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例(3篇)

时间: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小品;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建筑小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小品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它本身只是一种功能简单、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意景、极具特色的建筑部件。目前对建筑小品的分类大致有下列2种:(1)建筑小品根据学科设置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城市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景观建筑小品。(2)建筑小品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观赏实用型和观赏型2大类建筑小品。1.1观赏性小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性小品一般包括花坛、观赏石、雕塑等,每一种观赏小品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在园林景观内都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雕塑,其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因此,其在园林内往往用来衬托园林建筑的主题,通过雕塑使园林的主题更加鲜明。花坛则是为了给园林内的植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并且给整个园林增添美感,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自然氛围。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石碑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观赏性建筑小品,在很多的园林中都会竖立几块石碑,在石碑上刻字,通过石碑刻字表现书法,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的文化氛围,还能够创造一定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园林增加一定的文化气息,使得园林更加具有内涵。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会经常看到一些假山、观赏石,这些假山、观赏石的存在,一方面能够为园林增加一些美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对于园林空间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园林的美感得到进一步提升。1.2观赏与实用相结合型小品观赏与实用相结合型的小品一般有以下3种:1.2.1休息型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内,游客在游览以后肯定会感觉疲倦,这时就需要设计一些休息用的石凳和台阶。在园林内设计石凳时,除了需要考虑功能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其观赏性,这样就能够实现功能以及观赏的相结合。一般而言,休息型园林建筑小品会根据园林的类型以及所在场所的背景设计小品的具体类型,不同的环境下设计出的小品风格也不一样。1.2.2服务型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典型的服务型园林建筑小品便是园区的路灯,其主要的作用是夜间的园区照明,在设计园灯时,通过对圆灯的美化设计,实现对园区的点缀作用。并且在园灯设计的过程中,其还可以作为指示工具,为游客的游览提供引导。1.2.3管理型园林建筑小品。在园区内,栏杆主要是用来对一些危险区域进行锋利保护,达到保护游客的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栏杆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游客、划分园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设计改变其外观,从而实现对园区的美化。

2建筑小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2.1园林内休息座椅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休息座椅的设计必不可少,其是整个园林景观最为基础的建筑小品。一般而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处的景观建筑都存在着大量的休息座椅。在进行园林景观座椅的设计时,会根据座椅所在的区域选择圆凳或长凳,在设计时不会仅仅考虑座椅的休息功能,而是会综合考虑座椅的休息功能与观赏功能。目前,在设计园林休息座椅时一般会遵循2个原则:首先,座椅的设计一定要结实耐用,便于人们休息,并且还要具有耐久性,因为园区的座椅很多都是露天的,必须能够长期使用。其次,要与环境相和谐,并且便于清理打扫。目前,在园区内比较常见的一种休息座椅便是仿树桩的圆凳,其不仅具有休息功能,更兼备了观赏功能。2.2廊道的设计廊道是在园区内2个建筑或者2个景点之间的连接通道,其是实现2个空间连接的通道,并且能够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分割。游客在进行园区游览的过程中,可以在廊道内进行休息、游览,通过廊道可以实现对游客的有效引导,从而实现对园区的合理规划,实现园区空间设计的科学化。在设计廊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园区的空间结构,并在设计时增加一定的观赏元素,使廊道的元素更加丰富。2.3假山的设计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假山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假山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好假山的格局以及空间分布,通过假山实现对园林空间的有效分割,并且通过假山的高低分布,实现对游客视觉的引导,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假山的形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因此,设计形态时往往可以根据景观的需求进行充分发挥,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2.4雕塑的设计雕塑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小品。雕塑简言之,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总称为雕塑。雕塑不论采用哪种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规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视关系,圆雕可以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因视点、放置地点和光线的不同以及采用材料的不同,雕塑能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2.5花架的设计花架的形状各异,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位置进行设计。一般来说,花架可以设计为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花架的不同形状,可以带给游客们不同的体验。例如,长方形会给人整洁、素净、淡雅的感觉,而圆形就会使人感觉比较圆润,更具有曲线的美感。花架,除了其装饰价值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廊道和假山一样,花架还具有遮挡阳光、划分景区的作用。近年园林建筑小品立意创新,运用多种符号的变化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有机结合的手法,再加上必要的组合构成与排列,则设计出一系列个性独特、韵味十足、功能各异的创新小品。

3结语

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小品不仅能够提高园林的设计质量,还能够使园林整体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园林设计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日常休憩场所。

作者:方峰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建处)

参考文献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园林雕塑空间

园林,是自然环境经过人们主观意识规划设计,在固定地理位置上构建出具有艺术性、生态化的人文景观。而园林雕塑是整体园林布局的一部分,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它特有的外部形式,包容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使它与园林建筑、绿地树木、花草相比更富有人性,更能体现某一具体的理念。

