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精选5篇)
性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篇1
给宝宝洗澡时,1岁半的儿子总是触碰小鸡鸡?哄2岁女儿睡觉讲故事,她总喜欢夹紧被子。咱家宝宝有没有,有意无意的发生过类似事情?宝宝总摸私处还很兴奋是怎么回事?家长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这种行为吗?
宝宝为什么喜欢摸私处?
大多数宝宝,无论男、女宝,都会探索自己的生殖器。
在宝宝眼里,触摸私处和触摸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自然。
不同的是,触摸生殖器时产生的快感比触摸别的位置强烈些,于是更喜欢触摸生殖器。
一般,宝宝开始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在1岁左右;
3~6岁是触摸生殖器的高发期;
6~7岁性发展进入潜伏期,触摸生殖器的行为逐渐消失。
少数可能还有触碰生殖器的行为,但并不影响健康。
家长如何看待宝宝的行为
对于2~6岁之间的宝宝来说,触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常见的现象。
很多家长为此感到不安,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宝宝的行为。
但对于宝宝来说,触摸私处只是探究、发现身体这些部位,带给自己快感的正常行为。
要知道,宝宝触摸生殖器不会带来疼痛和器质性的损伤。
更与道德无关,也不是出于性的目的。
面对这些宝宝的“小动作”,家长不应进行斥骂、指责和羞辱。
家长应该尊重宝宝,而不是为此感到丢脸和尴尬,惩罚宝宝。
家长如何引导宝宝?
1、转移注意力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宝宝触摸私处可能发生在特定时间(无聊、睡前、醒来或其他)。
这时家长可以充分“占据”宝宝的时间。
当发现宝宝在摸私处,不经意间将宝宝的注意力从他们自己身上转移开,引导宝宝进行别的活动。
如:
当宝宝玩腻玩具时,陪宝宝做新的游戏;
如宝宝睡前喜欢摸私处,可让宝宝困了在上床,或陪读绘本,吸引注意力;
如宝宝喜欢早上触摸,发现宝宝早晨已睡醒,及时叫起床,不要赖在被窝里;
……
当发现宝宝在摸私处时,家长通过其他事情转移宝宝注意力,宝宝被吸引后,自然就忘记了刚才要做的事情。
但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发现你是在转移他的注意力,一定要淡定。
2、多陪伴、关爱
一般,宝宝抚摸私处多发生在独处时,长期持续的感到无聊,会让其转而从自己身上寻找刺激。
不要让宝宝的思想和身体闲着,家长多陪伴待在宝宝身边。多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
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当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时,有了更感兴趣的事,就会忘记触摸私处了。
3、适当性教育
宝宝摸私处,是对身体探索的过程。
家长可通过绘本帮助宝宝了解身体部位,这样既不会太尴尬,又能帮助宝宝了解身体。
让宝宝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裸露出来的。
常见讲宝宝身体和性教育的绘本:
《小鸡鸡的故事》
《呀!屁股》
《乳房的故事》
《小威向前冲》
《不要随便摸我》
《邪恶的秘密》
《呀,屁股》
《我宝贵的身体(套装)》等
4、不在公共场合进行
虽然宝宝摸私处很多发生在一个人的时候,但也不避免会在人多的场合进行。这时虽然会很尴尬,但家长要克制情绪,不要批评宝宝。
平静而务实的告诉宝宝,任何与“隐私部位”有关的行为都不应在公共场合进行(如同洗澡一样)。
5、发现宝宝紧张情绪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他们抚摸私处可能是为了释放紧张的情绪。
家长需要帮助宝宝解决引起紧张情绪的因素,并示范宝宝另一种缓解焦虑的手段。
仔细想一下,有哪些事可能给宝宝带来压力。
搬了新家
上幼儿园
朋友吵架
……
家长帮着一起适应变化,慢慢的从紧张情绪中缓解出来。
同时,让宝宝知道,有任何困难的时候应该向父母寻求帮助。
这些做法可能伤害宝宝
1、粗暴制止
有些家长可能对宝宝触摸私处的行为,采取粗暴制止、责骂的态度。
很易造成宝宝的焦虑和不安,使之形成怯懦、敏感、自卑或孤僻的性格。
2、威胁、恐吓
一些家长为了制止宝宝摸私处,而说出可怕的谎话。
如,“再摸手会烂掉、再摸会生病、再摸就把小鸡鸡剪掉……”等。
这虽会让宝宝感到害怕,不敢再继续摸私处。
但同时会让其毫无根据的产生罪恶感,损害自尊,导致不健康的性态度。
当宝宝发现这些威胁的话是假的,就会对家长在其他性问题上提供的建议产生怀疑。不再信任家长。
3、肮脏、耻辱
有些家长不能对宝宝触摸私处端正态度,而认为是脏脏、羞耻的行为,甚至对宝宝说出这种话。
宝宝听到这种话或感到大人的焦虑后,会产生困惑和不安的情绪。
家长一定不要向宝宝灌输触摸私处是邪恶的这种观念。
很多成人的性困扰,都是小时候受到大人错误干预而引起的。
这种小时候受到羞辱和惩罚的宝宝,长大后可能一直无法顺其自然的听从内心的性意识。
4、热情干预
如果家长唠叨、热情的干预宝宝,会在宝宝潜意识里强化这件事。
结果适得其反,增强其好奇心,增加触摸次数。
什么时候要特别注意?
