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应急预案(精选2篇)
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篇1
为切实做好我乡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处置工作,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交通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提高交通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群防群治;预防为主,有效控制;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区分性质,妥善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行政辖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以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和需要及时报告的其他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一)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二)涉外交通事故。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石龙坝乡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长由乡长担任,如有特殊情况乡长不能到位时,由分管领导代任。副总指挥长由分管领导和交警中队队长担任。成员由乡各站办所、交警中队、派出所、保险站、财政所、卫生院、供电所、各村党总(支)部等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乡交警中队,办公室主任由交警中队队长担任,副主任由公路站、农机站负责人担任。以上人员若有变动,由相应职务的人员补充并作调整。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职责:
(一)组织有关单位快速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职能职责要求迅速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三)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事故妥善处置后应及时归还或者按规定给予补偿。
(四)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五)积极向上级部门上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做好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七)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通讯报道稿件必须经有关指挥长审定后方可向公众发布。
成员单位职责:
(一)乡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参与安全事故救援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事故救援方案,负责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牵头负责专家顾问组,提供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
(二)派出所、交警中队负责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补救及应急处置工作,加强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组织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住址,对事故直接责任人的控制及逃逸犯罪嫌疑人员进行追捕,并牵头负责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工作。
(三)乡应急办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负责特大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工作,及时把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运送到事故抢救现场,组织客运车辆参与对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运送,参加客运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的安置、善后处理及相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乡农机站牵头召集拖拉机、农用车、农业机械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与事故调查,提供肇事车辆技术支持和评估、鉴定,参加特大交通事故调查处理。
应急预案模板 篇2
一、目的
为了加强半岛体育公园游泳馆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泳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游泳馆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吴国平(馆长)
副组长:许雪彬(副馆长)
成员:
张成聪(救生员)林远传(救生员)
颜嘉彬(救生员)曾子清(救生员)
谢小政(救生员)欧学彪(救生员)
吴细彬(救生员)甘志华(救生员)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协调预防安全事故工作。负责制定预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督促检查预防伤亡安全教育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负责下达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令。全力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游泳馆的安全和稳定。
三、事故等级划分
一级事故
游泳受伤者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放大,呼吸、心搏消失或发现死亡症状。
二级事故
溺水受伤者出现昏迷状态,呼吸、心搏微弱,严重外伤、骨折、大出血、有生命危险。
三级事故
发生一般溺水,较重外伤,但无生命危险
四、应急资源保障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馆领导应加强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安全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保证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监控系统
负责监控游泳池及周边环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跟踪及处理。
2、应急救治队伍
馆领导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3、经费保障
馆领导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4、通信与交通保障
应急小组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5、演练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静水救生演习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观察台与观察区、池岸赴救、水中赴救、现场急救,救生员应详细讲述各部分应掌握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五、应急救援程序
1、当溺水/受伤者所在区域内救生员发现有人溺水/受伤情况,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2、发现溺水者,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根据溺水者溺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发现受伤者,救生员立即对受伤者施救,根据受伤者受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另一侧救生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馆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并根据溺水/受伤者状况,及时拨打120急救。
4、现场负责人接警后,立即监控全场,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其它岗位人员到公路口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救护地点。
5、除投入现场抢救人员外,其他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待岗休息人员,按原岗位全部上岗。如情况危急,立即终止开放,有序疏散人员。
6、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7、一级事故,应就地施行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的现场急救。
8、二级事故,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现场抢救。
9、三级事故,现场作急救处理。
10、了解溺水/受伤者家庭及联系电话情况,及时通知家属,安抚家属。
11、馆负责人负责事件的处理,协调家属关系,保持游泳池正常秩序,将事情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六、溺水现场急救程序
溺水是由于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为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急救处理预案。
1、发现有人溺水时,救生员必须尽快将溺水者救护上岸,若溺水者仍有意识,首先采用救生工具救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设法使其头部外露在水面上;若溺水者已失去意识,施救者要从背后靠近溺水者,使其仰卧,并将头部举出水面,以保持呼吸畅通。同时,救生员应让其他人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通知医院,并现场急救。
2、救生负责人立即到出事地点了解情况,维护好秩序,保证救生员实施正常的急救。其他人员坚守岗位,做好准备工作,如需要配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3、急救操作程序
(1)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杂物、假牙,舌头后坠者应拉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迅速进行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患者腹部横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即使排出的水不多,也应抓紧时间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千万不可因控水延误了抢救时间。
(2)将溺水者放置适当体位,检查清醒度,检查瞳孔是否放大。
(3)畅通气道,如呼吸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打开溺水者呼吸道,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瓣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每分钟16—20次。
(4)检查颈动脉,如无搏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法的操作程序主要是以吹气式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对溺水者实施有规律的急救。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按压不许间断,按压和放松时间要相同,各占50%。按压频率:每分钟80—100次,不能少于80次;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1—8岁幼儿3厘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单人操作,也可双人操作。具体操作程序是:
单人操作时:先吹两口气,立即按压15次,紧接着再吹两口气,按压15次,如此15:2反复操作,每分钟至少4个循环。进行一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和呼吸、瞳孔,检查时间不超过5秒,以后每5分钟检查一次,如果已有脉搏而无呼吸,就只进行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时:一人位于溺水者头旁一侧,职责是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检查脉搏、判断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另一人在患者胸旁外侧,职责是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者吹气一次,胸外按压者按压5次,如此以5:1反复进行,每分钟至少12个循环。
(5)迅速拨打120,联系救护车转送医院抢救,转送途中应继续施行心肺复苏术。
七、后期处理
1、馆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施救情况,决定应急是否结束。
2、溺水事故结束后,馆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溺水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局领导。
八、奖惩
对参加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对在突发事件中处理不力,渎职的责任人要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