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总结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3篇)

时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高中篇1

科学家近期研究得出:艺术创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着相同的基因。 心理学家提到的“精神病态者”的时候,实际上是指某种具有独特人格特质的人群,这一类的特质包括冷酷、无畏、专注、意志坚强、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笔下的主角特里斯克兰就是这样一个徘徊在疯子和天才之间的人。

斯特里兰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证券经纪人,过着富足美满的生活,谁也没有料到他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弃妻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并没有使他受影响,更不能阻碍他对绘画狂热的追求,虽然最后得了麻风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创作的艺术杰作却成了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借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小说深入探讨了现实与理想的两冲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纯洁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约束的。 斯特里克兰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于内心高高在上的月亮,舍弃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经他的理想因为受到现实的约束,被大脑的守卫兵牢牢控制住,内心既压抑又渴望解脱,但是没有合适发泄欲望的动机,长时间极度关注一件事让他渐渐忽视了周遭事物,积累的欲望使他冲破了羁绊,在某个瞬间找到自我。 突然的自我之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厌恶人性欲望、不屑于别人的帮助、无耻中伤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副没有躯体而只有灵魂的画像。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如果说这句话是来形容现实的冲突的话,那么斯特里克兰则是突破了这层枷锁,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灵魂。 世俗的大多数人,过分追求现实的六便士,而忘记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们只有完整躯体没有具体灵魂,好像一个半透明的空壳,半个精神上的行尸走肉。 而斯特里克兰,他忘我,好像没有具体的躯体,只觉得有一个缥缈的灵魂,存在于现实之中,却游荡在现实的世界之外。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他横即他横,流言蜚语奈我何。 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兰的内心独白吧。 极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会使理想与现实严重失衡,斯特里克兰对于艺术创作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状态,精神世界上的不断自我碰撞和冲击,使他创造出恢弘经典之作。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异于常人了。 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艺术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话,恐怕就不能够达到忘我的状态,也就创作不了惊奇的作品。疯子眼中的世界有异于常人,这也是他们的灵感来源,论伟大艺术为何物?——就是当你看到疯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时候,不禁战栗,无以言表,有一种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说不出那是什么。 小说情节是极端的,但是现实意义确是深刻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由和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但为了自由,我宁可牺牲生命和爱情。这是斯特里克兰的真实写照吗,你能够做到像他一样洒脱吗? 如果仅有一个选择,你是选择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 如果仅有一个选择,你是想成为疯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实现自我价值的世界里;还是想链接社会,成为追求现世安稳的普通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高中篇2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将你困在生活这个大牢笼里,挣脱不得。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了。

总有这样一个朋友: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也多半无趣无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近似于一杯白开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我觉得这件事情要是放到现实生活里,他没准儿就会被冠以疯子的称呼,但确实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疯的不轻啊。但是我觉得是生活中缺少这样的人,才会被人们视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兰德对话中说,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这样做的话,地球就不要转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兰德说的那样,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就算敢想,却是不敢做的。因为愧疚,内心的愧疚,对于家庭的愧疚、社会责任的愧疚;因为害怕,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会以怎样的言语传到陌生人的耳朵里、害怕自己会变得穷困潦倒,成为众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现在已经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抛开自己已经拥有的身份、地位,离开了自己结婚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100块钱。如果到这里,你以为作者是要说一个追寻梦想,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的话,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龄了,他不是20出头的小伙子,是40岁!环顾四周,40岁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我不了解。中年的人们要么依旧碌碌无为,但是谁也说不准之后会变成怎么样;要么已经攀上事业的高峰,谁又肯放下塞到嘴边的肉呢?说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让人们畏惧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经得到的名利。

文中写中年追梦的不只思特里克兰德一人,还有那位老医生,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去到小岛上当个小医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说他的了精神病。他没疯,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梦想。这里的梦想不是别人说的梦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是可恶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但他们又很无辜,因为他们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们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思特里克兰德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们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后悔,要是自己也迈出了当时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说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诱惑,多么妖艳,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处在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大众。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满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是谁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论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都没有什么不对。

高中读后感 |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 好书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高中篇3

阅读就像是一服药,有些人只会煎药的步骤,有些人懂得煎药的技巧,有些人知道这服药的配方,有些人明白这服药的功效。药的味道是苦涩的,有些人甚至在煎药的过程中便受不了它奇特的味道。

我一般不太刻意地非要选择哪一类书籍去阅读,并且我认为经典名著实在枯燥无味。可自从我将这本耳熟能详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真正读下来时,我对“经典名著”这四个字的看法才有所转变。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一开始,他英俊的面貌一下子吸引了我,读完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我不禁感慨:这不就是世间少有的“才貌双全”了吗?

我们都知道,“月亮”,代表着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便是金钱、地位,代表着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六便士满地都有,可月亮只有那么一个。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那唯一的月亮而放弃了满地的六便士的人,即使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突然间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踏上了艰辛的学画作画之路。从此,衣冠楚楚的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

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却对艺术有着一种无法抵抗的追求。

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他的生命也就充满了意义。

对于周围的世界,斯特里克兰显得格格不入,他说话时那尖酸刻薄的语气时不时在我耳畔响起,着实让人讨厌。可我明白,就是这样的一种“坏蛋”,却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使大家为之点赞!

绘画对于他来说,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无需任何理由。他对绘画的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黑暗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所以,斯特理克兰选择了那唯一的光束,唯一的月亮。大多数的我们不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样,有极大的勇气抛开原有的一切,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直至成功。

大家都知道,人永远只能走一条道路。喜欢月亮就放下六便士,专心看月亮;低头捡着六便士,便舍弃对月亮的幻想,专心来捡便士。毕竟,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我认为:找到自己的爱好,一份自己向往的工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足够了,这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月亮,这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月亮同样是崇高而伟大的!

希望大家都能在满是六便士的路上追寻属于自己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