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优秀(精选7篇)
小学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2、能力目标:用流畅的气息,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用不同的音乐手段表现音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及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手段。
2、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课前准备:
《小瓜棚》歌片、歌曲磁带,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弹奏上课标志乐:
2、师生谈话:大家好!伴着轻松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我们随着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一起到“小瓜棚”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且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观看课件。
4、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首歌吗?
生:《小瓜棚》
5、出示课题
师:上节课已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学
1、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略)
2、师: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师: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唱出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作表现
1、师: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希望会演奏乐器的同学能够练习演奏《小瓜棚》这首曲谱。今天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2、师:我们把这几位同学组成一个乐队好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乐器琵琶,我也想加入你们的乐队你们欢迎吗?
(老师说明每人分工)
师:我们来试着配合一次好吗?
3、师:最后让我们大家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由我们的小乐队现场为大家伴奏,好吗?
(师生共同演奏,演唱)
4、小结:通过今天学习《小瓜棚》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更加热爱生活,每天都能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小学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二、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三、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四、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五、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2)自愿读。
3)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声( )( )( )
多( )( )( )处( )( )( )
知(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小学音乐课万能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唱一唱《采山》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3、能歌曲节奏用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采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X __、__ X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木鱼,手铃,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
2/4 1 3 | 5 — | 54 32 | 1 —||
Wu wu wu wu wu wu
三、新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呀?你都在山上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今天就请各位同学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采山”,看看我们都能有什么收获?
2、 板书课题:《采山》,学生齐读课题。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4、师:歌曲里的朋友都在山上采到了些什么?带着老师的问题复听歌曲。(木耳,蘑菇等山菜)模仿小朋友采蘑菇,采木耳的情境动作。
5、 师简介歌曲:采山是根据民歌音调所创作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小朋友们菜山时的愉快心情和获取果实后的喜悦气氛。那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的情绪学唱歌曲吧!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教唱歌曲。师采用分句教唱,先唱谱2遍再带入歌词教唱2-3遍。最后由学生随琴唱,唱的不熟的地方老师指出并带唱。指出X __、__ X的节奏,带学生打一遍,找出歌曲里相同的两种节奏。
8、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动画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自由舞蹈。
四。创编与活动
1、师生共同创编,为歌曲编创动作表演歌曲。然后请学生分组演。
2、指导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指名学生上台演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采山这首歌曲,你们要向山里的小朋友学习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只有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小学音乐教案 篇4
教材:湘版六年制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八课
教学内容:
学唱〈〈我给太阳打电话〉〉
歌曲欣赏〈〈种太阳〉〉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给太阳打电话〉〉,并展开想象。
2、在听赏〈〈种太阳〉〉时,能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和意境,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我给太阳打电话〉〉。
教学难点:
感受〈〈种太阳〉〉欢快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设想:
谜语导入—欣赏太阳—说说太阳—听歌曲—唱歌曲—创编歌曲—听赏歌曲〈〈种太阳〉〉 —太阳环保小知识—对太阳说的话。
课前准备:
了解南极,北冰洋的气候、环境。
太阳图片,磁带,课件等。
一、情境导入
1、猜太阳
师:请大家帮老师猜谜语吧!
有个老公公,上班在天上,带来光和热,你说它是谁?
2、赏太阳
师:出示太阳贴在黑板上,问学生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太阳都是什么样的吗?
师:请学生欣赏四季的太阳。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
3、说说太阳
师:你知道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的太阳的光和热最强烈?哪个季节最温和?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听歌词)
师:老师有话想对太阳公公说,你们说用什么方法对它说呢?“打个电话吧”
师示范唱〈〈我给太阳打电话〉〉,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歌曲。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老师用什么给太阳公公打电话?打电话又说了些什么?(出示歌单,读歌词)
2、学唱歌曲
师:唱着歌打电话才有趣呢,我们来一起唱一唱。
放音乐旋律,请学生跟着模唱两遍。
师:和老师一起来唱唱曲谱吧!师边奏琴,边教学生唱曲谱。
师:你们能帮老师打电话了吗?试试吧!奏琴,学生小声跟唱歌词。
师:老师相信你们,再大点声音唱吧!学生随琴唱歌词,老师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单独来帮老师给太阳打电话。学生随音乐唱歌词。师生评价,予以鼓励。
3、创编歌词
你有什么话对太阳公公说?把你的话也编进歌里唱给太阳听,好吗?
