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11篇)

时间: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1

过年时,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我们却因为洗碗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

一位是爸爸,他的观点是自己不洗碗;另一位是妈妈,她的观点是爸爸洗碗。爸妈都希望我在中间主持公道。

“首先,由爸爸发言。”我坐到沙发上说道。

“我的观点是我不洗碗,因为我是一家的顶梁柱,同样也是一家之主,你们做什么都要听我的,所以我有理由自己不洗碗。”爸爸站在旁边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就不对了,每天的饭是我一个人做的,菜是我一个人洗的,锅是我一个人刷的,你们爷俩,给我帮过啥忙?所以今天就不该是我洗碗了,也应该让我休息休息。”妈妈针锋相对地反驳道。

“嗯,妈妈说的确实有道理,以前我和爸爸也确实没有给你帮过什么忙。”我在一旁说道。

“儿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平时的衣服是不是我给你买的?你平时吃的是不是我给你买的?你平时玩的玩具是不是也是我给你买的?你说对不对。”爸爸在旁边给我絮絮叨叨的说着。

“爸爸,虽然你说得不错,但是我是一个清官,不能因为一点点好处,就偏向你,应该采用一种民主的办法来确定谁去洗碗。”

“对,儿子说得对,就应该按照儿子的办法,民主表决。”妈妈在一旁夸奖我。

“不如,我们用投票的方式,谁的票数多谁就不洗碗。”我提出建议。

“我先投我自己一票。”爸爸在一旁迫不及待地说着。

“我也投我自己。”妈妈举手说道。

爸爸妈妈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我,我十分惊奇的问:“看我干吗?”“还有你的一票啊!”爸爸和妈妈说道。我心想:投给爸爸,妈妈不高兴;投给妈妈,爸爸又不高兴。真是“清官难断家务案”呀!最后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伤和气,也能把碗洗了。

“我来洗吧。”我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既不想伤了妈妈,也不想伤了爸爸。”

爸爸和妈妈一脸惊讶地看着我,但很快,他们脸上笑开了花,同声说道:“我们儿子长大了。”

谈话结束了,随即,我们上了满满一桌菜,吃得津津有味,吃出了喜气洋洋的年味。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2

“吃饭啦!吃饭啦!”伴随着奶奶的一声声召唤,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今天的晚餐可真丰盛,有宫爆鸡丁、清蒸黄鱼、西红柿鸡蛋、香菇青菜……,看得我两眼发光,直咽口水。正要“大开杀戒”的时候,奶奶故作神秘地对我说:“等等,还有一样东西没端来,是你没吃过的。”只见,奶奶端上一盘热气腾腾、金灿灿的东西。仔细一瞧,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活像一座座微型金字塔。“这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窝窝头。这比我们小时候吃的要精致多了,也细腻多了。”奶奶笑眯眯地说。我迫不及待地一边用嘴吹着气,一边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嗯,真好吃,又香又甜。”

爷爷羡慕地看着我,苦笑道:“那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经常挨饿,有了上顿愁下顿。靠榆树皮、野菜充饥,偶尔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好同过年,更别提什么白米饭、白馒头了。”我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爸爸接过话茬,说道:“爸爸小时候买东西还要用粮票呢!肉、禽、蛋等副食品都不能满足供应。有时就算拿着票去买,也不见得有东西卖。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前夕,街道上到处都是拥挤嘈杂排着长队购物的‘长蛇阵’。”

“是啊,虽然能填饱肚子了,但家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得精打细算。市场上很少有卖鱼虾的,即使有,大家也舍不得买。排队买肉专爱挑肥的,这的就是回家能再榨点猪油改善伙食。”奶奶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改革开放后,副食品的供应逐渐充足起来。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买东西也开始不用粮票了。鸡鸭鱼肉不再是奢侈品,逢年过节,哪家不是七荤八素的!”爷爷的脸上笑开了花。

“不仅如此,异国的美食也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什么意大利匹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妈妈不甘寂寞,兴奋地说。

“但为什么人们又开始吃窝窝头了呢?”我疑惑不解地问。

爸爸笑呵呵地说:“因为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你看,整天大鱼大肉的,许多疾病都找上门来了。所以大家现在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

妈妈指着桌上的窝窝头说:“以前红薯、芋头、窝窝头都是穷人家的主食,现在却备受城里人的热捧。因为粗粮能清洗肠胃,有利健康。另外,蔬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即使贵些,人们也愿意买。”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到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有趣!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3

