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6篇)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门诊输液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7-0057-02
相对于住院部,门诊输液室有着患者流量大、变动多、停留时间短的特点,这导致了护患沟通难以深入开展与落实,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沟通技巧欠佳,护患纠纷发生率很高。因此笔者所在科室决定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输液室护理人员实行培训,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以服务患者,旨在有效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杜绝护理错误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此项培训应用后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现有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35.07±9.93)岁。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5人。每日接受静脉注射患者15~25例,肌肉注射160例,皮内注射10~12例,静脉输液患者150~200例。
1.2方法
(1)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护理人员通过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护理知识素养,做到有问必答。(2)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理解认识与培养提高:培养护理人员忧患意识,知晓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3)建立与完善护理服务的沟通流程并予以规范化实施,①收药沟通:接诊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详细核查本次治疗的药物总量和疗程,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有效期及配伍禁忌,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杂质和变色,确认无误后签字;②配药沟通:实行“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三步核查法则,并严格核查输液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无配伍禁忌等,仔细检查输液器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等;③注射沟通流程: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及匹配药物,请患者自述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原则,认真执行无菌操作;④个性指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药物性质适当调节输液滴数,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内容中的重点向患者详细描述,输液过程中按时巡视,观察药液变化、滴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憋喘、皮疹等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1-3]。(4)在临床护理中正确运用护理服务沟通技巧,①语言沟通: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注意表达方式,避免专业化术语和省略语,语调温和,语气谦逊,语速适中;②非语言沟通:整洁着装,避免过度修饰,注意行为举止,与患者沟通时用目光注视对方,表情自然亲切,倡导“微笑暖人心”服务,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如对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搀扶、咳痰患者给予轻拍背部辅助排痰、无人照顾的患者送水送饭等[4]。
1.3评价指标
统计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一年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培训前的一年进行比较;设计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离院前进行调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培训后考核得分来衡量(>90分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P
2结果
由表1可见,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由培训前的69.2%的合格率提高到培训后的92.3%。护患纠纷发生率由培训前的0.07%降低到培训后的0.02%。上述评价指标在培训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即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提高和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5]。沟通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本能,所以沟通是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得到的,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沟通时代已经来临,学习沟通技巧,能够让每个人都更具影响力,能够把自己的护理理论更加顺利的付诸实践。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是摆在第一位的,因而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借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金蔚英.浅谈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59-60.
[2]金蔚英.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8(7):3-4.
[3]冉启琼,刘应梅.护患沟通技巧在普外科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54.
[4]章萍.浅谈门诊输液护士的压力应对[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43-644.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护患关糸;沟通方法;心理素质
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门诊注射室尤甚,容易发生护患冲突,沟通不到位,穿刺不过硬是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所以护士应学习和掌握同患者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用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蔼的语、温柔的微笑、熟练的技术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进行护患沟通,现将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介绍如下。
1良好的外在形象
护士良好的外在形象代表着医院整体的形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接待患者时护士要精神饱满,仪容、仪表稳重大方,处事得体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常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这样能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及是易于接受治疗的良好的先决条件。
2用语言沟通
要善于抓住患者交谈的契机在患者做任何治疗前护士都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其配合。护士每天与不同的患者打交道,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1],对精力充沛、感情语言丰富、动作迅速的患者,谈话在平静气氛中进行;对性格固执己见做事忧柔寡断的患者谈话要有耐心、措辞委婉;对年轻人交谈注意避免说教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对患儿要采用鼓励夸奖的语言;对老年人则采用通俗易懂、简单的语言,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则更能让患者倍感受到尊重和关注,有利于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而在治疗时(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与患者交谈即可分散患者注意力又能了解病情。语速恰当可使沟通更融洽,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有针对性,有主题,不能漫无边际。将谈话限制在自己所需的信息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患者信任配合,还可以获得临床资料。
要善于倾听,倾听过程包括了接受口语和体语这两种信息[2]。护士在与患者沟交谈中先尽量全神贯注地倾听,等其述说完后再解释,同时要注意保持眼神的正面交流,恰当给予反映,如"点头表示赞同对方说话内容,或"嗯""对""是"等,表示希望其继续讲下去。不要随意打断其说话,以示尊重,又能使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使沟通更加和谐。
3用爱心、微笑、情感来沟通
