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版优秀(精选3篇)

时间:

六年级数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篇1

2、1分数与除法

一般地,两个正整数相除的商可用分数表示,即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p÷q=(p、q为正整数)

2、2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分数的值不变

2、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3分数的比较大小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小的比较小

2、通分的一般步骤是:

(1)求公分母——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每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需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2、4分数的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3、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4、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5、整数与真分数相加所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6、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商,分子则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余数

7、列方程求未知数的一般书写步骤:

(1)设未知数为x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3)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表示出x等于那些数相加减

(4)计算出x的值,并写出上结论

2、5分数的乘法

1、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相乘作为分母

2、如果乘数是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2、6分数的除法

1、一个数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为这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2、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一个分数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和分数的分母有关

2、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前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被重复的一个或一节数码称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一个分数总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线循环小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知识点 篇2

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④40÷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x×y=40(一定)。

⑤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烧煤量×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4km,则比例尺为2cm:4km,最后求得比例尺是1:200000。

13、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图上距离2cm和比例尺,则实际距离为:2÷1/200000=400000cm=4km。

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实际距离4km和比例尺1:200000,则图上距离为:400000×1/200000=2(cm)

小学6年级毕业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篇3

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逻辑推理

条件分析—假设法:

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条件分析—列表法:

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条件分析—图表法:

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逻辑计算:

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简单归纳与推理:

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