1、过度、强烈刺激
刺激生殖器,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事情。
但对于女宝来说,过度、强力的摩擦(坚硬的东西摩擦生殖器),可能会对尿道口造成损伤,引起尿道感染。
而男宝可能贪玩将小玩具套在生殖器上,引发危险。
这种可能对生殖器造成伤害的行为,家长需要进行干预,明确不能做。
Tips:
家长平时给宝宝做私处护理很重要。
男宝和女宝睡前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保证被褥、内裤的卫生清洁。
2、病理原因
一些病理原因会导致宝宝玩弄生殖器,如外阴炎、尿道炎等。
当发现其玩弄生殖器时,要检查是否有红肿、皮肤溃破的情况。
不要对宝宝做这些事
1、不要穿开裆裤
穿开裆裤,既不尊重宝宝隐私,又不讲卫生,而且增加“自摸”的机会。
2、不穿紧身衣裤
紧身衣裤会刺激到会阴或阴茎,诱发玩弄生殖器的行为。
3、不逗弄玩生殖器
家长不逗弄宝宝生殖器,同时也防止其他人触碰宝宝,以防宝宝模仿大人的行为,玩弄自己的“小鸡鸡”。
4、不要“少儿不宜”场景
不要让宝宝看“少儿不宜”的影视镜头,家长也不要让宝宝看见“亲密行为”,以免模仿。
关于“性”的其他问题
1、宝宝阴茎勃起正常吗?
男宝阴茎勃起一般是因为局部刺激所致,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此时的阴茎勃起多为反射性勃起,可能是阴茎局部灼热、充血及膀胱充盈等刺激导致的。
家长不必为此担心。
2、宝宝摸私处会成为依赖吗?
通常情况,宝宝生殖器还未发育成熟,摸私处的感受也不强烈。
宝宝的兴趣很容易被游戏、玩具等其他活动吸引,忘记这件事。
并且,随着宝宝成长,性发展逐渐进入潜伏期,玩弄生殖器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家长不用担心,是不会形成依赖的。
性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性”对于天生内敛的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小时候看到电视上有亲嘴画面,要不就是被家长左顾而言他的播台,要不就是被大呼小叫的蒙上眼睛。“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这种回答,也困扰了我们多少个不眠的夜晚。
如今,随着80、90年代渐渐成家立业做父母,对于很多观念更新的非常迅速,也愿意去正视孩子这方面的疑问。
弗洛伊德认为,人天然就有“性本能”,这种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说人格发展的基本驱动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在儿童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的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和倒退。举例来说,很多成年人在遇到困难,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就很想吃东西,吸烟,咬手指等,都是在倒退回低阶段的口欲来寻求满足。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的天性错当为任性,我们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生理需求,却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代表的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诚然,家长的义务就是引导和纠正孩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跟随者本期的小无猜,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做更懂孩子的父母。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性感带(erogenouszone)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感带有所不同。按照性感带的阶段性不同,个体的成长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口欲期(oral stage):0-1岁。这个阶段对婴儿口腔的刺激,如吮吸、咬和吞咽等,是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这一阶段性敏感区转到肛门,孩子会惊异于自己的创造物,会通过憋屎憋尿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性器期(phallicstage):3-6岁。这个阶段生殖器成为性敏感区。这一阶段的性满足涉及对异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正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也被称作俄狄浦斯期。
潜伏期(latent stage):6-12岁。这一阶段儿童力比多受到压抑,没有明显表现。
生殖期(genitalstage):12-20岁,也就是青春期,这一阶段个体的性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力比多压抑逐渐解除,生殖期成为主导的性敏感区,其他性敏感区成为辅助的性敏感区。
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就强调说,三岁之前会决定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老。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六岁前的人格发展,决定了一个人终生的人格发展程度。成年人所表现的所有性格缺点及心理问题,几乎都能在六岁前就找到各种对应,也基本对应我国常言的七岁看大。
重要的第一阶段:口欲期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需要完全的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识手段。
——节选自百度百科
当孩子出现咬手指、咬衣服、啃玩具,甚至吃书吃纸等现象,不要一味的强行制止,甚至出现打手训斥这种严厉的管教。吮吸是一岁半以前的宝宝特有的自我安慰的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发展出更加成熟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安慰。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满足自己口欲需求。
口欲期作为儿童最早期的心理发展阶段,是最容易发生“固着”和“退行”现象的。固着,就是在某个阶段得到的满足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导致性心理停滞在这个阶段,会不断的寻求这个阶段的满足,比如随着年龄成长,孩子的心理发展应该进行到下一阶段了,仍在不断地追求满足口欲,戒不掉吃手咬嘴唇,甚至会发展到咬人、爱说脏话、暴饮暴食以获得口的满足。退行是经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当高阶需求受到挫败,就会退行到低级阶段,感受到压力时吮吸手指,紧张焦虑的时候啃咬物品。
如果孩子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作为父母应该特别注意要满足他们的口欲需求。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奶量,吮吸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会做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婴儿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最初动作。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探索工具就是口,什么都想放到嘴里尝一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及提供可以放心啃咬的牙胶。
