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饮食习惯与健康(6篇)

时间: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1

健康饮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饮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健康饮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及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关注食品的健康、关注饮食的合理营养尤其是早餐的营养尤为显得重要,倡导健康饮食、绿色消费”是这次社会调查的根本目的;

目的:倡导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让同龄的小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安全;对象:主要是针对湖州新风小学301班学生的抽样调查,以及对百合公寓小区内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询问调查(包含纸质);

内容: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被调查者早餐饮食习惯、渠道、品种以及食品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关注程度进行调查;

方法:调查问卷以纸质方式发出,随机问卷调查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并及时登入纸质调查表;(注:纸质调查表由家长代为设计完成,数据处理由自己独立完成)

背景:饮食安全尤其是小学生的饮食安全时刻牵动着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神经,食品的绿色消费是每一位家长及学生的追求,抽样调查人们是如何合理安排自己孩子的早餐,对制作及选购的早餐是否符合营养、绿色、健康的要素进行调查分析,吸取长处并加以宣传和推广;

准备:本次调查从确定主题到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到制定草稿、修改、校正历经两周时间,形成正式问卷;

实施:本次调查问卷以纸质为主,主要针对同学(同校)、家长(长辈)、社区(百合公寓、外婆、奶奶的属地)、单位(爸妈的单位)进行调查,从发送到收集历经一周,共收得45份问卷;

结果: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学生的食品健康意识很差,家长和学生对食品营养的了解处于空白状态。此次调查主要集中于学生、家长其代表性较强,而这些人普遍对饮食的营养搭配及绿色消费的健康常识较匮乏,对自己的饮食健康不太关注,饮食方面自制力较差或者一成不变,学生对每天如一的饮食品种和制作方法感到厌倦和抵触,甚至于放早餐的饮食;

建议:关注饮食健康和饮食营养不仅仅是针对成长期的学生,更是许多家长自身的必修课,了解饮食营养的搭配,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提高自身健康素质的根本!

小学生一周早餐饮食推荐:

星期一

肉末菜粥、豆沙包、鸡蛋、凉拌香干菠菜、胡萝卜汁、核桃;

星期二

燕麦粥、菜肉包、什锦泡菜、豆奶、茶叶蛋、葡萄干;

星期三

黑枣粥、鲜肉小笼、苣笋凉拌豆干、梨子汁、白果;

星期四

皮蛋粥、果酱包、雪菜肉末、迷你肉粽、牛奶、苹果;

星期五

菜肉馄饨、白果糕、鹌鹑蛋、鸡毛菜拌香菇、橘子汁、香蕉;

星期六

小馄饨、鲜肉青团、胡萝卜牛肉土豆丁拌沙拉、巧克力;

星期天

粢米饭团、时令蔬菜汁、水炖蛋、苹果;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社会调查表

我和您一样关心自己及学生的饮食健康和饮食营养,现就您或者给您的小孩提供的早餐作一次食品健康与营养的调查;

健康饮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二:

调查内容:有关健康饮食方面的总体情况。

调查方法:1.搜集相关资料。2.走访村镇。3.将资料和实际情况加以整理及修改。4.写成报告。

调查时间:8月1日至8月10日。

调查地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以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彭公村。

调查人员: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逸夫小学五零四班曾雨璐(指导老师:邱剡娟)。

全面调查报告:

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

1.实际情况(包括成人和孩童两方面)

成人:由于祖国在日益强大,社会在迅速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武康镇85%的成年人都比较注重饮食质量;而还有15%的成年人因种.种窘观因素只求能温饱,根本谈不上健康饮食,对于他们来讲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了。当然,在注重饮食健康的85%成年人当中还分为两类。因为人的思想认识不同,一类人习惯粗茶淡饭,讲究荤素搭配,注重绿色食品,这占了其中的35%;还有50%的人也许是属于暴发户”类,天天山珍海味,暴饮暴食,很少注意绿色食品,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孩童:儿童年幼无知,90%的人都会在放学后购买小摊上的不健康食品,几乎每天带到学校的都是饮料,只有10%的儿童谨听老师和父母的教诲。

2.个人建议

在我个人认为,健康饮食实际上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尽可能饮用白开水。成人一定要为孩童做好榜样,这样儿童也会耳闻目染,渐渐养成好习惯。

