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自动化论文(6篇)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
企业文化理论是西方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管理理论的新思潮。它是美国管理学家、企业家对日美优秀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后得出的经验总结。其倡导的文化管理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和财富之泉。近30年来,这一管理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已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条件下,探讨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根本特征,积极汲取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企业文化理论以人的主体性为其理论底蕴,深深植根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人的自主自觉能动精神日益凸现的现实沃土中,它一反传统管理理论只追求定量分析和组织崇拜、追求最优化决策等纯粹“理性管理模式”,在重视管理“硬件”的同时,突出对管理“软件”的建设和张扬,着力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把文化因素摆到管理的核心地位。其中心内容是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观整体,笔者认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人本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性的基础:“文化人”的人性假设。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管理模式是人性假设的现实反映。管理方法的不同,根源于管理思想中种种不同的人性假定。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就是对企业内部个体的人性假设由简单、片面、粗糙到复杂、全面、深刻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初,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创立了科学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方法一次革命性变革。但是它的这种方法是把企业中的人看成如同机器一样的“经济人”。“经济人”的假设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并且认为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不愿意负任何责任,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科学管理中所蕴含的人的被动性、工具性的弱点不断暴露,一种新的学说应运而生了。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看到了人的精神因素的重要性,注重挖掘人的潜能,注重职工动机、需求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从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它强调企业中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具有次要的意义;人们更加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行为科学虽然对人的认识有所深化,从“经济动物”上升到具有多样的精神需求的人,但由于行为科学理论本身的特点及所持立场和思想方法的局限,仍然在本质上把人理解为消极被动和机械行为的个体,因而也就难以摆脱“科学主义”管理思想的羁绊。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人的主体性逐渐得到了确认,人的价值实现、人性尊严在管理中终于获得了应有的位置,建立在新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了。企业文化理论从其理论底蕴上来看,它出自一种比“经济人”、“社会人”更为深刻的人性假设,这就是“全面发展的文化自由人”的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更富于人道主义精神,更体现管理的艺术特质,认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就在于创造力的发挥,追求成功和实现个体人的价值是人的最大、最高层次的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际需要的是一种真正、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劳动者才能自主地、酌情地处理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潜力和创造性,达到一种全面而自由发展自己的境界。
综上所言,人性假设理论乃是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是文化影响管理的一个强有力的作用点,是文化管理理论的理论支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人本性特征就是奠基于“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新的人性假设是人本管理的人性之根。
2.人本性的载体: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绝不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新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可以随处张贴的标签,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即企业价值观来显现和反映的。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是否有用的一种看法。而企业价值观则是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对象对于企业是否有用的看法。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则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而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理论所孕育的当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企业文化理论的人本性特征就集中体现在它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上。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的内容。首先是人与物、制度相比,谁更重要。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大致说来有三个因素。一是物质因素,包括设备、技术、厂房、环境等;二是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企业各部门的运转机制等;三是人的因素,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在企业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物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人去使用、改进和创造;制度的因素归根到底靠人来执行、推动和制定。人并不是万能的,人离开物质因素和制度因素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但比较起来,人不能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制度,缺乏合格的人、优秀的人去把它们运转起来,好机器不过是一堆废铁,好制度也不过是一个空架子。因此。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才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恰如美国企业文化理论专家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所言:“大部分优秀公司也搞目标管理,搞全面质量管理,甚至现在还继续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但是……令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它们在人的管理方面,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之多和更换之频繁,可谓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谁更重要。否认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扼制企业的活力和生机,这已为企业发展史所证明。承认企业的独立利益,并不是允许企业可以不顾社会效益。就企业而言单纯追求企业利益,不仅要受到道义的约束,更要受到行政和法制的约束。事实表明,一个企业不仅有经济目标,同时更有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目标。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并放在首位。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社会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推进器,社会效益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之所在。只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消费者利益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可以生存,才得以发展。