除了生理上满足孩子的吮吸及啃咬需求外,还应对孩子多拥抱、抚摸、亲昵,母亲的微笑和照顾,可使婴儿产生愉快和安全感,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可以使孩子顺利渡过每一个特殊发展阶段。
一般情况下在一岁半左右,随着孩子快速的生长发育,以及活动范围不断加大,他们会发现更有利的探索工具——灵活的双手,而对于啃咬的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常被忽略的第二阶段:肛欲期
并非每个宝宝都有非常明显的肛欲期特征,因此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阶段。本阶段通常发生在1-3岁期间,这个年龄段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如果孩子本来已经学会自己解大小便,又出现尿湿裤子、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尿频的现象等倒退现象,可能就是正在经历肛欲期。当家长发现类似现象,首先不要责怪甚至笑话孩子,更不要将尿裤子作为谈资,家长的责备甚至是善意提醒,都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紧张,结束肛欲期的时间延长。
家长发现孩子正在有意识地憋大便、憋尿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这一过程。孩子在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时,也是在练习对于自我的控制力,这是他对于这个世界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创造物,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大人会觉得排泄物肮脏,但孩子没有这种分别心,他们会喜欢自己的第一件创造物。
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指责训斥,而是应该态度自然温和,告诉孩子大小便里面有细菌,坏的细菌会让人生病不舒服,最后协助宝宝把手洗干净。通常肛欲期也正是Terribletwo——两岁叛逆期,本阶段,孩子会逐渐有自己的主见,体验自己的力量,自我形象慢慢建立形成。
当然孩子出现憋便憋尿行为,首先要排除生理外在因素的变化,比如环境变化:从姥姥家到姑姑家;比如幼儿恐惧:厕所内有没有孩子视角可以看到的污渍;比如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便秘,又加上父母多方催促或训斥,让孩子对排便有恐惧心理等等。既要综合考量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又要了解背后的心理原因,总之对于孩子的排泄事情,父母首先要态度温和情绪稳定,吃喝拉撒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对于排便这件事情过度渲染负面情绪。
剩下几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内容,会随着小无猜成长备忘版块的逐一为大家解读剖析,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做更懂孩子的父母。
单元整合下的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单元整合教学其实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似乎几年前我们就开始研究了,并且一直没有间断这种研究。回忆前几年的单元整合研究,有基于单元人文要素的整合,有基于语文学习要素的整合。但今天再看新版统编教材的单元整合教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就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基于语文学习要素的整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老师在整体把握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更能实现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勾连,更有益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下面就谈谈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一、从语文要素方面单元整体考虑整合内容
我们三年级组老师一起对三下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学的研究。就是基于语文学习的要素进行的整合。本单元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习作《做了一项小实验》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能借助一段话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留心观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花钟》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蜜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蜜蜂》后安排学生提炼实验过程。“习作”让学生写一写最近做的一项小实验,细心观察,才能言之有物。《小虾》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并刻画细致生动。在“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蜜蜂》+习作整合做法
下面说说我执教的第二篇课文《蜜蜂》+习作。课文的目标是:
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研读教材时发现,教材课后习题有一个梳理实验过程的表格(右上图)。本单元的习作版块也提供了一个表格(右下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在《蜜蜂》一课教学时,我恰当利用了这些表格进行整合。
首先我在初读课文后就把课后的图表(右上图)出示给学生,并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里充分读文、研究、思考。然后是集体交流,学生填写的图表直接投影出示,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帮助学生圈出实验的关键步骤。可能是3步或者4步,甚至更多,都没有关系,只要梳理清楚实验的步骤,为后面的写作打基础。接着是体会实验过程中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思考,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最后,迁移到自己做的小实验,出示表格(右下图)。
本节课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准确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清小实验的过程。但在成文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发现、思考、心情是难点。大部分学生有这个意识,但语言比较生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性教案心得体会和感想 性的教育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单元整合下的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孩子超过多少岁,父母就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了?从小就要给树立安全意识,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同时孩子的性教育一定要及时教给孩子!