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彭公村。

1.实际情况。

在农村,由于人们基本上都自己种植蔬菜、养殖牲畜,所以,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80%都能做到荤素搭配、均衡营养、饮用白开水;可同样有20%的人走上了贵族路线,天天光顾饭店,大吃大喝,根本不在乎所谓的健康饮食。

2.个人建议。

现在农村的人民基本上也较为富裕了,但其中一部分人反而更难做到健康饮食,希望每个人都要学会取长补短,好好向身边的人学习,做到健康饮食。

调查感言: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请大家认真对待饮食,做到绿色健康、均衡营养。相信大家只要努力,就会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强身富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健康饮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三:

一、调查背景:

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身体状况都亮起了红灯,这都归根于在校期间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饮食习惯的调查报告。2012年11月对全校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关于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在2天完成了100份问卷。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一、不注意饮食卫生,喜欢光顾街边小吃

问卷调查发现67人(67%)的学生喜欢光顾街边小吃,不少做问卷者表示,自己去街边小吃的原因是因为食堂饮食不合自己的胃口,而在外面(街边小吃)吃种类繁多,味道好,但是吃完后拉肚子的事也是常有的,下次换一家吃就好了。

二、晚上太晚睡觉

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我校78人(78%)同学在11点以后睡觉14人(14%)的同学甚至到凌晨或以后才睡。睡觉时间太晚导致了晚上能量需求加大,调查发现90(90%)的同学晚上能量不足,需要加餐。而加餐65(65%)的同学选择泡面,火腿肠和街边小吃,长期吃这些食物会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坚果,奶类食物摄取不足

据调查我校86人(86%)的同学摄入坚果类食物不足。坚果营养丰富,低水分含量和高能量,富含各种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油脂类坚果脂肪含量达40%以上,坚果含有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丰富。我们学生脑力活动较多应该适当补充。但是坚果含能量较多,不可多食,以免能量摄入过剩导致肥胖。59人(59%)的同学每天没有食用奶类食物。

四、饮食无节制

这次做问卷的时候发现不少同学都很节俭,每次进餐都是把菜吃的个干干净净,有时为了把菜吃完还不停的加饭。

调查总结出大学生作为一类人群有着与其他人群的不同之处:

1、一般在外面进餐不能自己烹调,饮食卫生尤为重要。

2、脑力劳动量大,用眼多,对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等营养素需求相对较高。

3、大部分大学生晚睡晚起。由于大学生起床晚,睡的晚,因此晚上需求的能量比一般人要高,早上对能量的需求相当要低,因此大学生每日能量分配应当为:早餐25%,中餐40%,晚餐35%

4、部分大学生不按时吃饭,有的不吃早餐或晚餐,部分大学生吃饭不专心如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游戏一边进餐。营养宣教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

针对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缺乏导致不注意饮食卫生,喜欢光顾街边小吃和饮食无节制等以上问题提出规范大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十条建议。

一、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二、多吃水果,薯类和深色蔬菜,建议每日一个苹果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红黄色水果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三、常吃事宜的畜,鱼和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中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肝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我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四、每天吃豆制品,奶类,蛋类

建议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或喝一杯豆浆。晚上7-9点(饭后1-2小时)喝一袋酸奶(150ml左右即可)

五、每日定时饮水,少量多次,少喝碳酸饮料

晨起后喝300ml,饮水应当少量多次,每次事宜饮水量为1200ml.

1、不能渴时才补。因为感到口渴时,丢失的水分已达体重的2%.

2、运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250-5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50-250毫升;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120-24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体重每下降1千克需补1升。剧烈运动前后不能补白水,也不能补高浓度的果汁,更不能喝碳酸饮料,而应补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应该含有少量糖分、钠盐、钾、镁、钙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以补充运动中身体所失及所需。

六、适当吃零食,少吃方便食品,不吃烧烤,限制宵夜

若晚上能量不足即出现饥饿感,应当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包等,也可以补充少量水果和牛奶,少吃泡面。

七、如饮酒应限量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大学生喝酒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生日party,好友聚餐,酒都成了多少学生饭桌上少不了的饮料。大家总是相互敬酒,不少时候喝的还很疯狂。喝酒进医院的例子不占少数?因此如饮酒应该限量。

八、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然对工作后会有很大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早睡早起,不熬夜学习;

2、合理减肥,保证早餐和晚餐;

