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作用(精选8篇)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1
1 利用元素符号的演变历史讲学习元素符号的价值
在古代,没有统一的元素符号。古希腊用行星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一些金属元素。后来炼金术士们还采用一些图画符号来表示元素和化合物,不过他们将这些符号视为机密,所以符号的表达往往因人而异。1803年,道尔顿设计出一整套符号来表示他的化学理论。他认为简单原子都是球形的,所以他的元素符号都是圆圈,或在圆圈内标出一些字母。道尔顿采用的符号仍然没有跳出象形文字的圈子,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1813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1779—1848)对化学符号进行了改革,将元素拉丁文名称的首位大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的符号。如果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首字母相同,则加上另外一个小写字母以示区别。贝采里乌斯的元素符号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世界性的化学语言,为化学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元素符号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介绍元素符号的来历或者演变历史,直接把元素符号抛给学生,不仅让学生觉得知识出现得很突兀,而且也很难使学生明确学习元素符号的价值。实际上,元素符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后才得到统一,成为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学习好元素符号是学习好化学的基础,更是进行化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首要步骤。
2 利用“三部曲”讲高效学习元素符号的方法
2、1 元素符号书写原则要记牢
有的元素符号只包含一个字母,则用大写字母表示;有的元素符号由2个字母组成,则采用“一大二小”的原则进行书写,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2 对应中文汉字信息妙
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西方大量的化学科学知识被介绍到中国,然而多数元素名称无对应汉字,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徐寿(1818—1884)为此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在1858年所编写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中,首次提出译名原则:意译与音译兼采,如绿(今之氯气)、养(氧)气、轻(氢)气、淡(氮)气按物理性质意译,锌(Zinc)、钙(Calcium)、钡(Barium)钠(Natri—um)为音译。留学日本的编译家郑贞文(1891—1969)先生在《无机化学命名草案》中,创造了大量新字,将气态元素加“气”字头,液态元素加“氵”或“水”的部首,非金属元素加“石”字旁,金属元素加“金”字旁。因此,在看到某一元素汉字名称时,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些基本信息,例如,这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由该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何种物理状态等。
2、3 中西结合效果好
中学常见的元素符号有如下27种:氢H、氦He、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钡Ba、汞Hg、银Ag、溴Br、碘I、钨W。在短时间内学会27个元素符号和相应中文名称有相当大的难度,于是学生就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将化学视为“第二外语”。强行记忆的方法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创造了一套元素符号歌谣教学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首先,找出记忆难点和误区,利用歌谣各个击破。汞(Hg)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元素,虽然是金属但中文汉字没有“金”字旁,用“水”作为部首表明它在常温时是液态,所以汞是沸点很低的金属元素。铝和银都是金属元素,元素符号首字母相同,因此容易混淆。笔者将3者放在一起编成歌谣:“阿拉(Al)喜欢旅(铝)游,阿哥(Ag)臭美带银手镯,胡哥(Hg)加入了共(汞)产党”。教学生这首歌谣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详细讲解歌谣的含义。例如,铝的元素符号是大写字母A加上小写字母l。“A”在拼音里读音与“阿”相同,“l”是“拉”拼音的首字母,“阿拉”在上海话里表示“我”的意思。一句“阿拉(Al)喜欢旅(铝)游”就能帮助学生准确而持久地掌握铝的元素符号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绕过误区。
其次,建立元素符号之间的联系,利用歌谣的优美韵律帮助记忆。“单杠梯子(H)拿得起,氧气泡泡(O)人人需,氦气稀有H再加e,硫是S磷是P,有个美(镁)女叫Mg,锰是Mn铁是Fe,Ca补钙好身体!”、“蚕丝(Si)贵(硅),钾老K,氯是Cl,铜来催(Cu),(锌)辛苦二人出小门(Zn),宝贝还要爸爸(Ba)背(钡)。”在上述2个歌谣里穿插了很多元素符号知识,而且韵律优美,便于系统记忆。例如,氢的元素符号“H”就像一个梯子,这个梯子只有一条杠,说明它很轻,于是就与“氢”联系起来了;氧的元素符号“O”就像一个泡泡,并且人类生活离不开氧气,一句“氧气泡泡(O)人人需”不仅告诉了我们氧的元素符号,又说明了氧气的用途。镁的元素符号怎么记忆呢?由镁联想到美女,于是想到美丽的girl,“美”的拼音首字母再加上“girl”的首字母就是镁的元素符号了。上述歌谣的最后一句“(锌)辛苦二人出小门(Zn),宝贝还要爸爸(Ba)背(钡)”,二就是“2”,它与“Z”外形相似,“n”就像一扇小门,二人出小门(Zn),一定很辛苦,于是就想到Zn是锌的元素符号。“宝贝还要爸爸(Ba)背(钡)”中钡的元素符号与“爸”的拼音字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一种情境:父子二人穿过一扇小窄门,宝贝儿子蛮不讲理,硬要爸爸背着。这样,结合情境记忆锌和钡的元素符号就是一件简单而愉快的事情了。当然,还有一些元素如钠Na、氟F等与拼音相同,比较好记没有纳入歌谣当中。记住这2个歌谣也就记住了一系列元素符号。这2个歌谣将谐音法、拼读法以及形象记忆法相结合,同时还将某些元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囊括其中,不仅让学生在优美的韵律中轻松学会元素符号,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元素符号的学习效果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2
一、复习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基本概念的复习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其基本概念较多,而新课程的“7+4”的高考模式也使得考题更倾向于考查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淡化了技巧性考查。所以在高考备考总复习阶段,应加强基本概念的复习,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种化学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转化,这是学生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复习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不同类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建构富有实效且易于操作的复习模式
元素化合物知识繁琐庞杂,学生复习起来往往是上课“一听就会”,但课后“一用就错”,陷入“越复习越糊涂”的尴尬境地。若能建构起一种富有实效且易于操作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在复习时能自然、合理地套用该模式,并迁移到高中化学所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习目标和复习策略
1、复习目标——以考试说明为向导
① 了解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②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③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④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复习策略——以价类图为策略
