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精选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阅读,体会四首词作的异同点。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诵读入文本,诵读涵咏体验文字包含的情味儿,诵读体悟词人愁绪的不同滋味儿,诵读感受词人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中,诵读是涵咏、品析、体验、感悟的前提,诵读是输入,也是情感再现的手段。
2。对比品析法。对比解读,是解读这两首词愁因不同、愁滋味不同、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有效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发现事物不同的常用方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主观想象。诗歌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营造意境的。《辞海》中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4。主问题引路。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笔者用“头发为何而白”——“愁的原因一样吗”——“愁的滋味一样吗”——“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比读这两首词,同时用这样的问题链作为教学的主线。
五、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篇2
教案背景
初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学生,只要抓住文中的三个典故及作者的行为和想法,再结合背景具体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从朗诵、赏析、感悟出发,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不管是从文章编排《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及《词五首》中的词(《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还是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都以“古代杰出人物”为话题,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努力奋发向上。
2、本课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豁达的胸襟和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2、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文中典故的含义。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词人的胸襟抱负。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
二、作者及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
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三、课文朗读
1、学生看幻灯片,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词,注意停顿,初步感知词的内容。(约两分钟)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笔标注老师重读和拉长音的字,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学生齐读
男生读(初步体会词的风格)
男女齐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气势)
4、诗词除了要抒情之外,还可吟唱,为了加强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我们来听一下黄梅戏版的《密州出猎》。
四、词文赏析
(一)上阕赏析
1、再读上阕,讨论: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
讨论并明确:看抓住锦帽貂裘,苍鹰、黄狗、千骑、倾城、太守射虎
听:狗吠,鹰啼,人声鼎沸,动物逃窜,众人围堵
2、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阕内容?
明确: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
3、在上阕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少年人豪情狂态的老夫,意气风发,精神抖擞,(40岁,自称老夫,颇有悱恻之意)。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狂”。
4、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太守之“狂”?
明确:“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狼”。重点解释“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狼”。
5、试背上阕
(二)下阕赏析
1、齐读下阕
2、下阕那句话紧承上阕而写?
明确: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上阕“亲射虎,看孙狼。”而写,依然体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3、在下阕中,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分别有何用意?
讨论并明确:用冯唐的典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派冯唐来赦免他的罪名,使他能想魏尚一样,有机会再被朝廷重用。那他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可看出。这里作者再用典故“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他要“雕弓”射向西北的西夏和辽,就是想要再次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用一句话概括下阕内容?
明确:抒发作者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
5、在下阕中,你又看到怎样的一位太守,试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我看到一位想要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太守。用一个字,可用“豪”(开张)。
6、试背下阕。
五、谈体会
示例:人不应被困难和挫折打倒,而应像苏轼一样,有凌云壮志。
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苏轼的胸怀不是一般的豪迈了,因此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读析并重的原则,在朗读中体会,在讨论中赏析,积极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对课文准确理解。同时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为了此次参赛,我精心设计教案,积极从网络上搜索课文有关的资源,做好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在讲课中,对上阕的分析过细致,导致下阕分析显得有点仓促,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切不可前松后紧。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差异网○www、(,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四、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5、释词
黄:黄狗。
苍:指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擎:举着。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鬓微霜:鬓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会:应当。
五、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英武的英雄气概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作者以“老夫”自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了作者出猎时的装束,给人一种英姿勃发之感。“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壮观。“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了作者要像孙权那样射杀猛虎的豪情。整个上片主要是场面描写,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六、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七、联系学习
《江城子》。
八、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九、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像、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十、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抒发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附:译文
老夫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轻狂,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手架着矫健的雄鹰,(我)戴着丝绸做的帽子,穿着轻暖的皮衣,千军万马随我横卷原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饮酒尽兴心胸更觉开阔,鬓角出现了白发,又算得了什么!什么时候我也能像汉代的魏尚那样重新被朝廷重用?派我到西北去打败凶恶的西夏(那是我最大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四﹑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教学活动:
自学指导一: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及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1、苏轼——(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家。字_____,号_________,眉州眉山人。南宋时追谥号_____。与父______、弟_____共享文名,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宋八大家指:——、——、——、——、——、——、——、——。
3、背景简介: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自学指导二: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1、听朗读,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感情。2、请结合手中资料或课下注释,概括出词的大意。
自学检测二:
1、理解词意:(上)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下)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4、本词两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上片:记叙打猎的威武场面。
下片:抒发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自学指导三: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小组讨论,赏析名句。
自学检测三:(名句赏析)
1、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4、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
情感?
A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突出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老,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C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当堂训练
1、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2、你能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
5、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6、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背诵全词。
2、完成同步练习题。
七、教后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篇5
一、一副对联,导入新课:
1、四川眉山三苏祠有这样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请问同学们这三苏指的是谁?
2、介绍苏轼,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品读文题,粗知文意。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主要事件: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三、初步诵读,体味词风。
1、听录音。
2、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齐读读出风格:豪放激昂。
四、条分缕析,感悟形象。
1、找词眼“狂”
2、学生小组讨论“狂”在哪里?
左牵黄,右擎苍。装备狂
千骑卷平冈倾城阵容狂
亲射虎,看孙郎举止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抱负狂
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苍、黄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
请同学起来个别再读,读出情感。
3、小结上下片主要内容。
4、重点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知人论世,拓展体悟
PPT: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了解他的仕途坎坷。
苏轼贬谪期间的诗句和政绩
感悟她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
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