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整理10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1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吃到什么味。”这句话是阿甘的母亲对他说的话。这也是我看了《阿甘正传》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阿甘小时候智商只有75,他的腿有点残疾,同学们老瞧不起他,老是欺负他,他跑呀跑,跑散了他的脚箍。长大后,阿甘跑进了橄榄球场,靠他的跑成了橄榄球明星,接着他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跑进了军队,跑回了性命,成为了战斗英雄。阿甘本着“说到就要做到”的信念,本着对战友的承诺,用仅有的钱买了捕虾船,一步一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最后成了美国的一名闻名的大富翁。
我觉得阿甘是个忠诚、守信、善良、脚踏实地的人,他虽然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但他就凭着“说到就做到”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的条件要比阿甘好上几百倍,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标,而且要有阿甘的那种“说到做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就像“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吃到什么味。”所以说,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样一定会走向成功,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2
一片洁白的羽毛被风吹起,缓缓在空中飘扬、盘旋,忽高忽落,不停向地面飞去。最后落在了一位男子沾满泥泞的鞋上,男子把羽毛捡起,轻轻夹到了一本童话书中。这就是《阿甘正传》开头的画面,那位男子就是男主人公——福雷斯特。甘。当一位女子和福雷斯特坐在同一条长椅上看书时,福雷斯特开始了他的回忆,电影也正式开始了。
福雷斯特是先天弱智,他的智商只有75,只能去特殊学校。母亲为了让他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不惜对校长使用了非常规手段。在去往学校的汽车上,福雷斯特结识了珍妮,从此两人的命运便交织在了一起。福雷斯特在被欺负时,珍妮让他快跑,无意中激发了福雷斯特的跑步天赋。福雷斯特就这样跑进了大学,跑进了军队,跑出了一项项让人惊讶的成绩。…。
阿甘的母亲曾经和他说过:“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阿甘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充满了好运,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却不止为他打开一扇窗。但细细思考,这不仅仅是因为运气,更是因为阿甘自身的善良、纯真、正直、勇敢。阿甘就像一张白纸,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因此他做任何事都比旁人更专注、认真。不管是拼装枪械,还是打乒乓球,他的精神都不会被杂念影响,一心一意。
在越战中,阿甘凭借过人的跑步才能逃出了敌人的埋伏,他没有只顾着自己存活,而是毫不犹豫地再次冲进树林,将自己的战友、上司一一背了出来。阿甘依靠舍身救人,被授予勋章,他点亮了自己生命中的光。丹中尉在被阿甘救出后双腿截肢,完全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日渐颓废,但阿甘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了他。阿甘履行和已逝的好朋巴布的`承诺,买下了一艘捕鱼船,与丹中尉合力经营,让丹中尉释怀,过好了当下的生活,成为百万富翁。
阿甘不仅点亮了自己的生命,也救赎了别人。
女主角珍妮从小一直被父亲家庭暴力,因为童年阴影,长大后珍妮染上了不少恶习,面对阿甘的一次次告白,她没有勇气面对,更不想让自己把阿甘拉下云端。当珍妮重新开始人生,为阿甘生下儿子时,却又染上了不治之症。阿甘给了珍妮一场婚礼,陪伴她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在阿甘送儿子乘校车时,那片羽毛从同样的书中掉下,飞向高空……或许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用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命中的一束光。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3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老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表达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蔼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参加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等九路公交车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去去的人。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亲缔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
阿甘的母亲给阿甘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哲学理论在母亲给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转化成他自己的东西。就如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母亲的教育给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触动,或许阿甘的.人生在就从母亲教他的第一个单词开始的吧。或许,这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亲的引导,然后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开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阿甘忠诚,所以在中他单独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容许了战友布巴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布巴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宏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