餐桌前的空气突然凝固,饭菜的香气还在飘散,雾气迷住了我的眼,我无视眼前包裹在雾气中的身影,把脖子往衣服里缩了缩,沉默着。

“女儿……”妈妈果真不适应这种“低压”环境,首先打破了沉默的坚冰。我眼睛眨了几下,故作经松地问:“怎么了?”“你真的没时间和我一起下乡吗?”妈妈略有些犹豫,咧了咧嘴干笑了几声。我顿时皱了眉头:“妈妈,我周末有一大堆作业,哪有什么时间下乡啊……”说着,我还一脸无奈地指了指沙发上的书包,书包十分饱满,像一座厚实的小山。我在心中窃笑:下乡什么的,无聊!还不如写完作业听听歌打打游戏,我才不去呢。想着,我更加埋怨妈妈,嘟起嘴小声地嘀咕一句:“一心只想着你自己,从来不为我着想。”妈妈听见了,似乎有点生气,自言自语道:“我为谁着想?这个全天下人都知道。”我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躲闪着她尖锐的目光。妈妈有些不悦,没好气地继续说:“我下乡是去看望你的太爷爷太奶奶,他们最近身体不好,我上次回去他们就问我你怎么没来。唉,你不去就算了,在家好好写作业,我尽量早些回家,你要自觉……”妈妈的脸色缓和下来,语气也平稳了。又起身为我盛了一碗热腾腾的饭,我的心莫名地安静了。“吃吧!发什么愣呢!”妈妈静静地看着我吃,露出恬静的笑容:“中午我不在家,饭菜都放在冰箱里,只要拿出来热一下就行了哦!”我抬头望着她,几许愧疚爬上心头。

白白的雾气缓缓地飘悠着,妈妈头上的丝丝白发清晰可辨。仔细想想妈妈才是最辛苦的。早上,我还沉浸在睡梦里,她就先起来为我整理好要穿的衣服,然后又为我做营养丰富的早餐,再心疼地把我叫醒。有时,我还会把早起的怨气发泄到她身上,她却默默地承受。

不知怎么,眼前模糊了,我将头深深埋进臂弯里,久久说不出一个字,舌尖是苦涩的,我多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我抬起头,一字一顿地说:“妈妈,我陪你下乡。”妈妈惊讶地盯着我:“你不是要写作业吗?”“没关系,作业可以回来做,再说太爷爷太奶奶想我了嘛!”妈妈听了,慈爱地摸着我头,开心地笑了。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4

我与朋友端着两碗油汪汪的米线,费力地穿梭在餐厅中,好似在海洋上漂浮的几星火花,单是一个波浪,便会使我们销声匿迹。

我们安静地在餐桌前吮着油汤,不时挑起几根米线快速地吞下去。

“你看到历史书里的全民族抗战了吗?”朋友打破了喧杂中的唯一一丝沉默,我仍吸着碗沿上的菜叶,不解其意,也不答其问。她自顾自地说下去。

“噢,我是想到了南京大屠杀,咱们在抗战纪念馆还看到过。”她灌了一口汤汁,在咀嚼着鸡块的同时含混不清地提醒我,“还有一段是日本人比赛杀中国人的那段,笑死人了。”她压抑着自己的笑声,似乎想得到我的认同。

“有趣吗?”我埋头拨着汤里的半个丸子,“南京大屠杀是国耻,你还笑得出来?也不怕被当成卖国贼枪毙。”

朋友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中国人要杀日本人的话,他们也能杀啊,为什么非等着别人来屠城?等分钱,还是等分地?”

一席话成功让我愤怒了。

“南京大屠杀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残害,你还在这里说什么风凉话?他们只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有能力杀日本人吗?你没有经历过那种惨状,有什么资格胡说他们如何?”我丢下了筷子,直视着她。

“你经历过?替他们说话?好,平民百姓没有能力反抗,那他们的政府、军队呢?他们的惨状,不是因为懦弱无能吗?”短短几句话,再次浇灭了我的气焰,她见我无言以对,急急乘胜追击,“日本人又没碍你事,这么生气给谁看?我的爱国者!”她嘲讽,并端起了未吃完的几口饭。

我却也真的醒了过来,我为什么为中国人说话?是因为他们凄惨,还是因为我同情心泛滥?正如她所说,这样的悲惨,归根结底还是懦弱无能而已。日本人在南京非人般的凶残,着实是刽子手的勾当,但那时强者与弱者的关系不就如此?