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明确标示“为社会服务的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他们着力倡导的接近顾客、质量至上、服务至上这三大理念,都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标志,也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只有了解顾客,才能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只有信奉质量至上和服务至上的理念,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满足顾客愿望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对关系中,人本性原则已从企业内转移、延伸至企业外,即从以员工为中心,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人本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最后,经济目标与人的发展谁更重要。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基本经济单元,追求效益目标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效益,甚至亏损,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企业效益的获得只有建立在职工个人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上,这样的效益才是符合人本性原则的。如果以牺牲职工个人利益、甚至用危害身心健康的办法,来获得企业效益,这不仅是不人道的,而且也是不会长久的。西方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效益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职工个人的发展之上,优秀企业必须尽可能地为职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尊重职工的尊严和人格,并为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氛围。“优秀公司让它们的职工控制自己的命运,它们使职工生活得有意义。它们把最普通、最平凡、最一般的人变成生活中的强者和胜者。”他们“要为每一个人提供施展才干和做出贡献的舞台和天地。”,通过每个职工个人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企业的成长进步,这是优秀公司的成功之道,也是企业的智慧之源和财富之泉。
概而言之,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所推崇的企业价值观,把人与物、制度协调起来,凸现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发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根由,使人本性原则在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得以展现;把企业的经济目标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使人本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找到了企业的社会人文价值,即使职工的工作意义和生活意义得以发掘,使人性解放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也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全面的展开和充分的体现。
3.人本性的保障:“软”性管理新模式。企业文化理论所创制的文化管理新模式,这是继科学管理之后又一次管理理论的新突破。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理性的功能,凸现制度“刚性”作用,要求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一切事务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要求“人适应制度”。在这种理性主义科学管理模式中,人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诸如财物、信息等管理要素一样,是一种资源客体;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是可以通过制度和利益机制进行诱导和控制的;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强调理性和数量化,通过周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数量模型和逻辑程序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而企业文化理论倡导的文化管理,即“软”性管理模式,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其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把企业管理中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成功的法宝,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通过企业文化培育,文化管理模式的推进,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自主意识和能动精神。文化管理的根本之点就是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的作用,把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并得以有效的实施。当然文化管理并不排斥基础性生产力要素(物质资本),以及复合性生产力要素(如信息、知识、科技)的作用,而是要充分运用文化启动和文化开发力量,收激扬民意、塑造民魂、启迪民智、凝聚民力之功效。
“软”性管理新模式的轴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在感情投资、企业文化塑造、民主管理推行、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中凸现出来,而且渗透于组织、战略、营销、生产等诸多方面,成为统摄性的灵魂。它强调组织的软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过度,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强调营销的软性化,如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采取多种有效的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强调生产的软性化,如制造业采用软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新品开发注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要求,注重产品的个性化等。
总之,企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软性管理新模式,在重视管理刚性要素的基础上,突出了软性要素的中心地位和幅射功能,使企业的领导方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决策过程中职工的广泛参与,使决策民主化程度大大提高;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克服大企业的通病——“官僚症”;并着力强调运用文化制胜这一法宝,使“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得到了充分和全面的实施。软性管理新模式主要不是依靠外在的他律性因素,而是倡导人性解放、人格平等、主人翁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更自主自觉、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现实坦途,使人本性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
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运用,是当今欧美成功公司人所共知的“秘密武器”。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适应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现代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软性管理模式对于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言: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当前,以以人为本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国管理改革的根本指导方针,在管理领域真切、有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有必要也必须怀有广博的胸怀和气度积极地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去完成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创新,努力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第一,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使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管理从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是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大特色。为实施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管理者就必须了解被管理者的各种需要,激发其行为动机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于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激励也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建立在“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理论,特别重视精神激励,注重职工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以及成就感的满足。企业文化理论并不排斥职工物质利益的需求,对于人而言,物质始终是第一性的。很难相信,一个连职工的基本物质需要都不能满足的企业,能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持久地发挥。企业文化理论的发源地美国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实行了对广大员工的分享制度,即公司福利政策和职工持股制度,从而创造了美国效率的再度辉煌。