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整理2篇)

时间: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

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

②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

③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进行算理探究。

师:出示生自编算式(1/2)+(1/4),请大家猜猜看,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几呢?独立尝试,汇报各自的计算过程与结果。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结论1:(1/2+1/4=1/6)

结论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结论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讨论验证

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

3、理解算理。

注意通过展示学生的折纸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通分过程,明确()+()=()=()是错误的,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减呢?

出示小数加法算式“+”,提问:“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

师: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为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2:小数点没对齐。

师:小数点没对齐也就是什么没对齐?——数位没对齐

师:数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当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在来看这道分数题,他们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吗?(生:不可以。)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现在大家明白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减的原因了吗?

4、小结算理

谁来说究竟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呢?

生汇报:先要通分,(也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把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总结规律,内化提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加减。(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通分转化同分母分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米,宽米,深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

=4[48+]

==(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