价类图即元素的化合价和种类图。横坐标标出的是该元素所能形成的物质种类,纵坐标标出的是该元素所具有的化合价,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价类图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三、价类图复习模式的实践(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为例)
师:铝是地壳中含量居首位的金属元素,生活中含铝化合物也非常多,大家想一下铝的化合价有哪些?
生:(讨论后回答)铝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0价和+3价。
师: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类物质?请同学们写在草稿纸上。
师:(根据学生基本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铝——属于单质,氧化铝——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铝——属于氢氧化物,氯化铝、明矾、偏铝酸钠——属于盐。
师:如果我们以横坐标为物质种类,纵坐标为铝元素化合价作直角坐标系,请同学们将刚才所举例物质填在坐标系中合适的位置。
(学生各自作图,老师巡视并在黑板上画出铝元素的价类图,见图1。)
师:在这张价类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铝元素能形成多种类别的物质,那么这些类别物质之间是如何实现转化的?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写在草稿纸上。
(老师评价、矫正,并根据学生基本回答的情况,小结出铝及其化合物知识脉络,见图2。对于铝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我们只要掌握脉络图上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即可。)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价类图对铝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引导作用,作用是让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形成元素观、转化观,建立有序的思维模型,为学生提供整合知识的思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转化效率。当然,这节课是价类图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一个例子,若要推广到高中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1、落实基本概念
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价类图的两大核心,也是高中化学的两大基本概念。化合价的价值功能是为氧化还原反应做铺垫,据此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学生在高中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有了全面认识,所以在价类图的建构中,先让学生回忆该元素所有的化合价及对应的物质类别,教师对超要求、超难度的进行说明,最后形成一幅常见化合价、常见类别的价类图。物质类别的价值功能是为建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做铺垫,有些物质类别已经在初中进行介绍,有些是高中教材中新增的,如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等,新增的物质类别使得学生原先建立起的物质间转化模型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复习时还是应从基本概念出发,对原先转化模型进行拓展,建立起新的模型。
2、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价类图的作用之一是让学生在明确元素所能形成的价态和物质类别后,建立起该元素的知识网络体系,即完成图1向图2的建构。如果图1只是基本概念的展示,那么图2的作用是将这些基本概念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3、坚持“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元素化学的复杂难学在于它内容繁多,而简便之处在于它有规律可寻。在元素复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把握元素性质(包括元素化合价)的相似性,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最外层电子相同的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类似,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把握递变性,既能使学生轻车熟路地运用一般规律去认识问题,又能在递变中灵活把握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元素化学的复习不再是无从下手的,而是有的放矢。对于一些性质较为特殊的元素,往往是在递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突变,例如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等,这些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提出加以巩固。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3
1、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概念
1、1传统元素的概念。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术元素就是传统元素,该元素蕴含着中国丰富的思想道德、人文精神、寓意象征及审美情趣,是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
1、2流行元素的概念。
随着技术与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渐渐喜欢的现代化美学欣赏元素就是流行元素,该元素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与人类当前的情感、思想主张等密不可分[2]。
2、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价值
2、1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结合生活中的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可以改善原本枯燥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利于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去挖掘生活中的美,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2促进学生传承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就是旗袍、戏剧、对联及书法,不仅蕴含古代文人的洞然智慧及超高审美,还彰显中华文化的特殊性。比如在戏剧艺术中,不同地方的剧种不相同,妆容也大相径庭,而不同的脸谱及服饰代表不同的人物设定。初中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时间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处于很浅的层面,而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元素的认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能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传统精髓的传承与发展。
3、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3、1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美来自于生活,却又在生活之上。美术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从“神”与“形”两个层面提取传统元素的创作方法,随后参照传统元素设计单元课程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自主地进行美术(或艺术)探究,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传统元素及流行元素的认知。美术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适量融入学生周围的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例如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镂空”、“破洞”等服装设计主题及“正红”、“藏青”等服装设计主色调,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探讨这些流行元素流行的原因及突出的艺术特点。
