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例(3篇)

时间: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

【关键词】风寒煎剂;熏洗;小儿外感发热;即时降温效果

我院儿科临床采用自拟的风寒煎剂熏洗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西医诊断标准[1](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标准拟定):①发热,咽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②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1.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小儿风寒感冒标准。

1.2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门诊患儿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个月~3岁54例,3+~6岁46例;体温在38.1~38.9℃67例,39~41℃33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风寒煎剂熏洗加推拿组68例和单纯风寒煎剂熏洗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初始体温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疗方法

1.3.1方药组成桂枝40g,羌活30g,柴胡20g,川芎15g,炒白芍10g,炙甘草5g。

1.3.2治疗方法

1.3.2.1单纯熏洗组将中药饮片用清水2000ml浸泡半小时,武火煮沸后5分钟滤汁,加水2000ml再煎沸5分钟滤汁即可,然后加水稀释成1%的浓度熏洗。

1.3.2.2熏洗加推拿组熏洗结束后,操作者面对患儿分别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各1分钟;然后推三关、掐揉二扇门各1分钟;拿风池半分钟。

1.3.3合并用药治疗期间,体温超过38.5℃者,可应用美林(布洛芬)退热;发生高热惊厥者,可应用安定(地西泮)针抗惊厥,赖氨匹林针退热。

1.4疗效观察及疗效评价标准[3]每例患儿治疗1次,观察即时降温效果。药后0.5小时、1小时分别测量体温1次,体温下降<0.5℃为无效,体温下降≥0.5℃为有效,体温降至≤37.4℃为显效。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Statistic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熏洗加推拿组共68例,其中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单纯熏洗组共32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下表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秩和检验,Z=-2.087,P=0.03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小儿年幼,冷暖不知自调,或风寒直入,或汗出当风,临床早期均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同见等风寒证症候。临床针对外感早期风寒证型,自拟风寒煎剂熏洗,寓洗浴于治疗之中,操作方便,且副作用小。小儿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祛风解表、解肌散热之功效。其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则可发汗解表,祛散风寒[4]。配合中药熏洗应用达到协同降温的效果,缩短降温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观察,熏洗加推拿组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即时降温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熏洗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76。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3。

[4]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8。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儿科门诊患儿,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年龄5~12岁,对照组男58例,女32例;治疗组男53例,女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制定的儿科哮喘诊断标准[1]。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哮喘缓解期儿童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按需吸入沙丁胺醇、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时采用德国百瑞压缩雾化吸入器,2次/d,10min/次,5d一疗程。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手法为:补肺脾肾经,推膻中,摩腹,按揉足三里,推肩胛,按揉肺俞,10次1疗程,1次/d,约20min/次,连续治疗4个疗程。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推拿护理干预。两组常规护理干预:①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②饮食:饮食宜清淡,营养合理,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鼓励多饮水、新鲜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忌食入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③心理:向家长解释哮喘的诱因、治疗过程及预后,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宽慰,针对患儿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主动热情与其沟通,避免任何不良的刺激。④健康教育: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以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组加用推拿护理干预: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操作时操作者要精神专注,态度和蔼,患儿取仰卧位、坐位、侧卧位、俯卧位均可,以患儿舒适和操作者操作方便为原则,充分暴露推拿部位,推拿处皮肤清洁、完整,操作者手法熟练、用力均匀、动作轻柔、深透平稳,力度适中、以患儿皮肤潮红为度。

1.4疗效标准参考《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哮喘疗效判断标准判定总体疗效[2]。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

2结果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与多种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共同作用相关。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不仅给患儿带来躯体的痛苦使日常活动受限,也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行为及社会活动等生存质量方面[3],甚至影响其父母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状态。在我国中医理论中哮喘属于"哮症"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记载。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宿痰潜伏在肺中,在外感、情志、饮食和劳累等因素的诱发下令痰气交阻、气道不通、肺气上逆所致。哮喘患儿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推拿治疗缓解期哮喘以调治脏腑、增强体质、预防复发为目的,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3]。

本研究采用推拿联合护理干预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其推拿手法及穴位为:补肺脾肾经,推膻中,摩腹,按揉足三里,推肩胛,按揉肺俞各50~300次。主补肾经,兼补肺经、次补脾经,重在补肾、肺、脾三经治其本,断其伏痰,肺俞、膻中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按揉足三里健脾化湿,达到肺脾肾三脏同调之功。根据"缓则治其本"、"上下交病治其中"的原则,治以健脾益气、培补中气,使中焦脾胃得运,脾健以化内伏痰瘀之宿根,扶助正气,以防小儿哮喘的复发。对患儿及家长就推拿、环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重点为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教育是本病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措施,施护前应根据患儿不同情况确立护理原则,区别不同个体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肺通气功能的监测、气雾剂的使用等进行教育,增加患儿的治疗理论知识,加强体格锻炼、调节情绪、健康饮食,从而提高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的积极配合性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通^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可培元固土,健脾化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健则痰消,以疏通经络、调达气血、扶正祛邪,提高了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为儿童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提供更多可用资料以及借鉴思路。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8(14):503-505.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

大量的研究结果和事实都告诉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应当适宜,不可过饱和过暖。在中国古代,就有“欲保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的说法。如果溺爱过度,常常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要知道,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给以呵护。

对于父母来说,宝宝生病是最让人揪心的事。吃药孩子吐,打针孩子不配合,看着宝宝受罪,父母心疼不已。有没有一种既不吃药或者少吃药,又不打针,还能治病的方法呢?

这一期我们为您推荐《小儿捏积疗法》一书,该书的作者对小儿久咳、久喘、久泻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确切的疗效,获得患儿家长的广泛赞誉。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佘继林,197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多年。先后任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中医药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协会理事。

佘继林著有《最新实用小儿中成药》、《最新实用婴幼儿保健》、《小学生健康之友》等著作,近年来参编全国高等教材及社区医疗手册四部。曾任有着一百八十多年历史、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捏积冯”第四代传人冯泉福老先生的助理,为之整理捏积文献和视频资料多次,并精通捏积手法,为业界名手,特别对小儿久咳、久喘、久泻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

该书简述的捏积疗法是一种古老神奇的医术,是卫生部重点推荐的疗法,是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主讲佘继林40年行医精粹,它能真正做到免去孩子吃药打针的痛苦,成千上万病儿亲身验证其神奇效果,家长经过实践证实,推崇备至的神奇医术。

捏积的原理:捏积,也称捏脊,属于推拿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捏拿脊背,振荡小儿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