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解题小技巧与好方法(精选3篇)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 篇1
养成良好的审题、阅读习惯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打开思路。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孩子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初读文章后,分析文章的思路很重要。尤其是低年级段,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
孩子的阅读习惯千差万别:有的孩子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孩子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在考试中,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在平时练习时,可以顺读。根据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但是无论哪种阅读方法,都要强调:有效阅读。
阅读完文章,接下来就是审题环节了。审题时,建议孩子先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错误、正确、词语、句子、第四段”等这些关键词。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家长、老师经常带着嘴边的阅读题的技巧就是一个字“找”,孩子们也都烂熟于心。
阅读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看谁的眼睛亮,找的准。要么有原词原句等着成为答案,要么只需要你提炼一下或变通一下就可以拿来为你服务,就这么简单。孩子们也就不再认为阅读题“高不可攀”,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文章中找答案也是有窍门的:具体说就是要找到题目中的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做好题目之后,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篇2
第一部分 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 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 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题目,细读答题。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 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 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 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 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
分总)、事物的几个方面。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 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 反复……)
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 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 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 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 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
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 的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六、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七、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八、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 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九、从原文中找句子,问为什么?怎么那么说?
答:前三句,后三句。
十、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十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 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 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 语言就可以了。
答题技巧 篇3
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5、联系前后,结合中心。在答阅读题时,有些孩子容易“惜墨如金”,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说将问题回答全面了,这种懒汉思想可要不得。还有的孩子容易为了全面,答得啰啰嗦嗦,照抄原文。我们说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是文章的“魂”,文后的阅读题肯定与中心有关联。既要答出要点,言之有物,又要考虑全面,条理清晰。谈感受之类的题目就要走出短文,联系实际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