3、按时吃饭,吃饭专心吃饭,不要做其它的事情。

九、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多去食堂,不去吃街边小吃

大学生一般在外面进餐,因此饮食卫生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去食堂进餐,食堂的卫生条件是相对较好的。最好别去街边小吃。麻辣烫、羊肉串、毛鸡蛋、冰糖葫芦、海鲜大排挡??说到这些街边小吃,相信很多人已经垂涎欲滴。但是当厕所、福尔马林、耗子肉、地沟油??这些字眼同时和小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再去光顾街边小吃了。

十、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三餐合理搭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掏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三餐分配要合理。由于大学生起床晚,睡的晚,因此晚上需求的能量比一般人要高,早上对能量的需求相当要低,因此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25%,40%,35%为宜。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2

【关键词】营养科学;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1.41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9-1044-03

InfluenceofHealthEducationonCollegeStudents'KAPofNutrition/WANGYun-liang*,SUNXiang-yun,WANXiu-wei,etal.*PhysicalEducationSchool,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knowledge,attitudeandpattern(KAP)ofbehaviortonutritionofcollegestudentsaswellasresearchingappropriatemethodforhealtheducation.MethodsTotally2039collegeparticipantswithself-madequestionnaireandtoanalyzethedatabySPSS.ResultsTheknowledgeofcollegestudents'wassignificantlypromptedbytheeducation(withthecorrespondingscorewasraisedform31.12±11.38to39.85±10.86),sodidtheirattitudeandpatterntonutrition(withthecorrespondingscorewasraisedfrom11.62±5.03to14.56±6.31).ConclusionTheeducationofhealthandnutritionforcollegestudentscanimprovetheirKAPgreatly;however,itisnotenough.

【Keywords】Nutritionalsciences;Healtheducation;Health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Comparativestudy;Students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尽管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不能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饮食行为不合理,使得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1-4]。营养健康教育是通过增加营养知识,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膳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分别于2008年4月和10月对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为样本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22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安徽师范大学950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600人,南京师范大学350人,山东师范大学300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203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8%,其中男性为1175份(57.63%),女性为864份(42.37%),调查对象年龄为(21.32±1.58)岁。

1.2方法

1.2.1营养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在短信(网络)教学平台的留言,针对大学生常见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误区,由专业教师进入课堂,以《营养与健康》[5]为教材,进行讲解和讨论,共安排12次课(每次课为2h讲解,1h讨论),共36学时。

1.2.2问卷调查使用相同问卷,分别于营养教育实施前和营养教育实施4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对2次问卷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以自填式问卷进行,学生当堂完成。问卷是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6],根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型[7-8],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25题50分),营养态度(5题10分)和饮食行为(10题20分)。对营养KAP问卷的评分采用赋值法,营养知识题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营养态度题和饮食行为题均按答案的顺序A,B,C分别赋值2,1,0分,然后累加各部分的总和,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所有调查组成员都参加了本项目的培训,调查在1个月内完成。

1.2.3资料处理资料收集和整理后,用EpiData软件输入数据,经过2次输入和逻辑检错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本调查吸烟和喝酒的定义参照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方案中的定义[9]。

2结果

2.1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情况见表1。

表1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x±s,n=2039)

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教育前31.12±11.388.44±2.8611.62±5.0351.39±13.15

教育后39.85±10.688.87±3.0214.56±6.3163.28±14.40

Z值25.261.0416.4527.53

P值0.0000.1490.0000.000

整体来看,健康教育前除态度外,学生其他得分均偏低;而健康教育后学生得分普遍大幅度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教育前后营养KAP得分水平分布把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K16分定义为高。营养健康教育前后K,A,P分及总分在不同得分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及构成如下。见表2。

表2教育前后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水平构成比较(n=2039,%)

教育前后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分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教育前37.47**6.08**38.99**37.71**47.8726.4847.1843.6014.6667.4413.8318.69

教育后12.464.0721.5817.8046.5420.3047.8747.3341.00**75.63**30.55**34.87**

注:*P

2.3营养健康教育对营养知识的影响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影响明显,大学生对主要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在教育后有明显提高。见表3。

表3大学生对部分营养知识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教育前后比较(n=2039)

营养知识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人体需要哪几类营养素1450(71.11)1875(91.96)294.20.000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921(45.17)1561(76.56)421.70.000

知晓“平衡膳食宝塔”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24(20.79)1325(64.98)889.20.000

