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眼科临床论文范例(3篇)

时间: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生眼科基础带教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眼科的专科性强,如何提高带教质量、达到实习目地、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护士的需求,是教学医院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每位带教老师应尽的责任。本人对如何搞好眼科专科的临床带教进行了实践与探讨,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抓好岗前培训

科室环境与规章制度介绍:护生刚进科室时,对科室环境还很陌生,为了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同时组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交接班制、三查七对制、差错分析制等,这些制度的学习,有助于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医德医风和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是治病救人,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品,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病人,文明行医,礼貌待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护生必须做到的。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警示和礼仪教育,要求他们在礼仪方面做到:仪表整洁、操作稳健、步伐轻盈、语言温和、微笑服务,用天使的情怀关爱病人;在安全方面要做好自我情绪调控,工作时严肃认真,不懂就问,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力争做到每做一项操作,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技能演示与操作训练:在岗前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方案,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复习护理操作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等,然后请老师作技能操作演示,并让学生重复演示一遍,以加深印象。

制定带教计划与实施

在岗前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实习时间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带教计划。

第一阶段:多看专科实际操作,到病床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名称,加强和患者沟通,了解手术前后的护理内容。

第二阶段:①为学生统一讲解眼科常见病的有关知识,主要有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眼科患者的一般检查项目,详细讲述眼科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常规。②为学生讲常见的专科操作,并把临床常见的技术操作如点眼法、剪睫毛法、泪道冲洗法、结膜下注射法、换药法等实际操作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第三阶段:①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认真指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如术前为患者剪睫毛,冲泪道,术后患者的换药和绷带包扎等操作。②带教老师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置,做好术前宣教,患者手术回病房后,由学生为患者做术后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结合临床个案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四阶段:安排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①业务学习每周为护生专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内容主要以介绍专科医疗新进展及专项护理技术为主。②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病区在护理查房时,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不同,安排的方式也不同。

第五阶段:培养健康教育技能。眼科疗区健康教育的几个阶段是:入院告之、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和出院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因人、随时为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和护生讲清、讲全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让护生为患者做健康教育,由老师加以补充,强调护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并注意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如果患者没听懂、没掌握,对治疗护理配合的不好,老师要分析护生健康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及时给学生纠正,使学生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第六阶段:目标考核。护生在科室实习时,每周要接受一次单项技能考试,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以此来考核护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后期的实习打下基础。

讨论

眼科的专科性强,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带教,使学生达到眼科实习目的。以上是我带教中的一些方法,通过几年的带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护生临床实践要以抓基础为主,同时要注重做好护理环节质量考核,这对提高整体护理实习质量,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临床医学专业五官科教学应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本学科知识点。

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五官科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将书本内容进行精简。以五官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到精选、精讲,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重要知识点学到手。眼科教学中,应以“三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二障”——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伤与急救为重点。耳鼻咽喉科应重点突出“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聋”——各类耳聋及喉梗阻。口腔科应将牙体和牙周组织疾病——龋齿、牙髓炎、牙周炎作重点讲解。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诊疗原则。在此前提下组织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内、外科等“大学科”感兴趣程度要远超过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学科”。五官科学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帮手辅助教学。在讲授绪论时,教师要力争在第一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产生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想法。课堂中可询问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泪”、“七窍流血”原因何在?人眼为什么能看物体?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要强调五官是每个人生命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等技术,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嗓音的成就感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五官,从自身的生命质量出发,将学习五官科学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

1.点:利用模型、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细化知识点

五官科学讲授的对象是人体特殊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结构讲授时,要将学生带到解剖实验室,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线:多媒体课件引入五官科教学将知识点间建立线状联系

教学中加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的同时,更注重于“导”。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如一张典型的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足以让学生理解“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上有暗红色、迂曲起伏状血管”;可以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还可通过该动画讲解由解剖异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增高,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过程。这样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面:引入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例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病症、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后,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展开讨论,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讨论的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反复强化后,学习亦有了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四、重视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身临其境感受学科魅力

