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指数(6篇)
空气质量指数篇1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综合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X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10802
1引言
近年来,大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而著名央视记者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亦发人深省,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行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推出,环境保护工作拉开帷幕。据资料统计,人在室内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3/4左右,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而校园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区,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校园师生的生活和工作。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达到伤害到人体健康的程度,我们把此类现象总称为室内空气污染。处在这种环境内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咽痛、厌食、鼻咽、全身乏力、反应能力降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为了了解污染情况,可以通过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可掌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室内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如各种装修材料、建筑涂料等)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1]。
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评价对象,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在现场采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对氨、甲醛、笨、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5项污染物进行了大量监测采样及分析,在取得监测样本数据后,选择相关评价方法对所调查的室内环境做出分析评价。对校园典型功能区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分析评价及提出的建议措施,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参考远离危害,为校园管理者提供策略,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优雅、和谐温馨、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校园环境。
2采样及分析方法
采样时间为2015年1月份,监测点主要分布在辽宁工业大学校园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反映监测范围室内空气质量特征的典型功能区,包括图书馆、学生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食堂、二号教学楼等5个地点。
根据校园室内环境的特点、实验的可行性和代表性,本文主要对各监测点室内的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这5种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将62人分为6组,携带便携式仪器,根据每个监测点按空间大小不同设2~4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测定,并取得最后监测数据,取数据的平均值。本次实习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如表1所示。
表1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所使用的仪器
检测对象仪器生产厂家氨(NH3)便携式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醛(CH2O)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笨(C6H6)便携式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苯(C7H8)便携式甲苯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VOCGraywolfTVOC监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评价方法及指标
3.1评价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是评价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反映了环境因素对所在环境对人群的工作、生活适宜程度,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大多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观评价的依据是人类的感觉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但主观评价方法不便于实际操作与应用,而且为一种以人的感觉为测定手段或为测定对象的方法,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仅用此方法是不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还必须结合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客观评价法是直接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它是一般先认定评价指标,再直接分析测定室内污染的统计值来了解、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客观评价的依据是人们受到的影响跟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种类、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室内空气质量的低浓度污染物很多,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2]。因此,为了全面、综合的评价校园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本文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最高分指数与平均分指数兼顾的空气质量指数法对校园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由于对室内环境来说,空气中某一污染物偏大,可能会引起相应的较大作用,当最高分指数大大偏高于平均分指数时,还会进一步明显地扩大这种作用,而人的感觉量与污染物浓度大小不成线性比例。因此,选用该方法评价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而此评价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校园室内监测的5种污染物如: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各自的浓度求平均值,再将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C)除以该污染物的评价标准(Si),得质量分指数Ii(如甲醛的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为I甲醛),选出其中最大值(Imax),后再求出i个污染物质量分指数的平均值(Iav),两者几何平均数即为空气质量指数AQI(AQI=ImaxIav),最后根据AQI值的大小评价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测点的AQI值比较,则可反映上述多种污染物的空间比较。
3.2评价指标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我国经过大量调研,根据我国国情,并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由国家政府确定出台的,因此我国室内污染物的评价都是以此标准为评价指标。综上所述,本文所监测各污染物的质量标准值见表2,为下一步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及控制创造条件。