三、听赏〈〈种太阳〉〉
有个小朋友,他想了一个办法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又明亮,你们猜,他想的是个什么办法呢?
1、听〈〈种太阳〉〉,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师: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
师:他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呀!他想象自己种了一个太阳,还把结出来的太阳送给了南极、北冰洋、晚上,世界就变得温暖了,挂在晚上世界就变得明亮了。
2、复听全曲,随音乐哼唱
师:这个小朋友种的高兴吗?你来猜一猜?(节奏欢快)
你们也乘着想象的翅膀,随着这欢快的音乐唱一唱吧!
3、画一画
师:看到小朋友想得这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你们看,老师画了一个金
黄的太阳送给秋天,这样秋天丰收的果实就更多了。
师:你们现在还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呢?现在你们也来开动小脑筋,画一画吗?(放《种太阳》音乐)
4、展开图画,说一说画的图。
四、总结
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老师相信不仅是太阳,世界在你们手里也将会变得更加精彩绚丽的。
小学音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行为
教具运用
教学目的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
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八、下课。
1、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用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学生学跑龙套的动作进入教室思考,回答。
由个别学生到全体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引起学生兴趣。
四位学生表演,其他的学生充当京剧票友。
辨别四大行当
学生讨论
欣赏录象,并充当票友
多数同学的参与,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气氛活跃,学生对京剧充满了兴趣。
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模仿演出
分辨花旦与老旦唱腔的不同。
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课内容。
学生用跑龙套的动作出教室。
录音机播放武场音乐
媒体出示课题
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效果。
媒体出示京剧形成过程。
媒体出示各大行当的图片。
四大行当的戏服以及教师京锣伴奏。
媒体出示四大功夫的特点。
播放录象
媒体出示板书。
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末有的氛围所包围,创设情境。
通过谈话教学法了解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兴趣。
直观的`体验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信息量大,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
以媒体为载体,介绍四大行当,不仅图像清晰,而且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强教学效果。
以本班学生来做为四大名角表演,自己变成票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有趣,现场气氛浓烈,营造出浓重的京剧氛围。
以讨论的形式介绍四大功夫,避免了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
形式多样的表演,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体会不同的唱腔。
用京剧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自豪感,从而热爱传统的戏曲艺术。
总结本课所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不易忘记。
小学音乐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以京剧欣赏《灯官报灯名》为基点,通过学念、表演、有奖竞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行当、京剧表演形式做了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及音乐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中四大功夫等知识。
2、愿意尝试参与表演《灯官报灯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念出京剧念白的韵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鼓、圆柱形盒装爽身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走近音乐教室)
二、“侃谈”诱趣
师:同学们,你知道元宵节吗?你们一般怎么过元宵节呀?
生:吃元宵、观灯……
师:你都见过哪些灯呀?你能报几个报灯名?
(生说灯名)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灯,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兔子灯,许愿灯。
荷花灯,金鱼灯。
老鼠灯,飞机灯。
孔雀灯,公鸡灯。
娃娃灯,鸭子灯。
(出示幻灯片,师敲板鼓,学生按节奏报灯名)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是现在的灯名。元宵节古代的时候就有了,每到元宵佳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结伴去看花灯。那个时候的皇帝也想去观花灯,可他们贵为天子出行不方便呀,怎么办呢?
师:那个时候专门有一个灯官为皇帝报灯名,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京剧中的灯官报了哪些灯名?
(第1次播放《灯官报灯名》音频,生答有哪些灯名,师评价)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灯名,边念边观察一下古时候的灯名和现在的灯名有什么区别?
(出示幻灯片,内容为十个灯名。生齐念灯名后,回答问题,师评价)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把古代灯名的特点都说出来了,真不简单!