但企业文化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研究人性需要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主张因时而变,在物质消费仍居主导地位的社会,物质手段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强力推动,社会财富不断丰裕,物质需要的满足不断提高,精神激励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魅力。企业文化理论所推崇的“民主管理”、“文化管理”、“团队建设”等管理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挖掘职工的自我实现、成就感等主体能动精神作为工作的源动力。劳动者的个人目标从物质需求转向高级的社会价值需求,工作动机将由谋生转向自我实现,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企业文化理论的人本性思想顺应了这一潮流,满足了力求从工作中寻找价值和意义、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融洽、生活环境文明等新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不断增长,精神需求日益突出。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在不断满足职工物质需要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激发人的创造力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注重平衡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它就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科学管理思想的最大弊端就在于过分偏重经济效益的获得,这极易导致企业投机心理的蔓延,短期行为的出现,劳资对立的加剧,最终造成企业的衰败。据统计,1950年《幸福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家大企业,到1990年有一半以上已不复存在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顾社会效益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在企业内倡导以员工为中心,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精神,使企业内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人力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把企业内的以员工为中心,推延到企业外,倡导在企业外部的关系上,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在企业外。企业文化理论的创立者们,通过对大量企业的实证调查和研究后发现,“顾客已经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它们的经营里,几乎是无所不在——销售,制造,开发,会计。事情很简单:一切经营的成功首先有赖于销售,这正是联结公司与顾客的纽带”。因此,接近顾客,从而满足他们今天的需求并预见他们明天的愿望,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优质服务,以期赢得顾客的好感和忠诚,这是长期维持和增加销售收入,进而提高经营绩效的根本途径,是企业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奥秘所在,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是社会的公器,利润是企业为社会服务之后,社会给企业的回报,这是松下不败之谜。西方企业尚且如此,社会主义企业更当如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架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对立、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对立,使得劳动者与管理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个人、企业、社会等诸多关系能够最终实现根本上的最大限度的和谐。效益从表象上看是经济,但背后深藏着的本质却是关于人的。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推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姻,是建立在理解人、尊重人、发现人,承认人的价值,看到人的需求多样性,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之上的。只有确认“顾客是上帝”的观念,才能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取得经济效益。而对人的真正发现、重视、肯定,建立全面的平等、信任关系,只有在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即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第三,统筹兼顾各种管理模式的优长,使“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是世界上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它既体现了管理理论的发展逻辑,又反映了文化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管理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向。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历程看,“软管理”是“硬管理”成熟以后的产物,“硬”管理是与生产力水平不高、职工素质不高、物质需求占主导性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管理范式。作为上世纪初管理思想的主流,科学管理(即“硬”管理)的思想方法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作用是同20世纪上半叶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的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但二战以后,社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社会已见端倪,物质财富不断丰裕,社会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由于劳动者物质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因此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需求的多样性不断凸现,需求层次逐步向高水平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需要、价值观念和内在创造力的发挥已日益成为现代生产管理的关键。由此最终导致了管理理论由“硬”管理向“软”管理过渡。即从“物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转变。这种过渡和转变,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从文化管理(即“软”管理)的内容看,并不是排斥“硬”管理的作用,更不是不要“硬”管理,相反,“硬”管理是“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帕斯卡尔、哈佛大学教授阿索斯在其著作《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设计了管理要素的麦金瑟框架图,即制度、结构、战略、人员、技能、管理风格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前三个是硬要素,后四个是软要素。他们认为,强调软要素对企业管理的重大作用,并不排斥硬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成功企业,软要素功勋卓著,硬要素亦功不可没,它形成了企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框架和制度蓝本。硬要素不仅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在功能上与软要素具有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由以上分析可见,硬要素与软要素的有机结合,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水乳交融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管理长期实践的结晶,它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根本趋向,反映了现代管理的基本特质。
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大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从总体水平来看,企业管理内部机制和外部体制还远未达到“理性化”和“科学化”的程度,管理落后、方法陈旧、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弊端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在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以定量化、标准化、专门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式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着力强化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加速管理的科学化,理应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文化的一项先决性、基础性的工作。目前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细节管理等方面上水平、上档次,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之路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硬管理基础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才有了根基,为软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要注重发挥我国传统的人文优势,刚强自健、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等传统道德风范在剔除了封建禁欲主义的思想残渣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观、效益观、义利和谐观融合起来,仍然可以成为我们文化管理的有效养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创业创新的精神,它将是是我们进行“软”管理,发掘人文资源,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打好企业改革、体制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精神源动力。
