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6篇)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1
[关键词]护患冲突;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84-02
Primaryhospitalpediatricclinicnurse-patientinjectionroomtoreduceconflictandevaluation
ZHONGWanhong,HUANGXiuting,WANGZhandi,CHENMiaojuan
(ThePeople'sHospitalofShilongTown,DongguanCity,GuangdongProvince,Dongguan5233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communicatingskillbetweennurseandpatient,andtoreducetheconflictbetweennurseandpatient.Methods:Thenursesweretrainedwithetiquetteandprofessionalknowledgeandcommunicatingskillforinjectionnurseinchildoutpatientdepartment,andtoapplytheinvestigatelistofcommunicationbetweennurseandpatient,andtheeffectswerecomparebeforeandaftertrainingforpatientandfamilytreatedinchildoutpatientdepartment.Results:Afterdotrainingofcommunicatingskill,therewereobviousimprovementinrelationbetweennurseandpatient,nurse’sprofessionalknowledgelevel,masteringofcommunicationdescriptions,familiarwithcommunicatingskill(P
[Keywords]Conflictbetweennurseandpatient;Communicatingbetweennurseandpatient;Trainingofcommunicatingskill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集中,病种复杂,流量大,就诊人员有不同的需求,而患儿因其年龄等特殊原因,在沟通、语言能力等方面与成年人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1]。只有掌握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才能减少护患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为此,本科2009年4~11月开展减少护患冲突的研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8名,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学历:中专6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及言谈的方法。首先召开科会议,针对沟通的重点制定“护患沟通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沟通内容掌握程度、沟通技巧熟练程度等7项。要求调查者于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调查。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培训后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1.2.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2.1护士礼仪培训聘请礼仪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礼仪、着装讲座。
1.2.2.2举办护患沟通技巧讲座通过讲座,让护士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宣传教育技巧等。
1.2.2.3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或选1个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掌握得较好的护士做培训老师,每月培训1次。
1.2.2.4做好健康宣教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2]。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面带微笑,塑造出护士可亲可敬、乐观自信的美好形象,增加对婴幼儿的亲和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感和消除其陌生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减少护患的冲突、纠纷。通过培训,护士对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得较好,并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医学问题,能详细地解答,使其能较好地了解病情,减少误会。同时,也增加其对护士的满意度;运用沟通技巧,可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满足其需要。表1示,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提高,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宗青,陈正珊,李素坚.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8.
[2]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4-65.
[3]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1(7):56-57.
[4]袁文丽.浅谈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168-169.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患儿生病后,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很大。如何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让家长放心,护患沟通技巧显得非常最重要。现将儿科护士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20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有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排除急症、昏迷及住院期限
12方法调查问卷分患儿问卷和护士问卷两种。在调查前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对科室护士进行统一解释,说明此调查问卷只做临床护理研究之用,对个人无任何影响,消除每个护士的顾虑,以真实反映科室的护理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时充分征求患儿家长同意,耐心解释,立即填写,立即回收,避免护士因顾虑而介入影响调查结果。调查完毕后,由医务科和护理部配合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
2结果
21护患关系认知度99%的家长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满意度统计80%非常满意,12%基本满意,8%一般。10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3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有一定难度。
22呼唤障碍认识情况55%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医疗知识了解甚少,护患沟通接受程度受限,沟通效果不好。60%的护士认为时间不足是沟通的最大障碍,其次是专业技术缺乏和沟通技巧欠缺。
3讨论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更为复杂,沟通是实施患儿护理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应该同时具备信息交换和情感支持两个方面。
31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患儿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要积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对患儿的病情表示同情和理解,主动向家长解释患儿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尽可能与家长进行一些疾病预见性的交流。如处于体温上升期的患儿因血管痉挛收缩,末循环差,手脚冰凉,穿刺容易失败;肥胖、年龄小的患儿,因血管暴露不充分,易造成穿刺困难;阿奇霉素等有消化道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钾盐可导致输液部位疼痛等等,可以提前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32积极与患儿沟通对于懂事的患儿,可采取亲切鼓励的话语,分散其注意力,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与护士接近的心理,拉近护患距离,对女孩可以称赞其漂亮可爱,对男孩可以称赞其勇敢,并可与家长一起用糖果或玩具哄着,减轻患儿恐惧感,同时也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33用过硬的护理技术沟通过硬熟练的注射技术是儿科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一针见血”是赢得患儿和家长信赖的基础,因此儿科护士要苦练、多练、巧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穿刺时要镇静自如,有条不紊,争取每次达到“一针见血”。另外要加强儿科护理技术知识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认真耐心给患儿家长解释其心中的疑问,治疗时多讲解,多沟通,以自己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取得家长的治疗配合。
34用情感沟通在沟通时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和目光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给患儿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点鼓励、一个眼神均可拉近医患距离,增进医患情感,要做到用心沟通,让家长体会到我们的是在用爱心、责任心、同情心为每一个患儿护理,增加患儿和家长对护士的信赖,取得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体现了护士的修养和人性。
总之,儿科护士的特殊性更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6.