铁的良好食物来源598(29.33)1549(75.97)889.60.000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1435(70.38)1573(77.15)24.10.000

B族维生素的良好食物来源411(20.16)1243(60.96)704.10.000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1412(69.25)1794(87.98)212.90.000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1389(68.12)1754(86.02)184.90.000

知道什么是膳食平衡485(23.79)1430(70.13)879.20.000

知道“膳食质量评价”的方法164(8.04)714(35.02)439.10.000

知道什么是“必需氨基酸”413(20.26)1384(67.88)939.10.000

知道饮食中“谷、豆、奶”搭配的目的209(10.25)1477(72.44)1625.80.000

知道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198(9.71)1224(60.03)1136.60.000

知道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1834(89.95)1944(95.34)43.50.000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2.4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态度的影响教育前后,大学生均表现出较为积极的营养态度。但在改正自己不良饮食习惯的态度上,教育后的表现明显优于教育前。见表4。

表4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与健康的正向态度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039)

营养态度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营养饮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1842(90.34)1927(94.51)25.30.000

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1834(89.95)1880(92.20)6.10.013

希望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1580(77.49)1830(89.75)111.90.000

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1446(70.92)1739(85.29)123.10.000

愿为健康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1386(67.97)1643(80.58)84.80.000

注:()内数字为正向态度率/%。

2.5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的影响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有明显改善。见表5。

表5大学生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039)

饮食行为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有偏食挑食的习惯557(27.32)270(13.24)134.90.000

每天都吃早餐396(19.42)1086(53.26)504.70.000

经常吸烟、喝酒301(14.76)221(10.84)14.10.001

经常吃宵夜或零食874(42.86)579(28.40)93.10.000

经常吃甜食、咸食或口味重的食物1550(76.02)950(46.59)372.10.000

喜欢吃油炸食物1109(54.39)762(37.37)118.90.000

每天都吃奶制品或豆制品876(42.96)1631(79.99)590.20.000

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选择食物1739(85.29)1332(65.33)218.40.000

选择食物时能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408(20.01)1351(66.26)899.00.000

给予家人或朋友膳食指导216(10.59)634(31.09)259.70.000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讨论

研究表明,许多人患营养不良并非是因为贫困,而是由于缺乏营养健康知识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10-11]。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又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8]。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对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日后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和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实施健康教育前,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对一些营养学常识性的知识了解不多,超出1/3的学生得分低于30分,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12-13],可能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非医学类大学生有关,他们没有学习过营养学相关知识,也没有学习过医学课程。但是实施健康教育后,其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说明系统教学在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发现,教学后仍有少数学生营养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如膳食评价方法以及一日三餐能量的安排与计算等。提示单纯的营养教学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应该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教育前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较强的求知欲望,教育后学生的营养态度有了进一步转变,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营养知识,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愿意为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教育前,许多人虽然具有积极地营养态度,但没有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如多数学生在选择食物时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85.29%),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而选择食物的仅占20.01%。此外,存在偏食、挑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一方面可能与营养健康知识不够有关,也可能与传统的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的比例大大增加(66.26%),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说来,营养态度和行为与其营养知识呈正相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影响其营养态度,进而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14]。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学后仍存在不良膳食行为,如有1/3的人选择食物很少考虑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等,说明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营养知识,也能够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却难以应用到健康的行为中去。提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要使大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膳食习惯,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应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保持其长期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有效地干预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另外,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关于食物选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正确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将营养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改变他们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

4参考文献

[1]孙怡,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84-785.

[2]王平,王勤.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75-77.

[3]孙翔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42-444.

[4]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等.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调查分析.2007,4(4):50-51,70.

[5]王运良,吴峰,孙翔云.营养与健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32-145.

[6]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7-132.

[7]黄敬亨.健康教育学.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5-90.

[8]TAMIRD,WEINSTEINR,DAYANI,etal.Health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KAP):AbasisforhealthpromotionpolicyinIsrael.PublicHealthRev,2001,29(2-4):145.

[9]李鲁,冯学山,李宁秀,等.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36.

[10]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58-60.

[11]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6):1089-1092.

[12]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01-402.

[13]朱明元,黄忆明,方继,等.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2,9(5):465-467.