3、2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造力。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价值与快乐,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元素及流行元素。美术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例如在学完有关戏剧中“脸谱”这一项内容后组织学生动手在白纸上创作脸谱,并鼓励其添加传统元素及流行元素,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创作时,可以与周围同学相互探讨,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对于设计较出色的学生,多赞扬,对于设计较差的学生,在了解其设计理念之后给出具有价值的意见,并及时鼓励,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3、3讲解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知识面。
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创新与发展,然而,当前的大部分美术教师只做了模仿传统美术技巧与形式的工作,并没有深入地教授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在初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者其他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学生全面地讲解与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及相关作品,结合传统的指导式教学方式与现代的视频教学方式,让学生细致、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元素。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4
1地质矿物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与工艺
1、1地质矿物化学分析的技术选取原则
对于探究地质矿物化学元素的分析工作而言,在选择岩石层的具体类型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界定。比如在不同密度的岩石矿物储层的化学元素分析过程中,由于其在资源的储存和分布上都较为丰富,但如果开发与后期评析环节操作不当,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因此在选择地质矿物化学分析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原则。
首先,通过地质矿物化学分析技术来探究储层中的非均质性效果与储层涵盖的化学性质,那么针对岩石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增产潜力,并能够满足地质矿物分析的可供开采量;其次,地质矿物化学分析工作自身要具备充足的能力积累与能量基础,使用的化学元素分裂技术系数要满足0、8MPa/100m以上标准的地质矿物储层;最后,水驱单元内部的双向或者多项流柱能够准确对应,才能够精准的满足岩石体的非均质性、化学元素的测量要求。
1、2地质矿物化学分析应用的技术工艺
第一,压裂设计模拟工艺。在地质矿物岩石层进行分段性化学分析与改造的过程中,针对地质矿物化学的分析工作,要以优化射孔原则为基准,精确排量与摩擦、阻力之间的递进关系,以此来根据不同排量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孔眼保持稳定的摩阻性。从而分析岩石层中蕴含化学元素的总量与分量比。压裂设计模拟工艺能够起到支撑井口的作用,并保证了地质矿物化学元素的取量长度适中,从而有效测量出地质矿物化学元素中的化学含性量指标以及密度指标等。
第二,组合陶粒工艺。将直径微小且适当的陶粒放置在地质矿物岩石层中的地层,以此来作为终端支撑载体,发挥良好的稳定性作用,同时也保证了之后的陶粒能够有效进入。再将直径中等且适当的矿物陶粒放置在地质矿物岩石层的中部,并与总体的岩石缝与化学元素定量位置保持水平平衡,该部位的陶粒起到重要的全体控制与支撑作用。利用这样的陶粒组合作为压裂井的有效支撑,起到压裂缝稳定的作用,以此便能够从更为精确的状态下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与化学元素量性分析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储层非均质性的横切变化值与竖切变化值对地质矿化学元素的影响都有所不同。
第三,高砂比压裂工艺。从该工艺的内部结构来看比较简单明了,通过利用井内的高砂密度比,来促使压裂井内部空间密闭完好,并保持稳定的封闭状态,以此为矿物岩石体的改造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畅通性。同时使内部高砂密度保持大于10kg/m3的压裂状态,能够使岩石层的总体开发节奏更加稳定,提高岩石矿物低渗透储层的化学元素测量效果。
2地质矿物化学分析的基本流程分析
针对地质勘探工作来说,良好的技术与规范的流程是实地操作与探测活动的基本准则,不仅要以勘探工作不破坏生态环境为根本,同时更要保证实地活动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剖析岩石层中地质矿物涵盖的化学元素,下面站在地质矿物化学分析的角度,针对化学分析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展开讨论。
2、1试样的提取与初步加工
在选择不同范围、不同区域的岩石地质矿物层时,对试样的提取环节要尽可能具备全面性与代表性。对每个含有典型特点的矿物层进行抽样提取试样,避免密度过大及过小的岩石区域范围。同时,在对提取试样进行初步加工时,采用符合等级标准的矿芯与岩芯,减少对试样的磨损与外界影响。
2、2开展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岩石层中的地质矿物化学元素,利用定性半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含量的综合化验与分析。由于定性分析具备良好的速度性,而半定量分析方法又能保障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从而采取二者融合的方式进行试样的分析,使化学分析的结果更为准确、科学。
2、3测定方法的选择
在地质矿物化学分析的测定方法选择中,需要建立在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各项化学元素指标的高低进行综合测评,来保证化学共存元素的全面分析。那么在针对岩石层中化学含量较高的待测元素类型来说,容量法与重量法会更加适合,由于容量法与重量法能够从化学元素自身的根本性质出发,从岩石层总体与化学元素个体的角度进行具体性测定,有利于保证高含量化学元素含量的基本值与测后值之间差异性的最小化。那么针对岩石地质矿物层中含量较低的化学元素而言,可以通过采取比色法来进行测定,能够更加精准确定化学元素的性质与细微含量,同时也保持共存元素之间的形态不被破坏和改变。
2、4拟定分析方案
在拟定分析方案的环节中,是根据不同分析结果与测定结果进行集中性评估,从而模拟具备完整性与科学性的具体方案。在拟定方案的环节中,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更要对各个化学元素的基本特性都要清晰地掌握,站在精准度第一要把握的原则上进行方案的设计,一旦发现不合理现象时要及时排除,从而保障方案拟定结果的准确性。
2、5分析结果审查
当基本方案已经模拟成功后,需要对整个流程的分析结果进行全面考察与的复审,这对整个地质矿物化学分析工作具备很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找出某个具体化学元素测量指标不符合常理的标准下进行适当调整。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5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教学目标为: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其中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内容存在一些重要变化: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原来研究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现在改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二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有所改进,不再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是在实验材料和方法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空间;三是教材编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和“实验”等栏目,让学生在实验与观察、讨论与分析中获取新知识,而不是直接提供结论性的知识信息。教材首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和讨论。