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价值范例(3篇)
茶的文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文化自信软实力中国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嬗变,逐步与我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文化融合,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国粹之一。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都隐藏在茶文化中。从古代“茶圣”陆羽提倡“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到现代钱梁教授倡导的“茶人精神”,都渗透着和谐、中庸之道,也蕴含着高贵人格与修身养性的理念。“当代茶圣”吴觉农曾说道:“君子爱茶,因为茶行无邪。”茶道精神要求饮茶之人要品格高尚、勤俭节约、善良仁爱、待人真诚。
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翼”,其当代意义在于茶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品质与文化精髓,也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
一、文化自信与软实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事业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在多元化、多样性、复杂性的冲击碰撞中赖以生存的思想屏障。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是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最根本之处在于要对本民族文化保持高度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要继承、创造性地使本国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使国家文化特色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和国际化特点,只有这样的民族才会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同。
美国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文化、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世界影响力。文化自信也就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首要条件。据2016年6月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公布的年度国家软实力(TheSoftPower)研究报告显示,在参评的60个国家中,中国名列第28名,而美、英、德位列前三甲。显而易见,我国的软实力亟待提高,尤其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二、茶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可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茶一直与我国各民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和而不同,逐渐形成稳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包含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核。同时,茶文化也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以来勤劳善良、热爱和平、热情好客的优秀品质,浓缩了国人对国家繁荣富强、富裕生活的向往。中国茶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要利用茶文化全面打造国际化的国家形象,注重挖掘茶文化背后的话语体系,将中国茶文化打造成具有“时尚慢生活、雅致生活、俭以养德、和而不同”等标签的文化使者,采用柔性手段推广茶文化,使其如同温婉秀丽的古典美人一般动人、美好,从而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三、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1.茶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①中国虽是世界茶叶生产、销售的宗主国,但中国茶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的民族茶品牌,缔造精品茶叶,获得国际声誉。②国内茶叶种类繁多,茶叶牌子杂乱,产业小,茶叶销售易出现高价攀比,重包装不重质量等情况。③国内以中文出版的茶文化书籍不胜枚举,可是以中英文双语或英语为主的茶叶方面的专业书籍屈指可数,这也是茶文化国际传播的障碍之一。④国内茶艺从业人员虽说茶艺水平高超,但是大部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英语语言能力明显不足,在中外茶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⑤国内对于茶文化走出去和名茶制作工艺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才刚开始,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来说略显滞后。
2.茶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强调:“全球竞技场已经被拉平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变成了平的。”西方世界民众对于中国及其文化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茶叶历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愛,具有世界通用性,比中国汉字更容易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大力宣传,可使外国人更加形象地感受和体验茶文化,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使抽象、模糊的中国形象具体化、生动化、情感化。如何加强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1)萃取传统茶文化精髓,创新茶产品及茶艺服务。
第一,中国茶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结晶,有着大量历史文献、茶诗词歌赋作品,具有非常珍贵的文明遗产保护和研究价值。我们要挖掘和保护茶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开发利用民间茶文化丰富资源,凭借国内各类名茶制作技艺和茶道精神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文化传播做法,充满自信地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中。