对于空气质量分指数Ii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值在0.5以下则说明室内空气质量好,室内环境未被污染或达到清洁;当达到1时可认为是轻度污染;达到2时则认为是重污染,其数值越大,反映综合污染程度越严重。
参数标准值备注氨(NH3)/(mg/m3)0.201h均值甲醛(CH2O)/(mg/m3)0.101h均值笨(C6H6)/(mg/m3)0.111h均值甲苯(C7H8)/(mg/m3)0.201h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0.501h均值4评价结果与讨论
4.1评价结果
各监测点测得样本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后,用空气质量指数法对各污染物和监测点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各空气质量分指数(Ii)的大小说明了每种污染物对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其值越大则污染程度越重。而空气质量指数AQI则说明所有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各监测点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其值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检测地点I甲醛I甲苯I笨ITVOCI氨AQI空气质量状况教师住宅1.900.520.482.160.311.52轻度污染教学二号楼0.230.110.160.620.070.38基本达到清洁食堂0.420.370.351.240.170.80轻度污染学生宿舍1.260.280.342.330.651.50轻度污染图书馆0.140.210.160.530.040.37基本达到清洁
4.2结果讨论
4.2.1校园新建住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典型功能区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均是新装修的房子,教师住宅代表着教职工的生活场所,而学生宿舍是代表学生的生活场所。由表3可以看出,教师住宅的AQI最大,是1.52,学生学生宿舍的AQI仅次于教师住宅,为1.50。这两个典型功能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属于轻度污染。教师住宅除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其它任何一项监测数值所计算的质量分指数都大于学生学生宿舍,空气质量指数AQI也大于学生学生宿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生宿舍与教师住宅虽都为新建,但教师住宅是家庭住宅,一般都会进行精细装修,室内会存在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所使用的胶中含有有害成分如甲醛、苯等,或者涂料中也大部分会存在甲醛、氨等有害物质。学生学生宿舍只为学生提供住宿,功能单一,因此装修简单,故而污染污染物源少一些,但是学生宿舍一般是四人或六人一起,学生聚居,而且测试时间是冬季,天气很冷,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很少开窗通风,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流通,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比教师住宅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新装修的住宅房子对人体有伤害,因此要采取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笔者提出如下建议\[3~6\]:第一,注重住宅和学生宿舍装修材料的选取,使用绿色环保型无毒或低毒装修材料、油漆以及涂料,并使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后再使用,装修后不要立即居住,待污染物对人体不造成伤害后再搬进去;第二,尽可能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降低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气流动较慢,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是保证较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必备条件;第三,对于在使用煤气烧水做饭的教工住宅,厨房就设置烟道通风道或通风厨,室内也应尽量避免吸烟等能引起污染的人为活动。第四,采用能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的活性炭、硅藻土等材料或净化设备。
4.2.2教学与生活功能区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教室和食堂都是校园的典型功能区,皆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所有师生的身心健康。教学二号楼代表着教学区,食堂代表着学生生活区,由表3中数值可看出,教学二号楼的AQI值是0.38,空气质量状况属于基本达到清洁,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而食堂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I甲醛、I甲苯、I苯、I氨、ITVOC值均大于二号楼,其AQI值为0.80,大概是教学二号楼的AQI值的两倍,属于轻度污染。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食堂是食物加工的地方,许多食物都是经过烹炒煎炸等工艺做成的,在这些过程中会释放出甲苯、苯等物质,且食堂经常进行装修,装修材料油漆涂料,桌椅等都含有甲醛,氨气等物质,且人口流动量大,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故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值也比较高。教学二号楼是教学区,仅供师生上课,功能单一,且教师桌椅均采用的是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材料,而教学楼两侧都设有门窗,通风效果好,故而污染指数低。根据上面分析,学校食堂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污染指数。建议如下:第一,食堂桌椅材料应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第二,食堂应尽量保持卫生和好的通风效果;第三,厨房采用效果好的油烟处理设备,保证油烟不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4.2.3校园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分析
图书馆是学校特殊的公共场所,是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圣地,作为校园的学习重地,在学生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馆每天的人口密度也很大,故图书馆的空气质量状况关系着图书馆读者的健康。从表3中可以看到,图书馆的空气指数AQI值是最小的,为0.37,属于基本达到清洁状态。图书馆2009年建成,室内装修皆采用了少污染无污染的材料,室内采取一体化,空间大,窗较多,通风效果好,且室内种植多种能吸收污染物质植物,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因此图书馆室内环境较好,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环境。
5结语
校园被誉为“知识殿堂”,是国家传播文化、培育人才的场所,其室内环境的好坏关系着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校园室内环境质量问题应受到重视,所以室内的作用已不局限于简单的遮风挡雨、避寒躲暑,而是追求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美好温馨的休憩之所。笔者认为高校应积极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污染,营造良好室内环境,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建设“绿色低碳”校园,使校园成为学习乐园、文化圣地和思想殿堂。
参考文献:
[1]宋广生.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及检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大气质量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67~69.
[3]周中平,赵寿堂.室内污染监测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25~228.
