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
(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
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2、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_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________还是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_______都_________”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4、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5、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6、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
7、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
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云房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资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二、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用小鸟的眼光观察空中的景色。内容生动活泼,语言富有童趣,我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激趣”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想的、说的、做的东西都能够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真正把课文读懂读好,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初秋雨后的天空变化和小鸟的活动情况,感受天空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3.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美
1、小朋友们,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了天上。(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云朵)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请你们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天上的云可真美呀!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2、这时候,谁也飞过来了?(多媒体出示:一群小鸟)(学生齐说:一群小鸟飞过来)
3、小鸟在哪儿呢?哦,在这里(拿起小鸟头饰为孩子戴上)在这里(继续帮孩子戴头饰)还有小鸟吗?还有吗?(其他孩子戴头饰)
4、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了!我们猜电脑里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听它们说(多媒体演示:小鸟边飞边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来,让老师来听听,哪只小鸟想来造云房子?(生读句子)加上动作,好吗?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我。(生齐读句子)
【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5、(屏幕上出现课题)那这节课就请小鸟们跟老师一块到第22课《云房子》去玩吧!齐读课题。
(二)感受美
1、(多媒体演示:云房子造好的情形)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瞧,这些是小鸟们造得漂亮的五幢云房子,你们来看,电脑里的小鸟造的是什么样子的云房子?大小怎样呢?
2、(出示:第二自然段第2、3句)
①指名读②齐读。(读好“傻傻”“美美”“很高”“很宽”“一点点小”“只”“一只”)
【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并说一说样子,姿态等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加强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感受天空云朵的千姿百态,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与快乐心情,为朗读好课文做铺垫。】
3、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指名说。
4、现在老师想让每组的小鸟们精心制造一间云房子,你们先讨论一下,造什么云房子,好吗?(小组讨论)来,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吧!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小云朵造一间漂亮的云房子。(伴奏音乐响,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造的云房子)看,小鸟们的云房子造好了,谁来介绍介绍你们组造的云房子,看谁介绍得出色?
6、小鸟们,看着黑板上你们造的云房子,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出示: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通过学习课文第二节,学生们已经知道小鸟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的。这时候,学生们想做的是想露一手,也来造云房子。我就给学生机会,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一组造一间房子,培养了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幻想的习惯,以及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造完之后,又请学生来介绍自己造的云房子,后用规定的句式来练习说话,使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7、看到这些式样各异、美丽的云房子,小鸟的心情怎样呢?它们在干什么呢?
8、(出示: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好“开心极了”(表扬:你真的很开心。)
9、这时电脑里的小鸟们开心极了,在云房子里飞来飞去,互相说着“叽叽喳喳叽叽喳”。请小鸟们来做小翻译,说说它们说的是什么?读好词“叽叽喳喳叽叽喳”
10、现在老师请两组的小鸟先来示范一下,边飞边去请客人来我家玩,其他小鸟先看,想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好吗?
11、其他的小鸟你也想邀请好朋友到你家去吗?好,那现在请小鸟们飞起来吧,去邀请你的好朋友吧!(歌曲《白云飘飘》响起,学生边飞边表演,邀请好朋友到你家去做客,曲子结束回到座位。)
12、小鸟们开心吗?那请男女生比赛朗读这两段,听一听谁读得高兴?