我又想起曾看见过的“宰杀中国龙”,原来就是这样的弱肉强食。

“走吧,要迟到了"。她若无其事地招呼我。

我没动,餐桌上的油渍晃着我的眼睛。终于,时间抹杀了我的任性,我起身离开,追上了朋友的步伐。

我们依然和睦如初,兴奋地谈着老师、同学与明星,一切都似未发生过……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5

时间越来越紧,餐桌变成诊所,人人都是医生,张嘴就想治病。

我小升初考了全县第一,便总是害怕被别人超越,于是拼了命地学习,已经累得不知道什么是辛苦了。我刚拿起筷子,爸妈就开始望闻问切了。

“果儿,你现在才初一,学习就这么拼命,到初三,再到高三,不得成了通宵学习?”爸爸意味深长道。

妈妈自然不会闲着,一抬嘴就噼里啪啦:“就是,你敢照镜子不?瞧瞧,面黄肌瘦的,都黑成熊猫了!一天到晚也不锻炼,恐怕之后走路都得扶墙。”

我不耐烦地搅着碗里的米饭,饥饿感瞬间被愤怒挤跑,不住地嘟囔着:“我要怎样你们才支持?我好好学习都要对我指手画脚,哪个成功人士不是这样熬出来的?”

一听我这样说,妈妈的声音比刚才高了很多:“你的意思是为了学习连身体都不要了?没了身体以后拿什么学习?就算学有所成,长大后哪家公司愿意要一个连风都能吹走的高材生?到时候我看你学的知识在哪儿发挥作用,回老家放羊都害怕羊把你放丢了……”妈妈越说越起劲儿,好像将饭桌变成了她的演讲台!

“你那么激动干什么?果儿,听爸说。”爸爸将妈妈从“舞台”上拉了下来,自己上场。“咱在学习的同时也要爱惜身体,你能把自己想成那些成功人士,我很欣慰,可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

妈妈心急,爸爸平和,不都是看到了我的状态不佳?饭桌如诊所,我必须调整到最佳模式,才能继续追梦。

“五点起床,不行,太早了。”妈妈刚起了个头,爸爸接着道:“就是就是,放暑假就得轻轻松松的,养好身体,开学才有精力好好学习。”

我摇了摇头,表现得很坚定:“不,我可以做到。暑假是得养好身体,可还得查漏补缺,马上升初二了,学习时间长一点也不是坏事。再说了,每天的饭菜都快把我养成小胖子了,起早一點去锻炼有助于消化嘛!”

“哈哈,行,斗不过你这张嘴,那你得记住——起早是为了锻炼。”看着父母开心的样子,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治好了爸妈纠结我起床时间的这块心病,当医生可真累呀。

学习越来越紧张,爸妈的工作也越来越忙,饭桌已成为家里人沟通最多的地方,它就像一家神奇的心灵诊所,治愈着全家人的心病。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6

在我们家有一个潜规则:如果有人作业(或工作)太差被老师(被领导)批评了那就要洗碗或拖地一个星期,当然,如果被表扬了也是可以存着用来抵消下次的批评。

所以晚饭前我们都会围坐在茶几前,说说自己工作的一天,看看有没有谁是被批评或者表扬了,当然,如果发现有与事实不符,看事情的大小来惩罚。不过现在这条规则已经没了,因为我们都没有说谎,所以这条规则渐渐地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在我眼里,我们家餐桌前的谈话是严肃的,这条规则是不容改变的。

这条潜规则,一般都是用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度光荣的被评为“全家劳动之星”。哎,这是对我多大的肯定啊!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谈话,我原以为我能逃过一劫,可是爸妈竟然如此的“固执”。