[4]吴忠标,赵伟荣.室内空气污染及净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空气质量指数篇2
关健词:特殊气象条件;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丹东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近年来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1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特征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010~2012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各年度PM10、SO2和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50d以上,其中Ⅰ(优)级天数稳定在120d左右,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
1.2总体污染特征
1.2.1季节变化特征
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总体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最轻。PM10冬、春两季污染明显重于春、秋两季;SO2和NO2冬季污染最重,春、夏、秋季节差异较小。
1.2.2功能区污染特征
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SO2和NO2交通区污染最重,工业区和居民区次之,清洁区最轻;PM10交通区污染最重,清洁区较重,工业区次之,居民区最轻。
1.2.3受气象条件影响
环境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2010~2012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有32天超标,其中有30d是由特殊气象条件影响,占超标天数的93.8%。3a间,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天气影响,出现7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21.9%;冬季受雾、雾霾及逆温等天气影响,出现23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71.9%,详见表1。
2雾、雾霾及逆温气象条件下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2.1颗粒物污染特征
将2010至2013年丹东市区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情况下的各功能区监测点位PM10日均值及全市日均值进行统计,详见表2。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下市区PM10污染呈现以下时空分布特征:
与API的关系:3a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的API超标的23d中,PM10全市日均值全部超标,并且均为首要污染物。
2.2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
2010~2013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情况下各功能区监测点位SO2、NO2日均值及全市日均值统计见表3,月统计见表4。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下SO2、和NO2污染呈现出以下特征:
2.2.1与API的关系3a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的API超标的23d中,全市SO2日均值有2d超标但不是首要污染物,NO2全市日均值全部达标,详见表3。
3浮尘天气条件下空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2010~2013年,有7d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是由浮尘天气导致,全部出现在春季,其中3月和4月分别出现3次,5月出现1次。由浮尘导致API超标情况下PM10、SO2、NO2数据统计详见表5。
3.1颗粒物污染特征
3.2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
4结论
丹东市区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季污染最重。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丹东市区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2010~2013年有93.8%的单日API超标是由雾和沙尘等特殊气象条件导致,并且首要污染物均为PM10。冬季,尤其是12月、1月和2月,丹东市常会出现雾、雾霾及逆温天气,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导致空气污染。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对PM10影响最大,此时PM10呈现出与丹东市总体情况不同的污染特征,即清洁区污染最重。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对SO2、NO2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此时SO2、NO2日均值均高于正常气象下的浓度水平。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影响,丹东市会出现浮尘天气。在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监测值明显升高,PM10超标直接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而浮尘天气对SO2和NO2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C].2010、2011、201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Z].GB3095-1996.
空气质量指数篇3
关键词:列车空气品质;主观评价;客观评价
0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列车的空气品质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但是列车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十分复杂,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确定列车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空调旅客列车空气品质的研究成果以及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阐述了我国现有的评价标准及其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室内空气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品质(IndoorAirQuality)是描述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的概念,它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
研究、评价空调旅客列车内空气品质意义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车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空气品质的影响,为制定列车内的空气品质评价标准提供依据;(2)找出污染源和车内空气品质的关系,为现行铁路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卫生防疫和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同时,便于展开车内污染的预测工作;(3)总结国内外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为空气品质评价系统提供参考。
1.1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自研究初期经历了许多变化。其定义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IAQ重视度和研究深度的不断提高。最初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近年来,ASHRAE标准62-1989R【1】中首次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觉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其中,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间中大部分住居住者(超过80%的人员)没有对居住空间里的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引起显著健康风险的浓度值。这种定义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方面,比较科学和全面。本文以下提到的空气品质均指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1.2影响列车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分析
列车车厢内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臭气、悬浮颗粒、微生物、负离子、VOCs等。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对空气品质的影响程度难以评价,影响列车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员。在客运高峰期,列车超员现象严重,人员密度过大,列车空气质量恶化,同时旅客因出汗、吸烟、产生排泄物等,产生大量异味气体,浓度增高,加上旅客携带行李中的灰尘、细菌会散发到空气中,均导致IAQ下降。
(2)新风。新风的质量是评价空气品质的一项基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车内空气品质的好坏。新风量不足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室外空气质量不断变化,大气中的NOx、SO2、CO等有害物会由新风直接带入车厢,降低室内空气品质。
(3)空调系统。赫尔辛基大学对空气处理机和空调系统作了认真的试验测定,结果指出:几乎所有组成构件都是污染源和臭味源,恶化结果最严重的是过滤器。同时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如果送回风气流组织不好,就可能使室内局部的空气得不到很好的循环,形成死角,使空气品质变差。
(4)装修材料。试验表明,车内装饰材料对空气的污染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由于绝大部分装饰材料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另一方面还因为装饰材料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营养源。