总之,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既要强调“硬”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加速企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科学管理落到实处;又要注重“软”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重视“人的因素第一”,使“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可以确信,只要把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同充满活力的企业精神、富有生机的文化氛围有机统一,和谐一致,交互为用,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国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极大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彼德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2](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美)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
[4](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扩大,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造成了发达国家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重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本国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制造业的新一轮资源配置。而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低工资国家对美国制造业的出口给美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并因此引起美国国内一些制造业利益集团和失业工人的强烈抵制,从而影响了美国对低工资国家的贸易政策。由于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低工资国家之列,研究低工资国家出口对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和199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制造业内各行业的变动情况。二是运用数字说明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了从低工资国家进口制成品对美国制造业各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变动、出口变动及要素密集度变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可概述为以下几点:一是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是逐步放弃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部门,加快提高资本、技术含量高的部门。二是来自低工资国家的进口竞争与美国制造业一些行业缩减和企业倒闭有一定关联,但不能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且并非所有行业都受影响。三是来自低工资国家的进口和美国制造业一部分行业的出口变动之间呈反比例关系,但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四是来自低工资国家的进口竞争有利于美国制造业某些行业内部技术密集度的提高。
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在低工资国家对美国制成品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提出了本文的分析对于中国对美贸易的一些建议,以利于中美双边贸易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低工资国家;美国制造业;进口竞争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浪潮接踵而至,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在不断地变化。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加剧与跨国公司的纷纷建立,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重新改组。全球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使世界各国的科技、经济联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不同经济体系、不同类型国家的彼此制约、相互依赖的矛盾统一体。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己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也更加深入,过去那种“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者说“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已经演变成“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力”的对立。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工业分工的阶梯形结构,发达国家从事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国家从事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在信息时代,发展知识经济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服务业的创新越来越活跃,而制造业的创新有一定程度减弱,形成大量制造业企业纷纷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导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下降。近二十年来,美国制造业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历经风雨,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它需要向全球扩张,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这种意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伙伴国也把美国这个大市场当作它们寻求发展的首选目标,特别是许多低工资国家把美国作为主要的贸易对象,向美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近些年来,与低工资国家的贸易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受争议,对于美国历年来的大量贸易逆差、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大批倒闭、非技术工人的大量失业,批评者纷纷将矛头指向从低工资国家的进口。美国制造业内大量的失业工人是这一论断的积极追随者,他们通过工会等给政府施加压力,加强了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情绪,这在中美两国近年来纺织品等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形势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但与此同时,美国低工资国家出口对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9%一2005国内也有人发表文章指出从低工资国家进口大量的制成品,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施加了压力,有利于其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并加速其产业内的结构升级。由此可见,美国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己经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对于从低工资国家的进口贸易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备受争议。然而,来自低工资国家的进口到底对美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吗?尤其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低工资国家之列,这种影响和变化会导致中国未来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吗?可以说回答以上Ib]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本人选择该论题的目的在于探析美国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原因,着重分析从低工资国家的进口贸易对其变动趋势的影响。此外,考虑到中国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国一般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描述的产品标准化阶段的承接国,而对于产品实现标准化后再出口到创新国会对其有怎样的影响,国内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对这一问题做一个更深入、更详细的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机械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58-0143-02