五官科学实验和临床见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组成了五官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五官疾病表现特殊,其检查、治疗、手术过程具有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的特点,而这些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无法表达透彻。因此,实验课要多利用教学模型、头颅标本、组织切片、专科检查和手术过程的VCD播放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压测量、眼底镜和裂隙灯的使用、间接喉镜和鼻咽镜检查、音叉试验等常规检查等。实验考核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下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见习是丰富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的过程。让学生观摩上颌窦穿刺术、鼓膜穿刺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开髓术、拔牙术等一些门诊小手术都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和见习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五、树立整体观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疾病可以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正确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星明,黎介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14):944.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571-573.

[3]孟祥珍.五官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

1多措并举,提升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由于少数民族医学生汉语言基础较差,对于专业性极强的眼科知识很难迅速理解和掌握,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会知难而退。作为眼科学教师,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工作发现,尽管个别少数民族医学生思维积极,勇于同老师交流,但多数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再加上受汉语水平的限制,自信心相对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驾驭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其兴趣,增强其信心。例如在讲授屈光不正的内容时,教师可询问班里戴眼镜的学生近视的感受及配镜过程,当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消除了大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不敢提问的负性心理,营造了一种人人都能融入进课堂的活泼热烈的学习气氛;另外,巧妙运用名人故事转化为案例教学,对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大有裨益,利用名人效应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如将歌手姚贝娜捐献角膜等事例,加以深入,结合眼科理论知识,使之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使少数民族医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寓理论于故事中,有效避免了单纯讲授理论的枯燥乏味,激发了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还可利用周末及假期组织少数民族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室的社区义诊及医疗讲座,让他们懂得各族人民群众皆需要医德高尚、医术过硬的优秀医生;通过参与诊疗的全过程,让他们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进入了医生的角色,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锻炼了其沟通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眼科疾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专科检查设备的支持,应抓住学生首次接触眼科设备的好奇心理,结合眼科理论知识讲解检查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要点,让学生亲自尝试,相互进行检查。通过互动有趣的培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小有成就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眼科学的信心。

2充分利用多媒体,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眼科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其中的含义,少数民族医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来深入理解。针对其特点,可根据需要将形象记忆、实物、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眼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添加形象生动的板书、画图、模型,或采用背景、动画、音效、字幕以及精彩的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整体的感知,直观展示眼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眼球的解剖学时,可以借助眼球的模型与PPT结合的方式,眼球模型可以给学生一个立体的三维概念,令学生有整体观念;对于局部的细微结构,可以采用PPT图片来展示,这样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立体和平面相结合,非常利于学生理解复杂枯燥的眼科解剖学知识。如在讲解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过程时,可以采用Flas结合手术视频的方式来展示,通过Flash使学生了解手术重点之后,再播放手术视频,这样既生动形象、直观鲜明、趣味性强,又可以突出重点,使少数民族医学生更便于理解。再如讲授学生最头痛的“眼底病”一章时,用1张典型的眼底照片就能把学生难以观察到的征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如果再配合眼科裂隙灯摄像系统,实地让学生或病人当医学模特,在活体展示正常眼底或眼底疾病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将会大大提高。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方式展示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底照相、眼B超、OCT等检查报告,贴合诊疗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围绕多媒体所展示的眼部疾病,查阅资料,从而涉猎更多相关知识。

3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积极培养临床思维

随着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不能再单纯用过去传统的眼科教学方法传授给现在少数民族医学生,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4],通过临床实际问题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树立整体性的医学观,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并且要同时培养医学生必要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临床打下坚实基础。对已经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少数民族医学生,从病例着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当中,既可使学生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又能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存。在新疆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各民族学生因文化差异,容易造成思想及行为上的分歧,PBL和CBL教学恰好能训练各民族医学生与患者的临床沟通能力以及各族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亦可采用数码摄像机、网络等手段[5],及时记录下临床上遇见的常见病、典型病例和主要病种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结合病史可制作成一个个实例病案,加到授课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加深对眼科学知识的认知。

4民汉互助,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