1.3空气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列车内空气品质的标准。现阶段实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
(1)《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此标准规定了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适用于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
(2)《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GB/T17729-1999):此标准规定了长途客车车厢内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要求,适用于各类营运长途客车,其他客车可参照执行。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此标准设立了19项检测指标,涵盖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四大类,并第一次将嗅觉作为室内空气评价的指标。这表明室内空气品质评价越来越注重人体主观感受与客观指标的结合。
以上标准在评价IAQ时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的修订。丁力行【2】等人根据国内外室内环境品质研究的最新成果,首次引入了环境品质线的新概念,并结合空调列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车内空气参数的一个建议性标准。
2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
目前IAQ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是确定一系列评价指标,直接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CFD数值模拟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人体模型方法、综合指数法。下面将对已有的客观评价方法作以介绍并阐述其适用性。
2.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室内空气品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把它们应用于室内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此法注意了分级差异中连续的模糊性,有效地减小评价标准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且能够综合性质极不相同的因素。但是这种方法需建立各因素对每一级别的隶属函数,过程繁琐。且复合过程的基本运算规则是取最小值和取最大值,强调了权值的作用,丢失的信息较多,突出了严重污染物的影响,忽视了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2.2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求解方程和给出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从而分析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这种方法周期短、费用低、能够预先进行但要求输入参数多,计算量太大,不适于模拟复杂系统和预测长期浓度分布趋势和人员暴露水平,并且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2.3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形状越相似,则发展变化态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该方法简单、直观,它可综合得出该室内空气品质数据序列与极限指标数据序列的接近程度,同时,根据灰色关联矩阵提供的丰富信息,不仅可确定样本的级别,而且能反映处于同一级别样本之间空气品质的差异。因此,关联度可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但是没有与人体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感受相联系,不够全面。
2.4人体模型方法
人体模型方法是通过模拟人与环境接触途径的呼吸系统,并用一些仪器对人体所感知、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进行综合评价[3]。这种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对人体热模型的要求相当高,相应的机械、检测、控制系统极度复杂,使得研究成本大大增加。
2.5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根据一天中污染物测量的平均值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于室内空气的综合效应。但此方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来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品质的动态,还要求这些作为评价指标的污染物长期存在、稳定、容易测到,且测试成本低廉。
每一种客观评价方法都有其不同的评价机理,因此适用范围不同,在运用时,需要将实际条件和操作对象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选择评价方法。
3主观评价
评价室内空气质量不单单是一个能否达标的问题,而是能否让人感到舒适满意。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受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环境的感受不一致,因此,主观评价对于IAQ评价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观评价法主要有感官法、分贝法等。
3.1感官法
1988年,丹麦的P.O.Fanger教授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极低并且成分复杂等特点提出采用olf(污染源强度)和decipol(空气品质感知值)作为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该方法定义为:一个标准人的污染物散发量作为污染源强度单位,称为1olf,其他污染源也可用它来定量。在10L/s未污染空气通风的前提下,一个标准人引起的空气污染定义为1?decipol,即olf是污染源强度的单位,而decipol是空气污染程度的单位。
感官法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亦即是嗅觉器官来评判IAQ。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方便,无需专业仪器测量,很容易实现。但由于不同的人其嗅觉灵敏度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考虑这种差异对评判结果的影响,是应用感官法时需注意的地方。此外,室内空气中有些污染物无异味,无刺激性,是无法用感官法进行评价的,而这也正是感官法先天不足之处,必须依靠客观评价进行。
3.2分贝法
捷克布拉格技术大学Jokl提出采用decibel概念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4]。分贝是声音强度单位,同样也可用于对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中异味强度和感觉的评价。Jokl用一种新的db单位来衡量室内CO2、TVOC浓度改变所引起的人体感觉的变化。
基于同样原理,同济大学的沈晋明教授[5]也提出了对数评价指标,得出CO2、HCHO的浓度和评价指标值之间的对数函数。并通过一次函数反映出评价指标和主观不满意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对数评价指标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分级。
另外,刘向龙[6]采用依据科学制定的主观评价标准格式对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进行了描述,并对铁路空调列车内的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列车IAQ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空调列车IAQ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风量不足以及旅客的环境意识欠缺。
4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法将模糊的空气品质概念进行了量化处理。客观评价得出的具体数据有利于人们更加可靠地评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使得人们能更加合理的给出相关空气品质控制策略。主观评价法虽然充分考虑了人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感受,但主观感受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室内的装修情况,受访人员的身体状况等,这些都会干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判结果。因此,无论是客观评价还是主观评价,都不能全面的反映室内空气品质。只有结合主观评价的直接性和客观评价的可靠性,形成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个人背景资料调研等方面的工作。这种方法不仅运用人体的感觉器官作为评价工具,而且还要求利用专业仪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能克服单一的主观或客观评价的局限,从而全面正确的反映室内空气状况。同济大学沈晋明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室内空气品质分级标准与方法。但其适用性有待检验。总的来看,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5结论
列车空气品质同室外大气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空气品质是人、列车与大气环境三者达到和谐一致的结果。因此,良好的乘车环境既需要好的空气调节设备和系统,又需要广大乘客的共同努力。
(1)需进一步研究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各污染物的扩散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以从污染源头控制污染物,降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2)需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选用哪些污染物作为代表性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如何控制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目前尚无统一、完善的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1]ASHRAEStandard62-1989,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tlanta,1989.
