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例(3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篇1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而编写的学生学习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教师可以合理地、灵活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知识经验,合理地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方便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可调整知识传授的顺序,增减教学内容,以最优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安排顺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程序的安排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很重要,在安排中尽量做到突出重点,体现知识主线和能力培养,少走弯路,减少重复讲述,体现高效精练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
二、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演练、推算、思考、实验、探索、自学阅读而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有疑惑时进行指导、启发、解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讲评,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一些知识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以获得对知识较为透彻及全面地理解。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心智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挥。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安排、指导、讲评、归纳总结、评价,精选习题组织学生练习,巩固知识,把学习真正交给了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对化学感兴趣是学好化学学科、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因此,设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很多:一是设计有特殊现象的有趣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二是通过对许多自然界中与化学有关的奇妙现象的讲述,使学生产生急知其原因的心理,而激发其兴趣;三是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学生觉得化学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四是讲述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发展经济、改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五是设计学生学习成功的台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解决化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感到学习化学的成功及乐趣,从而激发其兴趣等,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有效地学习。
四、做好新课引入,产生学习动机
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想取得高效率,做好新课引入很重要。好的课堂引入,可让学生产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形成知识悬念,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反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和勾通,当学生相信老师,认同老师,他才能很好地服从教师指导,专心听教师讲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创建良好课堂纪律,形成安静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才能保障学生专心听讲、静心阅读、积极探索、专心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积极心理体验式教学
[作者简介]吴先勇(1968-),男,广西凌云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广西百色53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A类项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07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28-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一般社会群体。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还有待于提高。高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课程类、实践类、组织类、环境类、媒体类、管理类、辅导咨询类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一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较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往往低效或无效,没有真正达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性是教育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考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
1.考量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的有效性。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从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是考量大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的效率。学习效率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分为指向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和指向学生个人的学习时间。一方面,要保证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如周课时2节,总课时是32节,学生对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学习效率越高;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花一定的课外时间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学习,如完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作业、预习以及心理训练等。除此之外,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预设和生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越多,学习的速度就越快,学习效率就高。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必须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不能以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考量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的收益。考量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收益,首先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一方面看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特别是掌握这些知识的“智慧含金量”,即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复制获得的,还是通过思考、创造性思维获得的,如果是通过创新、实践而获得好的学习业绩,含金量就高;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否变了,即大学生是否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是否增强了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是否能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如果这些目标达成了,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结果是有效的。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要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及何为“有效”?何为“教学”。其中,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选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在一定阶段的实施后,是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获得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教学”,则是教师的主要劳动。是指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所实施的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的劳动过程和行为策略。
有效教学就是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追求高效的教学效果。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同样,小学数学也要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所有力量、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并达到一定的数学教学效益,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一切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将小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交流和创造等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数学理论,并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准,而有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要解决什么样的教学是最具效果的这一问题。而这里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所要教学的内容或是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即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或学生的学得好不好。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通过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之后,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更加注重对教育情境的设置,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入和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精心地设计了相应的图案和情境。此外,还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化”。这种对情境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要营造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需要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课堂氛围把握、课后讨论引导和课余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展开自由、活跃的学习讨论,让学生能在讨论中创新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学知识、巩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真正地做到想要学习、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
2、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应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阶段,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更应该要合理地利用鼓励、奖励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助推动力。
而学习积极性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有效教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除了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外,还要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这样才能这真正保障学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其一,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做到在表扬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批评中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其二,注意多维度观察学生、激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其三,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相互沟通、帮助和协作意识。
3、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