0引言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机械生产制造中,可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及产品质量,大幅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显著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事机械自动化在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产品更新速度、改善工人劳动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1]。
1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2]。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与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能动地通过信息反馈作用施加控制作用给被控对象,从而使系统按预设功能运行。控制理论为解决当今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生产与科技研究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其发展及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生产、生存、生活和管理模式。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信息自动化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通过计算机的图形设计软件及设备,辅助工程师进行机械部件及构造的设计工作;工艺辅助设计是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两者之间的连接,对生产工艺效率进行提高和优化,使其标准化程度不断增加;辅助制造是在产品生产过程或工艺系统中通过采用计算机的数值控制技术(通常称数控技术)达到控制生产的目的;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是对计算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
1.2物资供输自动化
物资供输自动化管理可将机械制造系统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或成品输送到预定的相应位置,是自动化机械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分系统。通常情况下,自动化物资供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单机自动装置、自动输送设备、自动化软件系统组件等。
1.3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的机械制造加工系统,可以自动持续进行重复工序的循环,同时还可以自动装卸机械组件。在机械制造中采用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可以全面代替人员体力劳动,减少机械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而存在的几率,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1.4设备装配自动化
设备装配自动化是将特定规格、形状的机械零配件按照设计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搬运、组装、调试、试验、验收等步骤,自动组装为一套能够进行生产制造的工艺流水线。设备装配是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取代了以往依靠人工循环复杂操作进行的装配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是现代化机械制造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
1.5检测自动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各种新型材料和部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新型复杂加工设备不断被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使产品的检测技术和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大,传统依靠人工直接检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精度工艺水平的产品检测要求,所以,自动化检测技术必然被引入到机械制造中,现在应用相对较多的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时序、电流信号、人工神经网络对刀具、组件磨损状态的识别检测,以及多判断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等。
2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正不断向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以及虚拟化[3]方向发展,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辅助管理等理念紧密联系,为机械制造业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1集成化
在机械制造中采用计算机集成技术,是21世纪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信息自动化集成系统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细分系统组成的整体,通常情况下可将其划分为工程设计信息分系统、自动化制造分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分系统,以及质量信息分系统组成。
2.2智能化
智能化机械制造系统可以理解为由智能化机械和机械工程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机械制造智能系统,该智能系统在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能进行相应的智能化人机交互活动,如逻辑分析推理、命题判断、工艺构思等。在智能化系统中“机械智能”主要体现在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进行充分的人机交流互动。在机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可协调性和适应性能;对于生产人员,智能化制造强调安全和高效;对于企业或社会,提倡充分协作与合理竞争;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节约能源和资源,以及对废品的充分回收利用。
2.3虚拟化
虚拟化制造技术主要包含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人工智能、以及现代制造工艺等新技术,并以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项由多学科综合化的系统技术。机械制造中应用的虚拟制造技术,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现实中的机械制造活动的全过程状态进行全面的仿真模拟分析,以提前获知实际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际生产前以采取相应的技术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新产品的生产制造一次性成功。虚拟化制造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增强了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竞争力。
3结论
总体来说,只有将自动化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才是机械制造业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即在机械制造中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中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其系统必须是充分开放和可控的[4],应能够随时根据生产状况的变化实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以及调整控制,确保机械生产的整条流水线持续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2]杨建平,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4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怎么写?它的写作也是有标准的格式和要求的,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本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怎么写,希望给大家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标准论文格式要求(1)】
1.中文摘要
(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
(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
4.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
5.正文:
1XXX--章级层次
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XXX--节级层次
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XXX--小节级层次
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或1.XXX--条款层次
小四号宋体左起;
(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
6.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
7.表格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
8.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欣赏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
摘要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现状;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1机械制造的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