第二,由于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考虑不同国度人民的思维认知方式和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去宣传。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其他国家已有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及时关注国内情况和国外茶叶市场发展态势,进行精准定位和找到对接点,创新性地开发更多适合外国人口味和饮茶习惯的茶叶、茶饮品及周边产品如茶具、茶点、茶餐、茶艺培训等,逐渐渗透、融入中国特色茶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这样既使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又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面对国际上日益增长的茶叶消费需求及发展趋势,我国需要规范袋装茶、散装茶的茶叶质量,保持稳定的茶叶品质,把握每个国家的饮茶习惯和偏好,创新性地开发一系列适合不同国家民众喜爱的袋装茶、冰茶、绿茶、红茶和奶茶等产品。例如,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YouGov(舆观)2015年调查结果得知,美国人喝茶爱好与其年龄成反比,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喜欢喝茶。18至29岁的美国年轻人偏好喝茶的占42%;30至44岁的中年人偏爱喝茶的占35%。虽然美国中青年群体人喜欢喝茶,但饮茶习惯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的茶消费中85%为冰茶,茶叶种类上美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次之,其次是白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在包装方式上,他们喜欢袋装茶。英国人尤其偏爱浓郁口味、经过调配的红茶,不太喜欢清饮茶。俄罗斯人喝茶喜欢添加蜂蜜、果酱、糖、柠檬或者甜酒后饮用。蒙古、中亚、西亚等地区非常流行咸味的热茶。甜味的调饮绿茶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喜爱的茶品,尤其以“薄荷绿茶”为代表。哈萨克人一般喜爱喝奶茶和冰镇茶。乌兹别克斯坦人以饮绿茶为主。因此,在茶文化对外交流中,我们要大力开发调饮茶品,可凭借国内花草茶、水果茶、菊花茶、八宝茶、凉茶、减肥茶、养生茶、奶茶等调饮茶为基础,研发新口味的冰茶、袋装茶、花果茶、奶茶等出口茶品。同时,我们要注重无形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和东方智慧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具体茶产品、茶艺服务等事物上,而是要精准地向国际舞台讲述中国茶故事、讲述中国茶文化、讲述中国精神。比如,在出售茶产品的同时,可设计有中国元素的马克杯,以中国十二生肖年或神话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作为马克杯图案,结合相应的年份、月份搭配推出具有东方韵味的马克杯、茶具等周边产品,吸引海内外消费者。另外,在出口袋装茶或散装茶时,外包装设计和使用方法说明可重点突出汉字“茶”及“和”等东方元素,再配以简洁明了的英文版中国茶叶小故事、茶叶养生小知识、茶叶减肥小窍门、茶道技巧、茶艺等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认同感。
第四,政府要大力支持国内民族茶企走出国门,塑造茶叶国际品牌,使之做大做强,成为一流的国际企业,弘扬我国茶文化和影响力。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个品牌很有吸引力,那么它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其产品那么纯粹和简单,因为它在输出其产品的同时,还渗透和宣传其文化思想。因此一个国家的民族品牌非常重要。中国应借鉴外国品牌的成功经验,比如星巴克,融入世界性文化共同价值观,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理念,放眼全球,积极探索增强茶企国际影响力的途径。2012年美国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了其本土茶品牌Teavana则预示了星巴克进军世界茶业的野心。所以打造国际化茶企、塑造世界知名茶品牌对我国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忽视的国家文化战略课题。
(2)加快发展茶文化产业,打造茶文化软实力。
大力发展茶文化核心产业层和层,不断提高我国茶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
①录制英文版茶文化纪录片
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时,我们既要有一套正式、严肃、系统的宣传体系,又要有一些灵活、轻快、幽默的宣传渠道,使用西方受众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进行传播,即多讲述真实、具体、生动的普通民众与茶之间的故事,多讲述名人与茶之间的渊源,多讲述外国民众与茶之间的轶事。我们要拍摄国内茶人、名茶故事、民间饮茶习俗及各民族饮茶习惯、茶食等英文纪录片,使茶文化精准传达出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利用新媒体平台、移动媒体终端、民间力量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进而对中国文化和形象认同和接受。也可通过茶叶微电影、开通微平台、提供免费的鉴茶、茶艺教学视频等多元化方式使国际更深刻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外国人认识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博大精深及隐含的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让受众从显性和隐性角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②发展海外茶文化研究协会及社团等非政府组织
我们要向美国、英国等国家借鉴学习其文化输出意识和能力,大力发展中国海外茶文化的非政府組织,提升茶文化非政府组织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例如,美国民间团体在公民国际交往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出国的美国公民临行前会受到“公民外交联盟”非政府组织联盟会的指导,向他们每人发放《世界公民指南》,并向他们强调出国后应注意的事项,甚至包括要友好地与人握手等事宜。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在民间交流、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构建方面可开发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官方机构还是非政府组织,都应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为宣传中国茶文化而努力。
③采用多元化、开放性的国际传播途径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建立动态平衡的交流机制,更要采用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的传播途径来宣传茶文化。利用第四媒体传播媒介,实现中国茶产品、内涵和茶道精神的传播,培育新的茶文化时尚消费趋势,提高和扩大茶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茶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我们应当格外注重增强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和东方色彩。因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最直观的印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不能让他们止步于中国传统茶文化,更要让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喝彩,这是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彰显。为此,我们要借助新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当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标志、茶文化符号、茶文化品牌,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只有在国际传播中才能被人感知、认同,并且发挥其意义和价值。例如,我国可定期在世界上多座城市举办“中国茶文化”大型宣传活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茶道及茶道精神内涵,传递国人热情好客、爱好和平、勤劳善良、时尚品位等形象,通过非政府组织为国外爱茶之人提供免费的茶叶品鉴课、茶道学习课程等方式,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文化强国。
