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整理4篇)
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口语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种玩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同等数量的大皮球;方形、圆形大积木各一块。
2、瘪皮球两个,充气针、充气筒。
3、请家长协助搜集各种类型的球充实体育角,准备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光碟资料。
4、用各色即时贴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大皮球,滚得快
1、幼儿自由玩球,主动探索球的各种玩法。
2、鼓励幼儿积极说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
3、幼儿通过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征,并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过同时滚动皮球与方形积木、皮球与三角形积木,让幼儿了解:圆的东西滚得快。
5、游戏:(1)我和皮球赛跑。(2)两人合作滚、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
1、请两名幼儿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瘪皮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跳不起来?怎样才能跳得高?
2、为瘪皮球充气,幼儿仔细观察如何用充气针、充气筒充气使皮球逐渐鼓胀的过程。
讨论:能不能填充别的东西?
3、拍球比赛: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过程中探索:怎样让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游戏:“皮球漏气了”。
三、大皮球,伙伴多
1、讨论:你知道的球类有哪些?怎样玩?
2、观察各种实物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观看图片与光碟,了解各种球的玩法,培养集体荣誉感。
4、任选一球玩。
四、皮球是我的好朋友
1、讨论:玩儿皮球的益处。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选所喜欢的各色五官装饰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陪孩子看球、玩球,进一步加深对球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2、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教学重点:
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让幼儿留意生活周围的景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难点:
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活动准备:
镜子、窗户、黑色书面纸、铁制饼干盒、光亮的锅子、脸盆、水龙头、门把、汽车后视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
1、教师先以“照镜子”为题引起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讨论:我们什么时候会照镜子?
3、请幼儿想一想,除了镜子外哪些东西也可以当做镜子使用?
二、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像镜子一般的物品,并一一验证幼儿们刚才的想法,看看这些东西是否真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三、带幼儿回归幼儿用书第26、27页面,让幼儿观察页面中的画面,并说出观察到的情形。
1、饼干盒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样子。
2、商店街中的橱窗像面镜子。
3、亮晶晶的水龙头也可以当做镜子。
4、汽车的.车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镜子。
5、厨房的大汤勺也可以当做镜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时也可以照出模样。
7、家中的电视机荧幕也可以当成镜子。
四、教师让幼儿利用手边发现的、准备的东西照照看,然后把可以当成小镜子的东西画在页面上。
五、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当镜子的条件。
1、先请幼儿观察窗户玻璃,看看是否能看出自己的影像?
2、接着在窗户玻璃的另一面铺上黑色书面纸,让幼儿再次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并比较影像的清晰度。
让幼儿实地操作后在进行讨论与分享。
活动延伸:
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里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阳光接力赛”的游戏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痒,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3、尝试在玩“找痒痒”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统计。
二、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幼儿对身体的部位有一定认识。
1、民间儿歌《挠痒痒》
2、学具:羽毛、毛笔、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两人一份。
3、统计表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湘西民间游戏《挠痒痒》儿歌导入。
儿歌:磨子磨,铲子铲,蚂蚁子抠手板,砍三刀,伸手杆,噶哩哩。
(1)请一位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并请幼儿说说其感觉。
(2)衣所有幼儿玩游戏,重点:自己挠自己痒痒不觉得痒,别人挠了才会痒。
(3)根据上一发现,请幼儿相互配合玩游戏。
2、哪些物品挠会痒。
(1)讨论:除了用手挠会痒,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痒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材料。
(2)随意取身边的物品进行痒痒尝试。
并小结柔软的物品最能引起痒的感觉。
(3)操作活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