[14]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等.大学生2039名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5-26,29.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3

放纵型饮食

有些学生家庭富裕,在家时山珍海味吃惯了,来校后受不了委屈,经常到校外饭馆大吃大喝。这些学生喜欢享受美食美酒,不计较花钱多少。正如《内经》中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酒、腹泻、胀满、呕吐等病症经常不断,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愚昧型饮食

有些学生自持身强力壮消化功能好,自认为吃石头都能消化,“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饮食不讲搭配,不讲节制,不讲卫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全无规律。食堂、饭馆、路边餐桌、校外盒饭,想吃就吃,毫无顾忌。还有的学生在考试、考研、写论文等学习紧张的时刻废寝忘食,睡眠不足,饮食无常,焦虑过度。中医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思虑过度则伤脾”、“膏粱厚味,足生大疖”。此型饮食者多不注意调养,以至出现胃肠受伤,肝脾不和等病症。

恐惧型饮食

有些学生怕“病从口入”,对食物的选择极严,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着色食品,不吃防腐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不吃荤类食品……了解了一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之后,拒食多样食品。比如报纸披露饭店“地沟油”事件之后,不敢吃油条,不敢吃蛋糕,不敢吃小馆饭菜。怕水果中有激素而不吃,怕猪肉中有瘦肉精而不吃,怕大米是抛光米不吃,怕白面有添加剂而不吃,怕酒为假酒,怕豆制品为劣质品,怕这怕那,限制了自己的食品范围,导致必要的营养成分缺乏,达不到食养的目的而百病缠身。此类学生虽较为少见,但决非没有。

辟谷型饮食

部分学生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于是选择辟谷型饮食。辟谷乃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即不食五谷(五谷杂粮),仅以水、果品、蔬菜充饥。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部分肥胖学生也误入此途,导致头晕、乏力、困倦、虚脱等时有发生。

区域型饮食

高等学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区域的学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山西省喜面食,食味多酸;湖广喜食大米,食味多辣;冀鲁喜食菽黍,食味多甘;蒙疆喜炙肉脔,食味多厚等等。这种饮食习惯反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自然气候有关。比如湖、广、蜀地域气候潮湿闷热,当地居民多食辣椒,是借用辣椒之辛散通阳发汗,排除体内之湿热。学生带着各自的地区饮食习惯进入学府,不能适应学校的普通饮食而坚持区域性饮食,不能因地制宜,亦为饮食之误,往往给生活带来烦恼。

洁癖型饮食

对食品的清洁要求过度,多见于有洁癖的学生。此类学生不但饮食过求洁净,就连衣被用具也是如此。常带手套、口罩,不断地洗手、漱口。晒洗衣物不许别人触动,动则必重新洗晒。饮食上要求绝对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不吃有防腐剂的食品,不吃有添加剂的食品,不吃剩饭,不吃电冰箱中的食品……,吃饭时绝不用手接触食物,严格执行“无菌观念”。这种饮食习惯使人难与共食,不适宜学校的团队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影响身心健康。

西洋型饮食

有些学生饮食上很洋化,喜欢牛排、炸鸡、面包、牛奶、碳酸饮料、巧克力、蛋糕等等,每天都要喝咖啡,休息日喜欢去西餐厅或者西式快餐厅就餐。这样的饮食习惯,往往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而且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相悖型饮食

主食与副食相悖。一般来说,我国的饮食习惯以主食为主,副食为辅,以米面谷物为主要食物,佐以肉类、蔬菜、糖、茶、水果等。实践证明,这种饮食搭配是科学的,对身体有益的。部分在校学生饮食主副颠倒,把副食作为主食,每日三餐以糕点、面包、水果、肉、糖为主,很少吃饭与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进食堂吃饭。此为主食副食相悖型饮食,多不利于健康。

五味调配相悖。多见于本地学生。此类学生家在本地,在校住宿,饮食应以学校食堂为主,但他们多以家庭饮食为主或择优饮食。不管家庭或食堂,哪儿饭可口就在哪儿吃。忽略了饮食的粗细搭配,往往出现饮食偏嗜。中医认为,饮食应谨调五味,是说饮食中辛、甘、酸、苦、咸五味调和适度为宜。经常吃过辣、过酸、过甜、过咸的所谓“可口儿”的食物,对身体有害。此为五味偏嗜型饮食。

饮食时间相悖。不按正常时间进食。早饭一般在早7点,但他们往往在9~10点进食。上课时推门而入,拿着食物入座,边吃边听课,吃喝并举,自诩“把学问都吃进去了”。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中午不吃饭,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4