那天是我的生日,那天爸爸被表扬了,而妈妈没被表扬也没被批评,到我了,全家的眼神都全神贯注的看着我,其实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一幅场景,但是那天我格外的紧张,因为我今天被批评了,我用蚊子般的声音,小声胆怯地说:“今天……我英语考得太差,被老师叫起来批评了……说着说着,我的头不知不觉低下去了,然后我又不安的抬头看了看爸妈的表情,然后小心翼翼的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应该不用罚了吧?”结果,爸妈异口同声的回答我说“要!”。哎,虽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爸妈也太不近人情了吧,我的心里泛起了小嘀咕,随即,爸妈的声音响起,爸妈摸摸我的头说:“孩子,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规矩是不能轻易的被改变的,今天如果因为你生日就破例,那以后爸爸,妈妈,还有很多事情都会使这个规矩破例,这样轻易的去改变,久而久之,这个规矩就要不复存在了,你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吗?”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觉得爸妈说得有道理,规矩易破不易立,一条好的规矩,我们应该保持下去。

接着爸爸妈妈就开始帮我分析试卷主要扣分的地方,然后才点上蜡烛,给我唱生日歌,虽然今天生日还是要被罚,但是我心里却仍然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们家餐桌前的谈话,虽然很“残忍”。但是却让我们相互了解,增加互动,加深感情,那你呢?你觉得这个残忍的“潜规则”怎么样?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7

年龄渐渐大了,转眼上了中学,与家人的共同语言和谈话次数渐渐减少,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而进入中学后,人们也更加在意分数的高低。

“开饭了,开饭了!”餐桌上摆着我最爱吃的辣子鸡、麻辣豆腐、南瓜汤……但是气氛却显得有些不正常,只有电视机中发出的声音和筷子敲到盘子的声音。“学习怎么样?不要每天就看手机。”老爸一句我最不爱的句子飘了过来。“能怎样,还不是那样!”话音一落又归于安静,而我心中也微微一痛,老妈见事不对,开始说起了趣事见闻,却不曾想到,她这一堆话,丝毫没有作用,使得气氛反而更加古怪!

“那啥,我会去努力学的,但是我也会在该玩的时候去玩。”

“嗯,好好听课,多去复习,说说你现在的状态。”

数学的'课后训练做得很好,但一到周测就发挥不好,基础扣分很多,太粗心。我一边埋头品尝着美味一边说道:“基础不好,内容多半没懂,多练一练!”一句话把我差点把我呛到。

放下筷子,心中暗自想到,今天让你看看眼:“我地理96分,全班第一。”

“嗯,不错,但要努力。”一句话把我的自豪弄得灰飞烟灭,手也不自觉地变成了拳头:“英语全年级都没考好,我88分,年级分数前十。”我嘴角上扬说道。

“你可以考到95分以上的,这次你考得最差。”父亲一脸的平静,似乎并未有任何丝毫的吃惊,反而有些瞧不起。

“我,我,你……你太苛刻了吧!那我语文全年级第四,怎样?”我嘴角又一次忍不住上扬,仿佛自己是第一一般。

“不错,有进步,但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一听,“唰”的站起:“你是特意针对我吧?一句赞美难道值千金?瞧不上,那我不说了!”我一砸筷子端坐在了沙发上。

“你是第一吗?全年级是第一吗?全省第一吗……”我微微皱眉却并未反驳。

“你有什么骄傲,别人第一在好好学,第一仍在补课,你呢?别每天目中无人,想要别人尊重,先端正自己的态度。”父亲说完,便起身收了自己的碗筷离开了……

瞧不起我?我自尊受到了打击,但也下了决心,早晚让你对我赞口不绝。

这一次餐桌对话来得快,去得更快,但语言却又蕴含着道理、期许,不仅让人回味着饭菜,更让人回味着话中的亲情,更促使我改变了那种幼稚而可笑的、目中无人的孤傲。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8

记忆中,我家的餐桌前都是一幅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但是,唯有一次晚餐时间让我记忆犹新。因为那次的晚餐完全异呼平常,是在摔碗筷,生气愤怒的以不愉快气氛中结尾的。

记得那是上小学六年级的那次。那天回家,我的心情就很复杂。那天是老爸生日。年级语文考出来了,我阅读只扣了两分,年级第一。也有二十八分(满分三十分)。照理来说,年纪第一该有了吧。但是仅基础我就扣了二十分(满分四十分),从原本该有的年纪第一到了年级倒数。在学校被老师高度赞扬又被狠狠的批评。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试卷:

我在干什么?