[2]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护理学杂志,2010,13(1):77.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3
一、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护士情感、智力、素质的反应,即个人具有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和控制,并能利用新的信息来指导其思维和行动的一种社会智慧。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优质服务上。护士的素质、职业道德、情感、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改善环境、仪器设备去实现,但是建立情感上的转变,要真正地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尽自己得所能为患者排忧解难,这些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够实现。
二、准确使用语言,加强护患沟通
在护理服务中,语言是护患双方交流的载体,是护理服务最直接的工具和手段,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进行护患沟通时使用通俗、清晰、准确符合个性话的语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断、检查、手术需要等情况及可能发生并发症和意外,并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准确回答问题,通过准确清晰的语言交流,给患者以更多的关爱,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注重语言修养准确掌握沟通技巧
护患交往必然涉及到与患者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条件。首先,护士要注重语言修养;其次,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还必须擅长运用非语言技巧,因为非语言沟通有时传递着比语言更为准确更为重要的信息,特别是情感方面表达沟通时,表情要亲切自然,处处体现对患者的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以此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融洽双方关系。完成护患沟通,不但能取得双方的紧密配合与合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能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避免纠纷的发生和矛盾激化,从而使护患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完成现代规范。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水平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4
关键词:门诊分诊护士沟通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33-01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工作量大。环境嘈杂,病种复杂,加之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看病心情急切,难以短时间内与护士之间建立有效的信任。所以,一直以来,门诊是医疗纠纷易发地。有研究显示,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障碍导致的[1]。作为一名门诊护士,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的某些冲动性言行,如果护士本身性格又属于较内向或情绪易激动者,往往难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或感到身心疲惫而对于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将情绪转嫁于患者,从而激化护患者矛盾。因此,护士要学会正确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自我释放压力的方法,从而在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的工作情绪,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1促进护患的良好条件
1.1良好的专业素质及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分诊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根据就诊患者疾病的不同,向他们讲述所需了解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到达有效的双向沟通。
1.2分诊护士的仪表要求。分诊护士应衣着整洁合体,举止端庄,精神饱满,也可稍作面部修饰,淡妆上岗,这是对患者尊重的一种表现,也可同时展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注意护士的形象,有利于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威望,赢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就医的心理压力。
2门诊护患沟通的技巧
2.1掌握语言的沟通艺术。沟通是人们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方式。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2]。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使病人感到欣慰,精神振奋,通过语言的交流,使其感到医护人员的热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2.2加强亲和力,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接待每一位患者,护士都应该面带微笑。因为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抉择条件[3]。护士仔细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理解他们的每一个要求,让患者感到你确实在用心为其服务。同时,门诊护士还应非常熟悉医院的医疗模式、背景及各科室的专家坐诊时间及擅长方向,正确指导患者就医。以免因引导有误,造成患者的不满情绪或投诉事件等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2.3适时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预防知识。分诊护士充分开发利用患者候诊时间内的资源,如听健康教育的讲座及阅读卫生宣传材料。门诊专门为患者印制了许多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护士可对就诊患者个别指导赠送健康教育处方,以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水平。通过主动、耐心、热情、真诚的关注与沟通,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及时处理患者所提出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感受到尊重与关心,从而拉近护患关心。
总之,门诊护患关系是一种短暂而复杂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丰富的医学知识是护患沟通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湛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2]汪文炼,陈明会.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21(11):56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5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的重要一项工作是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1]。因此,对于患儿护理要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应用,以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0.7)岁。实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9±0.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两组患儿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给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传统护理操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护理。具体流程如下:其一,沟通前,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印象,掌握患儿实际情况,了解其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对病情认知程度及情绪反应。为了消除患儿存在的陌生感,称呼患儿时使用患儿熟悉的称呼。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使患儿产生亲切之感。护理操作前,使用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地向患儿讲解操作具体流程及目的等内容,让患儿明确护理操作。其二,操作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儿倾诉,了解其内心感受,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心理压力,理解和同情患儿不适感。多给予患儿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儿喜好,讲一些童话故事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在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易激动的患儿,要给予其发泄机会,禁止指责。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实际病情与基本需求,缓解患儿存在的愤怒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实施护理操作。其三,操作结束后,对于配合较好的患儿给予表扬,使其继续保持积极性。特别是在静脉输液穿刺后,嘱咐患儿不要乱动,将穿刺乱动的后果向患儿讲解,使其明白道理。将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儿介绍,以便于身体不适时,立即呼叫护理人员。
1.3评价标准
护理操作结束后,将问卷调查表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了解护理操作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配合情况,是否信任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满意度等。填写前,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填写方法,未会写字患儿由家长询问患儿后进行。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6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住院期间,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07%,实验组未发生护患纠纷,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最易引发护患纠纷的科室是儿科[2]。因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年龄较小,易紧张、恐惧,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将自身感受与病情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仅不能掌握患儿实际病情,还无法了解患儿内心变化情况,因此,增加护患纠纷发生可能。为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要了解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与其家长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身体康复[3]。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患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陌生环境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在面对护理操作时,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与患儿积极沟通,缓解存在的不良心理。在沟通过程中,赢得了患儿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讲解操作流程,并给予鼓励,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二,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操作中,加强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护理操作过程中,注重自身仪态、仪表,语调、表情,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在整个护理操作中,营造了和谐的分为,展现了人性化服务,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声誉,促进社会效益提升。其三,减轻患儿痛苦。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患儿存在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患儿讲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显著减轻静脉输液穿刺疼痛。在应用沟通技巧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时机、位置和语言选择科学、合理,尽最大限度让患儿有舒适之感。沟通过程中,不要打断患儿倾诉,待患儿全部倾诉完后,为其进行解答。对于出现抱怨、愤怒情绪的家长,要予以忍让、宽容和谅解,防止发生正面冲突,将矛盾降到最低,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焦虑的氛围。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时间控制,确保患儿有充足时间休息[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沟通技巧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刘爽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李百芳,高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5):1152.
