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高三作文(整理2篇)
寻觅高三作文篇1
刘慈欣躲开城市的喧嚣,引入封闭的自我安静中,寻觅内心的探究,让人想象在沉淀中张开双翼。这样的他,俨然为世俗中的怪人。
然而正是这样的他,开创了中国科幻的春天。
这,是守静的力量。
守静不是怪癖的自我封闭,它是看透了名利,看淡了喧嚣,寻觅灵魂与内心的沉静,在沉静中积淀思考的力量。在思考中纯粹,在纯粹中获得对文字和艺术真切而美丽的直觉。它是对工业文明诗意的对抗,它捍住了灵魂的银河。
这样的对抗者,常常在文学的领域竖起大旗。就如刘慈欣,莫罗十四年闭门谢客,潜心于十九世纪初的历史中,一部《最后的猎巫人》让世界惊叹。梭罗垂钓在瓦尔登湖畔,以诗意的信仰对抗世俗名利的羁绊。余秋雨一身布衣行游天下,走出学者书院,走出界内靡音,在卑微的泥土中行走,思考。
他们的守静,守静不是不言,他们以笔为剑,剑剑直指世俗的心脏,他们只是不爱名利,从名利的喧嚣中挣脱,从城市的光怪陆离中走出,走入内心,走入对灵魂的叩问,走入内心的沉静和沉淀。
然而这种沉静绝不仅限于文字。守静不只是诗人的信仰,而应是每个人的坐标。它是对生活的诚实,对生命的呵护,对灵魂的激扬。守静让我们沉淀,在沉淀中深入生命的内核,深入对生活的专注与执着。
而能够在生命中守静源于对梦想专注。这样的专注始终于对生活认真的呵护。于是,带着孤独往热爱中去。守静,向光,安然,不再理会名利和都市的喧嚣,绝尘而去,只留下让人惊羡的背影。
就像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专注,面对诺奖和诺奖带来的喧嚣,她依旧只沉浸在纯粹的思考中。那个小小的封闭的研究室,是她的桃花源。就像李安,十年磨剑,名利诱惑曾给了他多少诱惑与压力,如果没有守静又怎能让思想的火花迸发得如此璀璨?
守静是为了在喧嚣中沉淀。然而现代工业文明让太多人迷失在喧嚣中。文化经典已然蒙尘,快阅读时代让文字变得浅薄,道德危机处处伏起,扪心自问,我们的灵魂,是否因为喧嚣而变得浅薄?
“喧嚣是短命的别名”依旧行走在路上的余秋雨这样阐释。朋友,让我们做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任喧嚣的风吹雨打。兀自站在卑微的泥土中,让时光积淀在年轮上,每天都隐秘地成长。
寻觅高三作文篇2
我茫然漫游在树林里。看着耸立的大树,手不时的需要些依靠。我的思想,好像在寻求什么。始终找不到我所寻觅的。甚至,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寻觅些什么。环视着,信步着,接触着。好像都不是我所做的',不是我所想的一般。
我看到树荫处一朵花正盛开着。仿佛是一颗明星,又像是明眸。弱小的它,大树为它挡风雨,树叶为它挡娇阳。密叶漏下一丝阳光,落在它身上,照耀着它。它好像是树之娇子,那正是它的舞台。
我正想采下它,耳边好像传来它婉言的声音:你采下我,难道要让我枯掉吗?我沉思了。为了一己之私,真的要让它死去吗?不,这不是我所想的,我并不想那样。它在我手上,我能欣赏的,也将仅仅只有一会儿而已。
我于是把它连根掘起,带回家中去。在园子里,拣了个幽处,把它完好无损的种下。只是它独立了,必须学会坚强。但是,仅仅是这样吗?我们与其……还不如……它将长出新枝,继续开花。
我漫不经心的走在山间小路上。要去哪里?要干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是这样不经心的走着,走着……
我用四处的张望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与寻觅些思想。偶尔抬头望天,见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偶然有只小鸟从头顶掠过,瞬间便不见了踪影。留下的却还是蓝天,白云。偶尔吹来一阵风,重整顿了容颜的枯枝微微颤动,便戛然而止。一切依旧,好静,好幽,给我好空虚,好寂寞的感觉。好无奈的我依然漫无目地的走着,走着……
我看见脚下的一只蚂蚁正拖着食物艰难的前行。我蹲了下来。微风漫不经心的拂来,绿叶微微摇动,露珠如顽皮的婴儿从绿叶上滑了下来,刚好落在经过的蚂蚁身上,包裹着。似乎偏于喜爱又仿佛捉弄着。无法挣脱的它只能无奈的等待着。这时,一丝阳光照到了我的身上,也照着水珠中包裹着的蚂蚁。晶莹的折射着光。我抬头望去,原来是太阳出来了。低头时,它已经解脱了,继续的拖着食物向前。我站了起来,望着前方洒满阳光的路,不假思索的走去。记得有句话叫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我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不禁加快了脚步,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