同学们,天气逐渐转暖,我们在减少衣服时要注意饮食和卫生,因为卫生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请大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做好卫生工作,保持良好正确的卫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本期的红领巾广播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饮食与健康、二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饮食与健康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我们应该要合理的饮食。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我要告诉大家一些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其实光是摆摊的地方就很不卫生,灰尘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很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

同学们只为了一时的享受,却殊不知这些发出阵阵香味的食物,是来自地下工厂、非法制造的、有些炸食品的油还是反复使用的。吃了这种不健康的食物,轻则拉肚子,重则胃肠炎。

饮食中长期营养不足,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我们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下降。饮食的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物上带有的细菌和有毒的化学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总之,饮食得当与否,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而且影响到后代的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从营养和卫生两方面把好病从口入关。

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体会到身体健康是多么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们平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我想,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曾经教育过我们的。关键是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现在正值春季,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请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要正确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也要立即洗手;肥皂液或洗手液要在手上至少停留6秒钟以上;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去校门口的摊点上买一些三无零食吃。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5

吃饭快与烫是饮食的最坏的习惯。吃得快,等意识到太饱了,已经吃到胃里了,容易吃得多而发胖。肥胖与胰腺癌、乳腺癌等20多种疾病有关。再说吃饭太快,咀嚼不细,如果食物中含粗纤维多,形成大的食物团,由于粗糙往往损伤食道的粘膜,也容易伤了胃粘膜,懂得养生的人都知道:养生就是吃得少、吃得慢;而且“温食最养生”。这位食道癌病人正是在饮食上犯了大忌。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得癌症。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癌症的发生,现提几点建议如下。

1.情绪与压力:愉快是健康的基础,好情绪促健康。消除心情压抑、心力交瘁、压力过大等危害健康因素,要一手抓身体健康,一手抓心理健康。“在希望里生活”,而绝不是在压抑和悲伤中生存。抑郁症与癌症常常同时发生。

2.饮食:一位中年胰腺癌病人,是位领导干部,过去生活方式是手机不离身,饮食匆匆过,身体常疲劳……。病后坚持治疗并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心态放松了,饮食上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不少于5小时睡眠,每天不少于30分钟散步。已存活5年了。

“饮食贵有节,切勿匆匆过”。多吃蔬菜要做到:“一口肉,二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科学、合理、搭配均衡是关键,每天要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才能起到长期预防癌症的作用。饮食单一,长期偏食、挑食是诱发癌症的极其重要因素,因此,餐饮勤换花样就会少生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预防癌症的五点建议:①避免动物脂肪;②增加粗纤维;③减少肉食;④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⑤避免肥胖。这对于预防常见癌症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饮食不宜太烫,速度不宜太快等在癌症的预防中也有极其重要意义。

3.烟酒:吸烟是百害无一利,吸烟人要懂得“爱可以成为戒烟动力”,戒烟后,几年内就和正常人一样健康了。

酒在胃里直接吸收,酗酒伤身损肠胃。“物无恶美,过度为灾”,提倡健康的酒文化,饮酒一定要适量。

4.休息:生活节奏被打乱对身体危害最大,充足睡眠,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该睡觉的时候就要去睡觉;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癌症就会乘虚而入。现在不少年轻人,常折腾自己,上网没完没了,不按时睡觉熬夜,频繁过度性生活。我们要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健康是自己种出来的。

饮食习惯与健康篇6

【关键词】饮食认知;饮食行为;知行关系;饮食营养教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02-04

众多学者从生物学、营养学及行为学等视角对人类健康饮食行为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在诸如健康饮食行为对身体健康具有保障作用、健康饮食心理对生命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美国学者布朗还发现饮食与性格养成有关,认为儿时的偏食、挑食会影响到将来的性格养成。在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问题,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更是对孩子的饮食思想上高度重视,经济上不惜成本,可是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许多幼儿对家庭或幼儿园精心制作的食物兴趣索然,许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则为如何帮助幼儿从小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伤透脑筋。为此,笔者基于儿童发展视角,对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知行关系这一哲学视角探讨幼儿的饮食行为问题。