“问题探讨”栏目意在激发学生从元素水平探究细胞奥秘的好奇心,并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分析,教材正文起始部分交代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同时,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却大不相同,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不同生物体内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就是同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内,其细胞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教科书以人体细胞为例,以饼形图的形式,介绍了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的百分比,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细胞干重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55、99%,表明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呢?为本章后续3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一个引子,为最后得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打下一个伏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则是在原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悟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生物组织中所含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差异性提供感性认识。
世界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也不例外。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具有两重性,既与非生命世界具有统一性,又与之存在着重大差异,尤其是生物大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等。学习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从元素、分子水平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统一,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从分子结构和功能角度阐释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毋庸讳言,学习本节内容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学习本章内容的时期是在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和认知方法需要一个培养期和过渡期;另一方面由于本节内容与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而高一年级没有开设有机化学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颇感吃力。
二、教学建议
1、利用“问题探讨”,让学生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在初三阶段已经学习了元素等化学基础知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下列资料: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见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16页),植物体和土壤的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表(见表1),人体和玉米细胞中部分元素含量表(见表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的百分比图(见人教版教材第17页)。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交流与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本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故通过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植物体和土壤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组成生物体与组成地壳、组成植物体与组成土壤的元素种类的相似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为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奠定科学基础;同时,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确细胞与非生物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各种元素相对含量大不相同是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利用表2中玉米与人体中部分化学元素及其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不同生物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同吗?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哪4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最多?什么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在问题探讨中,还可以结合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的百分比的饼形图,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上述问题,最后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生物细胞中同种元素含量不同是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物质基础;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4种元素含量最多;组成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分;碳元素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化学元素;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与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关。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化学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围绕人体、植物体中元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常见的元素缺乏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例如,缺钙时儿童会出现发育迟缓,牙齿不齐,骨骼畸形,中老年则会出现骨质疏松,易骨折;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则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偏食和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婴儿缺碘会患呆小症等。对于植物体,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缺锌会患小叶病,缺铁则会出现黄化现象等。
2、利用化学知识,认同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首先通过上述资料分析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细胞干重中碳元素含量最多,高达55、99%,初步得出碳是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的结论。接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以初三所学习的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回顾、分析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和碳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骨架。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得知碳位于第2周期、ⅣA族,其原子序数是6。教师出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正因为碳原子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成键能力,
