纸厂,商办。1938年建成迪化食油加工厂,商办。塔城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0吨。伊犁水磨面粉厂,商办。次年建成喀什噶尔食油加工厂,商办。迪化奶酪厂,商办,加工牛奶制酪。迪化糖果厂,商办。迪化自来水公司,官商合办。伊犁奶酪厂,商办,制黄油、牛乳饼等。5.纺织工业。1939年年底,全省所建纺织厂拥有棉织机6.6万锭,毛织机1万锭。在和阗、洛浦两县建了毡毯织厂。先为官办,后改为官商合办,产品质精纹美,畅销区内外。6.其他工业。1937年6月建成加工木材的迪化第一、第二锯木厂。第一锯木厂由工程委员会承办/第二锯木厂为商办。伊犁锯木厂,商办。均购买罗克米比例锯木机。伊犁肥皂厂,系商民集资承办。7.采矿业。第一个三年建设计划,制定出开采矿业的各项章程,实行矿业注册,颁发矿业执照,鼓励私人采矿等。阿山成立了金矿局,购买机器采矿,由政府经营。1937年1产金1500两。两年后“可谓开采金矿的鼎盛时期,金夫曾达三千余人”。私人开采者达102户。石油开采和提炼,主要在独山子油矿。机器、人员均由苏联人主管。职工100多人,每日可提炼原油150吨。
二、实施第二个三年建设计划(1940―1942)
结果,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发展。1.矿业。煤矿开采,1940年迪化建成宫办煤矿,甩畜力马拉起重出煤。年产原煤1.5―2万吨,并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次年建成迪化六道湾第二煤矿,购置提升机械出煤,年产原煤9―12万吨建成伊犁煤矿,年产原煤5万吨。并对哈密、喀什噶尔、阿山等地煤矿资源进行勘探,政府对私人采煤在财政和技术上给予一定协助。1942年建成塔城煤矿,年产原煤1.5万吨。官办煤矿,政府加大投入,增购机械设备扩大生产,并继续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据统计,该年全省原煤产量达18万吨。采煤技术已由土法逐渐过渡到半机械化[3]。哈密三道岭露天无烟煤,储量丰富,煤质极佳。(2)铁矿及有色金属。1942年对孚远县(吉木萨尔)水西沟铁矿进行土法开采,年产1万吨。经过勘探,伊犁、塔城、拜城、库车、昌吉及迪化八道湾、头屯河等地,均有铁矿;温宿、库车、拜城、莎车、伊犁、巩哈(尼勒克)及迪化柴窝堡均有铜矿;焉耆、乌什、伽师、乌苏、阿山均有铅矿,并有小量开采。温泉县阿拉套山钨矿未列入三年计划,1938年苏联派人勘探,1941年苏方探采并进,有工程人员60余名,矿工3000余名,至1943年停采。开采先后二年有半,共采去钨砂50余吨。(3)金矿。1940年阿山哈萨克牧民暴动,反抗盛世才统治,政府采金受到影响。两年后千余名矿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采阿山小东沟沙金,规定公私三七分成,即由公家提供给养和工具,产金70%归公,30%归工人,但实施半年未见成效,后改为私人开采。西岔河子保持官营,公私对半分成。从1936―1943年总计政府收购、征课、自采等,共有黄金约五六万两。金夫最多时达万余人。除此之外,伊犁、塔城、奇台、乌苏、昌吉、镇西(巴里坤)、吐鲁番、和阗等地均有金矿。伊犁设金矿局,开采伊宁附近金矿。和阗也设金矿局。总管于阗、且末等地金矿。于阗。且末二地以往由乡约包采,年产金沙3750两。万疋。还有和阗桑皮纸、牛皮箱、玉石加工,南北疆各地擀毡、毛皮产品,伊犁、阿山等地的日用品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第三个三年建设计划从1943年起
此时期由于盛世才投靠,苏联对新疆政策发生了变化,苏联的进口(包括机器、技术、人员等),均已断绝,计划未能正常实施。概而言之,这一时期,由建设厅筹建金属冶制厂。制酸厂、天山化工厂、新丰纱厂等。金属冶制厂和制酸厂建在迪化水磨沟6天山化工厂由省府与天原厂合办,天原出机器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费用。新丰纱厂由豫丰纱厂与省府合办,豫丰厂拆移纺织机5000锭,织布机250台,出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4]。
此外,由省营商业银行筹建明新玻璃厂、陶瓷工厂、新民工艺厂等。“新民工艺厂制造肥皂业已出货。明新厂亦于民国三十二年开工制造玻璃,每、日产一千平方公尺。陶瓷则约于民国三十三年春季可以大量出货[5]。
自苏联撤出新疆后,苏联专家的推出导致“许多关节等于瘫痪”[6]新疆工业经济进入停顿徘徊期。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时段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新疆主政者、政府的政策,二是新疆的政局,三是苏联的影响。我们发现,当新疆当局积极支持工业的发展、新疆政通人和、苏联与新疆的关系相对和睦的时候,也正是新疆工业稳步前进或发展较快的时候;反之,则新疆工业发展趋缓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这其中的内在联系生动地展现了政治与经济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参考文献:
[1]齐少虎,高志刚.新疆工业主导产业演化研究[J].新疆财经,2013,03:47-52.
[2]陈剑平,丁立军.民国时期新疆工业发展述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9-53.
[3]陈剑平,丁立军.民国期间新疆工业发展状况述略[J].新疆地方志,2009,04:31-36.
[4]陈剑平.试述商会对民国新疆工业的推进作用[J].新疆地方志,2007,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