[2]丁力行,包劲松,陈宁.基于室内环境品质的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研究[J].制冷学报,2001(2):45~50.
[3]AMELIKOV,JKACZMARCZYK,L.CYGAN.Indoorairqualityassessmentbya“breathing”thermalmanikin,airdistributioninrooms[A].Proce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C].2002,1:101-106.
[4]MVJold.Newunitsforindoorairquality:decicarbdioxanddee1tvoe[J].Int.J.Biometeorol.BuildingSciences(TechnicalUniversityofPrague),1998,42:93~111.
[5]沈晋明.我国目前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的对策与措施[J].暖通空调,2002,32(2):34-37.
空气质量指数篇4
空气质量指数(AQI)通常由空气的清洁或污染程度来反映,其重点是评估人群呼吸某一段时间(短期或长期)的污染空气后对健康的影响情况。在实施AQI之前,我国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是空气污染指数(API),它以SO2、NO2和PM10为指标,将各污染物浓度简化计算为单一无量纲指数,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优劣。但随着区域性复合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日益突出,API评价体系已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空气污染状况。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国将评价指标改为了AQI。与API相比,AQI也沿用无量纲指数来描述空气质量状况,但评价指标增加到了6项,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空气质量。AQI评价主要突出单项污染指标的作用,即空气质量级别取决于某一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可见,AQI计算简便,根据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某项污染物来衡量空气质量状况,有助于人们直观了解空气污染状况。但当空气中各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较大时,AQI会掩盖污染物对空气的总体影响状况,丢失大量有用信息,这对研究者分析和掌握空气中污染物组分及各类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不利。因此,可进一步研究空气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模糊和灰色区域。
2灰色聚类分析
灰色聚类分析充分考虑了环境质量分级的模糊性和环境系统的灰色性,将聚类对象(评价对象)对不同聚类指标(评价指标)所拥有的白化值(实测浓度值),按N个灰类(评价等级)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判断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灰类。灰色聚类评价算法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白化函数的选择和聚类权的确定上,经典的灰色聚类模型中白化函数的构造通常是分段直线型的,每个等级的白化函数只与其相邻的两个等级存在亲疏关系,使得白化函数的覆盖范围有限;另外,在聚类权的确定上,各指标权重在不同等级中的不一致性也无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此,本文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法,通过构造指数型白化函数来拓展覆盖范围,提高评价分辨率和信息利用率,并分别考虑白化值和标准值在不同灰类的权重,使聚类结果更具可比性。
3应用实例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选用6个分别代表北京城6区监测点的6类污染物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2013年北京停暖前(3月11日0点—3月17日23点)、后(3月18日0点—3月24日23点)各1周。对每类污染物在停暖前、后共取得168组1h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计算各污染物在停暖前、后两时段的平均质量浓度(O3为日最大8h平均值,其余污染物为24h平均值),计算结果见表3。以表1和2中分级标准为依据,采用上述评价方法对北京城6区进行空气质量评价。
4结论
空气质量指数篇5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影响因素;江苏泰州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208-02
AnalysisonCurrentSituationandCauseofAmbientAirQualityinTaizhouCity
ZHAOLi
(Taizhou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reinJiangsuProvince,TaizhouJiangsu225300)
AbstractTheairqualitymonitoringdataswereanalyzedduring2013―2015tofindout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variationtrendofairqualityinTaizhouafteremissionrestrictio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overallairqualityofTaizhouhadbeengettingbettergraduallyafteremissionparedwith2013,theexcellentandgoodrateofAQIhadincreased7.9percentagepointsin2015.Atthesametime,therateofPM2.5intheairqualitycomprehensiveindexhaddeclinedyearbyyear.Thestructureadjustmentsofanergy,aswellasthecomprehensiverealignmentofthepollutionsourceswereveryimportanttoimproveairquality.Inaddition,favorableweatherconditionswasalsotheimportantreasonforairqualityimprovement.