以它为主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构成了已知化合物的绝大部分,碳链真正成为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学生理解碳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但是,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分阶段螺旋式提升,尤其关于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可以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之后,通过大量丰富的实例,理解碳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就可以了,而不要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另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人体中必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勾画出来,找出这些生命必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3、利用生活经验,推测细胞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
由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内容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建议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定性判断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的高低。教师可以设问:人类从其他生物体内获得了大量而丰盛的食物,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说说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有哪些?怎样提取这些化合物?学生可以从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中提供信息和结论:西瓜中水分充足、糖分含量高;果汁中含水量高,还含有维生素、有机酸和糖类,因为吃在嘴里有点酸、有点甜;米饭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动物精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要保证蛋白质足够的摄入量;豆腐中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是从大豆种子里提取出来的;动物的肥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因为吃起来有一种油腻的感觉,在锅里熬炸后可以提取动物脂肪(荤油),如此等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6
关键词 水元素 大学美术 教学中 应用
大学美术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形成构成,尤其是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强大和创新意识的浓厚,就要融入更新的艺术创作手法,从现代特色的美术作品中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融入现代水元素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创作理念,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简述水元素的运用特点
1、艺术融入性
在当代的艺术作品中,水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构成元素,是美术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整体融入艺术性的美感体现,在大学生的美术创作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描述,更好的融入水元素的特征,一般采用几何规整图形如圆形、方形、椭圆形、花瓣形等为艺术载体,形成水元素的整体构成要素,更加完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流畅性、线条的美感性等优势。艺术手段多采用自然的、不规则的水形。
2、心理感受的融合
在水元素的艺术应用中,是一种心理上的艺术表现,尤其是对艺术创作的表现,可以形成一定的心理运用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将艺术创作与美感鉴赏等结合起来,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意境,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心理收获。静态水,平稳安详,给人以心理上宁静舒坦之感。动态水以其动势和水声,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走进大自然,直面自然,与万物对话,在写生中感悟、提炼、升华,将水元素与自感受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二、概述水元素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立体化的动感享受
在大学生对水元素创作的基础上,可以促成艺术立体化的效果,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在大学生美术课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的整体设计课程,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将水元素的理解放到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譬如,可以开设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课程,让学生走入到大自然,走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感受其中的水元素魅力,这样,可以感受水元素带给人的一种艺术作品的纯净、宁静等一些气质,实现立体化的美感享受。,并将水元素的流动性、线条美等等融入到自我美术创作的手法中,将具有更大的效果。
2、创作手法的全面更新
在现代大学生的美术课程中,一般都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形成整体的艺术运用,对自己的思维、手法创新等方面都缺少一定的联系,而融入水元素的艺术创作,可以通过各种感官的整体运用,更好的显示出水元素的应用魅力,尤其是一些素质强、个性强的大学生,进行水元素创作的培养,在各种艺术作品中,紫色琉璃灯,熔岩的屋顶与墙壁造型,水元素的设计艺术在这里也发体现得淋漓尽致,能充分展示水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强劲作用。
三、探讨水元素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主题体现的创意活动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水元素的应用教学可以更好的与传统的教学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主题的创意活动进行整体的分析,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体现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课程实现,譬如在水元素美工课程的应用上,培养大学生对色彩,线、形及参与手工活动的敏感性,可以采取采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并结合各种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进行色彩的自由搭配,并从中获取美感和成功感,让他们在生活的氛围中需求创造点,激活对美术的自我表现力。
2、艺术柔化空间的美感艺术
在水元素的教学运用,就要从水元素的各种运用中体现出一种流动性的真实感受,并通过柔和性的艺术创作,将水元素的艺术效应体现出来,激发大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譬如,利用水体的倒影、光影变幻可产生艺术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柔化自然空间,增添艺术作品与环境间的生气,改善空间关系,改变单调乏味的空间氛围,也可以在视觉上形成局部焦点,来表现空间的主题。或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感相互协调于某一特定空间环境内,通过动水利用动势和水声,给空间环境产生各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环境气氛。
3、与水相容的艺术感染