在与患者打交道时,要有关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对老年人可以搀扶一把,对小孩可以用激励和抚摸的方式,护士也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情,使之发泄后再解释,不要顶撞而激化矛盾。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3]。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某些失误要露出歉意的笑容,说声"对不起!",请求患者宽容和谅解。情感沟通最易感化患者及家属。有些细微动作如:用手触摸发烧患者的额头;在为患者静脉穿刺后帮患者放下衣袖;在寒冷的冬天里送患者一个暖手袋,递一杯热水,掖一下被子;送上一份健康手册,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都能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护士的关怀和体贴,留下对护士的美好印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化解或减少误会。
4用熟练的技巧来沟通
熟练的注射技术是沟通效果最重要的体现,"无痛注射"和"一针见血"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技巧,使自己注射技术娴熟准确。扎实的注射技术才使患者和家属心里上接受。所以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尽量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这样才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促进护患和谐。
5掌握护患交流技巧与方法
护患沟通障碍是造成医疗纠纷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4],而不能正确认识服务对象的权力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5]。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站在患者的立场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就知道我该怎样为患者服务。而为患者耐心细致的做讲解和和不厌其烦地解释患者题出的问题是与患者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一个好的护士即要有过硬和扎实的护理技术,又要有和患者沟通的能力,这样就可和患者建立和保持融洽的护患关系。
6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加强法律意识,了解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同时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善于总结经验及向他人学习,一旦穿上工作服,就进入了单独的护士角色,遇事冷静而有条理,忙而不乱,做事才会得心应手,护患关系自然和谐。
总之,门诊注射室护士要努力探索护患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使自己的素质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护患间的心理沟通,使得纠纷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揭海燕.浅谈护患沟通的必备条件[J].健康心理学杂志护理学专刊,2000,8(9):110.
[2]莫金妹,叶锦芳,吴秋华,等.健康教育的沟通技巧[J].健康心理学杂志护理学专刊,2008,8(9):99.
[3]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1.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3
关键词:护患沟通概念技巧
一、护患中沟通的概念
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疾患的过程良好护患关系,完成护理和治疗目标的重要条件。因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可以使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给病人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建立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
沟通的对像包括病人、家属和与病人相关的第三方。
㈠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噪声:在医疗环境中有很多噪声,如电话铃声、喧哗声、脚步声,医疗
操作的声音等。这些声音会使接受者无法听清信息的内容,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环境氛围:沟通场所的光线、温度、气味、色彩等都可能影响沟通的效果。
③隐秘性: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隐私性的保护,否则患者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告知护理人员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甚至是虚假的。
2.主观因素
①护理人员方面的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沟通的效果;
⑴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对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关注不够,沟通内容和形式肤浅。
⑵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以往的护理教育当中缺乏相应的护患沟通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在工作中也缺乏有效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培训沟通的技巧造成能力不足。
⑶沟通语言不当
⑷服务态度差
②患者及家属的影响因素
③对护理人员的不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是依赖于医生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健康恢复没有什么作用,对护理人员的询问不愿回答,对护理计划的实施不能有效配合。
二、护患沟通的技巧
㈠语言沟通的技巧
⒈开场使用得体的称呼
合理的称呼是绝对必要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身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称呼,不可以床号、疾病的名称为代替呼唤病人。
2.交流时使用美好的语言
⑴礼貌性语言:礼貌性语言的使用是对病人的尊重的体现,能够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利于双方建立融洽的关系。
⑵安慰性语言:对于深陷疾病痛苦中的病人应该安慰,平复患者的心情。使患者摆脱由于疾病而带来的烦躁、易怒、悲伤、忧郁和怨恨的不良情绪。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内容和语言方式。
⑶鼓励性语言:医学科学证明,人们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当一个人处于忧郁的心理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外周血的白细胞数也会减少。面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所患病种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
⑷解释性语言:当患者或家属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的给予解释。
3.倾听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行为表示在全神惯注的倾听患者的讲话:与患者保持合适的距离;维持松弛的、舒适的和姿势;保持眼神交流;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不打断对方谈话或转移话题;不轻易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4.沉默
“沉默是金”,护患沟通中沉默是超越语言的一种沟通方式。
5.护患语言沟通中的禁忌
⑴语言的使用:不要使用俗语和粗俗的语言;不要使用方言和患者不熟悉的医学专业词汇和术语;不要使用意思含糊的词语;不说谎,不敷衍;不高声、也不窃窃私语;不要随意跳跃改变话题。
⑵在倾听方面: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倾听时不要心不在焉应付了事;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口角。
㈡非语言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皮肤科护理应用
护患沟通是一门基本技能,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护理技巧。护理人员说话的语气、话语直接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情与接受程度,进而影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1]。皮肤科疾病主要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疾病,如青春痘、灰指甲、牛皮癣、瘢痕等,不仅影响美观,且较易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4例,发现疾病种类:12例皮肤瘙痒,63例牛皮癣,23例湿疹,6例其他。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中28例男,24例女,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31.02±15.21)岁,病程1―6年;观察组中30例男,22例女,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33.02±17.21)岁,病程1―7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沟通的技巧如下。
1.2.2.1疾病介绍。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文化程度的语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做到尽量解释患者与家属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