Keywordsambientairquality;excellentandgoodrates;comprehensiveindex;affectingfactors;TaizhouJiangsu
泰州市坐落在长三角北翼,近2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聚集引发了能源和物质消费的激增,空气质量受人为活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以城市为中心的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大量的污染物极易导致呼吸系统及心肺系统疾病,极大程度地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这样的环境与生态中国的梦想相去甚远。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依据2013―2015年泰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采用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等评价指标,对近年来泰州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采用2013―2015年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长期定点监测数据,数据来自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平台。
1.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1.3评价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进行评价。空气质量变化特征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反映大气质量年际变化特征。
单项质量指数、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Ii=■(1)
Isum=∑■■Ii(2)
式中:Ii为指标i的单项指数,包括全部6项指标;Ci为指标i的评价浓度值;Si为指标i的标准值,当i为SO2,NO2、PM10及PM2.5时,Si为污染物i的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当i为O3时,Si为日最大8h平均的二级标准限值;当i为CO时,Si为24h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Isum为综合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空气质量优良率变化
由表1可知,2013年泰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0d,占比60.3%;2014年优良天数232d,占比63.6%;2015年优良天数上升到249d,优良率达到68.2%,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归功于近几年实施了严格的减排措施。
各季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析表明,静风和小风频率高、稳定层结几率高以及降水少等不利气象因素[1],造成冬季污染严重,优良天数最低,不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相比而言,夏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呈下降趋势,2013年夏季优良天数68d,2015年仅为61d,这主要是因为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增加[2],致使夏季优良率降低。有研究表明[3],O3在特定情况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将超过PM2.5成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
分别计算2013―2015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影响泰州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依次为PM2.5、PM10、O3、NO2、SO2、CO。随着减排措施的深入执行,PM2.5和PM10在综合指数中占比逐年下降,反之,O3占比逐年增加。很多学者指出[4-5],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及其他污染源的增加将会造成臭氧污染现象更加突出。
2.2颗粒物相关性分析
泰州市PM2.5和PM10日均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近3年相关系数平方分别达到0.897、0.878、0.899。线性拟合方程显示,PM2.5/PM10比值依次为0.746、0.628和0.652(图2)。北京市、南京市等多地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相近[6-8]。与2013年相比,2015年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比下降。结合细颗粒物在综合指数中占比的下降趋势,可见减排措施初见成效[9]。
3空气质量改善原因分析
3.1实施严格减排措施
提高重视程度,强化行政推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报机制,按季度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形成了强大的工作监督压力。
减排的关键是优化结构调整,削减源头排放。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建设,把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作为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严控煤炭使用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重点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有关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泰州市关停整治燃煤锅炉550台(座)。
突出重点领域,狠抓专项治理。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全市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指导;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可深入推进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严格执行黄标车、无标车区域限行政策,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将建筑工地扬尘管控与招投标挂钩;严格落实“四级巡查”等秸秆禁烧工作措施。
3.2气象条件变化
有利的气象条件是空气质量好转的外部环境条件。气象资料显示,2013年泰州市降水次数57次,降水量819.6mm;2014年降水66次,降水量953.9mm;2015年降水81次,降水量1157.7mm。降水对污染物清除作用十分显著,与2013年相比,2015年降水条件较好,这也是空气质量逐渐好转的重要原因(表2)。
4空气质量改善的制约因素
4.1产业结构偏重
虽然近几年泰州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电力、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仍占有相当比重,能源消费一直以煤为主,扬尘、机动车污染等“城市病”存在加重趋势。加上全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步伐可能放慢。短期内,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将高位削减,超过环境容量。
4.2工作基础薄弱
面对艰巨的治理任务,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相对薄弱。大气治理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大气执法监管力量需要增强,资金投入需要增加,尤其亟需出台保障治污设施长效运行的经济、价格政策。监测、科研、管理技术储备不足,空气质量预测特别是重污染天气预测能力仍需大幅提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有待进一步完善,PM2.5源解析研究刚刚起步,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结论
(1)与2013年相比,2015年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2)影响泰州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依次为PM2.5、PM10、O3、NO2、SO2、CO。PM2.5和PM10在综合指数中占比逐年下降,O3占比逐年增加。与2013年相比,2015年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比下降,减排措施初见成效。
(3)严格的减排措施,有利的气象条件是空气质量好转的主要原因。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基础,是保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
6参考文献
[1]张夏琨,王春玲,王宝鉴.气象条件对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1,29(1):42-47.
[2]殷永泉,李昌梅,马桂霞,等.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25(6):16-20.
[3]沈琰,杨卫芬,蔡惠文,等.常州市典型臭氧污染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173-182.
[4]段玉森,张懿华,王东方,等.我国部分城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增刊1):34-39.