在大学生水元素的创作中,融入现代的心理课程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在信仰缺乏、理想丧失等多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学到“水”的精神,在水元素的创作中,学习水向下的精神,学习水不争的气度,学习水宽容的胸襟,从多方面培养自我艺术创作的心理素质,并打破传统的创作手法,在意境的追求上,艺术创作融合水元素的应用,在绘制一处山水动景物,尤其是农村风光的艺术图片,通过融入水元素的纯艺术角度应用,将枯水取山水之意向,枯塘之造型,以引导人们的联想,注入流动着的水元素艺术体现,会收到更好的创作效果。
四、总结
水元素作为一种有着强大效应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大学生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艺术表达、思维创新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并结合当前艺术创作的特点,更好的迎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凸显出水元素在大学生美术创作中的巨大潜力和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彭博;浅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J];美术大观;2010年01期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7
关键词:地球化学;元素;油气示踪;有利区段;异常特征;克什克腾;内蒙古
0引言
地质体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是地壳演化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1]。能源矿产的形成也是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以前仅局限于用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去研究有机矿产以及用无机地球化学理论去研究无机矿产,远远不能全面解决能源矿产成藏(矿)中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学科交叉研究,来逐步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学者尝试探讨有机矿产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无机地球化学,揭示有机与无机矿产的关系[2]。在无机地球化学研究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近20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34]。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研究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5]。研究微量元素共生组合对解决地质学许多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揭示地质作用中各源区特征及其后期地质作用中的各种地球化学行为[67]。基于此,笔者运用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来寻找油气潜力区段,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铁族元素、低温元素、高温元素异常特征,圈定这些元素的组合异常,并利用元素组合异常分布特征初步预测含油气有利区段。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克什克腾―五分地―喀喇沁―敖汉―赤峰―建平地区。主要地层为:二叠系中统林西组(P2l)灰绿色长石岩屑砂岩,灰绿色、灰黑色粉砂岩,灰黑色、灰绿色板岩,灰黑色泥质板岩;侏罗系上统义县组(J3y)火山碎屑岩、英安岩;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中酸性火山岩、凝灰砂页岩;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岩组成的含煤地层;白垩系热河群义县组(K1y)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酸性火山岩、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第三系汉诺坝组(N1h)灰黑色玄武岩夹杂砂质黏土(图1)。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其中近东西向的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和黑里河―宋三家断裂分别发育在北部和南部,北东向的红山八里罕断裂和锦山美林断裂分别发育在中部和东南部。西拉木伦深大断裂长1 100 km以上,影响宽度大于10 km,最宽可达30~40 km,呈近东西向展布,是一条多次活动长期发展的超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黑里河―宋三家断裂长约100 km,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在东段被北北东向断裂切错。红山―八里罕韧性剪切带走向为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50°,宽度5~10 km。韧性剪切带切过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喀喇沁花岗岩体的东部边缘,形成清楚的糜棱岩面理(图1)。
研究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晚侏罗世石英二长斑岩、侏罗世花岗岩、早白垩世二长斑岩、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图1)。
2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
以测区背景平均值X加二倍标准离差2s求出单元素异常下限计算值T0。单元素含量高于T0的都是地球化学异常,单元素含量低于T0的则属于地球化学背景范围;标准离差s用来评估数据波动程度,波动程度越大,成矿几率越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等量线、圈定效果、各元素的背景含量、离散情况,确定全区元素的最终异常下限使用值T1(表1)。
本文数据来源于原地质矿产部基础地球化学调查克什克腾旗K50(10)、五分地K50(11)、赤峰K51(17)、敖汉旗K50(18)、喀喇沁旗K50(23)、建平K50(24) 1∶20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报告资料。以全区元素的最终异常下限使用值为界限,用MAPGIS软件制作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在此基础上圈定组合异常。
3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依据元素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对油气的指示作用,将研究区元素分为7个元素组合:① Ni、Cr、Co、V、Ti、Fe、Mn 等铁族元素组合;② Ca、Sr、Ba、Si、K等造岩元素组合;③ W、Sn、Bi、Mo等高温元素组合;④ Cu、Pb、Zn、Cd等中温元素的组合;⑤ Ag、As、Sb、Hg 等低温元素组合;⑥ B、P、F等岩浆射气元素组合;⑦ Be、Li、Y、Th、La、Rb、Zr等稀有稀土元素组合。
3、1铁族元素
铁族元素(Fe、Ni、Cr、Co、V、Ti、Mn)在研究区内发育有五分地―土城子―赤峰―北十二家子环状异常带(异常Ⅰ~Ⅶ),规模大,异常强度高,重合性好,连续性很好,具有较好的浓集中心。另外,在该环带南东缘,异常呈串珠状分布(异常Ⅳ、Ⅵ、Ⅶ),连续性较好;广德公镇西南向发育2条小规模行排列的北西向异常带(异常Ⅷ、Ⅸ),异常强度较高,浓集中心明显,呈串珠状线性分布,异常长轴呈北西向,连续性较好;研究区南部大明镇西南向(异常Ⅹ)有零星分布的铁族元素异常,异常强度较低,连续性差,无浓集中心(图2)。
T1(・)为元素异常下限使用值
铁族元素是地表化探中常用指标[8]。油气藏或者油气田水及其周围均为酸性环境,铁族元素易于流体迁移而产生富集,富含铁族元素的油气藏或者油气田水沿着盆地或圈闭边缘的微裂隙,随微渗漏烃以离子或络合物形式迁移到地表,形成后生地球化学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存在微渗漏烃的作用,高背景场是无法形成的,而应该同时存在裂隙或微裂隙才可能形成,且往往形成于盆地边缘或圈闭边缘,呈环状,且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911]。因此,可以推断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背景区为含油气有利区段。另外,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低值区内有2条北西向异常带(异常Ⅷ、Ⅸ),可知此处有断裂发育,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此异常规模较小,不足以对含油气有利区段形成破坏,因此可以推断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背景区为含油气有利区段。此外,铁族元素高值环带中虽然广泛分布白垩系和侏罗系火山岩,但这些火山岩都属于中酸性火山岩,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除铁族元素之外的副族元素都是典型的亲花岗岩成矿元素[1214],因此中酸性火山岩不能形成铁族元素高值,铁族元素高值环带的形成与白垩系和侏罗系火山岩无密切关系。
