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苏武的故事(精选2篇)

时间:

苏武的故事 篇1

尊严,我们国家从古到今,尊严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人宁愿一死,也不愿失去自己或是国家的尊严。我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尊严的小故事。

在汉武帝天汉年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可是苏武的副将张胜参与侯王和长水虞常谋反匈奴的事件,匈奴王单于大怒,声称苏武不投降就把他删掉,苏武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受匈奴侮辱,于是拿起佩刀自杀,经过抢救,幸免于死,他不屈的性格使单于十分敬佩,但是单于越佩服苏武,越想让他投降,但是苏武还不投降,于是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上没人烟的地方,叫他放牧公羊,并说到了公羊生出小羊才准回国,苏武到北海后,他手拿汉节牧羊,不论白天晚上都握着不放,弄的牛毛都脱落光了,汉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同汉朝和好通婚,单于才允许苏武回国,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回汉时头发胡子都白了。

苏武在多么困难的折磨下也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祖国,苏武宁死不屈,也不愿投降匈奴,为的是不让大汉失去了尊严,苏武时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呀!为了祖国他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而现在呢?有的人为了几块钱而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我们要向苏武学习,他为了保护国家的尊严,可以不顾一切,我们要学习苏武的精神,不要为了一点小利而去践踏自己的尊严。

苏武的故事 篇2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一首《苏武牧羊》,那千百年来传唱的英雄赞歌,把苏武在胡十九年受的苦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挥一挥羊鞭,旄落未还,忠贞不改;望一望家乡,红妆空帏,苦上心头。

原先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匈奴失败后便新立了一个单于,和汉朝假意表示友好。汉武帝为了表示礼尚往来,就命苏武带着张胜和常惠作为使者,去了匈奴。匈奴单于对苏武并不友好。

就在苏武要回到汉朝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很早以前,有一个汉朝人叫卫律,投降了匈奴,卫律的副手虞常对卫律不满,便对张胜说出了自我的想法,要张胜帮他。可这事被卫律发现了,连累了苏武。张胜是个“软骨头”,立刻投降了,可苏武宁死不降,匈奴单于便让他去北海放羊,并且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再放他回去。

春天,各种草木都生长起来了,苏武便穿着朝服,抱着那根旄放羊。饿了就挖些野菜吃,渴了,就喝雨水。夜晚,苏武时常会听到胡茄的声音,那声音令人心酸。

夏天,草长得很高,酷暑难奈,蚊虫的叮咬更令苏武很不舒服。苏武无法入眠,仅有在三更时分,才能浅浅睡去。

秋天,苏武只能逮田鼠为食。秋风萧瑟,草原上不时传来狼嗥声。大雁排成行向南飞,这大雁能否把苏武的忠心带回了长安呢?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苏武还是没有投降,他抱着旄,在北海边放羊。

冬天,日子越来越艰苦了。没有食物,苏武只能吃羊毛,还要费力地用手向嗓子里塞。时不时挖一些草根。渴了就把雪放到嘴里。半夜冷哆嗦,他就把羊当做暖手炉。单于为了让苏武投降,还给他找了个美丽的女子,苏武还是不一样意。

这样,时间过了15年。公元前85年,单于和汉武帝先后死去了。汉昭帝即位后,派使者出使匈奴。使者问起苏武时,匈奴新单于却推说苏武死了。使者只好向皇帝禀告。苏武就在这荒芜人烟的北海多待了四年。

四年事,汉朝使臣再次来到了匈奴。他们看到了常惠。常惠买通了匈奴的手下人,那人便对使者说:“苏武还在北海边放羊呢!”使者十分惊讶,他心想:“不能让单于再骗我了。”他便对于单于说:“我们皇帝在上林苑射死一只大雁。大雁腿上有一条绸子,是苏武写的。他说他在北海放羊。”单于大心,急忙把苏武送了回去。

六十多岁的苏武,骑在骆驼上,身上还穿着朝服,手中抱着那根光秃秃的使节。很多人夹道欢迎他,人们都流下了心酸的泪。

苏武,他用自我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期望之歌,一首信念之歌。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中国正是有了许多像苏武一样的仁人志士,才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国将永远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