[5]王雪梅,符春,梁桂雄.城市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5):1-3.
[6]于建华,虞统,魏强,等.北京地区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
[7]喻义勇.南京亚青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1):5-9.
空气质量指数篇6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适宜人们生存的空气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恶化的空气质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威胁。保证空气质量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90年代的北京曾经沙尘肆虐,空气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痛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地面积、制定法律法规等。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推出单双号限行的制度,并将其固定下来作为缓解交通环境压力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从2000年的177d天增加到2008年的274天。SO2、CO、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有下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如何准确测度空气质量,分析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以及如何提高空气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空气质量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广义的室外的环境空气质量,从空气质量这一角度反映某一特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另一种含义是指小范围的局部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室内空气质量,高校教室空气质量、手术台空气质量、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本文中的空气质量是前者,即广义的室外空气的质量。通过阅读近五年来的空气质量相关文献,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空气质量评价是研究空气质量问题的基础,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中的空气质量,发现潜在的空气质量问题,从而为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对评价方法,一般要求简单、准确、全面、具有可比性。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模型为测度空气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
(1)单因子法
例如,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采用最大单因子级别法,所有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低于空气质量标准中X级标准限值时,为达到X级标准。[1]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即遗失了大量的信息,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完整。
(2)综合指数法
这类方法由于能够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具备了通用性和可比性,成为目前较通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而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例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指数法等。2010年李祚泳得到对7项空气污染物皆适用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多个实例分析,并与多种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具有简单、实用和直观的特点,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
(3)综合模型法
这类方法是广泛利用统计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模型反映空气质量状况。这些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测度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潘磊、沙斐提出将非线性时间序列门限自回归模型引入浦东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是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工作的进一步要求。[3]
作者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了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计算模型,并预测出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与实际监测情况的符合程度,认为该模型在监测工作中有应用可行性。但该模型,对于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改变的响应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如,王艳平等采用“Matlab”中BP神经网络的工具箱函数,对济南、青岛两市空气质量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显示,网络的预测精度高,自适应性强,训练速度快,避免复杂运算,节省大量时间,预测效果理想。[4]
2、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
我国对空气质量现状的分析,大部分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而言的。根据一定时期内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比较,揭示该地区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等。
(1)分析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
例如,2010年胡友彪对北京市2000-2004年的空气质量日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年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及中重度污染日的分布特征。认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的污染颇为严重,其平均的污染指数为113和112。北京市一年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12和1月两个月份,这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5]再如,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黄孝扬通过对汕头市各监测点2006-2008年的监测资料分析,认为PM10的浓度受整个大气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春季阴霾或静风天气而偏高;夏秋季多雨湿度较大、风速较快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偏低。[6]
(2)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对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通常是把握全局,研究某一地区在若干年内的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走向,从而可以动态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梁淑轩、吴虹等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保定市2002年至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好转,SO2、PM10依然是保定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逐步上升。[7]
再如,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王红梅、黄晓通过昆明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昆明市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昆明市20年来昆明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8]大部分研究表明,在政府的环境政策要求下,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业正处速发展区的中小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依然日益严重。
3、特定的事件或行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后一般要做空气质量影响评价,例如三峡工程、告诉公路建设等。此外一些重大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如,马宁、刘民等认为北京市在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标准实施、推进了一批环保措施的落实,从而持续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9]再如,王书肖、许嘉钰等通过建立2005年北京市燃煤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MM5-CMAQ模型计算了各区县各行业燃煤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10]崔华胜在实验中发现扫路机影响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作业扬尘与残留垃圾灰土二次扰动扬尘2个方面。[11]
4、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源泉,采用先进设备处理工业废气,适时监测废气排放,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汕头市环境保护局黄孝扬提倡各大电厂和其他工业污染源采用全自动仪器实施监控。
(2)绿化固土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消声滞尘的作用,是改善空气质量的终端力量。如牟晓玲通过平板降尘发实验和空气采样分析,得出结论,在绿色植物较多、车辆较少的地方,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少,认为一些绿色植被有杀菌净化的作用。