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漂浮,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故事的最后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看着一片纯白的羽毛飘飞,重回到自己的脚下。
阿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决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4
阿甘生下来时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亲为了他以后的生活,想尽办法把他送进了正常人的学校。阿甘常常受到坏孩子的欺负,这时他喜欢的.珍妮告诉他,跑。于是,他开始拼命地奔跑,甩掉那些瞧不起他的,欺负他的人。他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
虽然他是一个弱智儿,但他却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他永远记得他的妈妈对他说的话。他的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他的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他的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他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5
这部《阿甘正传》上映于1994年,一直到现在仍不少人在观看这部电影。这电影给人鼓励和欢喜,反映阿甘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并成就了许多传奇,电影中有讽刺、幽默、爱情、亲情等,以多角度刻画了阿甘这一人物。
阿甘是在二战后一个闭塞的小镇上出生,他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智商只有75,他是一名弱智儿。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他,而是坚强地把他带大,并让他与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当他第一天上学坐上校车的那天,没有人愿意与他一起坐,唯独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愿意与她一起坐。在阿甘成长的这一段时间里他妈妈和珍妮的爱护和帮助下,他开始了奔跑。第一次的奔跑是在他被别的小孩欺负时,珍妮一直叫快跑!福瑞斯!这时他就脱离了脚的支架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奔跑。也因为这次奔跑让他跑进了大学,也开始他的橄榄生涯。因为奔跑让他在橄榄界成为了大明星,也受到总统的接见。毕业后他去了参军,当他上车时,在车上应征的`士兵同样不愿与阿甘一起坐,只有一位叫巴布的黑人与他一起分享座位。在当兵的日子里他除了认识了巴布外,还认识了泰勒中尉。在一次战争中他们受到了敌人的埋伏,他不断奔跑,但想到了巴布,他毅然地冲回了战场,结果因救了不少战友又被总统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他遇到珍妮,结果她还是匆匆忙忙地走了。后来迷上了乒乓球,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传奇。后来他与泰勒中尉一起,可是泰勒中尉已经成了整天无所事事的酒鬼,但他军人的品质还存在自己内心里。之后与泰勒中尉分手后开始了打渔的生活,为了巴布的梦想,这时泰勒中尉来了,与他一起打渔,后来他们赚大钱,阿甘却要与泰勒中尉分道扬镳。他又跟珍妮在一起,但珍妮还是离开他。他又开始跑步了,结果又因跑步一举成名。这时珍妮寄了信给他,叫他过去找她。也就是《阿甘正传》刚开始的画面,那个老婆婆跟他说了地点就去找珍妮了。珍妮这时已经是一位母亲了,也有正当的职业,同时她也有了不治之症。但阿甘还是与她结婚,阿甘跟珍妮还有小福瑞斯一起生活。在珍妮病故后,他与小福瑞斯一起生活,他教小福瑞斯生活、读书等等,只为了小福瑞斯不变成他那样。
这部电影很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导演的编排技巧和语言运用技术十分吸引人,主角的演绎也十分精彩。这也是电影《阿甘正传》的成功之处。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6
上周重温经典《阿甘正传》,这部影片1994年上映,于1995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等6项大奖。是近些年经久不衰的励志电影代表作。阿甘的人生经历也常常被人拿来议论。
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是在大学英语课堂,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感受是:这傻子运气真好。现在想来,阿甘只是作者为了表达美国人的品质所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为了增加可读性,人物经历当然是越丰富,越积极越好。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物来讲,阿甘的成就也从侧面反应美国文化的包容性。不信,你把阿甘放在中国试试。
从小别人就会叫他傻子,父母虽然心疼爱护也会觉得孩子智力低下,不会去过多的要求他,中学毕业就赶紧托人找份体力活,紧接着就是重金买个媳妇儿,生个孙子。至于孙子的智商有没有问题,他们可不管,他们只在乎有没有儿子延续香火。
言归正传,来讲讲影片中四大人物的所隐含的意义以及对我们而言有何意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影片中阿甘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看过电影的都知道,这些成绩并不是阿甘想要的,很大程度是误打误撞得来的。那阿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珍妮和他在一起。这是阿甘少年时就有的梦想。同时说明爱是人的本能,即使智力低下也有爱的能力。影片中塔和珍妮分分合合,最终走到了一起。我只能用一句话表达这份感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生命的力量