1.2.2.2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当涉及患者隐私的时候,对于不必要的不必提及这类问题,如果必须了解的,在沟通询问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情绪,语言尽量做到真诚、谨慎,得知患者隐私后,尊重患者,向患者承诺替他保密[2]。使用保护性语言,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因为皮肤科疾病中绝大多数影响美观,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2.2.4加强护理查房工作。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无论多忙,也不能忽视这一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如: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发展、护理措施等,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得出研究指标,试用SPSS17.0统计软件收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经在常规护理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后作比较(P
表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效果对比[n(%)]
组别总例数(n)治愈(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
对照组521020101240(76.9%)
观察组5219256250((96.2%)
2.2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并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总例数(n)治愈率[n(%)]患者满意度[n(%)]并发症[n(%)]
对照组5210(19.23%)25(48.07%)4(7.69%)
观察组5219(36.54%)39(75.00%)10(19.23%)
3讨论
皮肤覆盖全身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是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免受化学性、物理性、机械性和病原微生物侵袭,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内,且可防止体内电解质、水分和其他成分的丢失,不仅能参与人体代谢过程,还能保护人体[3]。因此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更加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耐心、细致及注意沟通技巧,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我们做到疾病介绍、使用保护性语言、心理护理、加强护理查房工作。疾病介绍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有利于患者与家属配合护理工作;使用保护性语言应注意患者的情绪,保护患者隐私,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治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加强护理查房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语言沟通,还需要求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4],如肢体语言、目光的交流,微笑以对。对患者和蔼,沟通语言亲切,当患者情绪不好时,要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知道患者的困难,耐心帮他解决,使患者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的治疗护理能力,还要求他们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而这需要护理人员自身良好的修养、丰富的阅历还要求其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学习新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运用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有助于建立与患者的良好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工作中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效果与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高书峰.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08)
[2]车珊.护患沟通技巧与临床效应[J].中国医药指南.2008(08)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5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注射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54-01
随着人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患者的自我保护、维权、法律的意识显著增强,加之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医院的护患关系比较紧张,患者要受到良好的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1]。本文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由受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护士进行服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
1.2方法。观察组164例患者由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对照组164例由没有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注射服务的满意程度。
1.2.1沟通的方式要求。使用礼貌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亲切和愉快,对患者要彬彬有礼,这样可以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会产生比较愉快的心理反应[2],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温暖,可以很快的消除对门诊注射的的陌生和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注射治疗。使用解释性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情况和治疗费用以及注射用药情况,还有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好解释的工作,让患者可以充分的对治疗信任和合作。
1.2.2统计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在经过门诊注射后对门诊注射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1.3评价标准。
非常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以上。
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70分。
不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70分以下。
满意率:(非常满意患者人数+满意患者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经卡方检验,如P<0.05表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对照组非常满意的58例,满意的68例,满意率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3讨论
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门诊注射室的患者疾病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注射室的护士既要很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顾及到可能多个家属的需求,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反应,在门诊注射中进行恰当的服务[3]。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之间的纠纷呈上升趋势,许多医患纠纷的发生原因都是与护患的沟通不通畅造成的。所以,如何能提前预防医护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门诊注射室的患者来自很多地方,在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再加上门诊就诊的患者人数非常多,医护人员的不足,护患之间沟通如果语言使用的不当,或者专业术语过多,以及服务态度的生硬,就很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
本文通过对本院门诊注射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很好的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芩瑛群,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34—35
[2]梁艳芳,陆日清,骆书秀,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内科,2011,6(2):194—195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沟通技巧门诊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注重“首轮效应”(第一印象)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