(3)推广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能源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尽早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利用价格措施促使机动车“油改气”等。武昌市环保局杨志等提倡,在采暖锅炉改燃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在居民中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逐步消除“小浴池”、“小煤炉”的排污影响。
(4)联防联控措施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是流动性的,各个地区之间难以分割,相互影响,因此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奏效,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是必然要求。2010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针对某地区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却很少,空气质量到底与我们想象中的影响因素,如绿色植被覆盖率、机动车保有量等的相关性有多大,这方面研究的欠缺是空气质量研究的漏洞。本文正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自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产业结构、绿地面积、能源结构、人口规模这数个因素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Eviews的数据分析,找出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显著相关因素,为其他省市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可行的参考模板,并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变量选择
经分析,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经济整体增长。空气质量可能会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而恶化,也可能会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改善。②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排放的废弃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③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第三产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小,一般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产业是第二产业。④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能够滞尘降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⑤能源结构。煤、石油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和颗粒物,恶化空气质量,而天然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相对影响较小。⑥人口总量。无论是人口总量大,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更明显。
本文选择1999年-2009年每年“空气质量级别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北京市每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GDP增长率、北京市每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北京市城市绿地覆盖率、北京市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的比重(在模型和数据修复过程中改为能源消耗总量)、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作为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于北京市城区的统计数据不全,严重残缺,因此普遍采用整个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包括郊区)。
2、数据分析
(1)模型设定
初始模型设定为: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β6X6i+UiYi表示北京市第i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X1i、X2i、X3i、X4i、X5i、X6i分别表示第i年北京市GDP年增长率、机动车保有量、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北京市GDP的份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北京市常住人口。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2)初次回归
运用Eviews5.1,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如下:
Yi=-296.4499-155.1908x1-0.1651x2-3.1353x3+7.1886x4-2.8663x5+0.3500x6(342.2319)(186.8753)(0.3837)(3.1462)(3.2598)(9.9981)(0.3882)t=(-0.8662)(-0.8304)(-0.4303)(-0.9966)(2.2052)(-0.2867)(0.9016)R2=0.9885调整的R2=0.9712F=57.1741df=11可决系数R2较高,调整的R2也比较高,但对各个参数的t检验却不显著,x3和x6系数的符号和预期相反。根据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看出,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变量x6、x4加入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当x4和x6不变时,x1、x2、x3、x5各自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无法继续加入变量。
(3)最终回归
考虑到可能是变量或者数据选择的问题,将“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更换为“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重新做多元回归。
Yi=-183.8254-60.8069x1+0.0572x2-2.3611x3+6.6117x4-0.0086x5+0.2267x6(116.5901)(122.8378)(0.3069)(2.3823)(2.3954)(0.0169)(0.1359)t=(-1.5767)(-0.4950)(0.1863)(-0.9911)(2.7602)(-0.5102)(1.6679)R2=0.9889调整的R2=0.9723F=59.6989df=11虽然R2有所提高,但是除了x4的t检验值稍微显著,其他变量的t检验依旧不显著,x2、x3和x6的系数依旧和预期相反。同样以x6和x4为基础加入新变量时发现剩下的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即同样无法继续加入新的变量。
分别做y对x1、x4、x6;x2、x4、x6;x3、x4、x6;x6、x4、x5的回归进行White检验和DW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四个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因此模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因此最终的回归结果为:
Yi=-243.8508+5.1464x1+0.1702x2(37.3452)(2.0601)(0.0370)t=(-6.5296)(2.4981)(4.5944)R2=0.9809调整的R2=0.9761F=205.2237df=11其中:x1-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x2-北京市常住人口。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1、城市绿色植被覆盖率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因素的分析,我们看到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5.1464天,因此公共绿地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北京为迎接奥运,在很多地区都植入了人工草坪来调节北京的绿色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但人工草坪从长期来看,对北京的整体环境有着负面作用,人工草坪因其针状叶除了可以吸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外,极其耗水,众所周知北京是极其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更无法形成自然绿地那样的系统群落,反而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产生反作用。因而在后奥运时代,要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中绿色植被覆盖率,就集中在将人工草坪恢复为自然绿地,并尽量将北京市内的水泥广场周围植入自然绿地,减少水泥广场的热岛效应。
2、人口规模与空气质量
本文中对于人口规模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程度的分析显示出,人口每增加一万人,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0.1702天,表明人口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增加也不一定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北京自2000年起推行奥运精神,全市内改善市民的行为,到2008年奥运期间,市内街道、相关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因而为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应该做的是继续推行奥运精神,将每年都当做奥运年来改善市内的各个角落。
3、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能源消耗总量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并未因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多而恶化或改善,这种分析结果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北京市内能源结构并未发生真正的改变,而仅仅是在尾气、污染方面花巨额资金来治理,因而在能源消耗量增大时,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从这个方面来看,要大幅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政府应该从改变北京市能源结构入手,扩大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北京市内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煤炭、液化石油气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