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精选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起,什么时候睡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铺垫
1、师:上学期,我们就和钟交了朋友,看谁最了解它,谁来说说,你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子。
2、师:你会认这些时间吗(学生回答)
3、出示时间表,你会读这些时间吗?你们想知道,钟表还有哪些秘密吗
(二)认识60个小格
1、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吗?
从12至1里面有5个小格,数一数,再交流,指名生回答。
从12到2有几个小格,从12到3有几个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继续填完整吗?
打开课本,然后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2、师:想一想,怎样数更快呢?
生:5个5个地数
4、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小格有5个小格,有60个小格。
(四)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分针和时针它们之间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相信谁就能发现。
(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小朋友,刚才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呢?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钟走了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小时)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1时=60分),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称顺时针方向。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在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准确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1、(多媒体出示例1的钟面:4时
师:这个时间是我们上课的时间,谁认识?
生:4时
动态认识4时5分,4:10, 4:15………、4:45
2、教学8时25分的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强调8时25分电子表示法,让学生观察,)板书:8:25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1、学生拨钟(或同桌之间一组拨时间,一人拨钟,一人说时间)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说一说
3、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六、课堂总结,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时间,还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老师希望你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个时间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分针
8时25分
1小时=60分8:25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 ) 一根黄瓜长2( )
一支粉笔长8( ) 一本数学书厚8( )
一张课桌高7( ) 一幢大楼高20( )
教室门高2( ) 一支铅笔长约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引入
教学内容:P9-10页教学目标:
1、从图中发掘重复的行为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2、同数连加和几个几是几。
3、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同数连加时几个几的语言表述是乘法引入的关键。教学难点:分清几个几。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主题图,游乐场。
师:今天我们的四个学习小伙伴要带我们一起去游乐场,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看这里有些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
3、师:(引用学习小伙伴的话)这里有小汽车。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
4:生:模仿小伙伴的表述,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
(1)小汽车。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2)划船一条船上坐3人有这样的6条(3)转杯车一只转杯车中乘4人有这样的5只
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主题图的内容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用学习小伙伴的话示范说一个,让学生感悟观察重点的内容,由多次的相同加数相加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感受身边的数学。
二、探究新知:
几个几的语言描述。
1、师:小朋友玩累了,来到了儿童餐厅,看到里面摆放了很多椅子,这些椅子是怎么叠放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4把一叠
师:(板书)1叠1个4 4
2、师:依次观察每幅图的椅子数。生:回答,教师板书。
2叠2个4 4 + 4 = 8 3叠3个4 4 + 4 +4 = 12 4叠4个4 4 + 4 + 4 + 4 = 16
小结:每叠是4,也就是每份是4,算式中的加数就是4,
有几叠,也就是有几份,相同加数的个数就是几个。板书:每份数——相同加数
份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3、师:小丁丁他们坐下后开始点点心,点了些什么?(1)香肠:
师:能用每盘是几?有几盘,就是几个几表示吗?生:回答,教师板书。
每盘4根,有6盘6个4?
师:6个4中6和4分别表示什么?师: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2)吃完了,每盘0根几个几?
6个0 =
师:6个0中6和0分别表示什么?师: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p9页第2题,并交流核对。
小结:6个4中,每份是4,有6个,用加法计算时,加数是4,个数时6个。
[策略说明:用情景餐厅发生的事件作为一条线索,突出用语言表述几个几,感悟几个几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因为在语言的表述中几个几,这样表述,同时出现两个几,学生不易分清,因此,我们教学时可以引用学生熟悉的每份数与份数来区别抽象的几个几。]三、尝试应用
1、点子图
(1)师:看一看有每份是几,有这样的几份?用加法表示是生:每份是2,有6份,就是6个2,
用加法表示2+2+2+2+2+2= 12
(2)师:还可以怎么圈?每份圈几,有几份?是几个几?(3)独立完成p9第3题并交流反馈。
师:比较从这四幅图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虽然总数都是12,由于每幅图的一份量不同,因此份数不同,他
们的圈法也不同。用加法表示时,每份数是加数,加数的'个数就是份数。
2、看加法算式,填空。
加法算式:2+2+2+2+2相同加数是几?就是()个()
5+5+5+5相同加数是几?就是()个()3+3+3+3+3+3相同加数是几?就是()个()
[策略说明: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总数相同,每份数与份数可不同,可有不同的几个几表示,看算式填空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个几与相同加数连加之间的关系。] 3、手上的数学
请用几个几和加法算式表示。(1)每人2只手,4人有几只手?
(2)每只手有5个手指,6只手有几个手指?学生独立练习后评讲。
生:(1)每份是2,有4个,就是4个2 。算式2+2+2+2=8生:(2)每份是5,有6个,就是6个5。算式5+5+5+5+5+5=30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从加到乘
教学目标:
1、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知道几个几,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几乘几。 3、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会对同数连加得到的和与乘式的积标出单位名称。
教学重点: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出示游园图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啊?(游乐园)你们想去玩吗?我们的小伙伴们都来了,(游乐园图2)玩得可开心了!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活动项目?你最喜欢玩哪一项呢?二、出示划船图
1、你们看,游乐园里每只小船上规定坐几个人啊?
(1)游乐园里的景色真美啊!有一条船慢慢地划到了这里,我们看到了几个3?板书:1个3又划来了一条船,现在有几个3?加法该怎么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板书:2个3 3+3=6,3个3 3+3+3=9)
(2)老师还看到远处也有些小朋友在划船,现在一共有6个3(板书:6个3),你知道远处有几条船?每条船上有几个小朋友呢?(有3条船,每条船上有3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4个3、5个3、6个3。)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板书:3+3+3+3+3+3=18
(3)小船越来越多,现在有(7个3、8个3、9个3、10个3)如果写成加法算式是越来越长了。板书:10个3 3+3+3+3+3+3+3+3+3+3 2、仔细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加法,加数都是3。)我们发现这些算式都是由相同加数3连加起来,这里的3是指?(加法中的加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数连加”(板书:同数连加)“同数”是什么意思啊?(加数都相同)原来,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题目可以用同数连加的这种加法算式来表示。
3、刚才,我们数到10个3,算式已经很长了,如果再多,黑板上都要写不下了!(1)我们的小伙伴想和大家说:小胖:算式太长了!
小亚:同数连加,我有好办法!
你猜猜是什么好方法?(乘法)板书:乘法听到过乘法的小朋友举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加到乘”(出示课题,齐读)4、我们就先来看6个3这道题目。
6个3已经能用同数连加的算式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该怎么写?怎么读呢?让我们来看书P12。 6个3 6×3=18 6乘3等于18。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二年级数学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