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7篇)
教学过程 篇1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不写。理解“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气勃勃,令人快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熟悉8个生字,会读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了解冰心及作品。
师:对于冰心老人,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师:我也了解到:“有了爱就有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了。她曾说“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深邃、辽阔、博大、温馨……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冰心,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重音)同一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不同的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问。(如:冰心奶奶为什么要“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初读。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解的读音
(2)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机机学生字词。
(三)理请课文脉络
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玉谰堂
(四)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随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倦怠。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布满勃勃的生气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五)学习第8自然段
花也和儿童一样,让我们齐读8节。“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看一段中,写了花儿和儿童哪些共同的特点。
1、在春天的感召下,儿童和花儿都会欢唱活泼的。然后是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2、生命力旺盛。
3、花儿快乐,自己也快乐。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儿童是春天的使者。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六)拓展阅读,感悟冰心
1、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她辽阔,深邃,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刚才的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哥哥看到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也想摔那么一跤。
《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候写的,从这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一首诗《纸船》。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的,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冰心奶奶爱母亲)。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真像我们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我希望年轻人多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七)整体回笼,感悟中心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要选儿童多的地方行呢,因为儿童,自然春光美,因为儿童……你们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
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9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儿童那生机勃勃、天真烂漫的情怀。
3、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句的意思,感受冰心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春天来到了,人人纷纷到外面踏青游春,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去,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3、问:你们了解冰心吗?谈谈你们知道的。
4、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走近冰心——
电脑显示: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音乐响起,出示文字,伴有教师配音——“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来感悟冰心、走近冰心。——音乐渐响
出示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或者逐段读书检查)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三、围绕“行”字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各地的主要见闻。
板书:
园门口成千盈百孩子
知春亭畔无数孩子
玉澜堂大海棠树
四、围绕“多”字学课文
1、找出课文中描写儿童多的句子画下来。
2、自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儿童多。
3、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儿童多,但仅仅看出儿童多吗?你还看出什么?
(儿童可爱,充满生命活力)
五、学习写春光一段
过渡: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学习第5段(出示文字)
1)指名读
2)“喷泉”看到过吗?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
板书:鲜花繁茂充满生机
3)怎样把这特点读出来呢?练读、指读
2、学习第6段(出示文字)
1)看到这样美好的春光,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情吗?
2)比赛读好这一段
3)齐背这一段
六、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段文字
2、读后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生命力旺盛新鲜美丽快乐)——在屏幕上加着重号
3、多媒体展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话
4、齐读第9段,讨论: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光?
(a、因为儿童多处有自然春光;b、因为儿童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就是美好的春光!
5、你从这篇文章对冰心奶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七、拓展,走近冰心
1、是的,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我们来看看冰心的其它作品:
作品一:《雨后》——体现爱儿童
作品二:《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三:《片段》——体现爱大海
2、结束语(配乐)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2、思考: 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2、选择自己喜欢《虎知道·www.kantuzuowen.net》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
3、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儿童多”。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二)品读“春光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3、指导朗读。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3、指导朗读。
4、欣赏着满院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
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我们聊到儿童的话题,古时候,也有两句关于儿童的诗。
2、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1)读读吧
(2)有一个生字(出示拣)谁来读→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3)那这两句诗的意思谁知道?
3、可是,冰心奶奶却不这样认为。(出示后两句)
(1)齐读
(2)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3)读了冰心奶奶的话,似乎还隐藏了一个问题哦!怎么问?
(4)小结:提的好!也可以说,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就能找到春天了?
(5)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6)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初读
1、、听说,同学们课文都读过了,检查一下。
2、出示部分词语 成千盈百 闹嚷嚷 飞涌
坐无隙地 叽叽呱呱 撞个满怀
(1) 自己读读吧
(2) 第2个词读得很准。单独一个字,读(rǎng)连起来读闹嚷嚷(rāng);全班读。
(3) 读完这些词语,你们看,都是写什么的呢?(儿童很多)
(4) 不错!课文中描写儿童多;的地方还真不少?第1节就是
3、出示第1节
(1) 自己读读吧
(2) 谁来读
(3) 不错,知道成千盈百是什么意思吗?
(4) 是呀,这么多的孩子,他们是多们快乐!谁再来读。
(5) 你们知道,小天使是什么样子的吗?
(6) 同学们,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像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他们美丽、可爱、善良;谁再来读。
(7)读得太好了,板书:小天使
(8)其实,儿童多得地方,课文后面还有。谁接着往下读(读至第3节)
4、出示第3节
(1)自己读读吧!
(2)这段话中儿童多;这层意思不难领会,难的是这样一句话。
(3)点红小小的身躯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①齐读
②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么?
③太阳是美好的,毛主席曾经说过,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儿童就是(学生:初升的太阳)在她眼里,儿童就象太阳一样,充满朝气,难怪会说: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谁来读?)
(4)读得真好!板书:太阳
(5)除了象小天使,像太阳,还有呢?再看下一段话。
三、精读
1、出示第5节
(1)这一段话不容易读好。不相信?试试吧!
(2)文字不长,连标点也不过70个字,可是想要读进去,真的有点难,再读。
(3)读着读着,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4)这就是那几棵大海棠树(出示图片)
①怎么样,太惊讶了吧!
②可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说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呢?;
(5)谁来说说看。
(6)难怪,作者的眼睛突然一亮,谁来读。
(7)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难怪作者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第六节,齐读)
(8)你们太热爱读书了!难道作者仅仅是赞美海棠花?
2、出示第8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冰心奶奶说花儿和儿童一样;你觉得他们有哪些是一样的呢?板:花儿
(3)花,需要管理,给它浇水施肥就会长得好,不难理解,那么儿童呢?
(4)如果花代表美好的春天,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板:春天
(5)冰心奶奶爱儿童,儿童需要安全和社会的关心、呵护。板:爱
(6)学习到这,你们说只拣儿童多处行,能不能找到春天。(能)?;也该檫去了。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爱的主题;,在冰心奶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课后,你们可以去搜索有关她写给儿童的作品,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2、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3、指导嚷;字的写法。
只拣儿童多处行?
小天使
太阳
爱儿童
花儿
春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能分辨1、3、5段中作者的所见所闻和联想。
2、 学会正确地书写四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3、 领会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人: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中,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的?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 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出示灯片,指名完成,全班校对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xiá jiǎ jiá)子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zuò wú xì dì niǔ kòu
( ) ( ) ( )
huān chàng làn màn huó pō wàng shèng
( ) ( ) ( ) ( )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 (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入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
“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把海棠树比喻成“飞泉”,变静态为动态,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渎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儿童在春光明媚、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般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光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