1.2机械制造的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
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质量、时间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2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2.1管理模式落后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2.2自动化技术落后
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第三,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还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发展潜力巨大。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这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3.2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
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5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业化与工业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这一理论是当前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重构。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深人批判,其中的“文化工业论”是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于在20世纪40年表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把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指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来控制自然,把自然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人们对这种理性控制的盲目崇拜,将启蒙精神推至极端,使理性成了用来制造其它一切工具的一般工具。启蒙理性为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把一切都归到了纯粹的量,消除了物质的差异。数字成了启蒙的规则,从而把思维与数学混淆起来,剥离了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启蒙精神在依靠知识对自然的统治过程中,技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技术不仅成为统治自然的工具,而且成了人统治人的工具。这样,启蒙理性对自由、公正、平等的追求却导致了对人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甚至为了效力于现存制度而疯狂欺骗群众。这样,启蒙理性也就成为新的统治人的工具。不仅如此,启蒙理性还造就了人们的顺从意识,使人们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象机器一样生活。
由于工具理性盛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堕落成为商品文化,这种文化受价值原则的支配,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特殊商品,文化的创造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就是说,文化被商品化了,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化关系状态。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个性的迷失则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还认为文化工业具有控制和操纵人们意识的意识形态职能,这种控制和操纵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不断向人们提供整齐划一和无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文化产品控制了人们的消费喜好,剥夺了人们的自由选择,使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工业所提供的产品。同时,文化工业所制造出的无深度的、平面化的文化产品,尽管能使人们在娱乐和文化欣赏中得到放松,但它却又使人们放弃了思想,放弃了反抗的权利,娱乐和文化欣赏因此丧失了其本真的内涵。
文化工业不仅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而且它还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以电影为例,指出“影片向观众保证,他们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努力,就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们也不需要努力学习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得到同现在一样好的报酬。但是同时电影也向观众报道了经过努力也根本不能改变处境的那个角落的人,因为他们通过自己低微的劳动是根本不能获得资产阶级的幸福的。”可见文化工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忍受永远是令人失望的状况,以便能够更牢固的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
综合以上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可以看出这个理论不乏深刻犀利之处,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语境,都具有因此而带来的有效性域限。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经验为基础的。众所周知,法兰克福理论在其初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为主要经验资源的,作为欧洲法西斯的受害者,法兰克福学派见证了德国纳粹如何使用大众文化工具来奴化人民接受其法西斯文化和社会的统治。在美国流亡期间,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又对20世纪30-40年代特定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有了认识,他们认为美国的“大众文化”也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功能,并以特殊的运行机制来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大财团操纵的文化产业按照规模生产的标准结构组织生产,并粗制滥造出大批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产生出高度商业化的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反过来,又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体制。
回顾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是对20世纪30年代国家和独裁资本主义(当时主流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具体体现。该阶段是一个大型机构控制国家的时期,其中国家和大公司主宰着国家经济的命脉,个人受制于国家和公司的控制。这一阶段是一个规模生产和消费的阶段,体现出需求、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性和单一性特征,并产生了“大众社会”和被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个人时代的终结”。个人思想和行为不再成为社会和文化进步的驱动力,大众文化和传媒成为产生思想和行为模式—适合于高度秩序化和大众化社会秩序—的工具。
制造业自动化论文篇6
根据《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83次2018年01月考试课表和使用教材》得知,四川省2018年01月自学考试时间如下: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83次2018年01月考试课表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2018年01月07日(星期日)09:00-11:3014:30-17:0009:00-11:3014:30-17:00A020225人力资源管理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164劳动经济学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A020228物流管理07032运输与配送07037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A040106教育管理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A080777通信信息管理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6032电信业务与管理A080801房屋建筑工程02394房屋建筑学A081208应用化学02070微生物学02483工业分析02173无机化学(二)03475环境化学08220定量分析化学A082214工程造价管理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G020106金融07250投资学原理08390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08395网络金融与管理G020224会计07250投资学原理G080806建筑工程02446建筑设备06568房屋建筑概论060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02394房屋建筑学G081707铁道与道路工程06086工程监理06287结构设计原理(二)07258结构设计原理(三)02407路基路面工程05497基础工程06528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06523线路工程(本)07259土力学及路基工程06519工程流体力学06527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G082231