④着力培养高级茶艺人员和提高国民茶文化素养
虽然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茶文化资源和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之间并不能简单地转化和生成,并且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素质之间并不能等同起来。茶文化和其蕴含茶道精神只有内化为民众的人文素质,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民众出国旅游、经商、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公民必将中国文化和精神传播出去,使别的国家民众尊重和认可中国文化。国内高校可为当代大学生开设中英文双语的茶道,或者茶文化选修课,以此熏陶和培养大学生的茶文化意识和知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大力培育精通外语的高级茶艺人员,提高他们用外语表演、解说、演绎中国茶道、茶叶知识和茶文化的素质和技能。国内现状是精通外语的高级茶艺师较少,精通外语的人才在茶艺上没有较深的造诣,这样难免会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出现与外国友人沟通不畅、信息交流有误的尴尬窘境,使外国人无法真正领悟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人文内涵。因此,开设茶学专业的各类高等学府要注重培养茶学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茶学专业人员来。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行,中国茶叶势必会走进世界各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中国茶文化将继续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把蕴含在中国茶叶中的传统价值观、东方哲学、待人处事、道德观念等理念向世界人民表达、传播出来。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为视角,本着国际化的目标,找准东西方文化互动认知的契合点与共同价值观念,使中国茶文化成为连接世界各国文化的桥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力量,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砝码。
参考文献:
[1]陈光.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福建茶叶,2016(1):201-202.
[2]何萌.浅谈文化自觉、自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6(5):9-10.
茶的文化价值范文篇2
中国茶叶消费的未来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茶叶大国,其现实状况是:80后近70%不喜欢喝茶,90后不爱喝茶者更是高达95%。以传统茶文化为品牌之魂的中国茶企到了经营模式升级的时代,因为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中国茶企、中国茶叶品牌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输出价值观,因为仅靠输出物美价廉的茶叶是无法征服世界的。我们能否输出价值观,让世界认同我们的茶文化,这是中国茶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茶叶具有天然、保健等特点而备受世人青睐,近几年来,中国茶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年以10万吨的销售规模递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就像韩国的影视剧一样,文化先行,商业殿后,先卖思想,再卖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造就了市场机会,中国茶企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拥抱变化,不再固守农耕文化延续的所谓“传统茶文化”,方可成为未来茶叶市场的佼佼者。以下是本文结合有关茶业专家的分析对未来茶业消费趋势的展望。
1,已形成饮茶风气的地区和饮茶的人群,饮茶习惯不变,茶叶的消费档次一定会越来越高。
2,已养成饮茶习惯的人群,将会依据自身的健康需求,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不会再受到所在文化圈和根深蒂固习惯的制约。
3,新兴的饮茶人群不是因为收入和年龄增长的因素,而是因为其他社会性饮料所不具有的天然和保健养生功效,吸引他们加入饮茶行列的是有机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对人类健康上的理念分别。
4饮茶习惯将走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化,这是21世纪一个很大的变化,人们给饮茶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符号,因此很多人在需要场合中消费茶叶,回到家里未必有那么的讲究,即茶叶消费的时尚化。
5,茶叶消费走入工业品领域,茶叶牙膏、茶叶枕头、茶叶纸品,即更多的与茶叶有关的日常消费品将层出不穷。
6,茶叶包装将更加环保,包装技术要求更高,而包装材料的健康要求和便于携带,将是未来包装的一个基本趋势,而大包装将最终被淘汰,人们将更习惯即买即饮的新鲜茶叶。
7,茶叶的保健功能将得到大力开发,茶叶对健康直接作用,可能会出现茶叶医药,也许会有重大科技突破。
8,保健功效显著及代表明显社会阶层符号的茶叶,将作为高端,乃至顶级奢侈品流通于礼品市场,入侵传统的高档烟酒、保健品礼品。
中国茶叶营销的变革方向
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红茶的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总结立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一个好的品牌、稳定的质量保证、一个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一个讲信誉的营销网络、一批稳定的消费者。立顿红茶的稳定质量,一是靠摸清大众消费的质量需求,二是靠品质设计,三是靠拼配技术,四是靠科学实用的包装。立顿在营销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在中国悠久的茶发展史中,只有产地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名茶品种,但不是茶品牌,而且每个品种都是以产地为茶品质的衡量标准。其结果就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把产品冠上龙井、铁观音等,造成市场上充斥着品质各异、价格各异的茶品,结果是消费者雾里看花,市场缺乏信任度。这是典型的有种类、无名牌的“有名无姓”市场特征,因此,这个行业迫切需要突破和改变。