园林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东、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在我国,园林格式设计早在距今5500—60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而论及我国早期的园林雕塑,近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集祭坛、寺庙、陵墓为一体的大型上古文化园林中,有令人振奋惊喜的女神、龙、鸟等雕塑。还值得一提的有春秋时晋灵公墓园雕塑,据郭洪《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家,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攫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这27个字内涵丰富,说明晋灵公墓园的石雕群很壮观。在西方历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都是如此: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成为雕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它与园林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园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地扩展,如抽象性、大尺度、使用自然材料、融入自然过程等。与园林作品相比较,园林雕塑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雕塑空间是雕塑形体运动变化下所形成的空间,包括雕塑自身、心理和环境空间。雕塑空间通过自身的造型语言特色,使其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自然空间体积。雕塑的空间扩张透过环境,进入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同时也致使雕塑空间具有融入性——它可以随时融入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空间里。

一、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园林雕塑的材质丰富多样,木材、石材、玻璃、铸铜、钢材、陶等均为常见的雕塑用材。亨利·摩尔和阿尔普都力图使雕塑在旷野、森林和山川中找到栖身之地,因为自然的力量可以加强作品本身的力量,使其更具完整性。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转贴于

二、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色彩与光影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需的。色彩的应用往往受到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在环境中,雕塑采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置色彩鲜艳的雕塑,会给人带来醒目、清晰的感觉,如放置色彩暗淡的雕塑会给人带来厚重、质朴的感觉。色彩运用要注意暖色具有扩张感和动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和静感。光是物体的生命。园林雕塑位于室外,受自然光线的影响较大,每年、每季、每时的光线都不同。作为光源的太阳、月亮或灯光等,照射在雕塑上会使雕塑在形象与体积上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放置位置,雕塑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在园林雕塑中要结合周围环境的采光度、光源方向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以夜景为主的雕塑则更多考虑灯光的效果。日本有件雕塑《交叉的空间构造》,作品由95个直径14.2米的水晶球构成。作者把一个“水晶细胞”裂变为95个,构成了结构复杂多变的城堡,进入城堡内部就像进入水晶宫,透过玻璃的光线变得五光十色。这是一件很受儿童喜欢的作品,它在审美功能中融入了实用功能。

三、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人类的亲和力

园林作为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活动的余遐空间,它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其空间和景观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

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富有回味的雕塑,它既是欣赏客体,同时又是交流对象。所以园林雕塑在选题时,应注重轻松愉快的主题。雕塑小品通常与所在环境的空间和景素结合,以夸张的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品作为小尺度空间中的主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平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东西的尺度增大,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还将一些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置于景观之中。这些人物景观雕塑所反映的大多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人,动作也极为自然,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如,有一组景观雕塑设计成一组横行的螃蟹从海边爬上岸,这里的雕塑既是作品也是歇息座凳,景致有趣且富于想象。可参与化也是增添雕塑情趣的重要手段,设置在地上的象棋雕塑,使人们不禁想一试身手,平添了一份亲切感、交流感。

结语

空间和人性,是现代艺术家追问的永恒主题。现代园林雕塑创造的空间不是徒具功能外壳或只具精美装饰的空间界面,雕塑空间设计的生命在于,物质围合而构成的空间内容应具有人性化因素。现代园林雕塑在题材上和形式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抽象的、写实的,但无论明确表达了什么,只有雕塑本身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它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人们情感的各种需求,才能使人们觉得有种亲切感、交流感,这才达到了园林雕塑的真正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篇3

我国古典园林园林中就有小品与园林植物的结合造景,在皇家园林中,亭台楼阁周围的植物多选用油松、圆柏、银杏、玉兰、白皮松、国槐等高大的树,营造出皇家园林高贵威严的气势。而江南园林中则把园林小品与竹结合在一起,有水乡之感,更具有那种幽静寡居,淡泊名利的寓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的加入,园林的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园林小品与植物的结合在不同类别的园林中也发生着变化,不同造型、色彩、尺度、质地的园林小品与植物相结合体现着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相结合,使园林整体景观更加丰富和谐。

园林小品在园林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园林建筑类小品、园林雕塑小品、园林孤赏石小品。园林建筑类小品在园林中起着装饰、休息、照明、展示和方便游人使用的作用,属于小型建筑设施。它造型精致、体积较小、具有特点,并且适得其所。这种建筑小品在广场、绿地、城市街头等室外环境中被称为城市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不仅可以增添乐趣,美化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和活动的方便,还可以使游人感觉到美的感受并受到良好的教益。园林建筑小品按其功能分为五类:(1)供本文由收集整理休息的小品。包括靠背园椅、凳、桌、遮阳伞等。常用自然石块或混凝土做成仿石、仿树墩的桌凳;或利用花坛边缘的矮墙、树池周边的高台和地下通气孔道来做椅、凳,不仅能休息,还可以乘凉。(2)装饰性小品。包括各种花钵、饰瓶,装饰性的水缸、香炉,各种类型的景墙、景窗等,在园林中虽起点缀作用,但却不能忽视。(3)照明小品。园灯的底座、灯柱、灯头、灯具都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地灯、草坪灯、园路照明灯等都采用不同的造型。现在园林中常见的是把灯柱设计成树的形态,结合周围的植物,既完美的隐藏又十分的美观.(4)展示性小品。各种公告牌、指路牌、导游图标、阅报栏、说明牌、图片画廊等,对游人有宣传、教育、指导说明的作用。(5)服务性小品。为游人的方便提供服务,如饮水区、洗手池、公用电话亭等;为保护园林的设施,如栏杆、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为保持环境卫生,如垃圾箱、废物池等。