一、哲学史上有关知行关系的主要纷争

从哲学角度看,知行关系问题实际上是认识论问题。在哲学史上,有关知和行孰先孰后的问题,一直存在纷争。例如,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在其《教育哲学通论》中对知行关系进行过深入分析。他认为儒家从伦理道德出发,基本主张是重行,认为“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比如荀子主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朱熹则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相须互发”。孙中山又从人类进化与科学发展实际出发,认为科学家要进行创造发明,事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故而推导出“知难行易”。〔1〕对于王阳明“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的观点,黄济先生认为他“混淆了知行的区别,把行也归于知之中”了。〔2〕根据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陶行知先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教学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那么,对于幼儿的饮食而言,知和行孰先孰后呢?本文拟深入分析幼儿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和幼儿的进餐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面向幼儿更好地开展饮食营养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和进餐行为

笔者曾借助“营养”“维生素”“蔬菜”“荤菜”“肥胖”“挑食”“零食”“蔬菜”“水果”“饮料”“白开水”等概念,调查了300名3~6岁幼儿有关饮食营养概念的认知状况,结果发现,幼儿主要是根据事物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来理解这些概念的。例如,对于“维生素”“蔬菜”“荤菜”“水果”“饮料”等集合概念,幼儿会以举例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而很少会依据集合的属性来定义这些概念。调查还发现,大、中、小班幼儿的概念定义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45%的幼儿不知道什么是“荤菜”;74%的幼儿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挑食,73%的幼儿能解释为什么不能多吃零食,75.35%的幼儿能解释为什么不能多喝饮料,且这些幼儿大多是从挑食或吃零食、喝饮料的不良后果角度来解释原因的。〔3〕可见,大多数幼儿是依据具体举例、可直接感知的具体情境或外部特征来理解饮食营养概念的,而不是从概念的内在属性来认知的;大多数幼儿能认识到不良饮食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害处,且大、中班幼儿对不良饮食行为后果的认识更加清晰。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3~6岁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饮食营养概念,已经懂得一些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能够基本满足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认知需求。

笔者又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进餐行为的观察,发现幼儿的进餐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因为缺少最基本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所以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很难建立。例如,幼儿经常会询问:“这个能不能吃?”“这是什么?是蛇(指鳝鱼)吗?”“海虾是鱼吗?”“为什么要吃这个?”如果幼儿的求知欲得不到及时满足,或相关担忧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进餐兴趣和进餐速度等。(2)在具有大致相同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的前提下,幼儿的进餐表现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虽然大多数幼儿都知道挑食对健康有不良影响,但是有的幼儿几乎不挑食,有的幼儿有时候挑食,有的幼儿却很挑食。(3)幼儿的进餐行为与其他生活行为的倾向趋向一致,已有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不起决定作用。例如,平时做事磨蹭、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幼儿进餐时也容易出现发呆或边进食边说笑等情况,进而影响了进餐速度。(4)幼儿喜欢吃的往往是诸如鸡腿、鸡翅、盐水鸭、大虾、红烧带鱼等口味较重的荤菜和一些形象有趣可爱的面点。(5)幼儿不喜欢某样食物的理由多种多样。例如,幼儿不喜欢吃青菜是因为“塞牙齿”“难嚼”,不喜欢吃胡萝卜、芹菜是因为这些食物有特殊的气味,不喜欢吃苋菜是因为菜叶颜色太红,不喜欢吃螃蟹是因为害怕螃蟹张牙舞爪的形象,等等。(6)幼儿在具备一定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却又食欲不佳的情况下,往往会以不咀嚼、不吞咽、玩弄食物、不断从锅里或大碗里盛菜到小碗里做游戏等来消极抵制进餐。笔者认为,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既受幼儿园的影响,也受家庭的影响。例如,幼儿园中、小班往往把孩子的饭菜放在一个碗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米饭被盖在菜肴的下面,幼儿不得不先吃菜再吃饭,不能饭菜交替吃。这样的进餐习惯一旦养成,幼儿很可能在家里也是“前面吃菜,后面吃饭”,结果因为菜特别是荤菜吃得过多,主食吃不下去了。又如,许多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习惯包办代替,时常主动喂孩子吃饭,结果导致孩子进餐独立性不够,在幼儿园进餐时速度很慢。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几口,时常会在孩子进餐时絮絮叨叨,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地哄孩子多吃。这时候家长向孩子灌输的营养知识往往带有误导倾向,进而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进餐习惯。