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很多茶企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物美价廉的,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看茶叶品牌的定位。如果产品定位为一个供消费者解渴的饮品原料,那么你的茶叶品牌可以走规模经济效益路线,用低成本运营的模式来满足低端消费人群需求。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选择价格低的产品,特别是在中产阶层主导消费的今天,当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时,他们还是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每斤售价上万元的“贵族品牌”,它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以小众化的姿态而不以规模著称,尽管规模有限,但是利润较高,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如果走高端路线,企业就不必追求销量,而更多的是追求利润,而要想换取利润就得深入理解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给他创造独特的价值。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茶企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从“传统茶文化”到“时尚茶文化”。文化是茶叶经营的支撑点,但不是全部,仅仅拥有茶文化,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销售业绩和利润。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不透明,消费者相对比较愚昧,会盲目跟风,变成集体无意识。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是独立思考,理性消费,他们在消费茶叶时,关注的是茶品的时尚口感,实实在在的保健养生功效,是否方便饮用,以及代表他们群体特征的时尚个性。中国茶企要根据这种转变而作出战略调整。
从“慢销品”到“快销品”。当我们忙着卖文化的时候,立顿却一下子占据了中国很大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是因为立顿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将传统变为时尚,这无疑是一种质的变化。当中国茶企还在耕耘自己门前的田地时,立顿早已开始琢磨如何让中国人能接受的一种标准口味;当别的茶企正在乐此不疲地包装文化、弘扬传统时,立顿在想怎么让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卫生地饮茶;当别的茶企还在享受慢销的乐趣时,立顿在想如何利用快销渠道大量铺货;当别的茶企绞尽脑汁想打造一种茶品时,立顿已经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构建中国茶企的商业模式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必须具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知道怎么走,知道往哪里走,这个路径是需要设计的,唯有这样中国茶企才能逐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涉及到四个大的方面: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业务范围(见图1)。
客户选择。就是要明确品牌仅为目标消费者服务,这就需要茶企老总们具有“小众化”的思维。茶叶具有多重属性特征,可以是解渴的饮料原料,也可以是保健养生的茶品,还可以是实现情感交流的礼品等。明智的茶企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层次挖掘不同消费群体的饮茶需求以此发现市场机会,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实力,选择相应的细分市场,把所选的目标市场做到市场占有率最
高,品牌成为该细分市场消费人群的首选。目前中国茶叶市场还是一块未被完全开发的荒地,中国茶叶企业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消费场合、饮用方法等方面选择目标客户群体,要知道,留存给广大中小规模茶叶企业的市场机会将稍纵即逝。
价值获取。就是要明确茶叶品牌为客户创造了什么独特的价值,唯有创造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价值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同,得到应有的利润。但是在“大众化”思维的影响下,这一点很难做到,很多企业都在做同质化产品,没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在中国茶业技术同源、产品同质、诉求苍白、概念粗暴、渠道共享的无序竞争阶段,中国茶业实现了自然增长,但随着“You时代”的来临,中国茶业竞争格局将转变为有序竞争阶段,茶叶销售的线性自然增长也将一去不复返。
战略控制。也就是说茶企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和经销商,我们的差异化价值定位体现在哪些方面。湖南湘源天下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茶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发的“金花提醇”技术,应用该技术推向市场的琥珀・金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湘源天下企业是一家有别于传统制茶企业的现代化企业,无论是厂房设施,还是生产检验设备都是业界最先进的,独有的“金花提醇”技术不仅保障了高端品质,更是形成琥珀・金茶卓越保健功效的核心基础,这些都是琥珀・金茶独到的价值;其次,明确琥珀・金茶的新茶香醇口感优于5年藏陈茶,保健养生功效更是其他茶叶品种所不具有的;再次,琥珀・金茶减少对传统茶文化的依赖,它是一个十足的时尚茶;最后,现代的制茶技术和工艺,不采用传统的产品形态,既保证了食品卫生,又提高了产品品质稳定性和产量。
业务范围。就是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理念,不再信奉“客户是上帝”的理念,学会放弃,把客户分成“高价值、中价值和低价值”三类,全力以赴保住高价值客户,千方百计提升中价值客户,而逐步放弃低价值客户。所谓的高价值客户是该客户的需求跟自己茶叶品牌所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吻合,品牌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和客户的需求也比较匹配。当达到这个最佳的平衡点的时候,客户的忠诚度自然就高,客户自然愿意以较高的代价来消费你的茶叶。中价值客户是需要积极争取,客户的需求对茶叶品牌来说有吸引力,和自身品牌实力也比较接近,也比较看好这个客户的发展前景,应尽量拉近与中价值客户的距离。低价值客户的需求和本品牌并不吻合,这时企业可以选择放弃,以节省精力和企业资源。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价值链
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走下陈旧的传统茶文化神坛,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品。可喜的是,近来中国茶业界一改往日的平静,大事频频发生,一批先知先觉的茶企已经行动。先是中粮集团以国际流行的便捷包装“大国茶园”系列产品进军茶叶快消品市场,向市场发出了重新洗牌中国茶叶消费格局的信号;紧接着是医药行业的领军公司之一天士力高调宣布将陆续斥资30个亿进入中国茶叶市场,凭借药企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出“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大有独占高端即饮包装茶鳌头之架势;而以保健减肥茶起家的广东汕头大印象有限公司也不甘寂寞,刚刚试制了一种直接把袋泡茶用特殊滤纸封在纸杯底部,可以双层过滤的“易泡茶”,扛起打造民族茶叶名牌的旗帜向立顿学习方便茶的理念,志在分得方便茶市场的一杯羹。