3、2低温元素
低温元素(Ag、As、Sb、Hg)在克什克腾正西向有一异常区(异常Ⅰ),规模小,异常强度高,重合性较好,有浓集中心,但不明显,连续性较好,异常长轴近东西和北北东向;在克什克腾南东向有一北东向异常带(异常Ⅱ、Ⅲ),规模小,异常强度高,重合性较好,有一明显浓集中心,呈串珠状分布,线性明显,连续性较好,异常长轴近北东向;五分地―土城子镇一带的北东向异常带和广德公镇东南部的北东向异常带平行(异常Ⅳ~Ⅵ),规模小,异常强度高,重合性好,有明显浓集中心,呈串珠状分布,连续性好,异常长轴呈北东向;在敖汉旗西北部分布一条北东向异常带(异常Ⅶ),规模小,异常强度较高,重合性较好,呈串珠状分布,连续性差,有浓集中心(图3)。
低温元素中,Hg对油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Hg是石油和天然气中普遍存在的非烃类气态组分,Hg异常可以推断下伏油气田的分布范围[8]。研究区Hg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低值区呈现高值异常,该高值异常地质构造关系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断,该低值区下方可能有油气藏存在,这和铁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对含油气有利区的推断是一致的。Hg异常在铁族元素高值带也有零星分布,这些异常可能受到断裂控制,Hg沿着断裂运移到地表,形成Hg异常。
3、3高温元素
高温元素(W、Sn、Bi、Mo)在克什克腾有一异常区(异常Ⅰ),规模大,异常强度高,重合性较好,有明显浓集中心,连续性好,异常长轴呈北东向;在克什克腾东南部有一北东向异常带(异常Ⅱ),规模大,异常强度高,重合性好,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呈串珠状分布,连续性好,异常长轴近北东向;在五分地―广德公一带有一北西向异常带(异常Ⅲ、Ⅳ),规模小,异常强度较高,呈串珠状分布,连续性差,有浓集中心;在旺业甸―喀喇沁―黑水―敖汉一带分布一条北东向异常带(异常Ⅶ~Ⅸ),规模大,异常强度较高,重合性差,呈串珠状分布,连续性差,有浓集中心,但不明显,异常长轴呈北东向(图4)。
钨钼族元素组合异常分布特征与铁族元素组合异常分布特征相反,它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呈现低值,而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低值区呈现高值。花岗岩中钨钼族元素的含量较高[15]。研究区异常Ⅰ~Ⅲ、Ⅵ和花岗岩背景值的分布是一致的,说明地球化学低值区没有高温热液活动,这可以推断含油气有利区段没有受到高温热液的破坏。在地质图中,异常Ⅶ~Ⅸ组成的异常带是沿着北东向的大断裂分布,由此推断此异常是受断裂构造控制。
4结语
(1)铁族元素在五分地―土城子―赤峰―北十二家子呈高值环状异常带,在该异常环带所圈闭的区域内,发育地球化学低背景区。据此推断认为:该地球化学低背景区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域;低温元素异常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低背景区呈现高值异常。其中,Hg对油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Hg元素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低值区呈现高值异常,因此该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背景区下方可能有油气藏存在。
(2)高温元素在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值区呈高值异常,其与花岗岩在地质上的分布是一致的,这说明含油气有利区段没有受高温热液的破坏。虽然铁族元素在其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值区内有2条北西向的异常带,其可能受小型断裂构造控制,但其规模小,不足以对含油气有利区段形成破坏,因此铁族元素高值环带内的地球化学低背景区为含油气有利区段。[KH*2D]
参考文献:
References:[KH*2D]
[1]彭省临,杨中宝,李朝艳,等、基于GIS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6(3):2831、
PENG Shenglin,YANG Zhongbao,LI Chaoyan,et al、New Method to Determine Geochemical Anomalies Lower Limit Based on GIS[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04,26(3):2831、
[2]潘爱芳,王方一,张道法,等、利用Q型聚类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1):4853、
PAN Aifang,WANG Fangyi,ZHANG Daofa,et al、Qclustering Analysis for Relationship Among Multiple Energy Mineral Deposits in Ordos Basi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0,32(1):4853、
[3]赵振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ZHAO Zhenhua、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Principle[M]、Beijing:Science Press,1997、
[4]岑况,陈媛、大陆地壳中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指数排序模式[J]、地学前缘,2011,18(1):5662、
CEN Kuang,CHEN Yuan、The Ordering Mode of Ge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Index of Elements in Continental Crust[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1):5662、
[5]汤玉平,李鼎民,陈银节,等、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32(4):350353、
TANG Yuping,LI Dingmin,CHEN Yinjie,et al、The Application of Trace Elements to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8,32(4):350353、
[6]董申保、地壳物质组分的共生组合法则[J]、地学前缘,1998,5(3):5966、
DONG Shenbao、On the Rule of Paragenetic Associations of Constituents of Earths Crust[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998,5(3):5966、
[7]柳炳利,郭科,王维,等、非线性地球化学矿化元素组合求异方法在洞噶普矿区的应用[J]、地学前缘,2012,19(2):256265、
LIU Bingli,GUO Ke,WANG Wei,et al、The Nonlinear Methods Concerning Metallogenic Element Association for Seeking Geochemical Anomaly in Donggapu Mining Area,Tibet[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2):256265、
[8]王国建,程同锦,汤玉平,等、微量元素方法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进展[J]、物探与化探,2006,30(3):236239、
WANG Guojian,CHENG Tongjin,TANG Yuping,et al、The Advances in Applying the Trace Element Method to Nearsurface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6,30(3):236239、
[9]潘爱芳,赫英,马润勇、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与能源矿产关系初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6):629633、
PAN Aifang,HE Ying,MA Runyong、Preliminary Study of Relation Between Geochemical Field of Surface Elements and Energy Minerals in Ordos Basin[J]、Oil and Gas Geology,2004,25(6):629633、
[10]潘爱芳,赫英,黎荣剑,等、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能源矿产成藏成矿的关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4):459464、