[2]常景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36.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篇6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急诊输液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沟通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患者的满意率、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得分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
结论: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4-02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1]。急症患者主要特点就是发病急,病情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比平常更难处理,这个时候如果处理的不当,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还可能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行。妨碍其他患者的抢救,以及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所以护士在面对这个情况更应当重视护理的技巧,加强与患者直接的沟通,确保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减少患者之间纠纷的发生。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急诊输液患者,其中实验组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18-69岁,平均(45.26)岁。对照组110例,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21-72岁,平均(46.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都是急诊输液室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2]。沟通技巧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注重仪容仪表,护士要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印象能促进与患者直接的沟通,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展现。对患者要以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接待以及亲和的态度,这些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与紧张心理,能使病人更加主动配合接受治疗,还能达到降低注射后疼痛感的效果[3]。②充分尊重病人,避免对患者使用刺激性语言。在呼唤病人接受治疗的时候可以采用恰当的称呼,态度不好或者直接呼喊编号会让患者感觉自己不被重视,觉得医院没有人情味,所以在呼叫的时候可以直接喊姓名或者尊称。如果患者多次到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应当尽可能的记住病人的姓名,这样能提高病人满意度。③充分掌握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应当掌握好沟通的具体时机;并根据患者的一些个性特征来选择适合患者的语言方式;尽可能的对患者使用一些鼓励与安慰的语言;同时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促进与不同行业的患者进行沟通[4]。④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对患者要以坦荡、鼓励性的眼神去看待;在肢体语言上要多使用安抚性的动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主诉的时候要用心聆听,不要打断患者说话,让患者觉得自己受到足够的重视。⑤面对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的时候,还应当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正确的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的得分,焦虑因子主要用来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是否出现易怒、烦躁、紧张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得分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重;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主要是用来评价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患者是否是因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不好而出现退缩、心神不安等现象,得分越高,就说明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第二是患者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通过调查的形式分析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满意率[5]。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人际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方式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觉得更加有安全感与信任感,要取得好的护理效果,必须要采用好的护理技巧。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能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为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提供了有力保障[6]。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一方面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病痛感受,另一方法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以及关心的内容(如有些病人关心孩子的教育等)这样能让患者对疾病更加的了解,也能让患者更加有信心战胜疾病。
在称呼患者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缩短与患者的距离,让患者感到亲切,改变以往直接喊编号的方法,可以换成大爷、先生、阿姨、小朋友等方法,尽可能的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这样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与减少护患的纠纷率。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对两组病人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测评,通过对两项测评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在应用了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与护理人员沟通过程的主观问题显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在沟通过程中感到轻松而没有压抑感、愤怒感或者被轻视的感觉,实验组的病人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要比对照组患者低很多。急诊输液病人中,有些病人的就诊经验较少,甚至有些病人是第一次接受输液治疗,在治疗前心理负担较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通常引发这些负性情绪的原因多是由于病人害怕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所用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或者治疗的痛感过于强烈等,因此在输液治疗前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极其重要。以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后,可充分了解病人的焦虑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使病人在接受时不会因过度紧张而造成输液意外。从两组病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来看,实验组应用了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更是高达了91.8%。这充分的说明了沟通技巧的应用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岚,薛艳,俞秀艳.护患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33):125-126
[2]游丹丽.护患关系分析及改善护患关系的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2011,10(10):45-46
[3]钟娟,谢小华.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17):59-60
[4]刘丽娟.浅谈护患关系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8(1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