工程造价管理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08984房屋建筑工程概论04624工程经济学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0422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Z020225人力资源管理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164劳动经济学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Z020229旅游管理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3饭店管理概论00194旅游法规00190中国旅游地理Z020221饭店管理00193饭店管理概论00194旅游法规00201饭店餐饮管理Z020228物流管理07032运输与配送07037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Z030202社会工作与管理00266社会心理学(一)00272社会工作概论00273社会工作实务Z050442服装设计与工程00680服装结构设计07538立体裁剪03903服装画技法00677服装材料Z050444环境艺术设计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00674色彩00688设计概论Z050445动漫设计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00674色彩04744网页动画设计Z071601信息管理与服务02115信息管理基础02118信息检索Z080704电子技术02595高频电子线路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40线性电子电路02344数字电路Z080725现代信息技术教育03785创意图形设计0434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0519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05918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Z080744数控技术应用05787数控编程05789数控机床操作04068机械制图及AutoCad02561机械工程材料Z080752电子信息工程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Z080777通信信息管理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6032电信业务与管理Z080786移动商务技术03333电子政务概论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Z080788嵌入式技术06143电路基础12730LINUX应用编程12732ARM结构与程序开发入门Z080801房屋建筑工程02394房屋建筑学Z080802道路与桥梁工程06279道路工程制图04624工程经济学02405道路勘测设计02411道路施工与管理Z081208应用化学02070微生物学02173无机化学(二)03475环境化学08220定量分析化学Z081305烹饪工艺02528烹饪营养学02527烹饪化学基础02525烹饪原料学Z081306应用生物技术02070微生物学02537发酵工艺学02535有机化学(三)02072生物化学(一)12521酿酒工艺学Z081716铁道与道路工程07258结构设计原理(三)06528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07259土力学及路基工程06519工程流体力学Z081717交通运输管理02571铁路站场02575货物运输组织07267公路财务管理学02573旅客运输组织07263运输企业管理00365交通工程02569运输设备02570运行组织07266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Z081725汽车维修与检测06921汽车机械基础0587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04442汽车概论Z082214工程造价管理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Z082230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03894施工项目管理03887建筑工程基础0389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合同管理Z100801药学03027植物化学02535有机化学(三)03026药理学(二)03034药事管理学Z100803中药学02972中医基础理论(一)03037药用植物学02974中药学(一)03040中药鉴定学B020106金融08390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B020110国际贸易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B020220旅游管理00199中外民俗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0200客源国概况06124旅游文化学B020228人力资源管理06088管理思想史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B020221建筑经济管理02446建筑设备02460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02204经济管理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B020222物业管理05674物业信息管理B020229物流管理07725物流规划03361企业物流03364供应链物流学03365物流运输管理B020230公共事业管理03331公共事业管理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B020279工程管理06086工程监理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B030203社会工作与管理00279团体社会工作00285中国福利思想00281社区社会工作00282个案社会工作00283社会行政0028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B040107教育管理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B040112小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B040302体育教育00442教育学(二)00501体育史00495体育保健学00497运动训练学00499体育游戏00502体育管理学02111教育心理学B050104秘书学00511档案管理学B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B050140对外汉语00840第二外语(日语)B050412环境艺术设计05424现代设计史04489室内装饰材料04026设计美学B050418数字媒体艺术07219数字摄影技术07227电脑动画07231数字影视合成09537动态网站编程基础B070102数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013初等数论02009抽象代数02111教育心理学B071602信息管理与服务02133信息政策与法规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9537动态网站编程基础B08030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02213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02204经济管理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B08061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05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08182自动控制原理(一)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080713信息技术教育01263数据库VisualFoxpro及学校应用01265Photoshop图形处理07227电脑动画02115信息管理基础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B080738电子信息技术07874信息技术导论06169电子电路EDA技术07871多媒体应用技术B081209应用化学02483工业分析02066有机化学(二)02471环境生态学05082波谱学B082231工程造价管理08984房屋建筑工程概论04624工程经济学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0422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04231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B082232汽车服务工程08587汽车服务工程1005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049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6906汽车运行材料02576汽车构造04946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B090614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02685园林病虫害防治02831林业企业经营管理06505森林游憩概论0650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06503特种经济植物栽培技术D050201英语00840第二外语(日语)Y020106金融08390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Y020110国际贸易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Y020155文化产业04140知识产权概论04125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04139应用写作(本)Y020177投资理财07250投资学原理08592房地产投资08591金融营销05175税收筹划12326金融理财分析技术与技巧Y020220旅游管理00199中外民俗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0200客源国概况Y020223企业财务管理00207高级财务管理08390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Y020226电子商务08395网络金融与管理08674计算机网络基础Y020228人力资源管理06088管理思想史