小朋友们仔细听,京剧中的灯官报灯名和咱们念灯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第2次播放《灯官报灯名》音频,生答不同之处,师评价)
三、“学”中找趣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十个灯名是选自京剧《打龙袍》中《灯官报灯名》的念白,今天就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学一学用京剧的腔调来报灯名。
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
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
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
七擒孟获灯,八仙过海灯。
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
(1)慢速念
师领生跟,一句一句的慢速跟读,把每个字读到位,强调“字正腔圆”,让学生找读的感觉;(师用板鼓敲节奏,慢速)
(2)找拖腔
师范念,让学生听老师哪些字拖腔了。
(生答,并范念所说灯名,全体学生跟读)
师出示幻灯片,标出拖腔的字,每标一个字,全体学生就念出拖腔的字所在的灯。
(3)区音调
师范念,让学生听老师哪些灯读得音调高,哪些灯读的音调低。
(生找规律,前面的灯的音调低,后面的灯的音调高。规律找出后,生按照规律齐念灯名。)
(4)评速度
师快速范念,让学生评价师报灯名的速度。
(生评价后,师用板鼓敲节奏,快速,并强调某些字的拖腔和某些灯的`音调,全体学生齐念)
(5)接龙念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各小组所念灯名。小组自行练习后,接龙报灯名,两灯一换。
(师观察各小组念得好的学生,并给与奖励。奖励为丑角形象一个,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其两眼之间用圆形粉扑拍些爽身粉。)
(6)齐表演
请获得丑角奖励的学生到前面表演,两灯一换,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为他们拍手伴奏。
同桌合作接龙读,请两三组同桌上前表演。(生评价,评出一二三等奖,礼品奖励。)
(5)师模仿《真假美猴王》中的老猴的念白“大圣,你们哪个(guo)是真哪个(guo)是假?”(让学生学着说一说,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台词,比如“问:你在做什么?答:我在学京剧”等等,请两组学生进行表演)
四、“竞猜”激趣
1、四大功夫
师:京剧被成为国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剧,京剧的表演形式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刚才我们学的是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念”,还有其他三种是“唱”、“做”、“打”,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师具体介绍“四大功夫”。多媒体展示)
(1)唱:演唱
从总体来说,京剧以“唱”为主,声腔主要有“西皮和二黄”两种。
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2)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3)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拍电影、拍电视剧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拍摄,而京剧是在真实的舞台上表演,那怎样表现生活中的场景呢?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用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例如一个马鞭加上扬鞭的动作,就表示正在骑马;一只桨加上摇桨的动作,表示正在行舟。
(4)打:武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缩影,而且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也很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四大行当
除了从表演形式上把京剧分为“四大功夫”之外,京剧根据人物的性格、个性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多媒体展示四大行当,点击进入展示各行当的简介和图片,谈到花脸时,讲解脸谱知识)
(1)“生”是指男演员的一种行当,在每个行当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有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2)“旦”是指女演员的一种行当,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还有青衣、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3)“净”则指“花脸”就是通常说的有脸谱的角色(展示图片)
(4)“丑”是指诙谐滑稽或者小奸小恶的人,像《灯官报灯名》中的灯官就是属于丑角(展示图片,播放视频)
有奖竞猜
1、(欣赏京剧武打戏,,观后请学生猜哪种表演形式)
A、唱B、念C、做D、打
2、(欣赏《贵妃醉酒》,让学生辨别行当和表演形式)
A、生、唱B、旦、念C、旦、唱D、净、打
3、(欣赏《铡美案》选段,判断属于什么声腔)
A、二黄B、西皮
4、(欣赏《三岔口》,让学生猜猜剧中两个人在干什么)
猜对的。奖励一个丑角形象
五、拓展增趣
师生齐念《灯官报灯名》,表演
四、总结本课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们有怎样的认识和感受呢?(请学生畅谈)也许同学们还不能完全领略到京剧的迷人魅力,脑袋中还有很多疑问?为什么称它为“京剧”?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它的音乐里有哪些伴奏乐器?我国有四大名旦之说,他们是谁?老师把这些问题留给大家,课堂是有限的,而京剧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近京剧,进一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喜欢京剧的。(学生在戏歌《梨园英秀》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篇7
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等。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 表演《小放牛》。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