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优秀(精选5篇)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篇1
1、相对分子质量(Mr)
1)AaBbCc;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a)+(B的相对原子质量×b)+(C的相对原子质量×c)+
2) 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读出,计算时一般取整
2、化学式的读法
1) 单质
a)气体:元素名称+气
例:He(氦气)、N2(氮气)、O2(氧气)、Cl2(氯气)
b)非气体:元素名称
例:Ca(钙)、C(碳)、S(硫)、P(磷)
c)特殊读法:O3(臭氧)、C60(碳60)
2) 化合物(总原则:倒着读)
a)形如AxBy;的化合物读作:B化A;,是否读出数字,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NaCl(氯化钠)、MgO(氧化镁)、CO(一氧化碳)、Fe3O4(四氧化三铁)、Fe2O3(三氧化二铁)
b)形如AOH;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A;,一般不读数字
例: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
c)形如NH4A;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一般不读数字
例:NH4Cl(氯化铵)
d)形如ABOx;的化合物读作:B酸A;,一般不读数字
例:Na2SO4(硫酸钠)、Ca(NO3)2(硝酸钙)、(NH4)2SO4(硫酸铵)
e)特殊读法:NH3(氨气)、H2O(水)、有机物【CH4(甲烷)、乙醇(C2H5OH)等】
3、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1) 单质
a)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
例:He、Ne、Ar、Fe、Mg、C、S、P等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数字通常是2;)
例:H2、O2、O3、Br2等
2) 化合物(总原则:正前负后)
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左非右氧最后
例:NaCl、MgO、CO2等
b)两种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正前负后
例:H2S、NaOH、NH4NO3、
c)特殊写法:氨气(NH3)、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4、化学式的意义(本模块重点!)
1) 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2) 微观意义
a)表示一个分子
b)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3) 如果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分子(只有微观意义)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化合价 篇2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篇3
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BC = AC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CD = AD CB
2、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4、、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www、baihuawen、cn(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6、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篇4
1、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这句话对吗?
4、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用它来灭火 这句话对吗?
答:
1:有水倒吸入试管。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就将水压入试管。
2:用三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有这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气体是氧气;若无明显变化,则该气体是空气。
3:这句话是错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剂是酸碱指示剂,它遇酸溶液则变红,遇碱溶液就变蓝(是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固体,气体都不行)。二氧化碳是酸性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如下:CO2+H2O===H2CO3。而二氧化碳本身是一种气体不能是指示剂变色。
4:一般来讲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有一些物质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继续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如镁就是一个例子,因此这句话说对也对,说错也错。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水的净化 篇5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可利用的水资源仍然极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1)防治水污染:工业污染(印染厂、电镀厂等)、农业污染(化肥过度施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活污染(含磷洗衣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节约用水:重复利用(洗米水浇花等)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原水沉淀(自然沉淀与沉降(絮凝剂))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消毒剂or紫外线)用户(自来水)
1)絮凝剂:常用絮凝剂为KAl(SO4)2&12H2O(明矾),吸附悬浮不溶物
2)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及其他杂质(活性炭吸附具有选择性)
3)消毒剂:常用消毒剂为Cl2(氯气)和ClO2(二氧化氯)
4、简易净水器
1)小卵石与石英沙:过滤
2)活性炭:吸附
3)蓬松棉:防止活性炭颗粒进入水中
4)纱布:隔断
5、硬水与软水(自来水不是纯水,仍含有很多可溶性杂质)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3)硬水的危害:降低洗涤效果,易产生水垢等
4)鉴别硬水与软水: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5)硬水软化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