三、幼儿饮食知行关系对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幼儿饮食营养概念认知的调查及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观察,笔者认为,幼儿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与进餐行为之间存在着并不完全一致的现象。这也印证了黄济先生所说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对象身上,知行的先后问题,知行的难易问题,情况是千差万别的。”〔4〕复杂多元的幼儿饮食知行关系可以概括为:基本的营养知识有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进餐行为,不过有的时候幼儿虽然知晓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但未能养成健康的进餐习惯,也有的时候幼儿虽然已经养成了一些健康饮食习惯,但并不一定很清楚其中蕴含的健康饮食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拓展,不少幼儿挑食、偏食的程度会有所缓解。

笔者认为,幼儿饮食的知行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有如下启示。

1.饮食营养教育是生活教育,教师要在生活中适时适度帮助幼儿积累饮食营养知识。进餐过程是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的好时机,许多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都来自餐桌。教师可以在幼儿进餐时适时、简短地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的营养知识,从而帮助幼儿提高对饮食营养概念的认知。要注意的是,进餐过程还是应以进餐为主,学习为辅,切忌在餐桌上不停地教育幼儿,因为成人的唠叨很容易转移幼儿进餐的注意力,甚至可能激发幼儿的逆反心理。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幼儿进餐不专心时成人往往会进行很多干预,而在幼儿专心进餐时有的成人也会主动提起各种无关话题干扰幼儿进餐。许多教师和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根源很可能就在自己身上。成人的过度干预时常让餐桌演变成了成人与幼儿斗智斗勇的“战场”。面对成人的饮食营养教育,无论是食欲不佳的幼儿还是暴饮暴食的幼儿,往往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来抗拒成人的干预。例如,食欲不佳时,幼儿会说“太硬了咬不动”“闻闻味道就不好吃”“看这个菜的样子就不好吃”,等等;在暴饮暴食垃圾食品时,幼儿则会反复强调“我还没有吃饱呢”。事实上,在进餐环节,教师可以多着眼于眼前食物的色香味来引导幼儿品尝健康食品的美味,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幼儿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强化幼儿对垃圾食品的厌恶感。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安静、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教师切记,在餐桌上的教育应当适时适度,适可而止,不要因为看到了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而说教不休,也不要在幼儿专心进餐时没话找话打扰幼儿,更不要在幼儿进餐时一味批评指责幼儿,否则很容易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养成造成消极影响。

2.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养成应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环境是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幼儿选择食物的倾向以及进餐习惯等,无论是出于从众心理还是好胜心理,其实都与特定的环境氛围密切相关。例如,母亲的“挑挑拣拣”、父亲的“速战速决”、同伴的狼吞虎咽或口里含着饭不下咽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往往会有不完全相同的饮食行为,但在幼儿园里养成的饮食习惯或多或少会在家里得到体现,而在家里养成的饮食习惯也会或多或少地在幼儿园中得到反映。可见,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成人或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人应当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自己对健康食物的消极态度,从而为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作出表率。有的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午餐时“同时同室不同菜”,这时教师就应当考虑自己的饮食习惯对身边幼儿的影响,不要随意点评所食菜肴。在平时的非进餐时间,教师也不要流露对健康食品的消极态度。

3.科学的饮食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幼儿饮食行为与饮食营养概念认知的一致性水平,进而提高幼儿的健康素养。科学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将有助于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幼儿深化对饮食营养概念的认知。幼儿的饮食问题既关系到幼儿的生存质量,又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已有饮食营养概念认知状况的分析,考察幼儿的语言特点、思维特点乃至心理反应,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改进饮食行为。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幼儿饮食行为的考察了解幼儿的饮食偏好、食欲大小乃至社交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提高对饮食营养概念的认知水平。例如,笔者曾观察到一中班幼儿在家里进餐时有意识地告诉母亲:“幼儿园(一顿)有三四只大虾,好久没吃西红柿炒蛋了(之前母亲曾与孩子提起过幼儿园过于频繁地提供西红柿炒蛋)。今天吃一个菜吧,明天吃其他的,过几天再吃这个。”可见这个中班幼儿已能根据幼儿园的进餐经验,肯定幼儿园食谱的多样性(尽管她尚未建立“食谱”这一概念),还能联系之前母亲对幼儿园菜肴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认知水平、言语水平、情感倾向、社交特点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象,此时家长若能顺势将“每天吃不一样的食物,样样食物都要吃”的营养知识告诉孩子,则孩子更易接受,行为上也更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饮食营养教育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顺势不断提升幼儿的饮食营养概念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正是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