茶的文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日本茶文化;日本语言文学;价值影响;行为规范;精神内涵
日本语言文学是日本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具体的语言内容,还是体系化的价值理念,实际上都是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因此,了解日本语言文学,基础在于内涵诠释,更重要的在于融入和反映了日本茶文化作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茶文化体系影响下,其不仅丰富了日本语言文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诠释和表达了具体的理念内涵。
1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分析
日本茶文化源于我国,属于我国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地区。我国茶文化融入日本之后,经过细致和优化,其逐渐与日本哲学理念和宗教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日本茶道艺术的创新与完善,可以说,日本茶道艺术又回传我国,从而实现了日本茶道的回传。通过对日本茶文化艺术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因此深层次认知日本茶文化里的内涵,极其必要。当然,想要对日本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全面认知,不仅需要其对日本茶文化的物质元素进行了解,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认知载体。结合理念融入和元素分析,从而实现日本茶文化的全面了解。在日本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将茶道艺术作为修身养性,提升自身价值思维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日本文化体系中,其将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了丰富创新,实现了文化元素理念和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完善,无论是生活化,还是艺术化元素,都极其丰富。实际上,想要对日本茶文化进行全面认知,必须认识到日本茶文化是从我国传入的,而且传输早期,其更多作为一种贵族生活元素,因此该文化体系中,融入了修身养性,价值理解等一系列完善的内涵要素,所以这就为日本茶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内涵奠定了基调,所以日本茶文化是从贵族文化推向社会大众的,但是其根本上仍然具有文化理念的内涵融入。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是多方位的,尤其是整个日本语言文学体系中有很多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要素,我国茶文化及茶元素等内容传入日本,并实现体系化创新发展的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入到发展形成,直至反传入我国,可以说,这不仅反映了日本茶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日本茶文化体系的融合与体系化。日本茶文化对日本文化体系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具体文化要素,都有茶文化的具体痕迹,因此,了解日本茶文化,就能对日本文化体系形成全面影响。而日本语言文学作为日本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价值诠释,日本茶道艺术是其茶文化体系核心,而茶礼艺术则是日本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核心。
2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影响
日本文学作品体系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诠释和表达,通过对这一系列文学作品的具体内涵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对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应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影响地文化,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还是文学作品创作都深受影响,因此探究日本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价值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知茶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同时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茶文化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创作。客观的讲,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文化体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文学作品的基础是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也直接影响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当然,任何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具体创作时,都必须结合融入自身文化理念。对于日本文学作品体系来说,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到多种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题材与作品,而在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影响下,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从理念的应用和素材的选择上,都具有茶文化元素的价值融入。日本茶文化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具体影响,不仅在具体创作上,其实际上更是将传统文化体系上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内涵,进行全面,有效融入。因此,通过对日本茶文化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看到,从本质上分析,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综合元素和内容,并且在生活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内涵,因此,认知和了解该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不仅仅有着丰富重要的作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的实质性融合。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要素,还是传统茶文化内涵,都能够对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帮助和价值作用,文学作品既是文化理念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发展的有效理解和准确认知,因此,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内涵进行分析和了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趋势和方向有重要帮助。