饭点到了,我也饿了,一家三口开车去必胜客。准备像往常一样给爸爸庆祝生日。点完餐,等上菜的这段时间全家人都沉默着。爸妈在玩手机,我在看书。

“你怎么回事?”坐在对面的老爸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我……”我连忙放下书,抬起头。

“语文考试。”老爸摇晃着手里的手机,四个简短的字扎进我心里。我的心瞬间拔凉拔凉的。

“你们知道啦?”我小心翼翼地问。

“考成这副模样,我平时怎么叫你仔细检查的。基础部分二十分,可以呀,你都做了些什么,标点没写,偏旁写错,第一题抄写给你送分的,你竟然还没做。二十分?二十分呢?有二十分你就是年级第一了。”老爸怒气冲冠。

“我……”我一句话噎在喉咙里,想说,又不敢说。

“今天还是你爸生日,你信誓旦旦的第一呢?惊喜呢?你在……”妈妈一句话未说完。

“够了没有?今天早上成绩出来,语文老师批评了我一整天,查了一天的错,抄了一天的字词,还没够?错的都是低级错误,又不是不能改。今天这顿饭注定吃不了了。”我抹着眼泪冲到车边。从后备箱取出滑板,独自回家。

十分钟后……

“你翅膀硬了,想怎么样?有上建兰的资格就可以不管学习了?你是摇号摇上的,现在还在小学,你还要参加期末考,开学考!”爸妈一回来就劈头盖脸的开始批评……

这天晚上家里只有吵架的声音,没有生日歌。

这次餐桌前的谈话,只有批评,只有吵闹,只有家人的怒气。只有全家人的不愉快。晚上躺在床上,我一个人静静的想了很久,在心里跟爸爸说了一声“生日快乐”,默默地哭了一场,也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努力,让我们家的餐桌前只有欢声笑语!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9

餐桌上,摆放着三菜一汤。灯垂得低低的,昏黄的灯光把菜上的油汁照得闪闪发亮。除了我妹这个“吃饭困难户”,其他的都显得那么安静祥和。

“妈妈,”还是我打破了这可贵的沉默,“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看书看到11点。”

妈妈刚刚正在嚼饭,此时的她好不容易把饭咽了下去,被哽得脸红脖子粗:“什么?躲在被窝里,看书?!”

我被妈妈的反应吓到了,不自然地捏着筷子,小声答了句:“嗯。”我有点后悔告诉她了。

妈妈立刻唾沫星子满天飞:“是不是看小说?杂志?嗯?快考试了,叫你好好复习,你看什么闲书?是不是想挨打?两天没碰衣架就皮痒?”

妈妈连用六个问号把我击得遍体鳞伤,骨软筋酥。她异常激动,愤怒地拍着饭桌,桌上的菜盘都在震动。妹妹也学她,两只小手拍着桌子,对着我“呜哩哇啦”。

呵,妹妹真像只小母老虎。

没等我开口,一旁的叔叔插话了。他明知故问:“啥子啦?杨娃儿看小说啊?”

本来一场愉快的家庭谈话瞬间被搅成了一场巨大风波,铺天盖地般向我袭来。我无比尴尬,难堪地说:“不是……我……那个……哎,我读小说怎么了?又不是不正当的小说。”

“你还好意思说!”妈妈大声吼道,凶得就像一只大灰狼要吞掉我这只小白兔。最可恨的是,叔叔也在一旁帮腔:“就是就是,喊你不准看闲书的哇!翅膀长硬想飞了哇!”

由于想不出什么理由来辩解,我只好不停地往嘴里扒饭,以便告诉他们:我说不了话。

妈妈才不领情,依旧滔滔不绝:“说话噻?嘴不是挺硬的哇?该考试了,好好复习,妈妈不是不准你看闲书,考过了你想干啥子都行,晓得不?你看你的数学,给你说要多看、多练、多复习,英语要多读。你总是当耳边风。你有看闲书的当儿还不如多做两道题呢……”

我一声不吭,默默接受了她的长篇大论,一推碗,长呼一口气:“我吃完了!”

妈妈此时正在给“吃饭困难户”喂饭,恼火得很,不耐烦地说:“记住我说的话!还有,把汤喝了!”

我二话不说喝完汤,“滚”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家餐桌前的谈话和别人家的不太一样,要么是争论,要么是吵架,而且都是针对我的。唉,我多么渴望吃饭时谈笑风生,这样不是会令人心情愉悦吗?