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Y020221建筑经济管理02460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02204经济管理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Y020222物业管理05674物业信息管理Y020227资源经济与管理02560资源经济学06726资源政策与法规06728资源信息管理06734财政与税收Y020229物流管理07725物流规划03361企业物流03364供应链物流学03365物流运输管理Y020230公共事业管理03331公共事业管理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Y020256项目管理11880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05061项目成本管理05059项目管理学05060项目范围管理Y020261工程财务管理06072企业财务审计05293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Y020263现代商务05175税收筹划Y020279工程管理06086工程监理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Y020302酒店管理08424酒店管理04929旅游市场营销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06124旅游文化学Y020309现代企业管理0517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10423销售业务管理10424资本运营与融资07520经济学导论Y030203社会工作与管理00279团体社会工作00285中国福利思想00281社区社会工作00282个案社会工作00283社会行政0028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Y030405侦查学00382刑事侦查学导论08027侦查措施与策略08031经济犯罪侦查08028审讯学08030毒品犯罪侦查Y040105教育技术00430教与学的基本原理08758远程教育基本原理Y040107教育管理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Y040112小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Y040302体育教育00442教育学(二)00501体育史09479健身理论与方法00495体育保健学00497运动训练学00499体育游戏00502体育管理学09480学校拓展训练02111教育心理学09478休闲体育学Y050105汉语言文学00567马列文论选读Y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Y050140对外汉语00840第二外语(日语)Y050201英语00840第二外语(日语)Y050206英语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Y050218商务英语07970国际商务合同05959外经贸应用文05957进出口英语函电Y050310播音与主持00504艺术概论Y050311广播电视编导01181电视节目导播01183电视文艺编导01184电视艺术片创作01179非线性编辑Y050408音乐教育00442教育学(二)09471舞蹈教学法02111教育心理学04805声乐教学法Y050410美术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Y050412环境艺术设计05424现代设计史04489室内装饰材料04026设计美学Y050418数字媒体艺术07219数字摄影技术07227电脑动画07231数字影视合成09537动态网站编程基础Y050437艺术设计05424现代设计史00709室内设计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04026设计美学Y050443服装设计与工程03908服装材料学01014针织服装设计01017品牌服装设计Y070102数学教育00442教育学(二)02013初等数论02009抽象代数02111教育心理学Y070405生物技术12523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02066有机化学(二)06710生化工程02731酿酒微生物学Y071602信息管理与服务02133信息政策与法规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2140信息咨询Y080105石油工程01135油藏工程06340油气开发地质Y08030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02213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02204经济管理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Y080338机电设备与管理08300机电设备管理02204经济管理02115信息管理基础02561机械工程材料Y080603工业自动化02225电机与拖动基础11508自动控制理论02297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11514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Y08061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05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08182自动控制原理(一)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Y080705电子工程02356数字信号处理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Y080707通信工程02356数字信号处理Y080713信息技术教育01263数据库VisualFoxpro及学校应用01265Photoshop图形处理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Y080738电子信息技术07874信息技术导论06169电子电路EDA技术07871多媒体应用技术Y080787移动商务技术09434电子商务网络技术Y080789嵌入式技术12734ARM体系结构与编程12736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2575嵌入式系统设计Y080806建筑工程02446建筑设备06568房屋建筑概论060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Y080807道路与桥梁工程00113测量学06083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02405道路勘测设计02409桥梁工程Y080809交通土建工程06086工程监理12376基础工程设计02405道路勘测设计08274交通工程概论Y080825土木工程05500桥梁工程(二)08459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060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08458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11128施工组织设计Y081205化学工程与工艺10799现代仪器分析05044化学反应工程02485化工热力学Y081209应用化学02483工业分析02066有机化学(二)02471环境生态学05082波谱学Y081707铁道与道路工程06086工程监理06287结构设计原理(二)02407路基路面工程05497基础工程06523线路工程(本)06527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Y081715空中交通运输07710签派程序与方法07702现代飞机系统07696航线气象07700航行情报Y081718交通运输02568交通运输经济05110机场营运与管理07112交通运输系统分析07113国际货物运输07114现代物流学07295运输市场营销学05108民航市场营销07117铁路运输组织学05111民航运输生产组织07301交通工程学Y081726汽车维修与检测01832机械测试技术049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2576汽车构造03483发动机原理08518汽车安全检测技术Y082225航空维修工程管理05091航空器适航管理05094电子飞行仪表系统05093飞机电气系统07694人的因素Y082231工程造价管理08984房屋建筑工程概论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0422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04231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Y082232汽车服务工程08587汽车服务工程1005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049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6906汽车运行材料02576汽车构造04946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Y082301数字媒体技术12680数字媒体技术概论12673数字媒体设计Y090115园林05883园林育种学06640园林规划设计07427园林生态学0650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07435园林工程学Y090613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06173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08998动物生产新技术与应用06495动物微生物06497动物营养学Y090614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02685园林病虫害防治02831林业企业经营管理06505森林游憩概论0650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06503特种经济植物栽培技术Y090705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07287现代农业推广理论02679种子学07289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07286农产品加工工艺学02834农产品市场与管理06503特种经济植物栽培技术Y100311检验01651仪器分析、检验仪器原理及维护Y100702护理学02867卫生统计学40001助产学40002妇幼保健40003母婴护理Y100805药学05522有机化学(五)01759药物化学(二)01761药剂学(二)01763药事管理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