【小鸟们造好云房子,正开心着呢,我这时候让学生飞起来,去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到你家去做客、玩耍,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快乐,进一步感受到云房子的有趣,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3、这些小鸟真是好客呀,有了这么美的东西还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多媒体演示云变小、不见了。出示: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谁愿意帮小鸟配音?指名读。这时候,电脑里的小鸟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读句子,读好“咦”,读出奇怪、惊讶的语气。齐读。
(三)追求美
1、(多媒体演示:蓝天、太阳画面)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没有了,看,图上还有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笑眯眯、水汪汪,体会到小鸟又高兴了。)(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导读好词“笑眯眯”,“水汪汪”。
2、对啊,尽管云房子不见了,但笑眯眯的太阳公公、水汪汪的蓝天让你们感受到一种雨过天晴后的清新、明净、清纯,你们立刻被这一切陶醉了。老师也被这美景陶醉了,想送大家一首诗。朗诵《给一片纯净的蓝天》。
3、听了这首诗,你们想说什么?(蓝天很美)
4、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让我们陶醉。这些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去维护,让我们从小做“大自然的维护者”吧。
【云房子没有了,小鸟们看着无云的天空会怎样呢?通过看图,引导学生读书,想象,练说,感受课文所描写的美景,让学生理解虽然天空没云朵,但是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依然给小鸟带来快乐。后送上一首赞美蓝天的诗,并提醒学生这么美的大自然,不能破坏,要爱护,让我们从小做个“大自然的维护者”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愚公移山》: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了解愚公吗?谁能介绍介绍你知道的愚公?
2、“移”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
3、围绕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4、教师梳理学生提的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
(2)愚公是怎样移山的?
(3)移山的工作后成功了吗?
(二)读文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
(2)小组内互查,读准生字。
(3)组际间交叉反馈。
2、请七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移山的工作后成功了吗?
3、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1)你从哪儿读懂的?把这段读出来。
(2)出示填空:因为所以愚公要下定决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后成功了,但是谁帮了他的忙?为什么天帝要帮他的忙呢?我们一起看看愚公是怎么移山的。%小组学习,突破难点。
(4)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读—自然段。
(5)组员分别画出愚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邻居们是怎么做的;
智叟说了什么。
(6)在组内读一读,想一想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4、各组汇报,组际交流。
5、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把愚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语感读出来。
(2)练习对话。
(三)思维扩展。
如果愚公是你的邻居,你是去帮他移山呢,还是劝说他想别的办法?看到大山被搬走了,人们会对愚公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1、请同学们看课后的生字表,自己先把生字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每个生字组成词再读。每个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词。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教师从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程度,就能看出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生自己评价。
(二)了解积累词语的情况。
1、本课“我的词语库”中有个词语,出示词卡,全班齐读一遍。
2、说说后三个词有什么特点。(式词语)
3、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按结构把八个会写字分类;不同结构的字应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应写得左窄右宽的字有“抬、神”;应写得左宽右窄的有“邻”。应写得上窄下宽的有“穷”。“齐”字上半部的“文”不应写得过长。
(四)学生书写。
(五)反馈。
认读本课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绿色的和灰色的》: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灰、块、狐、狸、向、报、秘、密、张、哗、啊、送、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并掌握。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故事大概的情节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张贴用的图片(森林、草地、小溪、翠鸟、狐狸、顶着棕榈的小兔;做游戏用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互相介绍,彼此认识,复习识字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一边播放,教师一边描述:孩子们,你们看,多么漂亮的一片森林啊!绿色的森林里有一片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哗哗流淌的小溪,就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绿色的世界,欣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灰”。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赶紧看看去。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划出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2、反馈刚才的读文识字。
(1)反馈不认识的字。
(2)反馈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3)读一读,加深识记。
3、同桌两个小伙伴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互相检查识字和课文朗读情况。
4、游戏巩固生字识记,课中休息。
给汉字朋友找家。
(二)复述故事,了解内容
1、把故事试着讲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2、讲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才大家讲得真好,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再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想告诉大家?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3、全班交流、汇报,并随机引发想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
学生可能谈到:
(1)觉得小白兔真聪明,善于动脑筋。
(2)觉得狐狸太狡猾,又太可笑。
(3)觉得翠鸟很热心。
(4)觉得森林太美了。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想法,不能脱离文本。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道理,就应得到肯定。
四、回读课文,消化品味,总结全文。
1、伴着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总结全文。(用贴图的方式适时呈现诗歌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解决、浩浩荡荡、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