PAN Aifang,HE Ying,LI Rongjian,et al,Relation Between Basement Fractures and Form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n Ordos Basin[J]、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2005,29(4):459464、
[11]潘爱芳,赫英,徐宝亮,等、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440444、
PAN Aifang,HE Ying,XU Baoliang,et al、A Study on Geochemistry Feature of Basement Fractures in Ordos Basin[J]、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35(4):440444、
[12]姜莲婷,陈国能、副族元素的成矿作用与矿田类型[J]、地学前缘,2011,18(1):95101、
JIANG Lianting,CHEN Guoneng、Metallogenesis of Subgroup Elements and Related Ore Field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1):95101、
[13]陈国能、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理论研究进展――原地重熔说与元素地球化学场简介[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2):140144、
CHEN Guoneng、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Genesis and Metallogeny of Granite―A Briff Introduction of the Melting Insitu Hypothesis and Geochemical Field of the Elements[J]、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1998,13(2):140144、
[14]陈国能、元素地球化学场及其地学意义[J]、地球化学,1998,27(6):566574、
CHEN Guoneng、Geochemical Field of the Elements and Its Geoimplications[J]、Geochimica,1998,27(6):566574、
化学元素的作用篇8
【关键词】中国元素;创意;美术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日益成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学校应大力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不断强化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美术教育缺乏创意教育,逐渐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意性人才的需求,将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打造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从而满足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意美术教育的共同需求。
一、相关研究的现状
关于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国元素”的研究、以中国传统美术为切入点的学校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研究三个方面,学者对“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传统美术”和“如何利用学校美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甚多,但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却较少论及,对如何使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也少有论述。由于美术教师通常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地创意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和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二、“中国元素”的概述
“中国元素”主要是指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本质并世代相传的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中国元素”可以是美术作品中的经典图形,如象征吉祥的祥云,象征富贵的牡丹等,也可以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表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镂空艺术的代表作剪纸等,还可以是戏剧人物的脸谱,如表示忠义耿直的红脸,表示奸诈多疑的白脸等。在传统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达到思维的创新,形成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
三、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
1、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
教师在展开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中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较为容易、能够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使学生被教学内容深深吸引。如在开展中国古代经典作品鉴赏的教学时,可利用动画片《秦时明月》、《大闹天宫》等进行引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原作进行鉴赏,提取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从而做到灵活利用,进行再创作,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实现对原型的启发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可组织学生选取部分中国元素展开联想,可通过对相关词汇或图形等多角度展开联想,从而通过某个元素的原型,得出较多的原型启发。如通过牡丹联想到牡丹纹样、洛阳、牡丹亭等,通过牡丹亭联想到昆曲、戏剧、音乐、电影等,通过洛阳联想到白马寺、洛神赋、龙门石窟等,通过牡丹纹样联想到各种纹饰等。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对该元素的特征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在了解该元素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启艺术创造的源泉。
3、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传统元素背后的原理进行探索,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学会如何对中国元素进行重组再创造。如学生在鉴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发现当时的人情风貌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在了解诸多元素背后的原理之后,便可以对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现代版的《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在掌握中国元素背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将中国元素运用到现代作品的创作中,做到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剪纸,利用镂空技术实现艺术价值,学生在进行服饰设计时也可以利用镂空技术,设计出各种女式镂空衫,通透性感且不失美观[3]。
四、结语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性思维,成为创意型人才。学校在进行创意美术教育过程中,可通过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实现对原型的启发,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等方法,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元素进行创意性的美术创作,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意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09(01):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