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收集(精选4篇)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简单识别方法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与应用。
教学准备
方格纸、直尺、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 )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骤,在力格纸上画一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步骤1:画一线段AB。
步骤2:平移线段AD到BC。
步骤3:连结AB、DC,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AD∥BC,AD=BC。
(2)如图,沿四边形的边剪下四边形,再在一张纸上沿四边形的边画出一个四边形。把两个四边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点分别记为A、B、C、D。通过连结对角线确定对角线的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四边形绕点O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的`过程,能否断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概括。
我们可以看到旋转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即C点与A点重合,B点与D点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_BAC=ACD,从而AB∥DC,又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得到: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三、应用举例。
例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在AD和BC上,且AE =CF,连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M和N分别是AB、CD上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BMDN也是平行四边形。
五、拓展延伸。
在下面的格点图中,以格点为顶点,你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六、看谁做的既快又正确?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拉一拉长方形,初步认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剪一剪,学会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两个长方形相框(相同大小,可活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探索,多角度认识:
1、我们学了四边形,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呢?
(板书:四边形四条直边四个角)
2、观察老师做的长方形框架,这是不是四边形?它还有什么特征?(对边相 等,有4个直角)
3、拉动长方形框架,发生了什么变化?(角、边、形)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行四边形。(完善板书)
5、看一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没有直角……)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在书上的平行四边形上动手 量一量。
6、生活中有这样的图形吗?
1)出示主题图:为什么移动门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呢?
2)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拉一拉的活动。
7、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闭眼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学生在讲台的钉子板上围一 围。
8、你能在方格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是怎么画的)
鼓励优生多画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9、“猜猜它是谁”: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看见一条长边是5厘米,一条短边是3厘米,你能猜出另外一条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几厘米吗?为什么?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它对边相等,没有直角,请问它是什么图形? 四、创设情境,欣赏平行四边形 。
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呢?
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接着让量一量书上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学生示范围一围,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其次,对比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一猜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能备好学具,于是一手操办。学具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利用对长方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围一围的操作范围小,马上进入画一画环节。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画长方形,并没有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于是“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成了学生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生都排除了水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方格纸上画倾斜的平行四边形,这样难度大幅度增加了。疑惑:这是在哪里出了岔子了?幸好在说你是怎么画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鼓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又多占据了一些课堂时间。总缺乏课堂练习。
重新设计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围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中,在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之前,应让学生说说画时应注意的地方,同时在学生画时出现不规则的地方让学生展开讨论。预设出学生画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先画两条与方格重合的现,再画两条斜边。画完后总结最佳画法:先把直边画对了,斜边再连线就可以了。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别长5cm、10cm、15cm、20cm的纸条不等,大头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2、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拿出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边板书,一边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形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园了吗?翻开书本三十七页,在图中你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在主题上找,在学校里找,在身边生活中找。
师: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
2、画平行四边形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边形在电子图中画出来吗?(生答)在38页的点子图中画出来。
(2)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做平行四边形
(1)师:现在各小组手上都有很多纸条,那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每一小组发教具纸条(5cm、10cm各一条,15cm、20cm各两条),用大头钉固定。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平行四边形。(可随意交流。)做完后,派代表说一说心得。
(2)老师可以提问,如:
a、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呢?
b、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等等。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我们老师告诉我平行四边形还会听口令呢,我们来试试,我们一起喊向左--向右--变大--变小。看看你们手中的也会不会听口令呢?
设疑:师:三角形也会听口令吗?(摆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然后在分组让同学们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进行比较,有同学们总结出: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性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板书)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线杆的拉线、篮球架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升降架、伸缩拉门
(出示课件或者图片)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提问:师: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围成?演示:板书(上、下、左、右) 设疑:师:是否随意四条边就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呢?
(有学生总结出)从做的过程中发现是不能的,且对边相等。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
6、练习
(1)书本39页练习题1、2题。
(2)第三题大家一起讨论。
三、作业
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的物体在进行,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上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性 右
左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下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 猜想 概括 验证 交流 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5cm、10cm、15cm、20cm不等的纸条,大头钉。
六、说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在上课之前玩一个猜图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印象更深。)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寻找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三)学生自主探究
1、在点子图上画,利用纸条自己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安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的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制作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研究其特征。
根据平行四边行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2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选择感兴趣的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七、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测量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
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单位:㎝)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五、作业
优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