珍妮在影片中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导致她堕落的元凶毫无疑问是她的原生家庭。没有母亲,受父亲毒打是家常便饭。这样环境成长起来的珍妮,渴望温暖,敏感,自尊心爆棚。不希望别人的同情,关心,帮助。一直在追求温暖的她,却因一次次失败而更加狼狈不堪。阿甘之于她,是一种无形的刺痛,即使阿甘对她是言听计从,也无法消除她自己的心里魔障。影片的最后,珍妮自愿放弃流浪,找了一份普通稳定的工作,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阿甘的到来。面对一个新生命,珍妮定是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回想反思了许多,才最终明白:无论自己的人生有多么不堪,只要自己做出些许改变,这个新生命或许会有更圆满幸福的人生。那自己作为她的母亲,没有理由不去改变。影片结尾处生命垂危的珍妮把小阿甘交到了阿甘手上。就这一点来说,珍妮活的很明白。她成全了一个新生命,救赎了自己,给阿甘留下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对于她的改变,我只能说这是生命的力量。
生死全在一念之间
阿甘被征兵到越南打仗,遇到了丹中尉。影片中对丹家族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他的太爷,爷爷,爸爸都是骁勇善战,并战死沙场。看到这个介绍,我们预判丹应该是要死在战场上的,若不如此,百年以后是无颜去见列祖列宗的。但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越南战场上,丹中尉率领的部队遭遇不测,几乎全军覆没。此时阿甘凭一己之力救下了几个战友,包括丹。经过一番治疗,虽然失去了双腿,却保住了性命。丹对此没有半点喜悦,全是怨恨,恨自己没能战死沙场,恨阿甘救了自己,恨自己成了没有腿的废物。昔日荣誉加身,而今流落街头,命运对丹毫不客气。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阿甘这样不离不弃的战友,一直鼓励帮助他。最终他出现在了码头,和阿甘开始了捕虾生涯。意外收获了不菲的财富,慢慢的在经商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无论他有没有收获这笔财富,当他出现在码头的时候,就已经脱胎换骨了。以前他忙着抱怨,现在他忙着生活。
有梦想的日子是甜的
巴布是阿甘最投缘的战友,受家庭环境熏陶,他了解所有和虾有关的事情。他的梦想是买一艘船,出海捕虾,发家致富,继续捕虾。战地生活是极为艰苦的,巴布本身也反对战争。他之所以能对战地生活举重若轻,很大程度是源于他的梦想。无论生活多苦多累,想到未来自己站在船头捕虾的情景,再苦再累的日子似乎也有了甜味儿。忙于生计的我们又何尝不苦,不放在心里给梦想留个位置。管它能不能实现,用它抚慰又累又倦的身体和心灵总是够了。
以上是我对四大人物的理解。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7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他儿时患有腿疾,但是任何一株草木都会迎来它的春天。阿甘的春天是一个叫做珍妮的女孩,初次见面,她便帮助了阿甘,从此以后,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
也许是出于对珍妮懵懂的爱情给了阿甘挣脱“枷锁”的.力量,阿甘能够不靠工具地跑了起来,而且比一般人都快。也正是这超于常人的跑步技能成就了阿甘。在越南战场上,它救了阿甘的命;在大学期间,阿甘因为它曾经有幸进入白宫;在徒步环游美国时,它让阿甘成为了名人……
仔细品味,阿甘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保命,在社会上出名,在经济上富有,都是因为阿甘有优异的跑步技巧。而阿甘之所以能有如此优异的技能,是因为他对珍妮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动力。对于阿甘来说,珍妮就是他的全世界。阿甘在战场上为她写信;在所拥有的大多数捕虾船上写下她的名字;在她受到伤害时保护她……他爱珍妮,所以才舍得放手,给她自由,让珍妮和朋友到处环游。然而放手的代价是痛苦。昨日谁为你缠绵,今夜谁为你无眠,明朝谁对你思恋。阿甘也许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煎熬地度过每一个没有珍妮的日子的。
阿甘的智商天生就比别人低,但是他从不认为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就像是一个有勇气闯进神秘黑森林,却迷失方向的人,而珍妮的出现,就像是丛林中的萤火虫,指引着他走向美好的未来。也许阿甘自己都不知道,珍妮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意义,阿甘从此不再只为自己而活着。
阿甘其实就像是课文里的“愚公”,他们都有着美好的理想,且不惧艰险地向着目标前进,最终实现了理想。
阿甘,他真的跑了起来。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8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会以: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其实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也为以后的其他奇迹揭开了序幕。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其实他的人生走到这里已经是很完美了,没想到他的人生的精彩片段才刚刚结束。他参加了越战。
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顺利地跑出森林,到达安全的地方,但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战友,他又重返战场,把自己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背了回来。他的动作充满了滑稽。或许会有人说阿甘傻,不应该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平日里带他不好的人。但是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阿甘后来在军营了学会了打乒乓球,他的技术令人不可思议,我猜想其中一定是有秘诀的,那就是教他打球的那个老兵讲的一句话:始终盯着那个球。知道这个秘诀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打得出那么漂亮的球,那就是因为没有人盯球盯得像阿甘那么专心。回国后,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更多的感觉是,阿甘真的很实在,像中国的“傻根”。