在造园艺术中,不论中外都融合了雕塑艺术的成就。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尽管很多雕塑都会受到迷信的渲染,但大多数都具有鉴赏的价值,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趣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在国外的古典园林中也常常使用雕塑,虽然它们配置得严谨、庄重、简单、大方但也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与情调。在现代园林中已越来越多为造景而运用雕塑艺术手段。雕塑小品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体态或大或小,形象可自然可抽象,表达主题可严肃可趣味可内涵可浪漫,这根据园林造景不同的性质、条件和环境而定。常见的园林雕塑有以下四类:(1)人物雕塑。人物雕塑一般以纪念性人物和情趣性人物为创作的题材。人物雕塑一般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生动的形象,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为环境带来了文化意义也增添了艺术气息。(2)动物雕塑。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与动物存在着多方面的情感,许多动物形象的雕塑由此诞生。如象征和平的白鸽,活泼好动的小白兔,聪明善良的海豚都常常成为人们的塑造题材。由此可见动物雕塑使环境更温馨、自然、生动,丰富了园林的艺术趣味性,给园林带来了灵气。(3)抽象性雕塑。抽象性雕塑具有深奥的意义,游人一般边欣赏边揣测,而标题性可以据题深思慢慢体会。而非标题性的雕塑,就是力争做到什么都不像。(4)冰雕雪塑。由于冰雕雪塑材料特殊,所以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各种各样的冰雪雕塑造型独特、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已成为东北一带冬季园林的一大特色。

园林植物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的,而园林小品的形式和功能也是各式各样,两者的结合造景则成了园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两者的结合可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而改变风格,可灵活运用,不需中规中矩。但景观是没的享受,在看似无规却是,实则有序,在运用时要使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更融洽的组合,使景观整体协调统一。园林植物不仅起到美化园林小品的作用,还应通过植物配置更加完善小品的功能,使之美观又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为更好的完善指示牌的指示作用,可以在旁边种一棵树;完善廊架的遮阴功能可以在顶上种一些攀爬类的植物。

座椅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小品,它分布较广,是使用率很高的功能性小品。为更好的完善其功能,座椅旁边的植物需起到可乘凉又不遮阳的作用。所以座椅可尽量设置在高大乔木下,既可以乘凉,又不遮挡游人视线,更加的宽阔。如今的设计领域中,小品已逐渐向艺术化,科学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尽量避免雷同。在空间的组合布置中,应将植物与小品巧妙的结合,布置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需紧密的结合,不可以彼此孤立。环境是由无数的单体组合而成的,只有每个单体达到美观效果,整体效果才能好起来。

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两者的变化不能太大,设计者可利用植物的色彩、线条、树种及质地等的多样性结合造型、色彩、尺度基本相似的园林小品,使园林景观既有相似性,又有变化,既使景观整体统一,又感觉活泼

生动,和谐统一。所以在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要把握好尺度,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应以物理学特性为依据,合理的运用,充分考虑各自的自身特点。例如在体积较大的小品旁配置高大繁茂、质地粗厚、色彩浓重的植物,带给人庄重的感觉,大多运用于纪念性园林中,高大的人物雕塑配以雪松、圆柏等植物,显得庄严肃立;而在小体积的小品周围配以质地轻巧、颜色鲜艳、枝叶稀疏的植物,则会给人一种轻盈明朗的感觉;例如一个精致的路灯旁配置几株紫薇,显得小巧可人。在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要注意协调体积及重量的比例。例如南京中山陵庄严的陵墓配以高大的雪松;粗糙的墙体配以粗线条的紫藤。但居住区的墙体则应配置纤细小巧的攀缓植物。如亭廊穿插的小庭院中,则宜配以竹类,显得清晰幽静;高速公路两侧的植物景观配以颜色鲜艳的女贞、红花继木等,组成几何块,显得落落大方,给人明朗的感觉。

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为带给人一种舒适、平和、眼前一亮的美感,应注意两者间的配合与联系。找出两者的共同点与统一性,才能出现协调的植物配置。相反,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主题,引人注意,则会带给人强烈、兴奋的感觉,有明显的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