3日本语言文学与日本茶文化的关系内涵
在日本文化体系中,可以寻找到很多与茶及相关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从中看到茶、饮茶和茶文化的语言描述,而这不仅反映了茶文化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成熟度以及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影响和价值应用。因此,结合日本语言文学体系发展应用过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理念影响到整个语言文学体系的价值内涵,更重要的是,也为日本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效基础。语言文学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还是其具体的形成背景,实际上都是对当前整个日本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以日本茶文化为基础的日本语言文学是日本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无论是文化理念内涵,还是具体的文学体系,其实际上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日本文化受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影响较深。自唐代开始,随着多元文化传承交往不断推进,如今茶道艺术在日本本土形成了成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日本文化体系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虽然有着广泛市场认知度,但是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日本茶文化体系内的各项关联要素之间,均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探究日本茶文化体系中各项关联要素,尤其认知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影响,极其必要,在该背景下,充分结合具体文化传播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就极其必要。通过深层次认知日本茶文化与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融合思路,能帮助我们完善了解日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形式及理念内涵。事实上,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其不仅提供了创作素材,同时其在交往过程中,也大大丰富了文学理念内涵,从而实质性推动了日本语言文学的成熟发展。
4当前日本茶文化的具体传承思路分析
随着当前我们对茶文化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如今,探究日本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理念,就极其必要。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体系的具体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解,能够帮助探究日本茶文化对整个语言文学体系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许多经典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和诠释,比如,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描述茶的诗句,我们能够从中品味到茶文化的理念内涵,所以,日本语言文学是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要素。日本语言文学不仅是一种语言要素,更重要的是一种融入了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的体系化元素,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了解日本茶文化,需要有良好的载体和基础,日本语言文学作品无疑就是其中最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日本茶文化的具体创作思路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其对整个文化体系的价值影响。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和现代文化传承发展日益成熟,如今想要实现对日本茶文化的有效了解和传承,就必须通过细化文化内涵,创新文化理念,优化文化思路,从而实现理想的日本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和内涵,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融入的价值要素,而这正是实现其价值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日本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茶道艺术理念,是当前日本茶文化传承融合的精髓。认知文化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和要素,实现对日本茶文化的理念,其关键和重点在与探究到适合两者系统化融入的基础。而随着当前时代文化及机制理念日益成熟,日本茶文化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内涵到形式上的影响。想要实现日本茶文化传承的理想效果,就必须结合不同语言文学体系的价值理念,通过创新传承机制,从而提升整个文化体系的实质性影响力。
5结语
虽然日本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体系化的关联,但是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形成、社会习惯和价值理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人将具体的茶文化元素与价值理念内涵进行融入,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理念内涵。探究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价值影响,能够为我们系统化了解日本茶文化提供实质性帮助,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日本语言文学作品理念的创作素材。探究日本茶文化与日本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内涵,能够创新与完善日本茶文化理念的传承机制,同时也能实现日本茶文化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春燕.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13(7):118-121.
[2]李行健.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171-172.
[3]李军杰.基督教文化对诞生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6):353-355.
[4]高亚兰.十字架与龙图腾:简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及现代文学的关系[J].思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