阿甘后来成为某个乒乓球拍的代言人,并获取了一部分钱,他买了只捕虾船,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开始毕竟是艰难的,但是长生天总是喜欢偏爱执着的人,送来一场风暴,损坏了其他捕虾的船只,这样他的捕虾生活就蒸蒸日上了,赚取了一笔钱,让自己战友的妈妈不再为别人煮虾,反而过上了富人的生活。后来他的捕虾船交给了丹中尉管理。自己在家为邻居免费修剪花草。本以为他会这样舒适的过下去,但是他唯一爱的人—珍妮回来了,珍妮开始给他带来了快乐和欣喜,后来珍妮又悄无声息的走了。阿甘又开始陷入了混沌,他要开始跑步了。他要横跨州区,去欣赏暗夜里的星星,黄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阳、蔚蓝的大海。有人说他好像在跑步中思考,但我想,他不会的,因为阿甘是个专心的人,如果他在跑步,那他一定是在跑步,脑海中不会想别的事情。更何况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后来,他跑了很久,并有了很多的追随者,终于有一天,他不想跑了,而且珍妮重新回到了他的世界,当然还有他们的儿子—小阿甘。他们的结局是完美的。丹中尉的结局也是完美的。阿甘的执着拯救了珍妮和丹中尉,至少拯救了他们的灵魂。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这个被认为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最终成为了橄榄球明星,大学生,全国知名人物,捕虾船船长,还得到过荣誉勋章,并多次得到总统的接待。
这难道是讽刺吗?我想善良和单纯才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最聪明的财富。在阿甘单纯的眼中,最美的事物是暗夜里的星星,黄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阳、拨开硝烟和仇恨,世界简单而美好。单纯是一种美德,而执着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品质。是啊,阿甘以他的执着战胜来了生命中一切艰难险阻,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奔跑着。的确,他跑掉了身上的器械,跑进来大学,跑进了白宫,跑遍了整个大洲。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什么是聪明?愚人又是什么?智商只有75的阿甘却能代表美国与中国进行乒乓球比赛,结束了冷战的封锁,揭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这般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人生就像羽毛一样,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要飘到哪里,坚持自己想要的固然是好,但很多人都像珍妮一样,为了追求而追求,忽略身边的美好,只把愤愤时刻牢记着,或者像丹中尉让痛苦成为永远的痛苦的理由。有人说他运气好,其实是因为他有坚韧不拔意志与崇尚自由的信念,还有美国各职业崇尚的品质:军人的服从与勇敢、商家的诚信、渔夫的执著……
影片开头和最后结尾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只洁白的羽毛在空中飞舞.......我一直很不解。现在总算明白了: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落深渊,显示着:我们的人的生活也犹如一片羽毛,有着跌宕起落,但只要我们奋勇面临,坚决保持自我的一份真,一份纯,当圆满结束时,我们将问心无愧。总而言之,阿甘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上帝创造人,就像是纸包着的巧克力一样的不可预测,一切等我们自己去揭晓。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飞得更高。总而言之,阿甘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上帝创造人,就像是纸包着的巧克力一样的不可预测,一切等我们自己去揭晓。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飞得更高。漫漫人生路,我需要像阿甘一样豁达,坦荡的面对生活,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到一点,凭着自己的直觉,不停的在我的人生路上跑。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拥有的时间总在每分每秒的流逝,坚持自己的理念,付出努力,保持善心地勇敢前行,也许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幸福。
《阿甘正传》让我领略了阿甘表面愚笨渺小,但实际上他用毅力,完成了男人的刚中带柔的傲岸。电影里没有人对阿甘说过谢谢,但是我相信,所有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阿甘。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9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必须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就应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以前,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旧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持续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到达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能够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大概,我会的,只有去欣赏与阿甘在一齐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其中的苦与甜,甚至,期盼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篇10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相同的一个人。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经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应该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