这次餐桌前的谈话一点儿也不温馨快乐,细想起来,我真觉得是自讨没趣,自寻烦恼啊!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10

一天中午,我们一家在吃中饭,桌上有美味的小黄鱼、鲜嫩的青菜,还有一碗清爽可口的丝瓜汤。我喝着丝瓜汤,想到了我们家院子里那已经开花了的丝瓜,"我们家结出来的的丝瓜会不会比这个更好吃呢?"我问。"当然!"妈妈说,"自家种的嘛!当然比买来的还好吃。"弟弟想了想,又问:"如果太多了吃不了怎么办?""送人呗!"妈妈很高兴地说。"送给谁啊?"弟弟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当然要送给奶奶喽!"我抢着说,"因为是奶奶把丝瓜苗培育好,然后带给我们,如果奶奶不给我们丝瓜苗,我们哪来的丝瓜?"

"还要送给那个种花的人。"妈妈说。"为什么?"我和弟弟很好奇,于是异口同声地问。"因为妈妈答应那个卖花的人,我们的丝瓜成熟了,就送他几条。"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妈妈去买菜,路过一个花店,妈妈进去,看见里面的泥土很好,很肥沃,就问店主:"这土卖不卖?"店主说:"不卖。"妈妈说:"卖给我吧,今年我们家院子里种了一些丝瓜,可是院子里的土太贫瘠了,可能结不出丝瓜了,你那肥沃的土卖给我一些,丝瓜结出来就送给你几条!"店主笑了,说:"卖是不卖的,我送给你一些吧!"妈妈就从店里拿了一些土。

妈妈说:"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你说出去了,就要做到,你做不到,就不要说。不管丝瓜结了几条,或者很小,都要送给那个种花的人,如果没结出来,也要向他说明一下。""对,对!"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我边喝着丝瓜汤边想像着,我们家的丝瓜大丰收,我和弟弟抱着一大堆丝瓜送给爷爷奶奶,种花的人也笑呵呵地接过妈妈送给他的丝瓜......

餐桌前的谈话-初一作文篇11

“砰!”沉重的书包被扔在了“无辜”的转椅上,转骑“吱吱”地打着转。我垂头丧气地走到了被美食摆满的餐桌前,坐了下来。

那时正值无比紧张的小升初,倒计时的天数在黑板上一天一天的减去一,减去一……可我的成绩一直低迷。我神色黯然地坐在了父母愤怒的冷冰冰的目光前,不知所措。

“说说你怎么考的大综合吧!”爸爸用他那深邃的目光像钩子一般钩住我,使我害怕极了。

“你看看你语文怎么考的,选择题顺利的避开了四个正确选项!”我屏住呼吸,这时候我怎么还敢笑出一声。

“一篇阅读满分十五分,你光扣分就扣了十分儿。”

“可我真的不会分析那篇文章。”我辩解道。

“都要小升初了,连个阅读题都答不明白,你还想不想考北校了。”爸爸把我辩得理去词穷。听着爸爸的数落,心里空荡荡的。

又是一阵如机关枪似地突突突地扫射:“你的英语又怎么考的,满分五十分你达二十九,你认真了吗?

“二十九分还算低吗?”我想争辩。

“住嘴,英语排班级第十三,一个英语科代表考得这么惨,还不算低吗。”爸爸愤怒地说。

我羞愧难当,感到一桌美味都没了吸引力,我感到那时的心十分彷徨,如在迷茫的大海中找不到指路的灯塔。小升初的目标早就已经定好,除了上北校数特外,还能有什么呢?如果现在改变主意,动摇“军心”,那么在考场上就无法取得胜利。我总是没有信心,爸爸好似看出了我的难色。

“不用担心,儿子。爸爸对你信心百倍,只要你不轻言放弃,爸爸相信你会成功的。”爸爸的这一番话好似干涸的小湖遇到了大川的浇灌,甘甜清爽。我不能负于父母对我的期盼,我不能负于老师对我的希望,我不能懦弱地退缩,我不能做无意的彷徨。

这次餐桌上的谈话使我触动颇深,我再次想起了糟糕的成绩,它现在化为了动力,使我有了奋起直追的勇气与力量。我从年组一百一十六名如推土机一般,横砍竖劈,终于摘到了北校第四十四位的签,顺利地进入了这个温馨的一班大家庭中。这一次的谈话对我心灵中的创口是一个慰藉,在成绩不好的时候,让我走出阴霾,奋勇向前,勇攀高峰,尽力就好!