在屋里换衣服,小小费忽然冲进来,爸爸赶紧拉他出去,并且告诉他:“妈妈换衣服啦,给她一点空间吧。”
为什么别当着孩子换衣服?因为当习惯成自然,会潜移默化传递一种信息给孩子:
在别人面前换衣服很正常。可是,身体明明是自己的隐私,学会保护好自己,必须先守护好身体的秘密,不能随意给别人看。
2岁就萌发的性别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在乎自己的身体,他才会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的身体。
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然而在父母的概念里,80%的人都认为这种“避”都是要到七八岁,甚至1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
事实上,孩子的性别意识在2岁左右开始萌发。只不过这个时间段他们尚停留在对自己的性别判定,就是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对于性别间差异的好奇感也在逐渐萌生了。
所以对孩子的性别教育,2岁应该是个开端。
3岁半的孩子,对性别差异已经能较为清晰地有所区别。有一天家里人跟他打趣开玩笑,“让妈妈给你生个妹妹吧。”小小费就问我:“妈妈,妹妹是女孩还是男孩?”我说,女孩。“哦,那我喜欢妹妹,妹妹不跟我抢玩具,不喜欢弟弟。”你看,这么个小屁孩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女孩和男孩不一样。
入厕关门,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
从孩子2岁起,就要有意识的给他们灌输男女有别的概念。比如告诉男宝宝,妈妈洗澡上厕所都是女孩的事,不能偷看。也尽力让女宝宝洗澡这些事由妈妈操作,告诉她爸爸是男生,不能参与女孩洗澡这样的事情。
在家庭里,不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入厕时一定要关门。
这个举动是在告诉孩子:
入厕是很隐私的事情,要学会保护自己。
强调界限感
除此之外,一定要和孩子们强调,隐私部位不能让别人触摸。
爸爸和妈妈分别给男孩和女孩去灌输这样的思想,并明确告诉他们,哪里是不可以被别人触摸的,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性别界限感。同时要告诉孩子,有人触摸你的隐私部位时,一定要大声呼救,甚至哭闹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电视上屡屡报道的儿童性侵案让人心有余悸,所以在孩子的性教育上,一定要抛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保护防线,不给坏人有机可乘。
性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活动背景:
近年来,学生遇到性骚扰和性侵犯案件不时发生,学生大量的时间对自己的伤害是无法知道的,或者因为羞愧的说出来和隐藏,突出当前青少年性教育仍然是一个很多缺点,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已成为紧迫的。“保护儿童不受伤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国妇联人权和福利部门负责人蒋月娥说。她说,应该完善立法和机制来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女孩。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课件一份。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叙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小青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分子;但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
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4、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性侵害的相关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得案例,小组同学讨论分析性侵害都有哪些形式。
5、学生小组交流研讨。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胁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诱惑型性侵害(5)滋扰型性侵害
活动三:了解如何预防性侵害。
1、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认为还有哪些具体的细节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呢?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1)我们要对性侵犯的行为勇敢的说“不”。
(2)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3)不要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如无人管理的公厕等
(4)避免黑夜单独外出,如有特殊情况要父母来接。
(5)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地说“不”。
(6)衣着打扮要得体,不能太暴漏,不要随意显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
(7)上学、放学或者外出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尽量要结伴而行。
(8)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是在异性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开着门。不要随便到歌厅等娱乐场所,不单独和异性约会,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
(9)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视频。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
某些人可能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3、谈话: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关于性侵害的法律常识?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作为社会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特别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同性性侵害的危害也很巨大……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1)遇到有人跟踪时,要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师
(3)要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好证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之后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课后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办法,我们将开展一次以“我会这样保护我自己”的主题班会,将你的好办法与大家共享,进一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